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鹏 《世界历史》2020,(1):43-58,I0003,I0004
在13世纪中期,因为地方司法治理不力,英国臣民向王室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压力。与此同时,为了扩大管辖范围,罗马教廷和巴黎高等法院也向英国王室发起有力的主权挑战。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被迫开展司法改革,以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进而加强其统治权威。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允许臣民向议会呈递请愿。在当时,议会请愿的主要内容是寻求司法公正和祈求王室恩惠。它的推行,一方面加强了王权,另一方面维护了民权,由此受到普遍的欢迎和支持。正是在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议会请愿获得了初步发展,成为议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英国议会请愿制的成形。最后要指出的是:议会请愿的起源,深受英国君臣之间实力对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发生于民国时期婺源返皖运动(1934—1947年)是由于婺源行政改隶江西引发的请愿运动,由于本次事件引发的政治抗议运动折射出多种面相: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社会精英普通民众之间的政治博弈,由于文化、治安、风俗习惯、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婺源民众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使婺源重回安徽。这个事件中,婺源民众以徽州文化及其代言人朱熹为号召,发起四次政治抗议运动,从根本上讲,还是由于婺源改隶江西损害了婺源民众特别是婺源茶商的切身利益,婺源茶商与茶农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3.
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举行和平请愿运动,这个历史事件称为"六二三"和平请愿运动,因为请愿代表到了南京下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殴打,因此,又称为"六二三"下关事件或"下关惨案"。当时我在中央大学读书,并且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学生运动,对"六二三"事件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4.
蒋渭水(1891-1931年),台湾宜兰人,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先后创立了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和台湾工友联盟等抗日组织,领导台湾非武装抗日民族运动,是日据时期台湾抗日政治运动中最重要的领袖之一,被称为台湾孙中山及台湾民主运动之父。蒋渭水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笃信三民主义,追慕祖国的民族革命运动。他逝世后,台湾史学家连雅堂这样评价他:“中山主义谁能继,北望神州一凄神”。  相似文献   

5.
刘克辉 《史学月刊》2004,(12):116-119
近代以来台湾民众对祖国统一问题认识的心理变迁,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日本殖民统治时期(1895~1945),台湾民众坚持不懈地进行武装抗日和非暴力反日运动,渴盼回到祖国怀抱,但长期的殖民统治也使部分台湾民众对祖国产生了隔膜感;二、蒋氏父子主政时期(1945-1988),台湾同胞盼望祖国统一,但由于国民党的政治管制及反共宣传,又使得一部分民众害怕统一;  相似文献   

6.
黔人请愿书     
前中央参议员平刚、文崇高,贵州省议会议长谭西庚,议员杨寿篯、黄德铣、杨应麟、龙昭灵、曾显模,京津全黔维持会正会长方敦素、副会长梅镇涵、总务干事漆运钧,旅沪维持会会长杨德懋,旅鄂维持会会长赵铨章,旅湘维持会正会长谭立人、副会长梁权,旅川维持会会长李泽民,贵州青年会北京请愿代表汪洋,贵州黔南会请愿代表彭瑞甫、简书,国民党上  相似文献   

7.
京旗的满族     
十三 京旗的群众团体和请愿运动 我介绍京旗亦即北京八旗的情况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即京旗的满族在旧社会,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在普遍受到歧视的情况下,为了民族,为了八旗满、蒙、汉挺身而出向当时的政府、当权派要求平等待遇满族。他们不是保皇党和复辟派,也不属于那一个政党,而是在压迫下群众自发的斗争和请愿。 恕我直言,这种自发的斗争和请愿,是辛亥以后满族广大群众运动的主流,而书本中恰恰忽略了这个主流的一切活动。当时斗争的方式是采取请愿的形式,斗争欲达到的目标就是:孩子升学、大人就业、民族不受歧视和污辱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备立宪与立宪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由清政府领导,后者由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立宪派领导;前者依赖各级政权自上而下地贯彻推行,后者系人民自下而上地要求请愿;前者确立的是君主大权政治,民主非常有限的政治,后者追求的是议会政治,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对前者有支持拥护的时候,而更多的是监督、批判和抨  相似文献   

9.
1908年,全国请速开国会的请愿活动一浪高过一浪,外省部分封疆大吏也具奏附和。清廷在立宪派的鼓噪声中,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此后,在全国又掀起了几次国会请愿运动,许多青年、学生更是慷慨激昂,甘为国会倾洒热血。但是,清廷  相似文献   

10.
王福时 《百年潮》2002,(5):40-42
家父王卓然是张学良将军的幕僚、挚友,1933年奉张学良之命任东北大学代校长,在家父的自传里自称他和将军的关系如同左右手. 1928年王卓然由美国留学回到沈阳,不久便被张学良聘为"咨议",并兼任教育他子女的家庭教师.1929年家父和刘仲鸣等人联合十四县民众向奉天省议会请愿,要求挂旗促统.张于当年12月29日,不顾日本威胁利诱,毅然易帜.九一八日寇侵占我东北三省,东北流亡人士成立救国会,王卓然参加并通过他请张学良出钱支持东北各地蜂起的义勇军,展开游击战争.其时国民党当局抱幻想寄希望于国际联盟主持公道和所派遣的李顿调查团,家父受张命主持东北外交委员会,搜集与日本抗争的证据资料,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出版中英文文件及书籍,发行<外交月报>,主持<东方快报>,作为宣传抗日复土的喉舌.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各地青年学生发动了大规模的请愿运动,大有非立行宣战不肯罢休之势。蒋介石为此亲自出面,积极应对,却收效甚微。其间民众的诉求与政府的外交目标相去甚远,而蒋介石对青年运动的认识与应对亦存在制约与偏差。该事件使南京政府对青年学生运动陷于失控状态,并使得蒋介石充分认识到处理民运问题的复杂性,从而逐步转变了其应对类似事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清末围绕立宪法、开国会而展开的“预备立宪”,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一场从帝制向宪政过渡的社会革命.同所有改革一样,它需要全社会付出时间和努力加以培育,方可使其逐渐臻于完善.但不管是各省的国会请愿运动还是作为预备国会资政院的速开国会议案讨论,都在先进国家成功的示范和本国危亡的压力下获得空前的社会认同,将上自清廷权贵下至各省士民卷入其中,并使带有激进色彩的“速开”论思潮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回顾资政院速开国会案讨论过程乃至整个国会请愿运动,除了让人振奋于中国民众空前的权利诉求之外,也不难发现运动中激进思潮的愈演愈烈,进而表现出人们对国会制度的多重误读,并由此产生诸多负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批闽南民众迁居台湾.清朝统一台湾后.为了消除台湾民众的反清思想.安定社会秩序,把因反抗清朝而迁往台湾的明郑政权上层人物及军队士兵等汉族移民回迁.使台湾的汉族人口减少近半。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在行政建制上把台湾作为府.隶属福建省。  相似文献   

14.
刘永 《湖南文史》2012,(8):50-51
1935年12月9日,北平多所高校的学生走上街头,举行示威,要求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为了声援北平的学生,1935年12月11日,浙江大学及杭州各校学生近万人也冒雪上街举行抗日示威游行,并准备在21日到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当时的浙大校长郭任远让军警在20日晚上逮捕了12名学生代表,并泄露了学生的请愿计划。12月21日学生们来到杭州火车站准备乘火车到南京,却遭到了车站方面的拒绝,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光复,不仅仅要在政治上使之重新归入中国的行政版图,同时亦要在民族思想、语言和文字书写方式上重新“再中国化”.南京国民政府在台湾所开展的国语运动,即是要通过中国语文的“复员”而达到“去日本化”和重塑“国民”的目的.台省国语运动的开展,推进了战后台湾的文化重建和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这一运动亦是国民政府加强自身在台湾的统治力和控制民众思想的重要策略.这一时期的国语运动受台湾时局影响较大,与此同时,这场运动的起伏变化亦反映了光复初期台湾政治和社会心理的复杂面相,并对现代台湾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影像站     
《文史天地》2010,(8):89-92
新生活运动 是指1934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推出的公民教育运动。亲自发起这一运动的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要求民众把“礼义廉耻”结合到日常的“衣食住行”中。不仅要市容清洁、遵守秩序,更“要改革社会,要复兴一个国家和民族”,使民众具备“国民道德”和“国民知识”,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三、普选运动的再次高涨第四十五次议会时的普选运动,就其规模而言,几乎恢复到了第四十二次议会时的全盛状态。第四十二次议会时,有演说会、游行示威以及要求普选等集体活动的是三府、二十七县、一道(没有发生的有岩手、山形、茨城、群马、千叶、神奈川、福井、三重、鸟取、岛根、德岛、佐贺、长崎、宫崎、鹿儿岛、冲绳)。而第四十五次议会时,范围扩展到三府、三十三县、一道(没有发生的有岩手、千叶、岐阜、三重、和歌山、岛根、高知、佐贺、宫崎、冲绳)。这和极为消沉的一年前的上次议会时相比,有了惊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退台后,为克服以往弊病,出现了一场反思热潮,倡导群众路线,进行土地改革,改善渔民、盐工、山胞等贫苦民众的生活状况。国民党在谋求新生的改造运动中不但规定农工应占新党员的半数之多,还设法发起各种民众运动,提出为民服务、为民除害,倡导社会调查。这些措施的意图在于另起炉灶,在以前边缘化的统治区域站稳脚跟,赢得民众,建立所谓模范区和复兴基地。然而,由于国民党本身的局限性,其群众路线所行不远,与民众之间仍有距离,在台湾根基的稳固尚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冬学运动.冬学运动是为了配合抗战要求进行的一项群众性的政治教育运动,并且取得了颇有成效的民众动员作用.本文主要是从冬学运动的前期宣传动员工作、具体实施阶段、实施过程中民众动员的特点以及其在民众动员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几个方面来论述冬学运动的民众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芳 《湖南文史》2013,(12):35-35
1928年,为了举行孙中山的安葬典礼,国民政府决定在南京修建中山路,路长12公里,要求在第二年6月1日前竣工,南京市长刘纪文亲自担任工程处长。由于拆迁补偿款不足以购建新房,面对强拆,400多户人家拥至国民政府请愿,连同同情的支持的看热闹的,约两万人。蒋介石等政府首脑不出面,把冯玉祥推出来接待请愿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