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致中 《炎黄春秋》2002,(4):79-80
2002年2月27日,本刊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了有作者、部分特邀编委和有关领导参加的新春座谈会。60多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卓有成就的中青年学者参加了座谈。本社社长杜导正、副社长方实说明了此次座谈会的目的,是听取意见,并向作者约稿。大家在发言中,对刊物给了较高的评价,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有益的意见。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说:《炎黄春秋》是办得成功的。中国古代有一部著作叫《资治通鉴》,这部书对巩固封建社会是很有作用、很有意义的。《炎黄春秋》可以说是《资治通鉴》的现代版。四川省…  相似文献   

2.
祝贺《炎黄春秋》创立十五周年。十五年,共发出172期,其中颇多力作精品,体现了以史为鉴,不忘过去,未来之师。与此同时还形成《炎黄春秋》的办刊风格:求真务实,似可称当代资治通鉴,将过去历史重大事件,还原本来面目,力避误传误导。  相似文献   

3.
在《炎黄春秋》创刊十周年的时候,我曾写过几句话:“澄清史实明辨是非,学术道义勇挑双肩,此为国本精神资源。”时间又过了四年,《炎黄春秋》比过去办得更好,发行量大幅度上升,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炎黄春秋》其所以得到这么多读者的喜爱,是因为这本杂志坚持科学的态度,不断匡正  相似文献   

4.
《炎黄春秋》2010,(2):87-87
《炎黄春秋》编辑部同志: 最近看了《炎黄春秋》2010年第1期中的《毛泽东领导“三反”运动》这篇文章,我有些看法。“三反”“五反”“肃反”的时候我还小,并不知道其中意义,不过是“三反”内容如同儿歌似的经常挂在嘴上:“反贪污,反浪费,官僚主义我反对。”这些运动所反对的方面应该坚决打击,  相似文献   

5.
《炎黄春秋》2011,(9):94
值得补充的一段历史事实我是《炎黄春秋》的忠实读者,结缘于1990年后我任山东省青州市政协八届、九届政协委员时,市政协为我们每一位委员订阅了一份《炎黄春秋》,离开政协后个人继续从邮局订阅至今,已二十多年。《炎黄春秋》是一份讲事实、重真理、顾全面、说真话的月刊,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说它是当今的《资治通鉴》。数年前《炎黄春秋》发表了一篇国内少数民族参加抗战事迹的文章,该文虽然搜罗甚广,但欠全面,把我们2000多回族黄埔军官的抗日事迹遗漏了。  相似文献   

6.
《炎黄春秋》2001,(8):17-17
7月21日,中央和首都有关部门负责人、著名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 150多人在北京隆重集会,热烈庆祝《炎黄春秋》创刊十周年。 习仲勋。费孝通、程思远、任建新、季羡林。张岱年等数十位老领导、老学者为《炎黄春秋》题词致贺。习仲勋的题词是:“《炎黄春秋》办得不错”。 庆祝会由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方实主持,社长杜导正作汇报讲话。他说:帧黄春秋》在1991年由以萧克、费孝通。程思远为会长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创刊至今已有十周年了。创刊以来,她在宣扬爱国大团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特别是在坚持…  相似文献   

7.
李锐 《炎黄春秋》2006,(10):75-77
本刊已经连续两期发表了几位同志在《炎黄春秋》创刊十五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本期最后发表李锐、袁鹰、韩刚、孙大午等同志的发言和白建钢先生的贺信。 在纪念会上,还有五位老同志表示了祝贺,并做了简短发言。 李昌同志建议:《炎黄春秋》不仅要走下去,还要走出去,站在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战略大开发的高度,扩展视野。他说,中国是多民族国家,《炎黄春秋》应该办成整个中华民族的春秋,和中央搞民族地区开发的大决策挂上钩。 于光远同志把《炎黄春秋》和人的一生做了比较。从少年时代走到青年时代,青年时代正当年,拳打脚踢,矛盾也最多。再往后年龄大了.地位高了,人也满头白发了。《炎黄春秋》现在是青年时代,正当年,要继续努力。 王强华同志回顾《炎黄春秋》的历史,讲到其前身《中华英烈》杂志,介绍了主办《中华英烈》杂志的温济泽同志和他在《炎黄春秋》创办初期的贡献。 钟沛璋同志谈到对陈独秀的历史贡献的评价问题。他强调说,陈独秀的巨大贡献是不可遗忘的。 戴煌同志说,对陈独秀的公正评价至今仍是一个问题。五四大街上的浮雕,把五四运动的主将陈独秀挤到一旁,是不公正的。《炎黄春秋》要继续坚持讲真话。 陈模同志在准备的讲话中写道:我对《炎黄春秋》深有感情,当作必读与学习的课本。它是全国最好的党史杂志和理论杂志,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秉笔直书,拨乱反正,实事求是,甄别了许多历史冤案,歌颂众多的忠诚积极、无私无畏、为党和人民建立功勋的人物。从第一年起,我每期到邮局、书摊去买杂志,以后14年一直坚持自费订阅。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我这个有65年党龄的老党员最信赖的最好的老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炎黄春秋》2004,(6):79-79
我们订阅《炎黄春秋》已有五年了,周围的好多教师和单位都订阅它。下面谈谈读《炎黄春秋》的一些感受。 一、教师的良师益友——《炎黄春秋》 我多年来从事历史教学,历史课本来就枯燥无味,手头资料缺乏,讲起课来不活跃。自从订阅了《炎黄春秋》,我的课堂教学大为改观,在县、学校组织的大型公开课教学中,我的课一直受到师生的好评。有人问我,你知道的为什么这么多?我告诉他们,是《炎黄春秋》帮了我的大忙。在我的课堂教学带动下,一大批文科教师和单位都订  相似文献   

9.
《炎黄春秋》2009,(1):87-88
《炎黄春秋》又一年,警惕没有喊声的“万岁”故事,  相似文献   

10.
《炎黄春秋》去年第5期刊登施滨海先生的文章,批评傅高义所著《邓小平时代》有“硬伤”。他指的是,傅著中有的叙事是“作者发挥想象力”的结果,有的引文则是“曲解”,甚至是“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第4期《炎黄春秋》发表的署名王人广的文章《新四军军部设在皖南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吗》,对于我们所写的《也谈从大局看皖南事变》(见《炎黄春秋》2004年第9期)提出不同的意见。现回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谢韬先生在《炎黄春秋》2007年第2期《一家言》发表的文章《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中说,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是“和平长人社会主义”的首倡者,对不对?我认为是对的。不过,应该补充说,不仅仅是晚年。  相似文献   

13.
《炎黄春秋》2014年第4期刊登的《“党政分开”是死结》一文,认为政改的突破口不在“党政分开”,而在人大向议会制过渡和推行党内民主两个方面。早在2005年第5期,《炎黄春秋》就刊登过许耀桐《论政党执政文明与党政分开》一文(以下简称“许文”),在论述政党执政文明问题时,  相似文献   

14.
胡湘 《炎黄春秋》2010,(2):72-74,32
邵建先生在2009年第9期《炎黄春秋》上发表《民主与专制的百年迷途》一文,旨在颠覆近百年来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一个观点,即“民主的对立面是专制”。他认为,所谓“民主的对立面是专制”,乃是由《新青年》导出的“一个政治学误区”,  相似文献   

15.
也谈山西新军领导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炎黄春秋》2005年11期《山西新军领导权问题》颇受启发,也就此谈谈我的浅见。  相似文献   

16.
值此《炎黄春秋》创刊十五周年之际,我代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表示诚挚的祝贺! 《炎黄春秋》创刊十五年了,这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十五年。十五年来,《炎黄春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百家争鸣”方针,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分析党的历史经验,遵循以史为鉴,立足当代,面向未来,期望能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国家长治久安作了若干探索。在国际社会动荡不安,国内社会结构调整和人们思想空前活跃的时代,能有《炎黄春秋》这样的期刊出现在读者面前,作为党史理论刊物,这是对党、对社会的一个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陈英 《炎黄春秋》2008,(1):44-46
《炎黄春秋》1999年11月号上,刊出杜导正同志《鼓励记者讲真话》一文,其中谈到《光明日报》1982年披露一烟厂“万条香烟送人情”的一组连续报道。这组报道在当时的反不正之风中,起了积极作用,在新闻报道中也有创新。虽然事隔多年,但对新闻工作者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炎黄春秋》创办15年了。从体制上说,炎黄春秋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从创办至今,炎黄春秋没有要政府一分钱,也没有一个正式编制一她走过的15年历程,似可作为中国报刊史上体制的探索的一个版本。当然,这是和我党推行民主、科学执政和各级领导的开放和宽容分不开的,允许我们探索,允许我们在探索中发生失误。  相似文献   

19.
孙大午 《炎黄春秋》2006,(10):80-80,46
我是《炎黄春秋》的忠实读者,我很喜欢《炎黄春秋》这本杂志,我喜欢她讲真话,不讲假话,很少空话,很少套话,喜欢她实事求是,对历史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看了《炎黄春秋》2009年第4月号上冯兰瑞的《和谐社会与宪政建设》一文,大胆提出“必须与传统的‘斗争哲学’彻底决裂”,可谓直言极谏,口不择言,令人佩服。这引起我也写这篇杂感。虽云“杂感”,恐怕也事关重要。我就下面三个题目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