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0年8月25日,在台北策划展出的《1950仲夏的马场町——战争、人权、和平的省思》图片特展,影像反映的是国民党退守台湾第二年大举枪决中共地下党人的惨烈过程。由于机密照片首度公开,画面极具震撼,尤其是著名“吴石案”中几位受难者:原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及其副官聂曦、原国民党“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中共华东局派遣人员朱谌之行刑前的特写镜头。  相似文献   

2.
质疑“三次高级幕僚会议”决定南京防守李吉荪1960年,唯真的《抗战初期的南京保卫战》刊出(以下简称唯真文)。①1987年,《南京保卫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一书中收入唯真文,用刘斐名刊登。②文中有刘曾参加由蒋介石召开的“三次高级幕僚会议”决...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数百万国民党军在全国各地燃起战火。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对其予以迎头痛击,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分崩离析。在此期间,有百万国民党军官兵认清形势,战地起义,投向光明。这庞大的原不义之师投诚起义后的命运、去向如何?请看《起义投诚百万“国军”的归宿》一文。  相似文献   

4.
一份具有一定价值的民国时期《神农架探察报告》新近在湖北省来凤县档案馆发现。新发现的这份报告是一份神农架地区的综合探察报告。它是由国民党湖北房县县府组织的,有原国民党农林部中央林业实验所、国民党湖北农业改进所、国民党鄂北农场派专家参  相似文献   

5.
何蜀 《文史精华》2002,(4):32-39
“文革”中冤案不计其数,重庆的“一号专案”即是其中之一,冤案的炮制者对重庆市原国民党起义将领及民主人士,采取无中生有、捕风捉影、严刑逼供等手段,炮制出了“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反革命嫌疑案”。被冤枉的人士有的被近害致死,有的被毒打致残,最后结果竟是一场子虚乌有的闹剧。冤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文革”中重庆的“一号专案”》揭开了荒唐野蛮的内幕。  相似文献   

6.
散木 《文史精华》2003,(4):12-17
从鲁迅的一段话说起 鲁迅先生1934年11月21日写有《中国文坛上的鬼魅》的名篇,这篇文章的主旨是揭露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但在文章篇首却有一段评述国民党当初“联俄联共”的文字。鲁迅不认为国民党原先不过是“利用他们”,因为“这说的并不是真实”,比  相似文献   

7.
朱宝琴 《民国档案》2001,8(4):66-74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胜利召开是中国国民党和孙中山一生革命事业中的一件大事。“一大”通过了十三项议案,其中最能体现“一大”精神的两大成果是:通过“一大”《宣言》和国民党新章程的确立,使濒临瓦解的国民党从此焕发了青春活力,向着一个有鲜明主义、有严密组织、有群众基础的党迈进。本围绕国民党“一大”两大成果的达成,探讨国民党“一大”精神与孙中山的思想,以便真切地了解孙中山晚年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高级战犯被集中关押在位于北京德胜门外的功德林监狱。1960年舂,这些战犯又被送到了“新家”秦城监狱。“四郎探母”事件被关在秦城监狱的大部分战犯,都能脚踏实地接受改造,但也有人态度消极。原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就是出了名的落后分子。他整天吊儿郎当,经常讽刺积极接受改造的人。有一次,汤尧为此受到批评后,在卫生间里高唱《四郎探母》——“我好比,笼中鸟,  相似文献   

9.
散木 《炎黄春秋》2002,(2):76-77
1933年1月,江苏镇江《江声日报》编辑刘煜生被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顾祝同以违背《出版法》为名下令拘押,后又依据所谓《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将他枪杀,这是国民党统治时期令人发指的侵犯人权的一桩案件。刘煜生所做的事,无非是在该报副刊《铁犁》刊登了四篇短篇小说《边声》、《下司须知》、《当》、《端午节》,其中出现过这样一些句子:“一队咱们祖国的兵,向左边退下,自然隐隐的右边上来的是敌人”;“地上泛起红潮,添上一片红”;“铁的纪律”;“奴隶们争斗吧,一切旧的马上都被冲倒,时代已敲起丧钟,一切眼前就要葬送”等。  相似文献   

10.
傅国涌 《江淮文史》2009,(6):171-176
1933年4月,国民党治下的江苏高等法院公开审理陈独秀等“危害民国案”,起诉书列举的罪名为“以危害民国为目的,集会组织团体,并以文字为叛国宣传。”无论陈独秀的无罪自辩,还是章士钊律师义务做的无罪辩护都很精彩,经当时《申报》、《大公报》、《国闻周报》等各大报刊的报道而轰动一时,他们提出的“政府不等于国家”,“反对国民党及其政府,并非反对国家”等观点尤其有力,让国民党当局很是难堪。  相似文献   

11.
1948年中期,国民党《中央日报》发动了一场对《大公报》气势汹汹的围攻,对《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进行公开叫骂,并且罗织了种种“罪状”。要害之一,认为《大公报》发动了“反美扶日”运动。1948年7月19日,南京《中央日报》发表了题为《王芸生之第三查》的社论,它说:“……第二查,查出1947年3月以后到今,王芸生君以《大公报》贡献于反美扶日运动。”国民党把国统区内一浪高过一浪的“反美扶日”运动的所谓“罪状”,归咎于是受《大公报》“煽动”。当然这也言过其实。不过,抗战后《大公报》在这个问题上,确实作了许多如实报道,并且还作了许多实事求是的评论。  相似文献   

12.
查阅1929年10月21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44次会议的记录,那次会上,通过了一项《各级学校教职员研究党义条例》,规定全国各级教职员,不论是否国民党党员,都必须研究“党义”。 所谓“党义”,其内容为《孙文学说》《三民主义》《建国大纲》《五权宪法》《民权初步》《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实业计划》等,都是“国父”孙中山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年过半百的溧阳民众,只要提起传奇人物邱行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邱行湘是溧阳南渡镇邱家桥人,出生于大农户家庭。他1907年生,18岁考入黄  相似文献   

14.
《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2期发表的刘丽同志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是国民党领导的》一文(以下简称“刘文”),提出了1922年发生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是由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所发动和领导的论点。这个论点是值得商榷的。对此,我想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就教于刘丽同志。  相似文献   

15.
胡肇汉就是众所周知的京剧《沙家浜》中胡传魁的生活原型,但《沙家浜》的戏剧情节仅仅概括了其全部罪恶生涯中的一个片断。现实生活中的胡肇汉不仅是盘踞在苏州阳澄湖地区为非作歹十余年的“草头王”,也是苏州解放初期逃窜嵊泗列岛、由原国民党江苏省主席丁治磐派到苏州地区进行颠覆活动的反革命地下军首领。  相似文献   

16.
任可 《文史精华》2001,(7):61-64
小说《红岩》中的一号反面人物、国民党特务头子徐鹏飞,其生活原型是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当《红岩》出版并引起轰动,徐鹏飞这个名字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臭名远扬”时,徐远举已在战犯管理所关押、改造了10余年。 这时,《红岩》作为一部政治宣传性极强的小说(按当时中宣部副部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林默涵的说法是“党史小说”),已经被当作革命人生观的形象教科书而列为当时人们的必读书。战犯管理所领导为了加强战犯们的思想改造,也买了一批《红岩》给他们阅读。因为大家都知道书中写了“徐鹏飞”,有关领导还特地让…  相似文献   

17.
《江苏新闻》创刊于 1948年春,发行于当时的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所在地镇江,由永祥印刷公司承印,是一份颇具特色的 16开版半月刊。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要出任何一份报刊, 都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后台老板”做靠山,而“江苏新闻  相似文献   

18.
杨天石 《百年潮》2003,(9):71-72
李大钊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声明》及1927年初的《致柏文蔚、王法勤、徐谦、顾孟余函》,都是国共合作的历史文献,久已为研究者所熟知,但是,国民党原上海环龙路档案中所存李大钊致张继、汪精卫函一通,迄今尚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都知道电影《佩剑将军》的原型是原西北军系统的何基沣将军,但他怎样获得蒋介石所授的“中正剑”,不少人却不甚了了。事情还得从李宗仁先生归国谈起。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日上午,北京首都机场,前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先生走下舷梯,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  相似文献   

20.
重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大华 《史学月刊》2003,6(2):62-67,120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是在政治协商会议已经召开、并通过了宪草修改十二条原则的背景下由非国民党人士起草的,因此,与此前国民党一党制定的“五五宪草”比较,存在着一些重大区别。这些重大区别表明:与“五五宪草”不同,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多多少少带有一些民主性质或色彩。这些民主性质和色彩是中共、民盟以及全国人民和国民党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