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此次游庐山,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庐山博物馆珍藏着唐伯虎的传世之作《庐山图》。唐伯虎,明代江苏吴县人。少时聪颖过人,29岁乡试第一,会试时因牵连科场舞弊案被革黜。后游历名山大川,性格放荡不羁,才华横溢,钟情丹青,卖画为生,留下不少诗和画,是当时文坛上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据史证,唐伯虎的这幅《庐山图》,绘的是庐山三峡桥的山水景物。三峡桥,即今日观音桥,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七年。鬼斧神工,宛如天半飞虹,横跨于含鄱岭南的三峡涧上,长24米、宽4.5米、高10.7米,全部是由石头砌成。然而,就是这么一座气势宏伟的…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与庐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伟 《文史春秋》2009,(3):26-35
抗日战争前10年和后3年,庐山曾是国民政府的夏都,成为南京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蒋介石从当上北伐军总司令开始走上中国政治舞台,到1949年黯然离开大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20多年,许多时候是在庐山度过的;他在这期间的许多会议、活动、决策,都在庐山上进行。因此,庐山与中国的政治风云变幻紧紧连在一起,见证了中国政治斗争的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3.
贺伟 《纵横》2007,(11)
从1927年6月初上庐山,到1970年8月最后一次上庐山,前后40多年的时间里,朱德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中共领导人中与庐山结缘时间最长的人。火莲院、359号别墅、诺那塔、植物园、五老峰,至今犹回荡着朱老总爽朗的笑声。他亲自引种的四川春兰,如今已开遍庐山,和庐山人一起,怀念着宽厚质朴的朱老总,念叨着他的传奇经历、庐山往事……  相似文献   

4.
岑其画庐山     
岑其 《收藏家》2006,(11):I0007-I0010
庐山为天下美景,避暑胜地,而最能让我神往的是她所包容的文化,从陶潜到李白、白居易、朱熹、苏东坡,再有朱元璋、唐伯虎等都与庐山结下不解之缘。他们所留下的诗篇已成为庐山最美丽的风景线,亦是最诱人的名片,称之为"中国第一文化名山"实不为过也。  相似文献   

5.
外公毛泽东三上庐山(1959年、1961年、1970年),外婆贺子珍四上庐山(1959年、1960年、1962年、1966年),庐山与两位老人家有着不解之缘. 在庐山我见到了曾接待过我外公(毛泽东)和外婆(贺子珍)的老同志,和他们连谈了两个晚上. 庐山的老同志彭毓炎处长是当年的招待所所长,他清楚地记得1960年外婆贺子珍在庐山看望林彪的情况:“你外婆后三次来,都是我负责接待.每天我都要去问候她,安排一些相关事情.她从我这里知道林彪上山来了,便要求前去看望.”  相似文献   

6.
庐山天下悠     
正庐山天下悠。悠长的历史、悠久的文化、悠远的山川、悠扬的遗韵、悠然的从容……一个"悠"字,道出了庐山的独特风情。关于庐山从何得名有不少传说,多与修仙相关。隐居山中得道飞升的仙人,只留下一座空空的茅庐。以庐为名,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庐山自古就是宜居的世外桃源。东晋建都南京后,政权中心由西北向南方转移,庐山便闻名于此时。九江靠近六朝古都南京,无论是沿长江上下,还是从鄱阳湖口进出,大多要途经九江,而耸立于此的庐山逐渐成为人们闲居、  相似文献   

7.
50──60年代的庐山京剧团程鹏1959年下半年,我在庐山干部疗养院第二分院养病时,正值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召开(7月2日至8月6日)。一天晚上,江西省文化局副局长林敏约我到庐山人民剧院看戏。我到剧院坐定后,首先看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坐...  相似文献   

8.
贺伟 《文史精华》2008,(8):27-31
庐山以文化底蕴深厚闻名于世,1996年,庐山以中国目前唯一的一家"世界文化景观"入选联合国遗产保护名录,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评价第一句就是:"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相似文献   

9.
1937年,继两次庐山训练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庐山开始第三次训练。第三次庐山训练将训练对象扩大到行政与教育管理人员,学员来自包括东北在内的全国各省市,以复兴民族、抵御外侮作为训练的直接目标,具有鲜明的抗战特征。由于卢沟桥事变爆发,训练提前结束,使此次训练较之前两次,较少为人所知,成为淹没在大历史光环下的一个注脚。  相似文献   

10.
虞成萍 《南方文物》2005,(4):114-116,122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了抗日宣言。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于6月、7月两次上庐山,与国民党谈判,谋求共同抗日。国民党政府亦于5至7月召集各方名士参加庐山谈话会,讨论抗日事宜。由于国民党政府把庐山作为“夏都”来经营,抗日战争前夕和前期的多项决策在庐山作出,许多与抗日有关的事件在庐山发生或与庐山相关联,庐山实际已成为全面抗战的重要策源地之一。7月17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督促及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著名的对日外交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振奋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也表明了国民党抗日之决心。  相似文献   

11.
<正>从1933年至1937年,蒋介石曾在江西庐山多次举办"庐山军官训练团",它的全称为"中国国民党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匪军军官训练团",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数以千计的国民党中下级军官在庐山比较系统地接受了军事理论和政工的培训。凡是参加集训并经考核合格的军官,蒋介石亲自颁发结业文凭,赠送"军人魂"短剑一把,并附蒋介石本人亲自签名的像片一张,以示恩宠,不少军官都以参  相似文献   

12.
柳秋荣 《百年潮》2015,(2):30-34
1946年7月14日,蒋介石乘坐"美龄"号专机,由南京飞抵九江,随即在江西省主席王陵基的陪同下登上庐山。这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首次上庐山,距离1937年12月的离开,蒋介石与庐山分别了将近九年。九年前,国民党军政要人齐聚庐山,共商抵御外侮之计,蒋介石曾在这里发表著名的抗战宣言。与当时热闹的情景相比,此时的"夏都"庐山,除了清冷之外,触目皆是遭受日军破坏的痕迹,秀美的庐山已是满目疮痍。  相似文献   

13.
陈岌 《南方文物》2004,(4):104-108
国共两党庐山谈判,是1937年6月与7月间在庐山进行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促成国共共同抗日而与国民党进行的两次谈判。虽然,庐山谈判没有达成共赴国难的协议,但为结成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抗敌御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59年7月26日至8月1日庐山会议期间,胡志明秘密访问庐山,与正在庐山开会的中共领导人会晤。新华社1959年8月13日电文中说:“胡志明主席在苏联休假后回国途中参观了我国西北地区以后,今天中午乘专机到达北京。”电文中丝毫未提胡志明在庐山前后逗留7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张武超 《南方文物》2002,(1):100-101
释太虚(1889-1947),俗姓吕,浙江省石门县(后改崇德县)人,年15出家。1914年8月至1917年春,在普陀山闭关三年。出关后,先到台湾演讲,继到日本考察,对于自己在关中三年的研究和创见增加了信心,立下了整顿僧制的心愿,因而开始他为时30年的改革运动和弘法事业,成为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一代佛教领袖,同时也是佛学思想的巨擘。太虚法师在30年的弘法过程中。曾先后十余次上庐山,举办佛法讲习会、世界佛教联合会。重修大林寺,在庐山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相似文献   

16.
岑其画庐山     
岑其 《收藏家》2007,(4):I0013-I0019
画庐山记我相信庐山的一树一草一花一叶都有灵魂,悠悠岁月积淀成恬淡而浓郁的气韵。当你进入这种气韵中悟出了庐山的内涵和意境,你就会领悟到人生的另一种悠远而宁静的甜美。永恒的庐山,  相似文献   

17.
贺伟 《湖南文史》2008,(11):24-26
1959年7月26日至8月1日庐山会议期间,胡志明秘密访问庐山,与正在庐山开会的中共领导人会晤。新华社1959年8月13日电文中说:“胡志明主席在苏联休假后回国途中参观了我国西北地区以后,今天中午乘专机到达北京。”电文中丝毫未提胡志明在庐山前后逗留7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贺伟 《文史月刊》2005,(10):11-14
庐山,不仅以秀丽的风景、宜人的气候闻名中外,那遍布山峦千姿百态的别墅同样令人赏心悦目,成为庐山独特的人文景观,使庐山享有别墅胜地之誉。庐山别墅始建于1895年,现存近千栋,大多是西式风格,分别代表英、美、德、法、俄、瑞典、芬兰、丹麦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特征。由众多别墅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遗产》2013,(6):24-25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办,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承办的“东亚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庐山论坛”于2013年10月24日至26日在庐山举行: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庐山的评价是:"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景观。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京九线和长江交汇点,北临长江,东傍鄱阳湖,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