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璜综论——古玉研究之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玉璜的定义与历史概况 玉璜是古代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玉礼器中“六器”(壁、琮、圭、琥、璋、璜)之一。 关于玉璜形状的描述有:《说文》:“璜,半璧也。”《太平御览》卷十四玉部引《搜神记》载称:“孔子修《春秋》,制《孝经》。既成,孔子斋戒,向北斗星而拜,告备于天。乃有赤气若虹,自上而下,化为玉璜.”郭宝钧《古玉新诠》:“朝时日出,晷景在西,  相似文献   

2.
正五、玉璧、玉环按照《周礼》记载,商周时期的玉质礼器包括璧、琮、圭、璋、琥、璜六种,历代文人称之为"六瑞"。其中,用以礼天的璧,按《尔雅》的定义分为璧、瑗、环三种。"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好肉若一谓之‘环’。"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说:"无论用哪一种来解释《尔雅》都和实物情况不符。发掘所得的实物,肉、好的比例很不规则。他们既不限于这三种比例,并且绝大部分不符合这三种比例。我建议把三者总称为‘璧环类’。""商代墓中的璧环类多出于死者胸前或腰侧,其用途可能也是如此(指悬挂在身上—著者)。"(《商  相似文献   

3.
《说文》“诸,辩也”试解董莲池《说文》是一部以讲说字的本形本义而称名于世的书。从古一直沿用到今天的“诸”字也见存于此书。关于“诸”字的本义,许慎训解为“诸,辩也”,以“辩”字为释。但是检《说文》,许慎训辩为“治也”,如果我们拿这个意义去解释“诸”字,...  相似文献   

4.
襄樊市博物馆所收藏的襄阳山湾铜器中,有一件有铭的铜鼎。关于鼎的形制、铭文,王少泉同志已撰文作了详细的介绍。此鼎盖、器皆有铭文二行六字,据王文所释,盖铭为:“邓尹侯之洉(池皿)”,器铭为“邓尹侯之”。杨权喜同志则释盖铭末二字为“浴(池皿)”,器铭末二字为“(鼎可)?(化鼎)”?.从所发表的铭文摹本看,盖铭中的“(池皿)”字当隶定为“(沱皿)”,其上一字释“浴”于字形无据;释:“洉”,形虽相近,亦不可通,此字应释为“沰”,为从水石声之字。春秋战国文字中,“石”或写作后,见《先秦货币文编》及《古玺文编》卷九;或写作,见《说文》“磬”字古文所从,  相似文献   

5.
古陶文释丛     
释阥古陶文有图一.1 所录之字,旧无释。按此字从水,从两阜相对,应即阥字的古体。阥,《说文》无.《字》:“阥,俗阴字.”先秦文字。繁简无定则,从双阜之字与从阜者同.《说文》(即双阜)部隘,二字,篆文皆有从阜、  相似文献   

6.
倪博洋 《文献》2022,(2):68-81
胡文焕《文会堂词韵》中的舒声部分(含“入声作三声”)完全抄自《词林韵释》,保存了明本《词林韵释》的文本面貌。从胡文焕的序中可以看出《词林韵释》是一部在明代中后期江浙地区流传且有一定影响力的曲韵,可据此解决今人对该书性质的争议。将《文会堂词韵》与《词林韵释》今存各本比勘,可助梳理诸本源流。从《文会堂词韵》字头无注释的体例来看,现存《词林韵释》的注释可能是受明代韵书著述风气影响而由后人所添。《文会堂词韵》与《词林韵释》名异实同,而在清代词学家眼中却地位迥异,反映出清代词韵“弃曲”“从宋”的编纂观念。《词林韵释》为《词林正韵》取代,又表现出清人词韵“从雅”的进一步转向。  相似文献   

7.
一、兹字补释甲骨文有一个(?)字,象两束丝之形,本当是丝字,隶定应写作(幺幺)。《说文》:“(幺幺),微也。”应是引申义。卜辞的(幺幺)用作兹,为指示词或指示代词则是借音字,传统称之为假借字。周代金文以及后代文献,兹用作指示词或指示代词均为近指,近似于此,大体上可  相似文献   

8.
释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说文·高部》云:“亳,京兆杜陵亭也。从高省·乇声。”此释不确,乇音宅、音磔,与亳声相去甚远,亳字不当从乇得声明显可见。今按亳字在三期以前的卜辞中多写作(?),三期以后特别是在五期卜辞中皆写作(?),可知拿就是亳字的初文。初文(?)字当从高省、(?)声,(?)字甲骨、金文或写作(?)(见《甲骨文编》、《金文编》卷十三),实即丰字之本字。五期卜辞云:“在(?)师贞”(《摭续》一七五),于省吾先生释此字为(?),晚周陶文“蒦阳南里人(?)”之(?)又写作(?)是其证。《说文·生部》云:“(?),草  相似文献   

9.
释龟     
《说文》:“秌、禾穀孰也,从禾(龜火)省声,?籀文不省。”又《说文》:“(龜火)、灼龜不兆也,从龜从火。《春秋传》曰,龜(龜火)不兆,读若焦。”段注:“从《韵会》,此会意也。”按段说非是。《说文系传》:“(龜火)从火龜声。”宋保《谐声补逸》:“(龜灬)  相似文献   

10.
《说文》训释词义,主要采用同义相训的方法,且以单字相训为多,故书中有大量的同义词。虽然《说文》是一部“分别部居,不相杂厕”的字典,但许慎亦能对这些同义词有所兼顾。同时,出于释义的需要,许慎对其中的一些同义词还做了辨析工作,有些辨析还很精彩,以致一千六百多年后的段玉裁还赞叹不已①。了解《说文》的同义词及其辨析状况,对我们今天考辨古汉语同义词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是对我们今天编纂字词典来说,也有不可或缺的借鉴作用。本文试对本题作一探讨。一、《说文》同义词的类别从训释的角度来看,《说文》同义词可分为互训关…  相似文献   

11.
纤纬包括纤和纬两个内容.严格说来,它们是不同的.纤的原义是“其义纤微而有效验也.”(《广雅释诂四》)俞正(?)辨云:“纤也义纤微,谓地附琐杂.《说文》云:验也,谓记其已验之事.”(《癸巳存稿·纤书》)而纬与经相对.胡玉缙言:“盖纬与经相表里,经守其常,纬参其变,而气机感召,实主於一心”.(《许(?)学林·纬史论微序》)西汉末期,随着河图洛书说的出现,纤和纬  相似文献   

12.
璧,一般多解释为“圆形中间有孔的玉”。这种解释在《尔雅》、《说文》等古代字书以及许多先秦文籍的笺注中,能找到大量依据。这说的是位居玉质礼器“六瑞”之首的狭义的璧。这种璧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存在,对其原始功能,学者们自古至今众说纷云,看法不一。但至迟到商、周时代,璧已演化成为政治文化与宗教理念的载体。古人崇玉,认为美玉聚天地之灵气,凝日月之光华,能给人带来吉祥福瑞,甚至还能成为人与神沟通的媒介。璧体圆象天,中孔意通,所以,  相似文献   

13.
说无     
长沙楚帛书《甲篇》云:群神五正.四[兴]△羊.(律)互(恒)襡(属)民,五正乃明,群神是(享).其中”△”原篆作:或释“元”.①“失”、②、“尧”,③笔者也一度倾向释“尧”。④前两说若与小篆的(元)、(失)比较,字形显然不合。释“尧”则似有一定根据.检甲骨文、战国文字、秦汉文字的“尧”分别作:  相似文献   

1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何琳仪《说文》所无。《甲骨文编》445下列二字:旧均释已成定论。a式从“水”在“舟”两侧,也可理解为“舟在水中”,见一期卜辞,b式从“水”从“舟”,见三期卜辞,a式无疑是b式的较原始形体。《管子小问》“意者君乘驳马而桓迎日而驰乎?”尹知章注。“古盘...  相似文献   

15.
词义训释要达精确,决不能满足于随文释意的所谓句意可通,须作精细的研究。要从词义的载体,即用字的音、义求得词义的根据或来由。用随文释义得来的词义,即令是常用词,即令是名家所释,也会大错。名家如此首释的误义,后来的名家如果也是仅从粗通句意读文,便会辗转承袭误释。现以“不道”“不辞”义的误释作辨析。“不道”词见于宋词元曲。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首释“不道”,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顾学颌、王学奇《元曲释词》第一册,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等继作申引沿释。《汉语大词典》(后文简作《汉大》)将上述释…  相似文献   

16.
一玉简文云:余身遭病,为武戚忧,反昃,无间无瘳,众人弗知,余亦弗知,而靡又鼎休。“鼎”,从曾宪通等先生释注1。字当读为“贞”,《说文》云:“贞,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一曰鼎省声,京房所说。”《说文》又于“鼎”字下云:“籀文以为贞字。”“贞”、“定”义通。《释名.释言语》:“贞,定也。精定不动惑也。”《荀子.儒效》云:“反而定三革。”杨注:“定,息也。”二玉简文云:东方有士,姓为刑法,氏其名曰陉。洁河以为法,静可以为正。“士”字从李家浩先生释注2。“东方有士”指下文“使明神智吾情”一句中的明神,即天之刑神。“士”是法官…  相似文献   

17.
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王作左守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利艺术博物馆于2000年春收藏的王作左守鼎高41、口径38厘米(封面;图一~三)。口沿外折,上立粗壮的两耳,颈部略收,腹部稍鼓,腹下置三蹄足。颈和足的上部均有短棱脊,形制与小克鼎相似,但小克鼎的腹部似乎更深些。腹内壁铸铭文两行6字: 王乍(作)(将鼎) 彝,左守。 (将鼎)彝。(将鼎)字《说文》所无,《广韵》:“(将鼎),煮也,亦作(羊鬲)。”《集韵》:“(羊鬲),说文煮也,或作(将鼎)。”《玉篇》:“(羊鬲),式羊切,煮也,亦作(将鼎)。”又云:“鬺,同上。”则(将鼎)也就是《说文》的“(羊鬲)”字。金文无“(羊鬲)”、“鬺”字形,故(将鼎)是正字,而(羊鬲)、鬺  相似文献   

18.
《说文》有“来,周所受瑞麦来辫,一来二缝,象芒束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此后一些学者由于“附会经语,过信纬书”,“致滋千古疑窦”。如《说文》段注认为“作一来二缝不可通”,改成“二麦一夆”院先鹇笾怠=栏腥艘源俗魑夜÷蠓潜就疗鹪吹淖衷粗ぞ荨K杂斜匾婷鳌袄础弊中我寮捌浞⒄寡莼<坠俏牡姆⑾治颐翘峁┝朔岣坏男伦柿?1914年出版的《殷墟书契考释》已引证《说文》释出来字,并指出“卜辞来字皆象形,其穗或垂或否,麦之茎强与禾不同”,  相似文献   

19.
读《说文》札记一则李守奎“串”字不见于《说文》,但《说文·心部》有一“患”字:患,忧也。从心,从上贯□□,□□亦声。古文从省。……《说文》对患字字形的分析颇为费解。后之学者多已看出其中破绽,或谓之“亦近于望文为义”①或谓之“乃浅人所改窜”②。然大...  相似文献   

20.
释■     
《甲骨文编》卷十二有■(铁二·二)、■(前七·四·一)、■(粹三七六)、■(邺三下·四三·四)等字。孙诒让释作系(■),他说:“《说文·系部》系,籀文作琢,从爪,此即■之省。”罗振玉从孙说,亦云:“《说文解字》系■也。从系声。籀文作■,卜辞作手持丝形,与许书籀文合。”王国维先从孙说,后又谓《说文》■之古文。丁山从王说,他在释商代《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