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孔子思想中的“仁”与“礼”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还是礼?它们的涵义是什么?孔子“仁”与“礼”的关系怎样?学者们却是众说纷纭。本文力图对此问题阐发一孔之见,并兼论孔子“仁”“礼”思想对后世的作用和影响,籍以抛砖引玉。 (一) 孔子生当春秋战国时代,正值中国奴隶制趋于解体,封建制兴起的时期。周天子已失势,“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社会陷入“礼崩乐坏”的混乱境地。从社会变  相似文献   

2.
1974年,江苏省高淳县固城东汉墓出土了一批模印画像砖,其题材有祥瑞神兽和人物故事图像。因发掘时间较早,图像较为漫漶,学术界尚未对其中的多幅历史故事图像进行有效的识别。经过与山东、江苏徐州、浙江海宁等地画像石的比较分析,可初步认为高淳固城东汉画像砖上的历史故事有“尧舜禅让”“有虞二妃”“荆轲刺秦王”“梁高行”“孔子见老子”“秋胡戏妻”“楚昭贞姜”“太子申生”等。历史故事题材画像砖在长江以南地区较为少见。高淳固城东汉墓出土画像砖的历史故事图像,传递出东汉时期汉画像艺术由徐州刺史部向扬州刺史部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由上述哲学方法论得出的“天下之理”就是孔子的哲学体系。我们在本论文中不涉及孔子的全部哲学理论,仅仅探讨其中有关历史哲学的部分,也就是探讨[我们在本论文第一节中所指出的]孔子的历史编学中两大理论——历史发展观和历史评价的绝对标准论——的理论。这个理论的理论的两大课题,用“易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变易”与“不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为恢复孔子本来面貌及孔子思想应有的历史地位,学术界对孔子进行了再研究、再认识和再评价.认真总结近年来关于孔子研究方面的情况,对进一步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深化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对学术争论的几个主要问题作扼要的介述.以推动其研究的进展.一、孔子的时代和政治立场这是涉及春秋末期的时代性质,孔子属于哪个阶段、维护什么制度,他的思想是落后保守还是进步革新的问题.对此至今仍有五种不同的看法.(一)、孔子生活在奴隶制度没落时代,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他维护奴隶制等级统治,要恢复周礼,认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他坚决反对新兴势力的篡逆行为.鲁国臧文仲当政时,废除六个关卡,实行通商惠工政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孔子骂他“不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对仁的表述有很多,在《论语》中“仁”字一共出现了109次。但是到底什么是“仁”?孔子却没有给世人留下一个唯一的解释。这导致几千年来世人对孔子的“仁”的解释有很多种:有人认为“克己复礼为仁”譹訛;有人认为“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譺訛;有人认为“仁者,爱人”譻訛……大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6.
连卫 《神州》2012,(30):198-198
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国家大力进行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历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一门很有趣味的学科,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受几个方面影响,现实历史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其中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学生对历史学科缺乏兴趣所致。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激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爱好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阐明了兴趣激发、培养、  相似文献   

7.
一、孔子的孝母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对这个古今中外有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他的思想的探讨,评价、众说纷纭。然对孔子的思想的核心部分是“仁”,“礼”,无多非议。“仁”是孔子思想中一切德行的根本。“礼”是仅次于“仁”的重要观念,是“仁”的表现形式,达到“仁”之境界的根本准则。那么“仁”之本又为何呢?有子(孔子弟子) 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 如此,“孝悌”乃仁之根本了。而在孝悌之间,能孝自然能悌,故孝亦可视为仁之本乃至一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人之处世.孰不厚生?”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企图通过养生而长寿.这是人类始终探讨不辍的重要课题。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作为一个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对养生这个问题.他发表了一些意见,也身体力行一些准则,本文拟就《论语》中的资料,将孔子的养生观极谈于下。一、树立不犹不惧的豁达观点《论语·颜渊》第四章载:司马牛问君子。予日:“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能够做到豁达乐观,那是因为他“不忧不惧”;而之所以能够做到“不忧不惧”,又是因…  相似文献   

9.
孔子思想有两个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研究孔子多年,认为孔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一个是“时”,由“时”发展为“中”、“和”。另一个是“仁”,由“仁”发展为“义”、“礼”。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说“时”。《孟子·万章下》说:“孔子,圣之时者也。”《论语·微子》中,孔子自己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我看这都是“时”的证明。孟子说:“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这就是“时”。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接淅而行”。做饭,淘淘米未等煮就去了。去鲁的时候就…  相似文献   

10.
历史对于未来,永远是财富。方志就是这种财富的载体之一。诺贝尔奖金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类要想在对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到孔子的思想中去吸取精华。”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智高才殊的顶尖人物,他们并非要临摹孔子的言行,而是要借用孔子思想炼铸出的千古不朽的公理与公例。方志是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但是,要把资源变成现实功利价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谁来完成从白描资料到公理公例的提炼与抽象?历史的重担无疑应该落在最了解那部分历史的方志工作者身上。一价值断层地方官修地方志,这是为官一任的标志。几千年…  相似文献   

11.
孔子所以是中国历史之父,这是因为他完成了由诗性的历史到科学的历史的过渡。不用说,这个过渡不是由孔子一手完成的。一方面有周人的全民族心态的发展作准备;另一方面还有过渡时期的“前历史家”(即春秋以及春秋以前的古代“史官”)作准备,正如希腊民族由诗向史的转变中有过渡人物“散文家”(说书人)一样。  相似文献   

12.
李文  张丽娇 《神州》2013,(20):30-30
一、前言 众所周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孔子对仁的表述有很多,在《论语》中“仁”字一共出现了109次。但是到底什么是“仁”?孔子却没有给世人留下一个唯一的解释。这导致几千年来世人对孔子的“仁”的解释有很多种:有人认为“克己复礼为仁”①;有人认为“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②;有人认为“仁者,爱人”③……大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要把握住一种思想的内涵,就必须先把握住这种思想的核心,只要把握住了这种思想的根本核心,就可以“本立而道生”进而掌握住它的全部含义。那么,“仁”的核心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忠恕”。从孔子和曾参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子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日:“唯。”子出,门人问日:“何谓也?”曾子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④这是孔子在《论语》中对他思想体系进行的唯一一次阐述,可见孔子认为他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忠恕”。对于忠恕。孔子又分别加以阐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对“忠”的表述,也是“仁”的积极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对恕的表述,也是“仁”的消极面。忠就是要竭尽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而恕则是要常怀包容博爱之心,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忠”与“恕”一个是针对人生理想,一个是针对社会关系;一个是“达者”方可到达之境,一个是“穷者”也应保留的气质;一个是仁的积极面的体现,一个是仁的消极面的体现。他们二者合起来就构成了孔子“仁”的核心。下面,笔者将从“忠”和“恕”这两方面对“仁”的本质核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论孔子学说     
吴江 《炎黄春秋》2008,(8):33-40
今有“论语热”,探讨孔子学说,宣扬传统文化,善事也。究竟什么是孔子之学?兹从旧作中摘出一些段落,供“百家”评议。 ——作者注  相似文献   

14.
孔子名为鲁人 ,实为豫籍。他的一生和河南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的事业也是在河南发展起来的。他周游列国 ,实际上是以河南为中心的政治学术活动。《史记》载 :“孔子生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曰孔防叔。”《家语》 :“孔子 ,宋微子之后…… (防叔 )畏华氏之逼而奔鲁 ,故孔氏为鲁人也。”“宋”为今河南商丘市。商丘夏邑县县志载 :夏邑有故迹还乡祠 ,在县城北十五里。历代夏邑县令、骚人墨客 ,做诗吟赋以颂孔子先祖之庐墓。目前 ,孔子祖籍夏邑已为学术界认可。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周游列国。他所游的地方 ,大体上是以河南为中心的各…  相似文献   

15.
亚子  良子 《文史精华》2001,(4):24-39
一、从1962年孔子讨论会说起 1962年11月,在山东省省会济南召开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孔子讨论会。这就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省历史研究所联合筹办的“纪念孔子逝世二千四百四十年孔子学术讨论会”。 1962年11月21日的《光明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一百五十多位专家学者齐集济南举行孔子学术讨论会,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继承历史文化遗产问题,是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 参加会议的学者有北京的冯友兰、刘道生、吕振羽、朱谦之,上海的周…  相似文献   

16.
孔门四科     
《文史月刊》2013,(9):45-45
孔子当年的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论语》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指知识学问。当年孔子以《诗》、《书》、《易》、《礼》、《春秋》等书作为教科书,教授弟子政治、哲学、历史、文艺方面的知识。“行”即指身体力行之意,孔子要求弟子们将他所传授的学问道德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并增长学问。因为孔子教学的核心是做人,因此孔子特别强调“行”的作用,认为学问只有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才是真正的学问。所谓“巧言令色,鲜矣仁”。  相似文献   

17.
李振兴 《神州》2012,(6):366-367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问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牛燕 《神州民俗》2009,(12):15-17
孔子生活在一个历史转折的时期。夏商周三代以来的礼乐文明,到了孔子时代,开始礼坏乐崩,面临着革故鼎新的大变化。“革故”,要继承优秀传统;“鼎新”,要顺应时代前进的方向。孔子是那个时代的礼乐大师,他大胆宣称“斯文在兹”,以“斯文”自认,通过著书立说和整理文化典籍,继往开来,全面终结了以往的礼乐文明,向新时代提供了新思想、新理论和新的经典文本。以往人们在谈论孔子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时,往往语焉不详,未做具体论述。笔者认为,孔子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五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化遗产孔庙及祭孔乐舞王昆山东曲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自1984年开始,为形象地宣传孔子及其思想学说,展示孔子故里的艺术特色和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曲阜首创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并在...  相似文献   

20.
梦灶弥子艰因有宠于卫灵公及夫人南永,得以把持朝政。有一天,灵公接见孔子,揖让之后,孔子对灵公说:“真怪啊,昨晚我作了一梦,今天果然应验了。”灵公问:“先生昨晚梦见什么?”孔子回答说:“我梦里见到一个炉灶,这不预示我今天见到你吗!”灵公有点不高兴,说:“我听说,人要会见国君时.应该梦见太阳,为什么你说梦中看到炉灶就预示会见到我呢?”孔子说:“太阳普照大地,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它的光辉,正如国君能洞察国中的一切,没有人能阻挡他的视线;而炉灶虽然也有光和热,但只要有一个人在它前面取暖,后面的人就休想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