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85年第4期《陕西临潼的北朝造像碑》一文中,西魏大统六年吉长命造像碑的题记录文所谓"为岳父母阖门大小",应系"为忘(亡)父母居门大小"之误。北魏造像题记中"亡"作"忘"不乏其例,如龙门石窟古阳洞吴道奴为亡妹造像记、刘□为亡父母造像记、比丘尼僧恩为父母造像记、崔显白为亡父造像记、房进机为  相似文献   

2.
《文物》1963年第1期简讯栏刊登了《青岛的四尊北魏造像》一文,现提出两点补充意见,以供参考。一、关于四尊造像的来历,说他们是由淄川龙泉寺运来青岛,不确。据青岛市文物管理员会调  相似文献   

3.
1981年至1985年,省考古研究所、洛川县博物馆在该县土基镇鄜城村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北魏到隋代的佛教造像碑.主要有北魏神龟元年千佛造像碑、西魏大统十二年法龙造像碑、北魏永安三年李黑城造像碑、北周建德二年杨广昌造像碑、建德四年郭乱颐造像碑、隋仁寿三年王洪晖造像碑等.一九八四年第五期《考古与文物)介绍了大多数,只有隋仁寿三年(公元603年)的造像碑出土较晚,现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正>贾思兴造弥勒像龛,又称"贾思兴百八十五人等造弥勒像龛"、"北魏弥勒造像龛"、"道晗造像碑"等,1976年3月河南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1997年入藏河南博物院。北魏孝昌元年(525年)雕造,石灰岩质,四面环刻。郑州市博物馆于1980年3期《文物》上发表《河南荥阳大海寺出土的石刻造像》一文,对所出造像进行了简要报导。  相似文献   

5.
金申 《文物》1998,(10)
笔者与易县文管所合写的《河北易县发现一批石造像》一文(见《文物》1997年第7期)中介绍的北魏和平六年残交脚菩萨像是一件重要的北魏带纪年造像,对于判断国内有关造像和石窟时代纪年有可靠的作用。文章发表后,引起海内外有关学者的注意。由于我们工作的疏忽,发表的照片、拓片不甚清晰,录文亦有遗漏之处。经宿白先生指出,漏掉了“曹尚书”等字(见《文物》1998年  相似文献   

6.
文博简讯     
《文物》1979,(3)
最近,在沁县文物馆,陈列了一批北魏石刻造像。这一批石刻造像,是1959年在沁县城北三十公里的南涅水公社南涅水大队村北出土的。从石刻的纪年文字来看,有从北魏永平三年(510年)到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跨越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六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4,(1)
<正>2009年7月,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山西沁县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南泉乡发现了一处北魏时期的佛教摩崖石刻[1]。同年9月,笔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南泉摩崖石刻共有两铺礼佛图,雕刻在长2、高0.6米的崖面上,造像保存基本完好。礼佛图构图独特,人物形象生动,是十分珍贵的佛教摩崖雕刻。对于研究北魏民间造像的特点、佛教的流传以及古代交通路线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一南泉摩崖石刻位于山西沁县西南35公里南泉乡南泉村东北约870米的大寺沟山麓。地  相似文献   

8.
1993年4月25日,平陆县张村乡上张村农民常佩琳在其老宅门洞顶取土时,挖出了一批北魏至隋朝的佛教造像及少量陶俑。县博物馆闻讯,立即派人前往调查,并征集回这批文物。 这批造像共七件,除孝昌三年一佛二弟子造像为米黄色大理石雕刻外,其余六件均均为石灰石雕刻。所有造像除发现者挖掘时造成的人为损伤外,保存基本完好。而且七件造像都有铬文。四件陶俑保存也基本完整。现将这批文物按年代早晚依次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999年12月,廊坊市永清县支各庄发现北魏石造像一躯,为青石质,正面浮雕一佛二菩萨一铺三尊造像,背面下部发愿文有"太和十一年"纪年,是研究廊坊乃至河北地区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以及北魏云冈石窟造像艺术对河北地区影响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1月,我们在偃师县南蔡庄乡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宋湾村收集到北魏正光四年(523年)扫逆将军翟兴祖等人的造像碑。该碑虽然出土已二十年,但保存仍较好,造像艺术精湛,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对于研究北魏洛阳寺院分布、佛教造像艺术、文字书法、民族融合等方面有一定价值,兹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86年第3期刊登的丁明夷同志《从强独乐建周文王佛道造像碑看北朝道教造像》一文,介绍了北周"周文王佛道造像碑"的情况,并据此考证了北朝道教造像的有关问题,值得一读。但此文开始即谓"强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河南省流散文物管理部门,曾征集一批古代铜佛像。经初步整理,发现其中有纪年的造像十一件,大多造型美观,颇有艺术价值。现介绍如下:一、北魏正光元年造像该造像面型长方,眉清目秀,表情温和,头戴花冠,有三环同心圆项光。身穿宽袖通肩大衣,衣襟拂展,手施无畏、与愿  相似文献   

13.
鹿野苑石窟开凿于北魏献文帝时期,位于平城北苑西山中.作为一处皇室宗教营建,其布局设计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涵义.<北魏平城鹿野苑石窟调查记>认为,第6窟"造像组合出现了一佛二菩萨和窟口外两侧各雕一力士的新形式",这一结论是需要谨慎对待的.鹿野苑石窟的造像组合应是一佛二菩萨,窟外两侧的力士像年代应与云冈第二期偏晚或云冈第三期石窟相当,很可能是在北魏中期末或晚期补刻的.  相似文献   

14.
张永造像是北魏武帝灭佛后的最早单体造像之一,是在《法华经》思想影响下的弥勒造像。主尊弥勒,与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组合,反映了5世纪北方影响最大的"三世佛"思想;佛像背面雕刻佛传、本生等故事图像,内容选取以北魏所倡导的"孝"道精神为准则。造像沿袭了犍陀罗晚期佛像表现形式,是北魏中期中亚与我国北方的宗教艺术交流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李慧  柴华 《文博》2010,(6):55-58
北魏时期造像是一种风气,是地主阶级为了祈福,广植功德或劳动大众为摆脱苦难而所造之像。本文通过对几件北魏造像的细致描述,浅析北魏造像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了一批时代较早的出土铜造像,其中17件有发愿文或纪年铭文,时代由北魏至隋。最早为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像,最晚为隋仁寿二年(603年)像。现分别介绍如下。 1.北魏太和年间韩位造像铜鎏金释迦、多宝并坐像。座足、背光残断,已修复。通高14.1、宽6.1厘米,重133.6克。造像通体鎏金,两佛形象基本相同,肉髻,脸型长方,眉目清秀,头后部有五重同心圆头光,下有身光。上身穿圆领通肩大衣,衣纹细密,袖褶刻向下弧线,胸部则作向上斜弧线。双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14,(1)
2003~2004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对临朐白龙寺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佛寺建筑基址1处、陶窑2座,并发现大量造像残件、陶片、瓷片及建筑构件等。佛寺建造年代为北魏末年或东魏时期,沿用至北宋中晚期,而兴盛的佛事活动主要发生在北朝时期。遗址出土的造像为佛教造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文物》2020,(10)
正龙门垭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黑坪镇龙桥村东南的小山崖壁上(图一)。小山西南有东、西两座山,对峙形成狭窄缺口,称为龙门,即此处地名"龙门垭"之由来。该处摩崖造像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2010年,盐亭县文物管理所对该处摩崖部分渗水裂缝进行简单封堵保护,同年盐亭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保护单位。2016年树立保护单位标志牌。2018年4月,中央民族大学考古文博系与盐亭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处摩崖造像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孔惠超造像是河南现存保存最完好的北魏造像之一,原定年代与造像不符。本文利用图像学和类型学将该造像的造像题材以及艺术风格与同期造像相比照,并对造像题记和题名进行研读,考证其准确的雕刻年代为北魏孝昌三年。  相似文献   

20.
山东青州出土北朝石刻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一 北魏三身像2002 年 1 月,青州市文物管理所接到举报,在青州市市府西侧的施工现场发现石刻佛教造像残件。青州市文物局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采取保护措施,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清理。共清理发掘出北魏时期的三身背屏式造像一躯(残)及残佛像数件。经过调查,确认这里是一处废弃的古代寺院遗址。遗址现场出土的砖瓦、石件大都埋在地面以下 1.5米左右,所出土的残石造像也在这一文化层中,其下为原始生土层。根据出土的砖瓦和瓦当看,应为北魏至隋唐时期的遗物。据当地群众反映,这里从前也出土过类似的石佛像残件,相传这一1995年扶风黄堆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