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闫晨波 《东方收藏》2023,(12):50-53
赤峰岩画资源十分丰富,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白岔河流域岩画调查开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调查和研究,如今赤峰岩画的全貌已较为清晰。赤峰岩画分布广泛、题材多样,其中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的狩猎岩画再现了赤峰地区史前到历史时期的狩猎场景与狩猎文化,丰富了我们对赤峰地区不同阶段社会的认识,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论述内蒙古地区岩画原始崇拜中的手印崇拜、生殖崇拜、人面像崇拜和天体崇拜,研究远古先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全面理解远古先民的原始崇拜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岩画是古代先民刻绘在岩石上的图画,被人们喻为形象的史诗,艺术的画卷。它用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记录了人类社会由荒蛮走向文明的艰难历程,讲述着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在内蒙古包头博物馆众多岩画藏品中,  相似文献   

4.
卦甲山位于山西省吉县旧县城东南,与今县城隔清水河相望。因其上“草木葱蔚,宛然如锦”,又名“锦屏山”。《吉县志·沿革》载:北魏延兴四年(474年)迁河西定阳胡人至此。在今县城西关设定阳郡治,并于治南锦屏山跟肇建佛阁寺。20世纪50年代中期《文物》有考察报告发表。1986年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5.
狩猎,古代也称作“田猎”、“畋猎”、“校猎”、“游猎”、“射猎”、“驰猎”、“弋猎”等。最初是原始社会人类的一种生产活动,自夏以来,历代统治者多把狩猎活动看作是顺四时的大礼,天子的田猎一年四季定期进行,还各有名目,《左传·隐公》中即有“春搜、夏苗、秋狝、冬狩”之称,并言“皆於农隙以讲事(武事)也”。通过狩猎一方面为飨祭宗庙祖先取得祭品,另一方面则练习骑射军旅。在狩猎中不仅能显示人的勇敢精神也检验了将士们互相配合的实战能力。因而狩猎既是一项国之大典,也是体现尚武精神的一种军事体育活动。战国时期,赵王的一次兴师布阵的田猎活动竞使魏王误以为大兵压境。秦汉以后,狩猎也成为帝王贵族悠闲享乐的一种娱乐活动,汉武帝刘彻即“以驰逐野兽为乐”。  相似文献   

6.
狩猎季节     
蟹肥菊黄的金秋时节,正是狩猎的好时节。然而,今年夏天中国社会的一场争论,却将“狩猎”这样一个中性名词,染上了不道德不合法的色彩。事情由国家林业局打算对部分野生动物的国际狩猎权进行公开拍卖引发,公众的神经很自然地被牵引到这样做是否有违保护野生动物的国策,林业部门是否唯利是图,利用职权徇私枉法。直到8月11日,国家林业局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事进行解释,并宣布本次拍卖将延后举行。对中国而言,现代意义上的狩猎活动无疑是一项全新的事物。国人的动物保护意识也是在近些年来才获得明显的增长。因此,为何要开放狩猎活动、包括国际狩猎活动,如何对狩猎行为进行更好的规范与监管,如何处理好野生动物保护和狩猎之间的关系,在二者间寻  相似文献   

7.
贺兰山岩画     
岩画,就是在石头上凿刻的图画。它是人类自我表现的造型艺术形式。从远古狩猎的蛮荒时代开始.一直到近代原始部落绵延数万年,是人类文化艺术的先河。世界上最早的岩画首推欧洲奥瑞纳文化中的岩洞原始绘画,以及后来的马格德林文化中的岩洞原始绘画。这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岩画艺术以制作精美、生动、逼真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世界艺术的珍宝。 宁夏也有一个地方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关注,这就是贺兰山岩画。当本世纪80年代初期在贺兰山发现先人遗留下来的古岩画这一消息见诸媒体以后,高耸险峻、连绵数百里的贺兰山就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  相似文献   

8.
西藏岩画     
正西藏古代岩画的发生及发展主要在新石器晚期至吐蕃王朝时期之间,在西藏考古年代上大致属于早期金属时代。该时期考古遗存中目前发现最多者为西藏古代岩画。大量的岩画点几乎遍及西藏各地及青海、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族居住区域,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西藏的西北部、北部以及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等海拔多在4500米左右的高原地区,不少岩画点在今日的"无人区"内。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岩画     
岩画是分布于世界的最为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古老的先民们以舞蹈和音乐、口述故事、纹身等多种艺术形式来从事具有实际意义的文化活动。虽然,这些活动没有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但是先民们刻在岩石上的绘画、雕刻、刻划在世界范围内被发现。这些极为珍贵的人工艺术品不仅是先民们审美意识的印记,而且还表现了他们的信仰、传统、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岩画是原始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人类最古老的也是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这些数以万计的岩石上的图像构成了一座巨大的天然博物馆,无助地袒露于自然的退化和人类的活动之间。  相似文献   

10.
西藏的岩画     
岩画生动而形象地记录了古代族群的生产、繁衍、战争、祭祀等场面,为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图像“史料”。分布在中华大地上的岩画大致可划分为南北两大系统:一是以表现宗教祭祀活动为主.赭色涂绘式的南方岩画,从西南逐渐向华南地区延伸:一是以动物表现为主,凿刻式的北  相似文献   

11.
白庙子山,西南距内蒙古翁牛特旗政府所在地乌丹镇40公里;东北距海金山10公里;北距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14公里;南距松树山15公里;距遗址西北5公里有少郎河流入西拉木伦河(图一).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在东经97°10′至126°9′、北纬37°24′至53°20′之间,呈东北—西南向的狭长地带,横贯东北、华北、西北三个地区,东、南、西三面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毗邻,北与俄罗斯、蒙古交界。内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以热察绥地区为代表的清代漠南蒙古耕地统计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由于受到土地产权制度的影响,当地的耕地统计是一种制度性的不完全统计。由于政区建置时间较晚,本地土地数字较少受到"原额"的束缚,亩制也相对简单。大部分地区在较长时间内使用的是240弓的标准清亩,部分地区在清末使用360弓大亩。当地的耕地数字不仅是征税的依据,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实的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库伦旗胡金稿古墓葬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墓葬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胡金稿自然屯的屯西和屯北,故分为北区和西区。北区面积较大,面积为1万平方米,清理的3座墓均为土坑坚穴墓,出土器物有罐、盆、杯、鬲、罍、块等,属夏家店下层文化类型墓葬;西区出土器极少,仅在M2中出土1件陶罐,属夏家店上层文化类型墓葬。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草原文化遗产分布广泛,美术品种类有岩画、动物风格的青铜器、建筑、壁画、石人等多种,是草原游牧民族生活、文化风习、审美形态的历史记忆。草原文明从发生到绵延盛大的历史,因随逐水草的游牧方式,文化素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因地缘文化的关系,留存的美术品一方面表现出与中原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另一方面又与欧亚草原的文化形态相呼应。本文试以各时段具有代表性的美术遗迹为纲目,参用具体的作品实例,诠释波澜壮阔的草原文明背景下的美术面貌,由一斑而略窥全豹。  相似文献   

16.
嘉峪关黑山岩画中的塔形图,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佛教的遗存①,甚至有学者明确指出其为喇嘛塔②.  相似文献   

17.
贺兰山岩画是视觉语言的具体表述,在这一表述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这一表述形式本身具有生存论和存在论上的价值。无论是从被视知觉感觉到或经验到的意义和物体或现象来看,还是就贺兰山岩画自身生存的具体语境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视觉语言系统都可以被区分为独体岩画和合体岩画两个子系统。前者指内部有着一定结构关系的、相对独立存在的、意义相对完满自足的单个岩画形式,后者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岩画形式结构的、相对独立存在的岩画形式。贺兰山岩画里绝大多数是合体岩画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世界遗产》2014,(1):48-49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境内广泛分布着典型的西南喀斯特地貌,左江及其支流明江蜿蜒流淌,曲折盘旋于瞎斯特峰丛洼地的群峰中,整个流域一片山青水秀、田园农舍如世外桃源一般的自然景观。青翠的山峰沿河岸丛丛分布,在江水转弯处多形成高达几百米的悬崖绝壁,奇绝的地形让人类一般很难靠近。然而,在这些绝壁上分布有大量的岩画,赭红色的图案以人物形象为主,一般距江面50-100米,与黄黑色的崖壁对比鲜明,这些神秘的岩画是当地壮族先民——骆越人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中南部考古学文化演变的环境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峻 《华夏考古》2005,(1):62-68
内蒙古中南部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段, 是气侯变化的敏感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侯波动, 对于塑造这里的自然景观和古文化的面貌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全新世大暖期的不同时段上古文化的特点和生计方式的变化, 并从沙地进退、湖面升降的视角探讨了这一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演变以及人地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广西花山岩画地理位置、自然状况、岩画内容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且从岩画内容上与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作一番比较,旨在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岩画文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