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州,古称海阳、海陵。以往学界多据《汉书·地理志》所载,将始置临淮郡的武帝元狩六年(前117),作为海陵初置的时间,对此前的海陵历史及汉代海陵城也多语焉不详。经考证,海陵在秦代置县,汉初为海阳侯国的封域,汉代海陵城的大致位置位于今泰州市海陵区。  相似文献   

2.
唐代扬州(广陵郡)手工业的兴盛,主要靠工匠们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同时也存在着几种有利因素: (一)扬州"土甚平旷",宜于农业。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逐渐成为富饶之区。唐代的扬州,水利事业发展,农业生产上升。"维扬右都,东南奧壤"。唐代扬州七县(江都、江阳、六合、海陵、  相似文献   

3.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不比天子脚下的京城,充斥着唯我独尊的霸道王气;也不比山温水暖的苏杭,洋溢着小桥流水的恬淡雅致;更不比长河落日的塞外名城,镌刻着丝绸之路的点点足迹。但是,她以特有的精湛工艺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海内外宾朋,展现出舟车辐辏、市廛繁华的历史长卷。“苏州胭脂扬州粉”、“和田玉、扬州工”、清代宫廷御膳小菜和见证扬州千年历史的漆器工艺, 使得“谢馥春”香粉、“扬州酱菜”、“扬州漆器”不仅荣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奖章,并成为扬州馈赠国际友人的礼品和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4.
《海陵更名的由来》(以下简称《由来》)在《江苏地方志》2002年第三期发表以后,引起了一些反响。俞扬、程起瑞、黄炳煜3位同志在《江苏地方志》2002年第五期上发表了《也谈海陵的更名》(以下简称《也谈》)。他们认为,海阳更名海陵在汉初而不是在楚怀王时期,同时认为泰州之名与纪念吴泰伯毫无关系。我们认为,要研究海陵的更名,必须研究地名“专名”和“通名”变更的时间、变更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文化等原因,同时还要研究新地名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地名的变更,进一步了解一方之史。对《也谈》中所持观点,我  相似文献   

5.
孙友权 《南京史志》2023,(35):10-11
<正>2002年我从扬州调进高港,转眼间在这里已经工作了整整21个年头。也许是因为濒临长江,高港的包容大气给了我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让我成长为一名学生敬重、家长爱戴、领导认可的教师。近年来,我先后被评为泰州市师德模范、泰州市优秀班主任、高港区十大杰出青年,成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等。  相似文献   

6.
<正> 唐代扬州是淮南道的首府,从高祖武德九年(626)改邗州为扬州后,扬州成为大都督府所在地。当时扬州领江都、六合、海陵(五代于此置泰州)、高邮等四县,这四县只有二五三千一百  相似文献   

7.
风流宛在     
提到扬州这座城市,很容易想到“扬州三把刀”。扬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丰富而深厚,这座城市经历了清康乾时期的喧嚣和繁华,也经历了清末到民国的衰颓和落寞。这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既是这座城市文化心理成熟而固定时期,也正是“扬州三把刀”就砺出鞘的时期。作为谋生手段的“三把刀”显然有着扬州人的辛酸和无奈。手持着“三把刀”的扬州人,透露着那固有的精致和灵性,那样气定神闲、风流俊赏。  相似文献   

8.
陈志峰 《南京史志》2023,(18):12-14
<正>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凤凰园校区学生以“双减”工作为契机,开展“无分数试卷”实践性研究,为“合理运用考试结果”提供可行性支撑。一、无分数试卷实践的起因(一)宏观层面:素质教育走向的历史必然1985年,教育部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个概念,1993年开始正式施行。但从社会角度、  相似文献   

9.
“扬州出美人”,是流传中国千百年的一句群众俚语。可是,在这句俚语后面,蕴藏着极其丰富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却鲜为人知。扬州“美人”实指姨太太与妓女扬州,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古城与经济、文化重镇,雄踞江淮之间,号称“淮左名都”,并以出“美人”著称于史。中国之大,为何独有扬州盛产“美人”,而且世代相传、尽人皆知呢?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里就指出:“世间粉黛,那有阀阅?扬州殊色本少……”生在扬州的近代文学家朱自清也说:“我长到这么大,从来不曾在街上见过一个出色的女人。”“从前所谓‘出女人’,实在指…  相似文献   

10.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流传了千年,也让扬州美名流传了千年.但说起“扬州游”攻略,除了扬州园林景点外,扬州美食是绝对不可错过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历史悠久的淮扬菜,还是街边巷尾的扬州“小吃刮”,又或是口味不一的外来美食都值得慢慢品味. 不管你是否来过扬州,狮子头、扬州炒饭……这些大名鼎鼎的淮扬美食菜肴你一定听说过.事实上,文献记载中的淮扬菜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它的代表菜式数不胜数,而类似于“红楼宴”、 “盐商宴”等文人菜宴更体现了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淮扬菜,是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是以淮安和扬州为中心的淮扬地域性菜系,流传与形成于江苏淮安、扬州、镇江一带.淮扬菜注重刀工,讲究火候,口味清淡微甜,主要菜品有狮子头、软兜长鱼、拆烩鲢鱼头、水晶肴肉、文思豆腐、三套鸭、烫千丝、以及文楼汤包、扬州炒饭等.  相似文献   

11.
朱云洁 《旅游纵览》2022,(22):173-176
江苏省泰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重视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基础。然而,旅游相关企业规模化经营不足、文旅融合深度不够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泰州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因此,要立足区域旅游资源禀赋,从打造“全域旅游”、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品质旅游”、提升融合度,发展“四季旅游”、增加产品供给,增强跨界联动、推进“产业+旅游”入手,优化发展路径,进而促进泰州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东台古为海陵。传说清乾隆初年,海陵县城(今泰州市)有一东姓的年轻人,唤东亭,生得眉清目秀,与表妹邰娥自幼青梅竹马,订为连理。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东亭欢天喜地准备迎亲娶妻的时候,被官兵拉夫绑去了。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26日7上午,江苏泰州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联合泰州市老科协在泰州市永安洲小学举行“老少心向党奋进新征程”六一关爱周活动启动仪式。这是泰州市教育系统关工委连续16年举行的第16个“六一关爱周”,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教育思想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4.
泰州市高港区于1997年组建,是泰州市四市两区中最年轻的,也是变化最大的地区。五年来,高港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14.64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22.1亿元,翻了近一番。为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沿江开发决策,泰州市将2003年度的八大重点工程放在有着沿江地域优势的高港区,使高港区发展的后劲十足。为能更好地反映高港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扬州自古出美人”。对这句话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解释。三十年代,国民党江苏省教育厅编审室主任易君左先生写了一本《扬州闲话》,在谈到扬州“出女人”时,竟说:“扬州杨柳特别多,且完全水乡,见不着山的影子,所以人性轻浮活动,女性尤甚”。这不仅严重伤害了扬州人民的感情,而且也不符合历史的真实,将贫苦人民的血泪化作有闲阶级轻浮的一笑。自小生活于扬州的近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对此曾说过一段话,揭示了它的内容和实质:扬州“从前所谓出‘出女人’,实在指姨太太与妓女而言,那个‘出’字,就和出羊毛、出苹果的‘出’字一样。”扬州一带的贫寒女子被当成羊毛、苹果一样的商品出卖,充当姨太太、妓女一类的玩物,以满足压迫阶级的需要,并让经营者牟利,这就是“扬州出美人”的全部含意。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金海陵王完颜亮的评价,历来毁誉不一,争论较大。《金史·海陵纪》以及冯梦龙《醒世恒言·金海陵纵欲亡身》等史书小说的广泛流传,完颜亮给人们留下的形象是个淫乱的暴君。而在金元时就有人指出金实录中关于完颜亮的记载“多所附会”、“百可—信耶”,并称完颜亮“英锐有大志,定官制、律令,皆可观。又擢用人才,将混一天下。功虽不成,其强至矣。”但基本倾向是贬大于褒。近年来,完颜亮这个金代历史上争议颇大、是非功过兼而有之的复杂人物,使许多研究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重视,竞相著文立说,力图通过对完颜亮的是非功过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进而更准确地把握和认识整个金代历史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上,对金完颜亮骂的人很多,认为“后世称无道上以海陵为首”,而对其赞扬的也不乏其人。金末人刘祁就认为他胸怀大志,是个强人:“至海陵庶人,虽淫暴自强,然英锐有大志,定官制、律令皆可观。又擢用人才,将混一天下,功虽不成,其强至矣。”今人用马列主义观点,指出完颜亮的改革,促进女真族封建化的结论是对的。不过,肯定不等于美化,肯定的过限,或该否定的不予否定,就会给他增添华丽的光圈,达不到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人物的目的。为此,就下列三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供讨论。  相似文献   

18.
前泰州时期是指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在海陵置泰州之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前泰州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建立在渔猎经济基础上的原始教育和农耕经济基础上的前期古代泰州教育。前泰州时期的青墩文化、南荡文化、天目山文化、楚水文化和海陵文化,既是泰州教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泰州教育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9.
扬州香粉在我国久负盛名,素有“六朝金粉”之称。就连曹雪芹写《红楼梦》也将扬州香粉大大地赞扬了一番。他借贾府平儿之口说,香粉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拍在脸上也容易白净,且能润泽,不像别的粉那样涩滞。贵为贾府的夫人小姐,可谓用尽了天下的胭脂花粉,扬州香粉能得到她们的青睐,足见其独到和精美之处。扬州历史上曾有过好几家著名的香粉  相似文献   

20.
扬州,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唐代曾盛极一时。宋洪迈《容斋随笔·扬州之盛》称:“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明清时,扬州盐商麇集,富甲东南,文人雅士纷至沓来,冠盖如云,诗、书、画家皆趋之若鹜。除石涛外,“扬州八怪”——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皆流连于此,蜚声文苑,载誉艺林。民国时期,扬州书画人才辈出,而集创作与教学为一体者,当推江轸光。江轸光名噪维扬画坛之日,正是古城更上一层楼之时。从此,具有深厚中国书画传统和底蕴的扬州出现了第一代具有坚实西洋画基础学贯中西的国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