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娣 《神州》2013,(10):220
独弦琴作为京族传统的乐器具有千年历史。本文通过总结独弦琴传承人苏春发的教学经验,概括出京族独弦琴的以民间教学为主的传承模式和因材施教传承原则为主的传播现状。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传承人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加以重新塑造、重新诠释的,因而有必要加强对其个人生活史的研究。目前学界对于个人生活史研究的发展及其方法论脉络缺乏把握,以文化传承人为中心的民族志研实方法和方法论亟待梳理。在具体研究中,应当注意选择所谓的"关键报道人"作为重点访谈对象,以保证调查的高效;注意搭建良好的田野关系;以深度访谈作为调查手段,注意访谈问题的变换;强调访谈者和传承人之间的平等对话,采用一种循其生活轨迹提问的方式,去发现传承人日常生活中实践的主位文化观点;遵循学术伦理。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种类,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同于物质类文化遗产的那种稳定性,他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具有变异性。这种活态变异性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很多困难,而传承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界对传承人的保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传承人保护方法展开评述,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和问题,为传承人保护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5.
刘兆江 《神州民俗》2009,(4):79-80,78
灰塑传承人邵成村从一个学徒工成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名人,凭着对灰塑艺术的挚着追求,将濒危的灰塑工艺发扬光大,传承下来,除了灰塑工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民间信仰和对吉祥平安的祈盼。  相似文献   

6.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传承人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对于传承人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我们应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并通过细化规章制度、科学化培养、提高传承人自身素质等多项措施予以解决,力求为传承人创造良好的传承环境。  相似文献   

7.
8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们采访组一行从317国道同普段分道,穿过10余公里的波罗峡谷,沿着藏曲河自北而南前行。此行的任务是前往白卓村,探访当地千年传承的木刻手艺。  相似文献   

8.
甘肃酒泉的营尔村有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西宝卷》传承人乔玉安,四乡八邻都知道。当地人称他乔爷、乔老爷。当地人说,乔老爷爱念卷,为人友善,谁家有个大小事,只要招呼一声,他准到场。还说,乔老爷卷念得好,像听“尕旦唱戏”,过瘾又解馋,只要一根烟、一杯水,不分场合说唱就唱,不摆架子好伺候。  相似文献   

9.
黄静华 《民俗研究》2010,(1):207-216
民俗艺术传承人是在民俗生活实践中,通过思维观念、技艺知识、行为范式三个方面的"承"与"传",体现出展演观念的现实性取向、技艺知识的地方性色彩、艺术行为的生活性操演三项特性,有能力和资格主持、参与民俗艺术的实践活动,肩负着确保其恒久延续之职能的俗民个体或群体。此界说着重显示民俗艺术传承人的内在规定性和外缘边界性,并强调: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的民俗艺术来说,其保护和发展实践应首先落脚于习俗生活语境中的传承人。  相似文献   

10.
当徽菜已经成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正在努力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让我们走近一位名满中国烹坛的徽菜技艺传承人,走进他那一辈子用“色、香、味、形”装点祖国美食园地、扮香百姓餐饮的传奇人生。他,就是中国烹饪大师方乃根先生。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的第一个考察项目,是陆川皮影戏。从这一天开始,两个月中记者访问了很多“最后的传承人”,他们全都年事已高,空有一身绝技不知传给谁。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怎能袖手旁观?  相似文献   

12.
周炜钦 《东方收藏》2024,(2):152-154
藏戏是藏族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藏戏团艺人杜呷作为全县唯一的藏戏面具非遗传承人,不仅是巴塘藏戏发展的亲历者,更是弘扬藏戏艺术的积极实践者。文章通过对杜呷进行访问和研究,力求展示其作为非遗传承人的经验知识、工艺传承和发展创新,并以此表明,对人类学来说,充分发挥艺术实践者的主体能动性是传承和发展民族艺术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
《神州民俗》2007,(8):31-31
茶山公仔,属泥塑工艺品,取材于粤剧、历史、神话人物,包括“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夜战马超”、“牛郎织女”、“四兄弟”(刘备、关公、张飞、赵云)等,琳琅满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以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昌孟戏”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考察该制度在具体非遗项目中的适用情况,为非遗传承人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提出建议:根据民意确定传承人人选、考虑认定团体型传承人、建立和完善传承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于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保护,不仅涉及荣誉、经济,更涉及到认同,这是一个持久性问题。传承人保护的认同主要表现为身份认同、体制认同、社会认同及传承人自身认同。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对于非遗产传承人的身份问题有了法律认定,有效解决了传承人的身份认同问题。现在比较突出的是体制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吕静  薄小钧 《东南文化》2018,(6):6-11,127-128
现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保护政策以树立精英式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这一制度不仅疏于为大多数传承人提供真正利于精进技艺的社会环境,也忽视了非遗的多样性特点,与当今国际社会新理念的普通传承人、群体传承人和传承社区的保护意识尚有距离。政府和社会需要提升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应关注更多的普通传承人;还应引入企业和社会力量,促进民间自发的传承机制的运作;要加强非遗产权的法规保护及产权意识的培养,推动全社会民众与传承人共同保护优秀非遗的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7.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龙山县梯玛传承已经濒临着严重危机,后继乏人,可采取提高“梯玛”社会地位、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提供交流平台、鼓励带徒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承人:斯琴掛和她的弟子们》一书,比较详尽地记录了萨满文化传承人斯琴掛和她的弟子们的传承情况。本书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萨满文化的关注,也是对萨满文化传承人的肯定,对于达斡尔族萨满文化的保存、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法")颁布实施以后,我国已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相关问题进行地方法制实践。这些地方立法不仅保留了"非遗法"相关规定之精华,同时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些地方法制的做法不仅具有正当性,还具有诸多亮点和启示。为缓解非遗领域不同位阶法律适用冲突以及平衡、协调非遗传承人权利与义务之间关系,"非遗法"应就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机制等问题进行规定,以最终实现非遗法律体系形式功能与实质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孙平 《巴蜀史志》2011,(2):48-50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严格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范围包括:1、口头传统和表述;2、传统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