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多次发现“缘禾”年号,最早的在缘禾三年,最晚的属缘禾十年。与这些文书同墓出土的有“真兴”、“义和”年号,分别为十六国时期夏赫连勃勃、北凉沮渠蒙逊的纪年,可以断定缘禾纪年与此约略相近。综纳关于“缘禾”年号的讨论,其干支正好与北魏“延和”年号相符,一度管辖高昌地区(今吐鲁番)的北凉曾奉行北魏正朔,“缘禾”,是“延和”的不同写法。本文拟对高昌地区奉行缘禾纪年的时间及有关史实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彭建兵 《敦煌学辑刊》2009,4(4):140-146
本文主要从石塔供养人及其发愿目的、石塔修造者、佛教结社、石塔存放处所等方面来考察敦煌杂密信仰的民间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表明,北凉时期,杂密信仰在敦煌民间十分流行。  相似文献   

3.
姜熺静  徐勇 《敦煌学辑刊》2008,1(1):175-180
一 在冰凉地区发现5世纪前半叶所建的奉献塔,其中有十余座被称为北凉石塔.这些塔外形上具有共同的特征,大都发现于以敦煌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4.
北魏曹天度石塔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天度石塔,北魏天安元年(466年)雕造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其时,正是开凿云冈石窟的时期,距今已有1540多年的历史。这座石塔是我国迄今有实体存在,记录着雕造地点、纪年和愿文的单体九级石塔,堪称国宝。石塔一波三折的遭遇,传奇般的经历,更是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学者古正美先生对于印度、中亚以及中国佛教史上的转轮王思想很有研究.她在敦煌研究院1987年召开的敦煌石窟研究国际讨论会上提交的论文是《再谈宿白的凉州模式》,在该院1990年召开的敦煌学国际学术会上提交的论文是《法王塔雀离浮图及北凉石塔》.在这两篇论文中,古先生都是以转轮圣王思想解释北凉佛教与北凉石塔,论点新颖,给人以启迪.但对有关北凉石塔的一些问题,我有不同看法,仅此提出,请教于古先生并诸方家.不妥之处,望予指正.  相似文献   

6.
敦煌莫高窟学术编年(上)傅振伦西汉元狩二年(121年)设酒泉、张掖二郡,至元鼎六年(前111年)设武威、敦煌郡,称"河西四郡"。晋惠帝前(公元后290年以前)敦煌名士晋司空索靖,(卒于太安末约公元3O2年)在莫高窟(在敦煌东南廿五星三危山西)题"仙岩...  相似文献   

7.
北凉石塔十二因缘经及有关问题殷光明在北谅石塔中,有十二座塔上均刻有一段经文,虽然各塔经文段落长短不尽相同,但其中都有一段完全相同。①关于这篇经文之出处,经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各塔现存经文文字虽然有差异,但它是一篇经文的前后部分。该佛经系东晋时宾三藏...  相似文献   

8.
敦煌市博物馆藏三件北凉石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市博物馆现藏3件北凉石塔。其中两件虽然曾在一些文章中被提到,但由于全面资料未正式发表,因此人们在引用时多有失误;另一件还从未披露过。现一并介绍如下。一沙山塔解放前出土于敦煌市城南戈壁边一座传为元代的土塔内,曾被驻扎敦煌的马步芳部队拿走,后由当地农民措资赎回,重新砌在土  相似文献   

9.
福建的古塔     
《福建史志》2012,(1):24-24
福建现存各类大小古塔共231座(其中佛塔180座。墓塔51座)。按塔的质地可分为石塔184座,砖塔42座,陶塔2座,夯土塔2座,铁塔1座。另有经石幢8座。福建古塔自成系列.楼阁式居多,部分为亭阁式,少量为阿育王式、覆钵式,仿木构楼阁式的石塔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房山区西北20公里戒坛山前有三组石头城,常乐寺建在南城,寺院北部原有石塔一座,名曰“自来塔”。自来塔已于百年前被当地人拆除,但塔的位置尚十分明显。笔者据明代成化十六年、成化十七年石碑考证,认为此塔十分重要。它是一座阿育王塔,建塔年代在辽或辽以前,塔为11层。笔者根据碑文记载和对石塔多年的研究,对石塔进行了复原,可以作为常乐寺重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太原龙山童子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由高僧宏礼弹师创建,金天辅元年(1117年)毁于兵火,元、明、清时期均有修缮。现该遗址墙垣清晰,石室犹存,寺内建筑及其摩崖石佛造像早已不存,燃灯石塔为童子寺遗址仅存的建筑物。燃灯石塔是全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质灯塔,位于童子寺大佛前,塔高5米,分塔座、塔身、  相似文献   

12.
2009年,瑞安市文物普查队在高楼乡兴福寺遗址地下发现40多件宋代石塔遗构,初步考证为原兴福寺之石塔——宋代堵波式石构七佛塔。塔体平面呈六角形,由双重须弥座、六楞瓜腹塔肚、仿木构塔檐及塔刹四大部分组成。宋代堵波式小石塔主要流行于浙、闽地区,存世者寥寥,能完整保存七塔规制之实例者鲜见,而刻有七佛名号的石塔则更为稀少。兴福寺石塔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浙南佛教文化内容,是研究宋代七佛石塔规制、民间石刻工艺和佛教在江南地区传播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1964年,甘肃省酒泉市果园乡农民张积禄在村中挖土时发现一座石塔,即捐献给酒泉县文化馆。1979年酒泉市博物馆成立后,该石塔移交酒泉市博物馆收藏。石塔重檐,方形,塔身三层,下有基座,上有塔刹。塔刹和塔檐、基座均有部分残缺,残高38、宽16厘米(图一一四)。现自下而上介绍如下。塔座方形,四面刻造塔人发愿铭文,每面9行,每行2字,共68字。字与字之间有界格。录文如下(残缺字用□表示,标点为笔者所加):己卯岁,有信士曹天护,仰惟玄宗遐邈,非积诚无以阶。生死幽崄,非智  相似文献   

14.
法海寺位于密县老城西街路北,创建于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寺名为真宗所赐。咸平二年至四年(999—1001年),又在寺内建九级石塔一座(图一)。塔身镌刻莲花经七卷。元末之世,寺毁于兵火,惟塔独存。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和正德七年(1512  相似文献   

15.
福建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唐初.宋绍定元年到淳佑十年(1228—1250)在寺内建东西两石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石塔.塔为八角仿木结构五层楼阁式建筑,高四十四米至四十八米左右,塔每层有八面,每面均有两尊浮雕佛像,雕像高二米,宽一米左右,每座塔共有佛像八十尊,“寒山拾得”是其中的二尊.  相似文献   

16.
汉武帝反击匈奴、拓地西北,促使长城逐步向河西地区延伸。经过研究得知:敦煌郡长城作为河西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修筑时间应在元封三年(前108)至太初四年(前101)间。在长城修筑完成之前,敦煌郡主要依靠天田工事与酒泉候官、鱼泽都尉等屯田机构防御匈奴。至太初四年敦煌郡长城修筑完成后,西汉又开始修筑敦煌西至罗布泊的亭燧,而同年设置的酒泉都尉应负责对这段亭燧与敦煌郡长城西端进行管理。酒泉都尉应以酒泉候官为基础进行设置,而酒泉候官应是敦煌郡西北部设置最早的候官,其可考的存在时段为太初元年(前104)至神爵元年(前61)间,后至迟到五凤元年(前57)为新置的大煎都候官取代。因酒泉候官曾长期作为西汉边疆西北极,故疑扬雄所谓“西北一候”即指此也。  相似文献   

17.
山西盂县博物馆收藏的北朝石塔李裕群(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994年10月笔者在盂县进行文物调查时,在县博物馆所在大王庙内见到北朝石塔一座。塔形制古朴独特,为北朝造像石塔中所罕见,故介绍如下:石塔原由三部分组成,即莲座、塔身和塔顶。现塔顶部分已失(图...  相似文献   

18.
图一)酒泉西沟出土的碳精石豚马建华摄●文物大观河西晋墓出土的碳精小兽考●赵吴成在河西中西部地区有大量西晋十六国时期的墓群。仅在酒泉西沟、嘉峪关新城和敦煌壁画墓中,发现有碳精小兽。这几座画像砖墓均先后成册发表了。除敦煌外,在嘉峪关新城四号墓、酒泉西沟五...  相似文献   

19.
浙江永嘉霄梵寺出土的石阿育王塔,由基座、塔身、山花蕉叶等构件组成,塔身镌刻佛像及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纪年,为目前浙江境内发现的有明确纪年且年代较早的寺院石阿育王塔,对探讨五代两宋时期阿育王塔图像的演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相山石塔原名普庵定光石塔,因其座落在崇仁县相山镇苔卅村东郊,所以乡里人称其为“苔州塔”。1987年12月28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新公布第一、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时,按标准化、规范化定名,因该塔座落在相山镇正名为“根山石塔”;时代定“明”。早在1982年抚州地区文物普查工作中,该塔使被列为重点项目;1983年3月,崇仁县参与过该县文物普查的同志根据普查资料编出了《崇仁县文物志》油印送审稿,其中对该塔有如下一段文字描述:“明代普庵定光古塔座落在凤岗公社凤岗大队苔州村东头原通宜黄的古道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