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当回忆起红四方面军在大别山、大巴山和长征路上艰苦奋斗的10年历程时,王树声的身影风貌就浮现在眼前。他是大革命时期黄安,麻城农民运动的一位领袖;他是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之一;他是深受红四方面军指战员尊敬和爱戴的副总指挥,徐向前总指挥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2.
1936年5月,贺龙和任弼时率红二、六军团顺利通过茫茫草地北上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对此非常重视。为了迎接红二、六军团,搞好两军的会师,徐向前专门召开了动员会,他在会上特别强调指出:红军是一家人,我们与中央红军、二方面军的关系,好比老四与老大、老二之间的兄弟关系。上次我们和老大的关系没有搞好,要接受教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吵架归吵架,团结归团结,不能分家。现在老二就要上来,再搞不好关系,是说不过去的。每个部…  相似文献   

3.
在我军革命战争时期通信发展史上,无线电通信始终是保障指挥与协同的主要手段,同时,有线电通信也为保障指挥与协同发挥了重要作用。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高度重视和指导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有线电通  相似文献   

4.
西路军之败     
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对内粉碎张国焘的分裂阴谋,对外冲破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艰难到达甘南,在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至此,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正式结束。在庆祝会师的喜悦中,党中央及时决定将红四方面军改为西路军,让长征中红一方面军已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那一部分官兵留在红四方面军,并从中央抽调一批政治干部,全面加强红四方面军的工作。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副主席徐向前。建立西路军的目的是开辟西北革命根据地。当时红一方面军二二一师政委方强,被调任西路军第九军宣…  相似文献   

5.
在中央红军转战川滇黔时,红四方面军为了扩大苏区,并配合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决定发起嘉陵江战役。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红四方面军取得了嘉陵江战役的胜利,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北川、南始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100余公里的广大新区,为巩固川陕苏区和继续向甘肃省南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只看到苏区的困难和国民党军将要进行的大规模进攻,看不到坚持苏区斗争的战略意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苏区。5月初,红四方面军、地方武装和苏区机关人员共约10万人,开始向西转移。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原红四方面军因敌人封锁而未过黄河西行执行打通国际线路的部队被整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参谋处长李达,政委张浩,政治部主任宋任穷。当时我是师部警卫营班长,负责师首长的警卫工作。但是因为徐向前副师长在1937年8月参加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提前到山西同阎锡山进行谈判并做有关人员的统战工作,因此徐副师长在抗战初期的几个月中,一直未在一二九师部队里。1937年9月,部队奉命开往山西前线打击日本鬼子,部队将要开到的山西五台县,是副师长徐向前的…  相似文献   

7.
邓州红军烈士井钱卫东河南省邓州市刘集乡余家村焦坡组南边,有一口非同寻常的水井──红军烈士井,有一段悲壮的故事。1932年,战斗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军参谋长陈赓指挥下,对敌斗争取得了辉煌胜利。1932年6月底,国民党调集30余万...  相似文献   

8.
2002年国庆大假,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老红军王泉云所在的四川省的北监狱采访。老人每每提起抗战初期奉刘伯承之命,前往看望徐向前父亲之事,激动不已,沉浸在战争年代的回忆中……那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原红四方面军因敌人封锁而未过黄河西行执行打通国际线路的部队被整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参谋处长李达,政委张浩,政治部主任宋任穷。当时我是师部警卫营班长,负责师首长的警卫工作。但是因为徐向前副师长在1937年8月参加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后,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提前到山西同阎锡山…  相似文献   

9.
李远 《炎黄春秋》2022,(9):60-63
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形势陡然变化,国民党军准备对鄂豫皖苏区发起第三次“围剿”行动。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陈昌浩指挥下,主动进攻国民党军驻守的黄安,并大获全胜。黄安战役成为红四方面军组建以来的第一场大捷,瓦解敌军工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纪念这次胜利,黄安县更名为红安县。这里曾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223位共和国高级将领;在革命年代,14万红安英雄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相似文献   

10.
1932年10月,由徐向前总指挥率领的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以后,经过两个多月的数千里艰苦转战,终于摆脱了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翻越秦岭,12月9日到达城固县小河口镇,在城固做短暂休整后,12月9日夜,全军涉水渡过汉江,于1932年12月12日胜利抵达西乡县。  相似文献   

11.
向守志 《神州》2008,(1):28-29
王树声同志是我们崇敬、爱戴的老首长。他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带领我们勇征善战的高大身影、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却经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他是功勋卓著的战将,是威震敌胆的英雄,他永远是我们光辉的榜样,学习的楷模。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是徐向前总指挥、陈昌浩政委和王树声副总指挥等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于1933年10月19日解放了我的家乡——四川宣汉县城,建立了县、区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12.
在四川境内,有不少流芳千古、寓意深刻的石碑,堪称巴蜀一绝。 川陕苏区将帅碑位于巴中市巴州区南龛坡山顶.占地100余亩,整个碑林由宽5米、长200多米的志碑长廊、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雕像园,将军纪念碑、红军指战员纪念碑、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吴瑞林将军纪念碑、红军陵园和奉献碑共七部分组成。已嵌立个人志碑2288块,石刻英名8.5万人。  相似文献   

13.
1932年2月结束了从鄂豫皖苏区西征的战略转移。挺进川北,在川陕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高度评价“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这使蒋介石和四川军阀都不得不在红四方面军的胜利面前发抖起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  相似文献   

14.
马良骏,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之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五军团团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师师长、红西路军回民支队司令员。西路军失败后被俘,经党营救回到延安。他曾在抗大学习,在关押审查期间被秘密处死。一位当年在抗大工作的知情者说:"有人说马良骏是叛徒,有争议,还是被杀害了。"一马良骏被说成叛徒,公开出版的著作有: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7月第一版),在西路军的建制序列中,在回民支队司令员马良骏名字后面的括号  相似文献   

15.
在我军十大元帅中,排在第八位的是徐向前,排在第十位的是叶剑英。叶剑英比徐向前大4岁,二人都是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的。在黄埔军校,叶剑英担任教授部副主任兼军事教官,徐向前则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的学生,叶剑英给徐向前所在  相似文献   

16.
庄严、肃穆的川陕苏区红军碑林、座落在广元皇泽寺南侧,距城西一公里。她背靠乌龙山悬崖,面俯嘉陵江南去,环山报水,松柏苍茂。林立的群碑与西安碑林被誉为一古一今的“碑刻双绝”。 穿过花墙圆门,步入全国唯一的这座“红军碑林”,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老帅题写的“红军石刻标语碑林”大型横匾映入眼帘。鲜花盆景簇拥中一座殿宇歇山式仿古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拾级进入敞廊展厅,厅内错落有致的陈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川陕苏区境内的长方形、圆柱  相似文献   

17.
欢迎30万中央红军 6月12日中午12时,红一、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夹金山会师.毛泽东与张国焘通过电报约定在懋功两河口见面. 在前往两河口途中,毛泽东见到红四方面军张贴的标语——“欢迎30万中央红军”.他问红四方面军干部“你们怎么知道中央红军有30万?” 红四方面军干部回答:“根据张主席的公式推算出来的.” 在红四方面军和川陕根据地,指战员称张国焘为“张主席”.  相似文献   

18.
徐向前元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90年徐向前元帅逝世后,为了缅怀徐向前元帅的丰功伟绩,对青少年一代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中共五台县委、县人民政府在上级领导支持下,对徐向前故居进行了修复,并搜集展览了徐帅的生平文物。笔者一直参与了徐帅故居的修复,特记事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文史月刊》2011,(6):13-13
蒋介石是靠办黄埔起家的,作为一校之长,他坚持每个星期都到黄埔军校找学生面谈,既是考察学生素质,也是培植自己的亲信。一天,蒋介石接见徐向前。蒋介石用浙江腔问":你就是徐向前吗?""是的,校长。"徐向前用一口五台话回答。"你是什么地方人啦?""山西人。""在家都干过什么?""当过教员。"蒋介石问一句,徐向前答一句。  相似文献   

20.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留下了许多石刻标语。它们和有关历史文献一样,是研究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的重要材料。本文就当年红四方面军留在四川广元地区的两条石刻标语(图一、图二)来分析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的原因。 红四方面军为什么要西渡嘉陵江,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有争论的。在一些党史资料和党史论著中,有些同志认为,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是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的结果。于吉楠在《张国焘其人》一书(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