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向     
《南方人物周刊》2008,(3):12-13
重点台湾选民更关心经济台湾"总统"陈水扁在上周六(1月12日)举行的"立委"选举中惨败,这一失败也是应该的。他一直试图让台湾更大程度地独立于中国大陆,并将此作为岛内政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台湾政坛有一位被称为"蓝到发紫"的人,他不仅频繁去大陆,而且常常语出惊人,令岛内蓝绿阵营齐呼"麻辣"。曾几何时,"一国两制"在台湾岛内被称之为"大陆统战工具",政治人物皆恐避之不及,而他却公开宣称要把金门建成"一国  相似文献   

3.
台湾"立委"选举后,大获全胜的国民党反而诚惶诚恐,深恐露出半点踌躇满志,会触发三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出现"钟摆效应",功亏一篑。那位声言"台湾人民苦了八年,所以选举后开心一晚便足够"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选后果然丝毫不敢怠慢,反而马不停蹄,特地走到蓝营在"立委"选举中落败的区域,尤其是台南等地,进行第二阶段的"long stay"(下乡长住)。  相似文献   

4.
马英九执掌台湾后,岛内民众曾热切期盼台湾经济"马上好",但百余日后,民进党在台北发动了数万人参加的"呛马"游行。难道马英九只是个人魅力有余而执政能力不足的"偶像派"?笔者以为,台湾经济没能"马上好"事出有因。首先是外在因素不利。尽管  相似文献   

5.
"台湾意识"本是台湾民众认同乡土的"地方意识"。日据时期,"台湾意识"蜕变成"国族认同",其本质上仍是"中国意识",如不少台湾的知识分子借助台湾史著述表达了对"故国"的追思。"二二八"事件后,围绕是否认同"中国意识",台湾内外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台湾意识"与台湾史叙述。"解严"前后,政治的变动促使"台湾意识"出现异化,导致战后岛内"去殖民化""去省籍化"的台湾史研究路径被抛弃。部分台湾史学者企图使台湾史研究脱离中国史脉络,重新建构以"台湾人"为主体的"台独史观",使之成为推动"台独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台湾社会早已习惯"公民社会"的运作模式,并透过这种模式来维权政治摇摆中的公民社会发展近年以来,台湾除了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阵痛,同时也随着统独争议摆荡,岛内各种难题左支右绌,搞得人心惶惶。外界也一度对台湾社会表示忧心。然而,台湾社会坚韧而经得起考验,证明这完全是人们的多虑。诚然,蒋经国主政时期  相似文献   

7.
1979年,被蒋经国认为是“本党历史上最艰险的一年”。由于外交上的一系列挫折,他遇到了执政以来最大的危机和挑战。为了应对变动的内外局势,缓解台湾岛内民间要求政治参与的压力,蒋经国不仅拓宽民间参政的渠道,准备举办“增额中央民意代表”选举,而且批准党外反对派“立法委员”黄信介创办政论月刊《美丽岛》。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秉承李登辉的台独理念,借台湾"二·二八事件"给台湾同胞造成的伤害说事,大肆搞去中国化。有些一条道走到黑的台独分子和民族败类几乎每年2月28日前后都在台湾亲绿媒体上不断制造"二·二八谎言",说此次事件是台湾人民为反抗来自大陆的"外来政权"而发动的起义,他们以此欺骗广大台湾同胞,大搞特搞"去蒋化",为"台独"造势。可以说,"二·二八谎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台湾本土化思潮及"主体"意识的兴起,岛内台湾史研究出现范式转换,"殖民统治有益论"是这一范式转换过程中影响日据时期台湾经济史研究的错误史观,其主要表现是夸大日据时期台湾经济发展的成效,认为殖民统治为台湾带来了近代化,并将战后台湾经济发展归功于日本殖民遗产。"殖民统治有益论"对殖民地经济的本质属性缺乏了解或视而不见,并在观察日据时期台湾经济发展的"前因"时,仅关注历史的断裂,忽视历史的延续,而在讨论其"后果"也就是对战后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又强调延续,淡化断裂,从而夸大了日据时期经济发展对台湾近代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六大报告有关台湾问题的分析很精辟,不但包含了我党以往行之有效的政策,而且根据目前海峡两岸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坚持、三个新意,明确了今后对台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当前,台湾的"台独"势力利用台湾岛内的省籍情结和台湾同胞"出头天"的思想,将台湾人民的台湾意识向"台独"方面引导,造成了我们统一前景的严峻形势,而"出头天"思想的产生与中国近代史特别是台湾近500年历史对台湾民众心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只有了解和理解广大台胞的心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新时期的对台工作.  相似文献   

11.
都是赢家     
就像当年“超女”赛制引发关于公民选举方式的讨论一样,这一次《我是歌手》的赛果引得台湾岛内绿营战线极不乐意,一会儿说这是另一种“统战”,一会儿又说是因为林志炫和杨宗纬的台湾歌手身份导致不能夺得最后的歌王,如果说前者想太多。那么后者体现出来的大惊小怪、狭隘与过分敏感,只能证明一件事:在娱乐这回事上,幽默感不足有多可笑。  相似文献   

12.
选举会传染     
《南方人物周刊》2012,(9):14-14
台湾“总统”选举VS香港特首选举VS乌坎村选举。这样的排列和对比,台湾肯定走在两岸三地前头,香港不上不下排中间,中国大陆乌坎村刚刚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廖文毅是"台湾独立运动"的倡始者。他认为"台湾人"是原住民、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日本人的"混血",是介于西方人与东方人之间的"独立的种族",主张"集中遣返"抗战胜利后抵达台湾的"中国人"。曾先后组织"台湾再解放联盟"和"台湾民主独立党"。195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任"大统领"。蒋介石、蒋经国坚决反对"台湾独立运动"。在岛内,逮捕其招兵买马、密谋骚乱的成员;在岛外,积极向日、美政府交涉,封堵其国际活动;主要精力则集中于分化、策反、招抚其在日本的组织和成员。1965年,廖文毅和台湾当局达成协议,放弃"台独"活动,回到台湾。1965年出任曾文水库兴建委员会副主任,做了一件有益于台湾人民的好事。其间,曾检举继续从事"台独"活动的人员,表明确有悔改之意。  相似文献   

14.
毛文君 《百年潮》2005,(11):56-59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重新回归中国版图.台湾民众面临着摆脱日本殖民体制,重建岛内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秩序,再次融入祖国的艰巨任务.由于海峡两岸长达五十余年的分离,岛内居民无论是在语言还是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对大陆都了解甚少.南京国民政府在接收台湾的过程中,对岛内舆情也有把握不准、措置失当之处.因此,台湾民众和中央政府的隔阂并未因台湾回归而消除,对立情绪反而随着接收的进行日渐滋长.  相似文献   

15.
1月12日,台湾地区举行了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在总共113个"立委"席次中,国民党获得81席,民进党获得27席,其他政党及无党籍人士获得5席。与本次选举同时举行的"反贪腐公投"和"讨党产公投"因投票人数未达总投票权人数的一半,被宣布无效。当晚,陈水扁宣布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两天后,民进党籍"总统候选人"谢长廷接任党主席。谢表示,他将在"大选"前将党务与选务合并。3月22日,台湾地区将举行"总统选举",就此次"立委"选举结果会对"总统选举"产生怎么样的后果,本刊采访了台湾知名政治评论家张友骅先生。  相似文献   

16.
连战先生架起两岸交流的桥梁。此功当永垂青史。2005年的春季,乌云笼罩的台湾政坛"台独"浊浪甚嚣尘上,一浪盖过一浪。逆历史潮流蠢动的"台独"势力利用手中的行政大权,迫不及待地孤注一掷,欲与岛内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决一死战。就在这  相似文献   

17.
白少帆 《百年潮》2001,(4):77-78
清季台湾割让之前,曾赴岛内的大陆文界名流有林琴南和谭嗣同;日据台湾时期,则有章太炎和梁启超到访。梁启超平生第一次,也是惟独一次的台湾之旅,时为宣统辛亥年(1911年)二月下旬,从日本横滨港启程。他偕女儿思娴,于岛内各地游历未足半月,却将一路上的观感情思,同步写成《海桑吟》一卷。这卷诗歌,被视为近代晚期台湾史料的重要文献。《海桑吟》之作,是他舟次马关时开始动笔  相似文献   

18.
台湾政治人物的言论虽然不能全信,但仍是其执政趋向的重要指标。3月22日,在台湾选举中胜出的马英九,通过台湾《联合报》向外界表示:"我当选的是中华民国总统,可以说是中华民国台湾的总统,也可以说是台湾总统,但不是台湾国的总统。"此外,在马英九参选和就职前公开发表的言论中,这样一些词语频繁出现:"九二共识"、"直航","恢复台美信赖"等等。这些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马英九的施政理念与政策趋向,因而受到岛内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大概陈水扁自己也没有想到,属虎的他会在鼠年交上厄运:1月中旬,台湾举行"立委"选举,国民党大胜,获113个"立委"席位中的81席;民进党大败,仅获27席。他的"死对头"国民党可以说已掌握了台湾"立法院"的绝对主导权。3月下旬,台湾还将举行"总统"大选;5月,陈水扁任期届满。也就是说,陈水扁的"政治生命"已不到  相似文献   

20.
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国际反华势力开始积极策划"台湾独立"的阴谋,在岛内处于萌芽状态的"台独"分子也蠢蠢欲动,企图借机兴风作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