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出清华简《芮良夫毖》是一篇刺讥时政的政治诗,作者或为芮良夫同一时代并具有一定官职的其他贵族。诗篇真实反映了厉王后期的政治危机,对于正确评价周厉王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结合清华简《芮良夫毖》等各种文献,全面分析厉世对外战争和统治政策,可以看出无论是国防上的轻忽戎患、不修边备,还是内政上的专利贪财、残民以逞,都表明周厉王所作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虐之君,而不是一位需要恢复名誉的"有作为"的"改革家"。  相似文献   

2.
<正>古籍中有关"婚姻"的词义学解释,大约有三:一是指夫妻的称谓,《礼记·经解》郑玄注:"婿曰婚,妻曰姻。"二是指嫁娶的仪式,《诗经·郑风》孔颖达疏:"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际谓之婚姻。嫁娶婚姻,其事是一。故云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也。"三是指亲家关系,《说文解字》释"婚"和"姻"说到:"婚,妇家也";"姻,婿家也"。《艺文  相似文献   

3.
李学勤 《文物》2012,(8):66-71,1,97
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二辑出版之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又整理出竹简六种八篇,其中两种为西周时期的佚诗,即作于周初的《周公之琴舞》和作于西周晚年的《芮良夫毖》。一种是真正的古文《尚书》——《说命》三篇。一种记汤与伊尹传说,名《赤鹄之集汤之屋》。一种托名武丁和彭祖,题《殷高宗问于三寿》。还有一种记载黄帝至春秋时的贤臣,拟题《良臣》。  相似文献   

4.
楚简《保训》云:"今女祗备毋懈,其有所由已。"《韩诗外传》卷一云:"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帛书《黄帝·本伐》云:"道之行也,由不得已。"楚简《金滕》云:"尔毋乃有备子之责在上。"备子即孝子。又云:"我则璧与。"读为荐。楚简《君子为礼》内容多与《礼记》有关,论述容貌、形体、言行等方面的规范。楚简《楚居》记述了早期楚人起源的神话传说。江陵九店楚简中有《建除》,名目与秦简《日书》略有差异。楚简《建除》有"生子占",反映了古人生活方面的一些习俗。  相似文献   

5.
正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在形容悠闲的生活或者自在的生活时,常会用到这句成语"悠哉悠哉"。然而殊不知,这句"悠哉悠哉"却是"优哉游哉"的误用。"优哉游哉"此句成语出自于《诗经·小雅·采菽》,原句是"优哉游哉,亦是戾矣",其意思是说处事从容不迫和生活悠闲自得。而"悠哉悠哉"此句成语也是出于《诗经》。在《诗经·周南·关雎》中有这么一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其意思是说小伙子十分想念自己的心上人,想得连晚上睡觉时都迟迟不能入睡。由此可见,"悠哉悠哉"的  相似文献   

6.
简牍文书“刺”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是汉晋间常用的文书形式,刘彦和《文心雕龙·书记》云:"百官询事,则有关刺解牒。"《汉书·外戚传下》:"今皇后有所疑,便不便,其条刺,使大长秋来自之。"师古曰:"条谓分条之也。刺谓书之于刺板也。"王充《论衡·骨相》:韩生"通刺倪宽,结胶漆之交,尽筋力之敬。"《后汉书·祢衡传》:"始达颍川,乃阴怀  相似文献   

7.
"寿"是中国吉祥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人由出生经历成长、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是自然界无法抗拒的规律,对生的留恋和对死亡的恐惧使人们本能地希望生命能够尽可能长久地延续。《尚书·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1],将"寿"列为人生至臻圆满的"五福"之首。千百年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长寿的期盼渴求。早在周代的《诗经·小雅·天保》中就有"天保定尔,以莫不兴。  相似文献   

8.
正《说文解字》曰:"沐,濯发也。""浴,洒身也。"《诗经·小雅·采绿》:"予发曲局,薄言归沐。"还有《公羊传·隐公八年》:"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等等,这里的"沐"都是洗头发的意思。而《论衡·讥月》:"浴去身垢。"《左传·文公十八年》:"二人浴于池。"这里的"浴"都是洗身的意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这一句更充分说明,"沐"和  相似文献   

9.
早春二月,蒌蒿就大量上市了.在湖北,蒌蒿是“古已有云”的乡土野菜,俗称藜蒿或泥蒿.《诗经·汉广》云:“翘翘错薪,言其刈蒌.”“刈”就是割,“蒌”就是秋老了后的蒌蒿.所以民间有“二月蒌蒿三月草”的说法.必须吃时鲜,到三四月份老了就成草了.《诗经·采繁》又云:“于以采繁,于沼于池.于以用之,公侯之事.”“采繁”就是摘蒌蒿.在哪里摘呢?在沼泽里,在河滩边.摘了做什么用呢?给公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有,“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鸟。”三足鸟载着太阳升起和降落,鸟对于崇拜太阳的东夷族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诗经·商颂·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有:“殷契,母曰简狄……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鸟是商代祖先崇拜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1.
正说到茶,第一个说到的应该是神农,他也是中华始祖的农业神。传说他发明了刀耕火种,他还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后来与黄帝部落联盟打败了蚩尤部落,奠定了华夏族的基础,更为神奇的是传说他勇敢的尝试各种植物,亲自体验感受效果,所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荼",许多人认为就是后世的"茶",《辞海》解释说:荼,苦菜。并引《诗经·邶风·谷风》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其实,严格地说,  相似文献   

12.
正"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中国历史上,"小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普通老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是指一种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足。《诗经》中讲的小康就是这个意思。作为一种生活理想,小康在中国老百姓中有着经久不息的魅力。另一层是知识分子的理想社会模式。是指一种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这实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字的训诂,历来众说纷纭。但近年来不少有关“冓”字字形的古文字资料和上孔子诗论》的出土,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线索。从《诗经·墙有茨》形成时代“冓”字字形构造出发,结合上博简《孔子诗论》关于诗义的论述,可以判断“冓”字确应为“室”义。  相似文献   

14.
《曹风·蜉蝣》是一首通篇感叹人生短暂的诗歌,《诗经》中其它作品如《唐风·蟋蟀》和《小雅·頍弁》也表达过类似情感。从《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来看,当时的人们承受着战争,饥馑,徭役,被剥削,遭遗弃,生离死别,亡国失家等苦难,但是《诗经》中触及生与死的主题,抒发人生短暂的悲叹的作品相对较少。这一现象缘于诗经时代人们重视"生",着眼于现实生活的快乐和满足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两周金文辞例中,多有与《诗经》中语句重合者,学者每以为是金文的作者徵引《诗》句。如师訇簋(孝王时器)有铭文作:"日天疾畏(威)。"毛公鼎(孝王时器)作:"敃(抿)天疾畏(威)。"《诗·大雅·召旻》、《小雅·雨无正》、《小雅·小旻》皆有"旻天疾威"一语,与金文中之文句  相似文献   

16.
《家禮·通禮·祠堂》"易世則改題主而遞遷"注云:"大宗之家,始祖親盡則藏其主於墓所。……其第二世以下祖親盡,及小宗之家高祖親盡,則遷其主而埋之。"又《喪禮·大祥》"告遷於祠堂"注云:"若有親盡之祖,而其别子也,則祝版云云,告畢而遷於墓所不埋。"上注"始祖",顯然指大宗始祖别子。但《家禮》中的始祖並不都指别子。《通禮·祠堂》"正至朔望則參"注曰:"冬至,則祭始祖畢,行禮如上儀。"《祭禮·初祖》"冬至祭始祖"注云:"程  相似文献   

17.
<正>感受雅韵古琴,又称瑶琴,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历来为文人雅士推崇,以致"士无故不撤琴瑟"。东汉桓谭《新论·琴道》云:"昔神农氏继宓羲(伏羲)而王天下,亦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作为"圣人之器""国乐之父",古琴在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中始终占据着至高地位。从《诗经》的"窈窕  相似文献   

18.
韩高年 《文献》2004,19(4):99-111
《史记·夏本纪》云:"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秦汉以至清代,学者大多认为《夏小正》记"夏时",为夏代之作.  相似文献   

19.
论南亳与西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汤的都城亳究竟在哪里?我们认为,汤先居南亳、后徙都西亳。《书·立政》日: "三亳阪尹",《帝王世纪》云: "殷有三亳。……南亳偃师,即汤都也。"又云: "殷汤都亳,在梁,又都偃师。"《史记·殷本纪》正义曰:"汤即位,都南亳,又徙西亳也。"尽管"三亳"  相似文献   

20.
<正>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诗经·国风·召南》另见:《诗经·国风·秦风》终南何有,有条有梅。《诗经·国风·陈风》墓门有梅,有鸮萃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