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2年枣阳九连墩发掘了2座大型楚墓。M1虽被盗,但乐器保存相对较好,出土乐器24件(套),涵盖周代"八音"之金(铜)、石、革、丝、匏、竹、木七类。作为夫妻异穴合葬墓的M1、M2是迄今出土乐器数量最多、组合最齐全的楚墓,为研究楚国葬制和先秦乐器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张翔 《文物天地》2023,(9):43-47
湖北出土音乐文物丰富,囊括了先秦乐器“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分类的全部种类,各种图像、纹饰、文字资料丰富多彩。包括编钟、编磬在内的庞大的曾侯乙墓乐器群,已然成为中华礼乐文明的代表。近年来又发现了大量新的音乐文物,进一步揭示了礼乐制度的发展与演进,勾画出早期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3.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2008,(11)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盗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后对被盗大墓进行了清理。2006年9月初,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位于被盗大墓(M2)西南20余米处的祭祀遗迹进行发掘,发现的主要遗迹有人祭坑4座、乐器坑1座以及灰坑6个。乐器坑为一东西向的长方形坑,坑内出土有铜镈、钟和石磬等器物。其中1件铜镈上还铸有铭文。乐器坑出土的铜镈、钟与宝鸡太公庙出土的秦武公镈及甬钟形制接近,年代应同属春秋早期。  相似文献   

4.
河南淇县宋庄M4是1座春秋晚期墓葬,保存较为完整。墓葬形制为"甲"字形竖穴土坑墓,有殉人与殉牲现象,且出土了大量青铜礼乐器和陶器,为探讨春秋战国时期豫北地区考古学文化与政治格局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先秦音乐文化的光辉创造——曾侯乙墓的古乐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9,(7)
一、先秦乐器史的第一手材料 1978年3月,在湖北随县发掘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批古乐器。这批乐器都是先秦实物,对于乐器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其中的箫(今之排箫)两件、建鼓一件、目前尚不知名的五弦乐器一件都是首次发现。也有与汉代以后的墓葬中出土乐器品种相同或相似的,如竹簧笙(残)五件,疑是篪的横吹竹管乐器两件,十弦乐器一件(马王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湘西、鄂西、川东等地出土了一批汉代的青铜敲击乐器,品种主要有留职■于、扁体钟和钲。其中湘西地区出土这类器物的数量较多,本文拟对这一地区的青铜敲击乐器作一介绍,并就有关问题谈点初步看法。 一、出土概况 湘西地区出土青铜敲击乐器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宋代洪迈在《容斋续笔》上讲到慈利县在宋代出土过虎纽■于,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上三种敲击乐器才较多地见于报道。20世纪80年代初期,湖南各地出土的锌于有 36件,多为窖藏。①稍后报道了吉首县万溶江乡双合村黄土园出土的窖藏锌于,并统计湘西自治州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洛阳汉墓出土的乐器资料为切入点,就乐器的种类、组合及其相关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物》1981,(1)
固始县县城东南二公里有一个高约50余米的土岗,群众称它为"侯古堆"。一号墓就座落在土岗的中央(图一)。 1978年8月,城关镇砖瓦厂工人在取土时,发现这座墓的陪葬坑,并暴露出坑内的木椁。后经省文化局派人到现场进行考古调查,并进行发掘,至4月底结束。出土大批青铜礼器、生活用具、乐器、竹、木漆器和陶器等。其中三架漆木肩舆(即四人抬轿)尤  相似文献   

9.
今年七月三十日,利川县凉雾区农民方宗田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发现一件造型精致、保存完整的古代巴人军用乐器——虎钮錞于。此件錞于用青铜铸成,高62厘米,腹径42厘米,重18公斤。顶部虎钮佇立,栩栩如生。经初步鉴定,此件錞于为战国早期巴人遗物,距今2000多年。此件錞于在利川出土为研究古代巴人在鄂西的活动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錞于出土后,方宗田同志主动向  相似文献   

10.
肖嶙  唐欢  杨弢  王春 《文物世界》2014,(3):77-80
<正>引言竹笥是由竹篾编织而成的箱子,一般长48~50厘米,宽28~30厘米,高15~16厘米,也有规格稍大一些的[1][2]。出土的竹笥主要用来盛放衣物、食物和书籍等随葬物品,外边拴着竹简或木牍,一一说明竹笥内所装为何物[3]。竹笥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常见的一类有机质文物,它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编织技术水平,是研究古代手工艺和古代经济的重要实物资料。由于长期埋在地下,出土竹笥大多呈饱水状态,出土后如不及时进行处理,一旦水分蒸发,篾  相似文献   

11.
新郑祭祀遗址出土青铜礼乐器作为祭祀重器,是春秋中期郑国特殊祭祀文化的具体表现.不同遗址出土器物组合的差异,从器物层面体现了当时郑国高等级贵族间的微妙关系,轮流执政的卿大夫已经掌控了包括土地所有权在内的多项国家权力,拥有和国君同等级的礼器、乐器使用权,仅在用鼎数量方面存在着差异.作为祭器的祭祀坑出土青铜礼乐器和同时期墓葬出土器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表明当时祭祀礼仪仍然严格遵循着传统礼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能将遗址出土青铜乐器与"郑卫之声"简单地等同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浙江海盐黄家山、杭州余杭、半山石塘等多处墓葬出土原始瓷乐器,器形主要有甬钟、錞于、句鑃、镈钟等,礼制瓷乐器作为随葬物,为研究先秦埋葬习俗提供了实物证据。21世纪以来,先秦时期瓷乐器考古现有许多新进展。除浙江贵族墓继续发现外,在江苏无锡鸿山大墓亦有数量可观、质量极佳的瓷乐器,同时遗址中也陆续有出土。瓷乐器考古及分析为其产品产地溯源以及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葬俗特征、越国音乐文化等维度的研究都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郑艳娥 《南方文物》2001,(3):50-53,65
1972年长沙市郊发掘了轰动世界的马王堆西汉墓,出土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一长一短两柄竹扇,同出土的遣策有“扇二”的记载①。竹扇,据不完全统计,在战国楚墓及秦汉墓中已发现21例②,但其完好程度除湖北江陵马山楚墓中的一柄短扇至今色泽犹新外(图1)③,其它各例都无法与马王堆出土的相比。一、马王堆竹扇与现代竹扇之比较图2、图3分别为马王堆出土的长、短竹扇;图4、图5为20世纪中、晚期湖南长沙地区山村农人使用的竹扇。两者的相同之处:(1)用水竹篾作扇面;(2)为防锋利的竹扇缘伤人,都采用比较薄、软的丝…  相似文献   

14.
宝庆竹刻     
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使用竹制品的历史悠久,“竹之始用,远在上古。操作之具,起居之器,争战之备,每取于竹”。古代化遗址中其中就有时有各种竹制物出土。“断竹,续竹,飞上,逐肉。”这首见于《吴越春秋》的《弹歌》,描述的是原始社会人们用竹制猎具,追捕猎物的场景。是人类早期以竹为器的生动记叙。在周代,箫、笙、管等乐器十分流行。春秋战国至魏晋时期,“六书盛行,削竹为简册,字乃书于竹”。竹简在上占时代已成为传播化、记录法典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2010年资阳市雁江区文管所在狮子山清理了东汉中晚期崖墓2座,其中M2保存较好,墓葬结构清晰,随葬品摆放整齐,是研究汉代崖墓不可多得的材料。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和铜器,其中出土的两株摇钱树保存较好,特别是一佛二弟子摇钱树的出土,对研究西南地区早期佛教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浙江河姆渡遗址经过1973年与1977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百余件用禽类肢骨加工的带孔骨管。当时经音乐工作者鉴定,认为是作为乐器使用的哨、笛。数十年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管状带孔骨器是一种乐器——骨哨(笛)的观点被学界和社会广为接受。但最新的微痕研究表明它不是作为乐器使用的器具,很有可能是一种古老的原始纺织器具。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 竹刻艺术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说明削竹为简册,文字书于竹,至少在商代已经流行。《礼记·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土竹本,象可也。”可见,竹笏是周朝仅次于玉、象牙笏的礼器。然而,在考古发掘中,由于历史与自然环境等因素,古代竹器不易保存,故发现很少。目前所见到的较早的竹雕器是湖北江陵拍马山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三兽足竹卮和西汉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雕龙纹髹彩漆竹勺柄。《南齐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南方乐器的器类繁多,内涵丰富,而考古报告中对出土的南方乐器的定名十分混乱,如湖北襄阳沈岗春秋墓出土的青铜铎在考古报告中即定名为"句鑃"。根据"名物学"的基本原理,辨析古代南方青铜句鑃、青铜钲和青铜铎等乐器的形态特征,可知,沈岗春秋墓出土的青铜"句鑃"应名"铎"。  相似文献   

19.
周博  王小琴 《文物》2022,(3):85-87+97
<正>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收藏有海昏侯墓园出土的7面西汉铜镜,其中刘贺墓出土5面(4面保存较好、1面破损严重)、刘贺之子刘充国墓出土2面。现将其中未著录的铜镜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礼县大堡子山秦子“乐器坑”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2008,(11)
2006年秋,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被盗秦公大墓附近发掘一座大型“乐器坑”,出土铸有“秦子”铭文的成套青铜钟镩和石磬[1]。这里重点探讨秦子“乐器坑”的年代、性质及其所关联的诸问题。 一秦子“乐器坑”的年代及性质“乐器坑”位于被盗大墓M2西南约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