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2729号《毛诗音》乃《毛诗传笺》的注音本,撰写于隋,抄写于唐,其所据毛亨传、郑玄笺的《毛诗传笺》本与《经典释文·毛诗音义》及传世阮刻本《毛诗正义》相较,异文至夥.本文对其中13处作了详尽考辨,证明《毛诗音》写卷所据为《毛诗传笺》之本字.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栖霞县在文物普查中,对古旧图书进行了调查、搜集和整理工作。其中搜集和整理出一批郝懿行的著作及部分木刻版,包括《春秋说略》、《春秋比》、《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宝训》、《海错》、《郑氏礼记笺》、《燕子春秋》、《蜂衙小记》、《证俗文》、《诗说》、《列女传补注》,以及《宋锁语》、《晒书  相似文献   

3.
一民国年间,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柳诒徵先生主持排印的阮大铖《咏怀堂诗集》前,有近人无想居士(王瀣,字伯谦)的一则题记:“大铖猾贼,事具《明史》本传,为世唾骂久矣。独其诗新逸可诵,比于严分宣、赵文华两集,似尚过之。乃知小人无不多才也。”由此而想起明末“马阮”并称中的另一位─—马士英。马士英与阮大铖一样,名声是早有定论的。也有持异说者,如近代的贵州安顺人姚大荣先生撰著《马阁老洗冤剥二卷为之解说,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的排印本。此书一出,很快便有历史学家容肇祖先生的《〈马阁老洗冤录〉驳议》(载19…  相似文献   

4.
《抱朴子外篇校笺上》笺补金毅杨明照先生《抱朴子外篇校笺上》笺证准确,材料极为丰富,是近年整理古籍中的佳作,后学受益非浅。但由于《抱朴子外篇》的笺证关乎先秦至魏晋时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有一些内容杨先生没有涉及,有些虽已提到,有待深入,有的值得商榷,故...  相似文献   

5.
明万历初年高濂(今浙江杭州人)所撰《遵生八笺》)成都·巴蜀书社整理,1985年12月版)在很多谈养生的著选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全书共十九卷,四十余万字,以遵生为主旨,从八个方面即八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饮馔服食笺》、《燕闲清赏笺》、《灵秘丹药笺》、《起居安乐笺》、《尘外遐举笺》)论述了益寿延年之术,介绍了养生却病之方.前三笺是八笺中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6.
清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堪称善本。但在校刻时,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未达到尽善。阮本《毛诗正义》结构复杂,有谱、序、经、传、笺、疏以及附释音、校勘记等多种层次。其中传、笺、疏以及附释音、校勘记中涉及多种古籍的引文,这些引文与原书相较,经论证:有不少阮本误引影响到阅读;有阮本不误原书今本反误。原书已佚者通过旁证和传统小学方法作校正。  相似文献   

7.
丁锐 《文史月刊》2010,(6):60-61
<正>《金瓶梅》里的奸商西门庆,最近华丽转身,成为两省三地争相抢夺的"香饽饽"。对此最感郁闷的当属明末奸臣阮大铖,他死后不仅一直咸鱼不得翻身,而且还被两个地方当成"臭皮球"一样抛来踢去,谁都不承认他是自己老乡——坏蛋和坏蛋之间,差别咋就这么大呢?估摸现在这阮大铖在九泉下肠子都悔青了:早知如此,哥当初也闹些绯闻啊!  相似文献   

8.
漫话蜀笺     
蜀笺,又称十样蛮笺、薛涛笺、谢公笺,浣花笺、蛮笺、鸾笺、十色笺、霞光笺等,名称繁多,是成都地区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驰名中外。蜀笺在初唐时已享盛名,至唐宪宗李纯时,因女诗人薛涛所制深红色小诗笺而誉满天下,世人称为薛涛笺。元费著《蜀笺谱》:“纸以人得名者,有谢公(师厚),有薛涛.谢公有十色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即十色也。杨亿(文公)《谈苑》载韩蒲寄弟诗云:‘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花头’。谢公笺出此乎!”唐齐已《白莲集》有《谢人惠十色花笺》诗。李肇《国史补》言:“纸则有……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可知中唐时蜀笺种类已非常丰富。前蜀时著名的霞  相似文献   

9.
阮廌(1380-1442年),一名黎,号抑斋,是越南后黎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阮廌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出身于陈朝宗室贵族之家,崛起于陈末黎初的纷繁战乱之中,其生平和著述得到中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依据收藏于越南国家图书馆的阮廌作品集《抑斋遗集》的内容并结合前人一些研究的成果,对阮廌的生平及其著述进行了一番梳理,以期对阮廌其人及越南古代史有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校笺》札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说新语校笺》札记蒋宗许徐震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以下简称《徐笺》是研究《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的重要著作之一,①自其问世以来,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成为研究中古汉语的必读典籍。我们在编纂《世说辞典》的过程中,从《徐笺》中颇得教益,对这位已故前...  相似文献   

11.
阮(1380-1442年),一名黎,号抑斋,是越南后黎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阮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出身于陈朝宗室贵族之家,崛起于陈末黎初的纷繁战乱之中,其生平和著述得到中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依据收藏于越南国家图书馆的阮作品集《抑斋遗集》的内容并结合前人一些研究的成果,对阮的生平及其著述进行了一番梳理,以期对阮其人及越南古代史有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潜夫论笺校正》拾遗何亚南彭锋先生《潜夫论笺校正》,o在清人江继培笺本基础上进一步董理训释,考证翔实、严谨,多发前人之所未发,使原本较多缺疑的《潜夫论》已几成完壁。彭先生于此书可谓功不可没。然而此书一向积疑甚多.因此,难免还有一些悬疑,尚待作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13.
李善注《文选》征引郑玄《毛诗笺》异文甚多,大致有缺字改字、断章取义、引用其它著作而标为《毛诗笺》者。这种现象反映了李善注《文选》之时,《毛诗》抄本异文众多,文字并未统一之事实。对李善注《文选》征引郑玄《毛诗笺》进行探讨,既可以为《文选》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引文信息,也可以纠正唐代《诗经》学的某些成说。  相似文献   

14.
《文选笺证》校误将立甫胡绍《文选笺证》是研究《文选》重要参考书之一,朱右曾序此书“旁搜互考,正讹纠谬”,“其有功于《文选》大矣”。骆鸿称“前此选学诸家所未有也”(《文选学》)。本书四十多万字,是胡绍呕心沥血之作,自称几易其稿,历数十年寒暑而成。在其生...  相似文献   

15.
郑珍的经学,其内容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指经籍辨伪、校勘、笺释,著述主要为《经说》一卷,《仪礼私笺》八卷,《考工轮舆私笺》二卷,《凫氏图说》一卷。广义还包括小学。郑珍为“以字通经”而精研小学,小学本是他治经的附庸,却因此而在小学领域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主要反映在他的《说文遗字》、《说文新附考》、《汗简笺正》等著作中。此外,他的史学著作《郑学录》也是为弘扬东汉古文经学大师郑玄学术而作的,广义说来,也应列为他经学研究的内容之一。研究郑珍的经学,首先不能不辨明他的学术门径。这个问题,历来有一些歧异。最早的评论,来自他的儿于郑知同。郑珍谢世,郑知同作《敕授文林郎征君显考子尹府君行述》,文中说他“生平为学宗旨,汇汉宋为一薮”,“不立门户,——为折衷持平”。其同乡好友萧  相似文献   

16.
郭全芝 《文献》2001,(3):195-205
胡承珙(1776-1832)与陈奂(1786-1863)是清嘉、道时期重要的《诗经》学家①.胡氏撰《毛诗后笺》(以下简称《后笺》),陈氏撰《诗毛氏传疏》(以下简称《传疏》),各三十卷.两书同是清代具代表性的《诗经》新疏,在名物考校、语言文字训诂方面最见功力,至今仍是我们研读《诗经》的常备文献.然而对两书的研究至今罕见②,笔者愿借此文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7.
王闿运是晚清著名经学家、湖湘礼学大师,《礼记笺》体现出了王氏鲜明的笺注特色与经世致用的礼学思想。王闿运宗郑而不盲从郑、驳孔而不废其说、有疑而不臆断、敢于提出新见并随时自证、重视经注版本文字的考订,这都是《礼记笺》笺注特色的体现。在《礼记笺》中,王闿运通过创造性诠释将其“礼以自治”的礼学思想融入古礼之中,并以时礼训解古礼、以实证去考求古礼,体现出了王氏礼学研治服务于现实礼治的主张。《礼记笺》是研究王闿运礼学及经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8.
徐震堮先生的《世说新语校笺》一书(中华书局,1984年版),以其注释简明、校勘精审而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笔者在习读中,也获益非浅.但美中不足的是,《校笺》在标点方面似乎推敲不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兹依其失误的类型例举如下.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相似文献   

19.
本共有两则札记。第一则是《S.10号(毛诗传笺)卷背注音之性质》。S.10号《毛诗传笺》卷背有145字之注音,潘重规认为这是六朝《音隐》类作之遗迹,《英藏敦煌献》据之定名为《毛诗郑笺音隐》。本从卷背注音与正面字的关系上考察,认为卷背注音是抄写人据某种《毛诗音》移录,并非是与正字合成有机整体的《毛诗郑笺音隐》,只是它用以注音的方法与六朝的音隐类作相同而已。第二则是《S.541号写卷的正面与背面》,S.541号写卷的一面抄写有《诗经》,另一面抄写有佛典《因缘心释论开决记》。本否定了以前诸家目录以抄写《诗经》一面为背面的说法,认为抄写有《诗经》的一面应是写卷的正面,而抄有佛典一面的内容则为其背面。  相似文献   

20.
周怡 《收藏家》2023,(1):44-51
笺,原指狭而小的竹片。在纸出现前,竹简为最主要的书写载体,在做标记时将笺系于简册上。后来纸代替竹简普及开来,但笺这种形式得以保留,后泛指精美的小幅纸张,供文人骚客写信、题诗之用。清代,笺纸不仅是文献载体,也是重要的文献形式:彩笺上的图案既反映文人阶层的书写礼仪和审美情趣,又兼具画谱、金石图谱之用。本文在梳理历代制笺发展史的基础上,以“国子文脉—北京国子监官师书法作品联展”上展《翁方纲、袁枚等书札十七通》《王懿荣书札》两件馆藏为例,从彩笺图案与信笺内容切入,以展清代彩笺所蕴含的文人逸趣与时代风尚,享文人信笺往来之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