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鸦片战争定海之战中张朝发因受伤而死,理应被视为为国捐躯。然而,他长期被看作有罪之身,没有获得应有的礼遇和评价。本文通过重新解读史料和学术史梳理,认为前人提到的张朝发所犯"罪行"主要有八项:其中,"通敌"一项纯属子虚乌有,"撤守"一项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事前不作准备"、"临事调度无方"两项确实存在,他也可能犯有"贪腐行为",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清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至于"愎谏"、"临阵脱逃"和"丧师失城"三项,尚须作进一步讨论。张之所以拒绝其部下的建议,实是各守其责、不得已而做出的选择,而且其部下所提建议是基于"英军不能陆战"这一错误的判断之上。张在战斗中受伤,最后不治而亡,属于为国捐躯,与临阵脱逃有本质的区别。张对定海失守负有一定责任,但清军战败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单从技战术的角度而言,在定海之战中,清军与英军在知己知彼、军队人数和士兵素质、武器装备、战法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清军战败有着某种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张永红 《黑龙江史志》2010,(19):16-16,20
鸦片战争中道光皇帝"善变"许多文章都提及,有人甚至认为"战和不定"也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一个原因。本文主要从道光帝害怕"糜饷劳师"和有损天朝"颜面"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他"善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静 《沧桑》2009,(6):26-27
鸦片战争距今已170年之久,但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却始终凸现。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最终失败是必然的。旧中国几千年因循着的僵化腐败的政治体制、陈旧落后的武器装备以及独特而落后的经济形式等等,都是清政府战败的重要原因。但历史常常是必然与偶然的结合,英军劳师远袭,清政府并非绝无取胜可能。那么,又是哪些因素使清政府彻底失去了胜机而一败涂地呢?对这一问题的反思同样有助于国人以史为鉴,有助于中国近现代的历吏进程。  相似文献   

4.
喻芳 《湖南文史》2008,(7):37-37
汉藏两个民族在历史上就是同甘共苦的兄弟民族,在清朝,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840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军的武器与英国军队的武器相差甚远,尽管清军官兵作战英勇,仍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情急之下,清政府只得从全国各地调集兵马,仓促应战。  相似文献   

5.
汉藏两个民族在历史上就是同甘共苦的兄弟民族,在清朝,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840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军的武器与英国军队的武器相差甚远,尽管清军官兵作战英勇,仍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情急之下,清政府只得从全国各地调集兵马,仓促应战。  相似文献   

6.
刘玉萍 《神州》2013,(21):33-33
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战败的厚度哦对中国政治、军事、历史的影响依然非常明显,造成一场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应该站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探寻出鸦片战争战败的主要原因,起到以故鉴今的作用。本文通过历史学习和大量资料的整理,提出了社会、制度、军事落后以及腐败是导致鸦片战争失败主要原因的观点,并提出了封建制度腐朽、政府和军队官员腐败、武装部队武器落后三方面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从海龄之死看鸦片战争时期官方与民间的英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银 《史学月刊》2006,12(12):46-50
海龄由于其不恰当的军事手段,导致矛盾激化,矛盾聚焦于海龄在京口的活动、死亡方式。围绕其死亡方式,各方争端不断,持续长久。争端方对此各执一词,镇江人利用流言否认海龄殉节,与官方直接对立。争端折射出官方与民间在认同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新鸦片战争     
警察局长有一种叫人难忘的法子 来证明自己不怕毒品贩子。他举起右手,露出缺了中指的手掌。四年前,陆军准将阿卡.努尔.金吐兹走马上任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的警察局长,负责捣毁当地大片大片的罂粟田。“第一次捣毁行动完成后,”他说,“我的车被一个遥控炸弹炸上了天。”他卷起右胳膊的袖子,露出伤痕累累的小臂。打那以后,他受到无数次死亡威胁。罂粟农的妻儿朝他的手下扔石块,一辆用于铲除罂粟的拖拉机也遭焚毁。  相似文献   

9.
陈涴 《史学集刊》2002,(2):41-46
南汉山城之战是中韩(朝)关系史上一次大的战役,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这次战役,于研究中韩(朝)关系史、清史、边疆史等关系甚大。从性质上看,这次战役是朝鲜抵御邻国边疆少数民族入侵的反侵略战争,不过,特别应当明确,交战的朝、清双方的矛盾以至引发战争之焦点是朝、明关系,清要求朝鲜背明而臣属自己,朝鲜则坚持与明友好而不承认清,当时明廷作为中央政权无疑是中国国家的代表.所以,这次战役从国家角度而论,不是中、朝两国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而正是两国为维护长期友好的国际关系所进行的正义战争.这次大战的结果使对敌的明、清双方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使原来朝、明联合抗清的格局改变成了朝、清联合对明的格局,从而对中国内战战略形势的改变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韩洪泉 《文史天地》2013,(12):18-22
一部中国近代史,自鸦片战争开端。解读鸦片战争,则避不开杨芳其人。郭廷以先生所著《中英鸦片战争史》中单独辟有“杨芳的措置”一节,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也有“杨芳的果勇”一节专述其事。杨芳在鸦片战争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马路河之战     
1950年的8月1日。我调到巴铃四十九师教导团受训。这个教导团共有三个中队。第一中队是起义的营连军官。其他两个中队全是我军的连排干部。他们都是即将提拔的优秀人员。我被编入三中队三区队八分队。只我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但从我后来调进政治部工作这点来看,似乎也算是  相似文献   

12.
卢昉 《沧桑》2010,(5):123-124
粮食作物种植是农业中最基础的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粮食作物商品化有了长足发展。粮食作物商品率的提高给中国近代农业、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追寻19世纪鸦片战争的起源,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茶叶贸易。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使得英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影响了其国家财政收入。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默认东印度公司从事鸦片贩卖。鸦片贸易不但伤害了中国民众的健康,而且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迫使道光皇帝不得不钦派林则徐赴广东禁烟。英国商人不甘心鸦片被没收,遂想尽办法游说国会通过对华战争法案,确保自己的利益。一场由茶叶贸易引起的鸦片战争遂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外国传教士及学者与贵州民族研究、客籍文士及黔中文人与贵州民族研究、地方志与贵州民族研究等视角,论述了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贵州民族研究。  相似文献   

15.
阮元(1764—1849 ,字伯元。1817—1826间任两广总督)督粤时在广州建立的学海堂 ,是晚清一个重要的地方学术中心。学海堂设立八大学长负责日常管理 ,曾在学海堂担任学长的几乎都是当时广东最有名的学者 ,同时他们也是热心地方事务的著名士绅 ,从鸦片战争、洪兵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到筹组晚清资议机构 ,都不难发现学海堂学长活跃其中的身影 ,①俨然是“广东高级官员的智囊团”。 ②鸦片战争前 ,鸦片严禁、弛禁问题是引起学海堂学长积极参与讨论的问题之一 ,重建相关史实 ,不但可以补充鸦片战争史的若干细节 ,还从一个侧面反…  相似文献   

16.
淝水之战以强秦败于弱晋而告终。苻坚以举兵百万之众而后至亡国,许多人归因于其此役中用兵拙劣。事实上其中原委错综复杂。本文试图通过对当时双方对峙状况、秦晋两国国情及苻坚个人作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其用兵百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付君 《黑龙江史志》2013,(23):31-32
对于港口城市而言,港口贸易对港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宁波自古就是中国对外开放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前沿地带,但是近代的殖民入侵,上海港和临近港口的崛起,宁波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辉煌地位,这一转变对宁波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清代宁波港的对外贸易由于受到清政府闭关自守政策的影响,在鸦片战争前就已颓势渐显。然而,其区域环境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该时期宁波港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着眼于清代鸦片战争前宁波港贸易的跌宕起伏、与日本、南洋地区的贸易以及沿海内河转运贸易,以期能更好地展现该时期的贸易发展情况,为近代鸦片战争后的宁波港史研究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基于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对外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居,不屑于对夷情、夷事的了解,情报观念淡漠,致使情报搜集粗简,分析、预判失措,严重影响了战争进程。而英国深知情报对于战争的意义,多方搜集,严密分析,合理预判,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相似文献   

19.
对于史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的鸦片战争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对中国、中国社会、中国的国际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沿海居民生活的研究还很少见。鸦片战争与沿海居民生活在鸦片战争区域性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发生在沿海的战役、移民潮、通商口岸的开放、洋人入城和对传统生活观念的冲击等问题是中国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的典型缩影。本文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研究鸦片战争对沿海居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谢尔盖.列奥尼多维奇.齐赫文斯基,著名汉学家,1918年9月出生于俄罗斯,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学院,1945年7月30日获历史学副博士学位,学位论文《孙中山的原则:民族主义和他的对外政策》,1953年6月22日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19世纪末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