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军集团”产生和活动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及光绪初年,代表人物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他们因镇压农民起义、倡导和实践洋务运动,成为著名的中兴名臣。胡林翼与左宗棠的关系,是研究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结构特点的典型样本。第一,左宗棠、胡林翼既是同年、同学、同为湘军将帅,又是世交、姻亲、志同道合的好友。左宗棠、胡林翼同生于嘉庆十七年(1812),左比胡小四个月。胡林翼家在湖南益阳县泉交河胡家湾,靠近资江;左宗棠家在湖南湘阴县东乡左家,靠近湘江。故左宗棠说:“我生于湘,公产于资,岁在壬申,夏日、冬时。詹事、文学,读…  相似文献   

2.
浅论李鸿章幕府──兼与曾国藩幕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幕府为人才之渊薮。嘉道以前,幕中多出学术人物,嘉道以后,则多出封疆大吏。如陈銮之出百龄幕,林则徐之出张师诚幕,胡林翼之出陶澍幕,左宗棠之出骆秉璋、曾国藩幕,周馥之出李鸿章幕,均是显例。但从对晚清政治的影响来看,出于幕府的封疆大吏,无疑当以李鸿章为...  相似文献   

3.
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生于嘉庆十七年(1812)7月14日。父胡达源,官至少詹事。道光十五年(1835)举乡试,次年中进士。道光二十年(1840)秋,胡林翼充江南副考官,受正考官文庆舞弊案牵连,降一级调用。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父去世,胡决定以“池圃足高卧,图书供古欢”的生活独善其身。道光二十六年(1846),对胡林翼颇了解的林则徐再度被启用而出任云贵总督,林极力敦劝胡出山。同年,胡林翼捐升知府发贵州。离乡赴任之际,在祖宗墓前起誓,“不以官俸自益”。此后无论是在贵州的9年,还是湖北巡抚任上的6年,他果然恪守了为官清廉的诺言。在贵州期间,先任署安顺,后历署镇远、思南知府。咸丰元年(1851)年补黎平知府。成丰四年(1854)擢贵东道。同年,奉调领黔兵千余入湘鄂参与镇压太平军离开了贵州。他任职贵州的9年,为其后与曾国藩、左宗棠齐名、成为晚清中兴名臣奠定了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4.
非非 《文史博览》2014,(8):33-33
胡林翼是晚清重臣,率领湘军收咸宁,克武昌,为平定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曾说:“润芝(胡林翼的字)之才胜我十倍.”毛泽东也因仰慕他而取字“润之”.可就是这个勇武的胡林翼,却有一段曾让曾国藩所嘲笑的往事.  相似文献   

5.
正胡林翼(1812—1861),晚清名臣,与曾国藩并称"曾胡"。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共和书局出版的《胡林翼家书》,已流传近百年。然而,经笔者考证,这本书是彻头彻尾的伪书!胡林翼家书的两个去向民国十四年上海共和书局出版的"清朝十大名人家书",收入《胡林翼家书》一册,署"虞山襟霞阁主编次",内收胡氏自清道光二年(1822)至清咸丰十年(1860)家书88封。其后民国二十三年、民国  相似文献   

6.
话说胡林翼     
<正>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生于湖南省益阳县泉交河一个书香之家。祖父胡显韶,博涉经史,以诸生掌教里中。父亲胡达源,1819年中进士,名列一甲三名(探花),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毕生崇奉理学,著有《弟子箴言》、《妙香室文集》行世。胡林翼自幼接受理学的熏陶,后又经各理学名师指教,故理学对他思想的形成、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胡林翼少年时在皇城根下长大,这种门弟使胡林翼结交非凡。因此,胡林翼不仅年幼聪慧,在眼界上也要高于一般人,有一个例子,他年纪少时即认为"今天下之乱不在盗贼,而在人心。"  相似文献   

7.
陶澍和被称为"湘军三杰"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关系十分密切,并在理学经世思想、改革思想、吏治思想、人才思想、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对"湘军三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陶澍,就没有"湘军三杰";也可以说,"湘军三杰"是陶澍思想与事业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8.
距今一百三十二年前,当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杰出的政治家林则徐逝世后,一副敬挽林则徐的著名长联,在封建士大夫们中间广为传颂:“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依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写下这副长联的,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左宗棠。④左宗棠为什么如此推重敬仰林则徐?说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李鸿裔,字眉生,号香岩,擅书法,工诗词,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四川名士。李氏在曾国藩扫灭太平军时,与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何绍基等都在其麾下充当幕僚属员。  相似文献   

10.
牛树梅、牛树桃《胞兄纪略》一书录有晚清名臣胡林翼致牛树梅信札一通、祁寯藻复牛树梅信二通,均不见胡、祁二人相关著述,当为佚札.信札内容与时局政务有关,对于研究湘军以及胡林翼吏治、人才思想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对于钩稽祁寯藻晚年生平事迹、师友交际也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鸿裔,字眉生,号香岩,擅书法,李氏在曾国藩扫灭太平军时,与胡林翼、充当幕僚属员。工诗词,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四川名士。左宗棠、李鸿章、何绍基等都在其麾下  相似文献   

12.
梁赐龙 《百年潮》2001,(1):77-79
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去广州查禁鸦片的时候,左宗棠还只是一介书生,远在安化小淹前已故两江总督陶澍的家为塾师。但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经世致用学派的知识分子,平日广读典章史籍、舆地、兵书,对于天下大事,有较多的了解。早在鸦片战争发生前7年(1833年),他赴京应试,将途中所见所闻写下了著名的《燕台杂感》七律八首。其中第四首写道:  相似文献   

13.
正崛起于近代的湖湘英才群体中,有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等统军大帅,有郭嵩焘、魏源等思想家,有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刘蓉、曾国荃、杨载福、刘松山等军中名将,可谓群英荟萃,独王錱一人籍籍无名。事实上,湘军起于团练,而王錱是团练最早的创始人之一,虽英年早逝,却功勋卓著。王錱,这位湘军骁将,正是上述湖南群体为清廷一刀一枪从血雨腥风中杀出来的功业的源头之一。一王錱(1825—1857年),字璞山,与湘  相似文献   

14.
冯敏 《宁夏史志》2009,(3):25-28
开发西北是一个古老而又持久的话题,从古代的秦、汉、隋、唐对西北的开疆拓土,至宋以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南移,西北渐趋落后;当历史的车轮跨入19世纪60年代。西北地区又迎来一次大的开发,林则徐、左宗棠为此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把近代的工业文明引进了西北。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1811年生,比胡林翼、左宗棠大一岁。曾、胡都出生在地主家庭,都是进士出身。1838年,曾国藩考中进士后,长期担任京官,致力于程朱理学,兼攻古文,得到权奸穆彰阿的青睐,差不多在10年中间,由翰林院庶吉士超擢至侍郎。1852年9月,因母丧回籍守制,清政府命他为湖团练大臣帮办,这是他从办理团练到组织湘军的开始。胡林翼,字贶生,又字润之,湖南益阳人,1826年考中进士,46年出任贵州知府,组织团练,残杀起事农民。曾国藩办理团练时,曾向胡林翼讨教,这是曾、胡建立政治关系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20,(2)
苏州博物馆藏有胡林翼致"寄云""骥云"的未刊信札八通,均未收入目前所见《胡林翼集》《胡文忠公遗集》及相关论著。经考证,"寄云"、"骥云"为毛鸿宾之字,这批信札作于咸丰八年至咸丰十年之间,内容涉及胡林翼督师援皖及杭州被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等重要史实,也涉及胡林翼在湖北修壕建圩、防堵捻军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清朝中晚期的朝中汉族重臣和封疆大吏当中,多为进士即所谓科举正路出身:陶澍,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林则徐,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曾国藩,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李鸿章,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沈葆桢,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可是,同样声名显赫的左宗棠,却始终没有通过科举取士进入上层社会,然而他的仕途却也辉煌,口碑似乎比他们中的许多人还要好,这其中有许多机缘。  相似文献   

18.
<正>会宁县博物馆藏有林则徐对联一副,为洒金蓝色腊笺纸八言大对联,该联长177厘米,宽33.5厘米,上联"声和被纸光影盈字",下联"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无上款,下款题"林则徐",钤"臣林则徐字少穆印"和"竢村退叟"两方印章,这是现今唯一能看到的林则徐在道光季年西行途中留在会宁的真迹,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谥号文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因其虎门销烟  相似文献   

19.
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生于嘉庆十七年(1812)7月14日。父胡达源,官至少詹事。道光十五年(1835)举乡试,次年中进士。道光二十年(1840)秋,胡林翼充江南副考官,受正考官文庆舞弊案牵连,降一级调用。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父去世,胡决定以“池圃足高卧,图书供古欢”的生活独善其身。道光二十六年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曾国藩、李鸿章先后创建湘军和淮军,在变动激烈、色彩斑斓的中国近代政局中,湘军和淮军以不同凡响的姿态,深刻影响并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由于地缘的关系,曾国藩、李鸿章重用提携了一大批湖湘、庐州的将才士人,涌现出了曾国荃、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刘铭传、刘秉章、丁汝昌等一大批或因镇压农民起义,或因浴血抵御外侮,或因倡导和实践洋务运动而知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对清朝的政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