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李大钊、郭沫若、翦伯赞、范文澜和白寿彝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史关系问题作了现代解答,将其内涵拓展到四个方面,即:史学与文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关系、史学与文学认识(思维)形式的异同及相互关系、文史撰述的异同、史家文学性的才能和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这些马克思主义史家的理论探讨为中国现代史学领域文史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
晓英 《文史天地》2009,(3):4-10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顶级文化巨匠,也是“官”做得最大的文人之一。然而郭沫若却也是颇有争议的一位文人。他富于激情,政治敏锐,却又具有摇摆性。他的夫人安娜曾指出,郭沫若的“性格不定,最足担心”。在政治方面,郭沫若的性格不定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蒋介石、鲁迅和毛泽东这20世纪三大人物的态度,彰显了郭沫若性格不定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3.
李艳 《黑龙江史志》2013,(9):122-122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与领袖。他的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成功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有伟大的创造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本文着重从整体上概述郭沫若《女神》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诗歌形式,从三个角度论证《女神》诗歌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1928年8月1日,在日本流亡已有半年之久的郭沫若遭到日本警视厅拘捕,郭沫若心里马上明白了:东京的警视厅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你是中国人吴诚?”已在郭家门口的警察问道。“是的。”“你的真实姓名是郭沫若?”“是的,我就是郭沫若。”郭沫若镇定地回答,此时已没有必要隐瞒了。“请郭先生跟我们到东京的警署去谈一谈。”警察出示了拘留证,又当着郭沫若和安娜的面搜查了房间,查抄了郭沫若与他人往来的书信、他的日记、一些书刊等等。下午,郭沫若被带到位于东京日本桥的拘留警察署,关进拘留所。被东京警视厅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郭沫若并不感…  相似文献   

5.
今年,恰逢郭沫若诞辰110周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我不由想起1955年12月作为一名翻译随郭沫若访问日本时的情景。那是郭沫若应日本学术会议的邀请,相隔18年,也是他战后仅有的一次访日。尽管当时中日两国尚未复交,但郭沫若在日本却受到人民外交的最高礼  相似文献   

6.
正傅抱石结识郭沫若是在1933年春天。当时,傅抱石刚入而立之年,东渡日本考察工艺美术,而郭沫若正流亡日本,蛰居于东京乡下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金文研究。他由南昌旧友朱洁夫引荐而得见郭沫若,十分投契,遂成莫逆之交。他时常登门拜访郭沫若,求学讨教。郭沫若则十分喜爱傅抱石的聪明能干和勤勉好学,很信赖他的诚恳忠厚和认真踏实。1935年5月,傅抱石在日本银座松板屋举办为期三天的个展,高朋满座,好评如潮,其中也得益于郭沫若的力荐和奔走之功。  相似文献   

7.
系统视角下的区域规划范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林 《人文地理》2011,26(3):95-99
信息化、市场化、人本主义的时代,需要从系统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区域的本质及其规划。基于系统论的观点,本文认为区域规划是围绕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区域系统"功能差"展开的一种创新过程,论述了区域规划的系统性、功能核心、创新性和主体性,并从区域系统角度对要素层面、结构层面、功能层面、主体控制层面进行了前沿领域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2017,(2)
正鲁迅和郭沫若都是新文化的风云人物。他们生前,也曾有过相交、相见的愿望,可惜却未谋一面。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郭沫若和鲁迅在文学上的主张和政治态度的不同,他们之间发生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1928年初,为了推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造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郭沫若同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以杂文和小说著称于世,郭沫若则以诗歌及历史剧独辟蹊径。由于社会历史与个人经历的原因,两人未曾谋面,这在郭沫若来说,“是莫大的遗憾”(郭沫若语)。然而在郭沫若的心灵深处,却始终对鲁迅怀着崇敬、景仰和钦佩之情。  相似文献   

10.
冯晓蔚 《百年潮》2005,(11):32-35
1951年5月,毛泽东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场突如其来,波及全国的批判运动,第一次震惊了中国知识界、文艺界,也震惊了郭沫若.郭沫若为什么震惊,是因为他原本是武训行乞办"义学"的肯定者.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0月15—16日,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中国郭沫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郭沫若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多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郭沫若史学、郭沫若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一、郭沫若史学。郭沫若是我国的史学巨匠,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人生经历,使  相似文献   

12.
黄侯兴 《百年潮》2003,(4):32-37
1994年8月15日,郭沫若的日本夫人安娜(佐藤富子)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郭沫若平生最喜欢101这个数字。在1958年完成的诗集《百花齐放》中,他特意写了101首诗,并在《后记》里阐释了101这个数字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意味——它“象征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里有‘既济,未济’的味道,完了却又没有完”。凑巧的是,郭沫若在北京医院逝世时,所住的病房也是101号;而今安娜也以101的高龄走完她的人生旅程,这难道是巧合吗? 现在郭沫若与安娜都已作古,101,像是冥冥  相似文献   

13.
诗人郭沫若     
山人 《文史天地》2006,(8):13-18
郭沫若(1892—1978),四川省乐山市沙湾镇人。乳名文豹,学名开贞,笔名用过郭沫若、郭鼎堂等。中国当代杰出的诗人、文化和科学巨匠。但是,当他追随另一位诗人政治家时,也就显示了他性格上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4.
马玉臣 《史学月刊》2006,(12):118-121
郭沫若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和作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革命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建树卓著,被誉为"我国现当代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郭沫若集·前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以下同,第1页).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他"创造性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同上,第4页),提出了我国封建社会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即所谓"春秋战国之际封建开始说")等学说,并将曹操、武则天与王安石等历来争议极大的历史人物的评价从封建史观下解放出来.郭沫若对王安石研究着墨不多,主要有三篇,即<王安石>、<王安石的〈明妃曲〉>与<读〈随园杂记·评王安石〉>.(分别见于郭沫若<历史人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以下同,第153页;<沫若文集>卷一三<天地玄黄>,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以下同,第408~412页;<郭沫若集>,第581页)前者是针对王安石变法而论,后两者是针对王安石诗文而言.郭沫若是一位文史兼通的大家,对王安石政治与学术的评论自有其不同凡响之处.可惜,学术界研究对此注意不够.研究郭沫若史学者,如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巴蜀文化研究基金会编撰的<郭沫若史学研究>(成都出版社1990年,第141页)、叶桂生与谢保成所著的<郭沫若的史学生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153页)等,在讨论郭沫若"人民本位论"时,附带提到郭沫若对王安石的态度,极为简略.而研究王安石变法者,如李华瑞所著的<王安石变法研究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50页),也只是提及郭沫若评价王安石的基本立场.至于郭沫若研究王安石有哪些内容,有何特色,学术界并未涉猎.有鉴于此,略陈浅见,以引起大家对此关注.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部级奖项,也是目前中国历史学界的最高荣誉奖项。为鼓励广大史学工作者致力学术研究,鼓励优秀历史学著作的产生,促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繁荣而设立。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  相似文献   

16.
1964年盛夏,黄山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1892—1978)一行来安徽视察游览黄山。其时张治中(1890—1969)也在安徽巢县老家探亲,安徽省领导想请张治中也来参加座谈会,被他婉词拒绝,没有和郭沫若晤面。照理说,他俩一个是热心国共合作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民主爱国人士,一个是“革命文化班头”、一代文坛宗师,在长达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  相似文献   

17.
群忠 《文史春秋》2001,(5):24-27
郭沫若(1892—1978年)是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字学家、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事迹广为人知。但对他的夫人于立群(1916~1979年)却知之甚少了。她和郭沫若是怎样结合?如何辅佐郭沫若?有何突出业绩?本从其漫漫人生中撷取几个片断,以飨读。  相似文献   

18.
徐光灿 《文史月刊》2005,(10):25-28
洪为法,字式良,早年笔名天戈,曾名洪炳炎。1899年农历除夕生于扬州一个经济比较贫困的知识分子家庭。祖籍仪征,世居扬州,他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也是创造社中唯一的扬州人。创造社是当年文坛上最激进的文学团体,郭沫若是这个社的主要组织者。洪为法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赵  相似文献   

19.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衰败的外部原因,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从宏观层面讲,就是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从微观角度讲,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衰败,主要是由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从一开始就受到英美烟草公司的残酷压制。宏观和微观的相互作用,导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最终难逃被官僚资本主义吞并的厄运。  相似文献   

20.
李燕 《百年潮》2022,(9):49-55
<正>1925年,为支援五卅运动,在上海的四川同乡成立了“上海四川旅沪学界同志会”。李一氓就是在这里与郭沫若相识的,他们不仅是同乡,还是成都石室中学的校友,从此,二人成为莫逆之交,结下了几十年的战友和兄弟的深厚情意。此时,李一氓在东吴大学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北伐开始,李一氓和郭沫若一起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并且充当了周恩来和郭沫若的联系人。在南昌起义途中,周恩来和李一氓共同介绍郭沫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