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运用史料类比研究的方法,考订出两唐书记载的孟就与《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的作者及敦煌本《食疗本草》作者为同一人。又从武周时期的崇佛、孟就之孙孟简的佞佛等方面证明了孟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通过对《石函铭》作者孟就生平事迹及有关情况的介绍,有利于我们加深对《石函铭》内容的理解,及对武周时期泾川佛教历史状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隋代仁寿年间,在京畿地区精通涅槃经典的僧侣和活跃在隋文帝身边的高僧的主导下,形成了仁寿舍利的瘞埋制度。本文结合考古与文献资料,对以神德寺舍利石函为代表的京畿地区舍利石函的图像和风格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图像以石函四面八树为特征,寓意释迦牟尼涅槃的过程和涅槃四德"常、乐、我、净";并以中国传统的方位意识与佛教天界图像的结合来表现佛教的世界图像。石函精致繁复的风格融合了隋代陵墓石质葬具和佛教纪念碑艺术的装饰风格。  相似文献   

3.
德阳市马鞍山1991年初出土了石函、银函、铜盆、琉璃瓶、开元通宝、钱币等文物。经鉴定石函应是建佛塔时所埋,其时间应为晚唐、前蜀时期,为研究当时的佛教与寺庙建筑,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华县文管会所藏的宋代舍利石函(图一),雕刻纹饰精美,构图别致,集佛故事与各种花卉于一体.石函内再置盛放舍利的舍利塔,舍利塔也是用青石雕刻(图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组唐武德年间智藏禅师舍利装具。作者通过对舍利装具中的石函刻铭研究,认为《续高僧传》所载智藏禅师辞世与建塔时间有误,石函刻铭记载甚确。  相似文献   

6.
一石经概述卧佛沟在安岳县城北面四十公里处,属该县通贤区八庙乡管辖。这里有大规模的唐代摩崖造像和石刻佛经。石刻造像中最有价值的是《释迦涅变相图》(即卧佛)。石刻佛经共有十五窟。其总面积,除因石质剥蚀而不存者外,现存的约有一百五十四平方米。各经窟的底面积,小者约四平方米,大者约九平方米。兹将十五个经窟的位置与分布,以及各经窟刊刻的佛经介绍于下。《涅变相图》在卧佛沟北坡的中上部,距地约十米高,卧佛背北面南,头东脚西。1、2号经窟在《涅图》右上角的崖壁上;29、33、46、51、59、66、71、73、76、83、85、号经窟在《涅图》对面的南坡上;109、110号经窟在靠近通贤河边的崖壁上,距《涅图》约有六百米。各经窟内左、中、右三壁上刊刻的佛经  相似文献   

7.
龟兹地区流行的佛教,与说一切有部经律有密切关系。中心柱主室正壁壁画内容主要是根据小乘经典《长阿含经·帝释桓因问经》绘制,后室佛涅榘壁画出自《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说一切有部经律在克孜尔石窟壁画内容中被具体地表现出来,说明说一切有部在古代龟兹佛教中占居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8.
杨效俊 《文博》2011,(3):88-94
本文采用“建筑和图像程序(architecturalandpictorialprogram)”方法重新考察临潼庆山寺舍利地宫,认为地宫以石门为界分为纪念空间和瘗埋空间,瘗埋空间以舍利石帐为中心,主室壁画表现释迦牟尼涅架的哀悼场面。舍利地宫的整体设计是依据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橥经后分》,反映释迦牟尼涅椠后天界和人间举哀的情景。地宫的建筑空间借鉴唐代墓葬的结构,遵循中国传统的方位思想,将已经形成定制的佛教图像安置在相应的建筑空间和建筑面上。表现完整的佛教涅檗经思想、,地宫具有完整的设计思想,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和艺术门类(genre),创造出舍利瘗埋的中国视觉文化  相似文献   

9.
唐友波 《中国钱币》2000,(2):18-20,33
1997年第2期《中国钱币》朱华《山西稷山县出土空首布》一文,发表了1995年6月在山西稷山出土的空首布新材料。这批新发现的空首布,虽然形制一致,均为小型耸扁平裆空首布,但数量多,特别是有面文的多,面文的种类也十分丰富,其中有不少是首次的新发现。这批新材料对于晋国钱币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其中有关“金涅”的材料,提出个人的意见以供讨论。为方便起见,先将该批材料中有关的三枚取录如下。 图一、图二两枚币文,朱华文均释作“涅金”,并认为“开创了三晋涅字布的先河”①。黄锡全…  相似文献   

10.
山东东平理明窝摩崖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明窝摩崖造像位于东平县西北斑鸠店镇的六工山西峰南麓,是唐代古弥陀院所在,山脚至今还有建福寺遗址。值得注意的是此地附近有相当丰富的佛教艺术和古代文化遗迹(图一)。如二洪顶与云翠山、翠屏山的北朝摩崖刻经,洪范池的隋代舍利石函与宋代造像,司里山的北朝至唐宋造像与刻经,六工古山的现存遗迹和东平湖畔的石刻,等等。使这个不大的区域内文化古迹密布,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河北正定开元寺发现初唐地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还介绍了河北正定开元寺初唐地宫出土的佛教文物,其中舍利浮雕石函雕刻精美。本期还对在故宫举办的“中国古代书画赝品展”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2.
世界其它地方还有没有唐僧顶骨存在?日前,四川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大和尚接受采访,首次披露了唐僧顶骨是如何保留至今等鲜为人知的史实。供奉玄奘顶骨的大报恩寺在清末毁于战火后,玄奘顶骨便一直不知所踪。1942年2月23日,当时笃信佛教的日军队长高森隆介在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旁建神社时,无意中挖掘到地宫,并从中找到一只锦盒,里面密藏着唐僧顶骨。消息公布后,被世人质疑:唐僧圆寂于长安,怎么会在南京发现他的顶骨?在挖掘地发现的石函内,有众多佛像、佛器及珠宝,石函两侧刻有记载唐僧顶骨迁移的渊源文字,与文献所记载一模一样。石函一侧有铭文…  相似文献   

13.
文军 《文博》2013,(2):44-47
蓝田舍利石函上的图像众说纷纭,从多方考察看,应该以逆时针的方式解读较为;住确,供养者是在表达整个舍利的供养过程,从图像中的主体形象看,应该是佛教僧人家人为其进行的一个供养仪式过程的完美记录。  相似文献   

14.
中国隋唐时期佛教舍利容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隋唐时期佛教舍利容器的形制变化,认为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隋至唐初,其制度是在石函内安置多重容器,通常由内至外是玻璃瓶、铜函、石函,舍利函造型是中国式歪顶盖方函;第二阶段始自唐高宗时期迎法门寺佛骨舍利时,由皇后武则天首创以贵金属制作的微型中国式葬具棺、椁为容器,其定制大约中断于唐武宗会昌灭法时;第三阶段是唐宣宗复法至唐亡,除仍沿用金棺银椁外,更新兴以小型塔子为容器,常在多重宝函中最内置盛舍利的小型塔子。唐以后,随着佛教的世俗化,舍利容器的形貌也突破原有规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5,(5)
大报恩寺遗址位于南京市主城正南门外的古长干里地区。2007年2月至2010年底,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对遗址北区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3.6万平方米,基本廓清了遗址北区明代主要建筑和总体布局。在遗址北区中轴线上发现了一座塔基,其中心有一开口为圆形的地宫,其后又在塔基内发现两个灰坑及在塔基外发现围绕塔基分布的46个柱坑。本次发掘在地宫清理出"佛顶真骨"舍利、七宝阿育王塔等大量佛教文物。根据出土的《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可知,此地宫为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的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大报恩寺遗址塔基与地宫是我国佛教考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地宫中出土的大量佛教文物极为珍贵,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经律异相》是宝唱等奉梁武帝敕令编纂的一部佛教类书,它是现存最早的整部流传下来的佛教类书,它是在僧旻等所编纂的《众经要抄》基础上成书的,它的编纂与《华林遍略》关系密切,这也决定了《经律异相》较好的编纂体例。《经律异相》是南北朝佛教类书的代表,它所构建的佛教世界观一直影响着后来的佛教类书编纂。《经律异相》等佛教类书在南北朝时期大量的出现是佛教大发展的结果,它们体现了佛教对中国固有文化的接受与学习,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都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北魏太和五年舍利石函所藏哒钱币考林梅村1964年12月间,河北文物工作队在定县城内华塔故址塔基内发掘出一个北魏时期的舍利石函,内藏金银器、铜器、琉璃器、珠玉、五铢钱和波斯银币等。本文讨论的哒钱即在该石函中发现的,编号7:3。上世纪末叶以来,这种钱币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地的古代遗址中屡有发现,但在我国这还是头一次发现。此外,中亚地区发现的哒钱大部分是采集品,而我国发现的这枚有明确的埋藏时间,这对研究哒钱的年代无疑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然而,限于当时对这种钱币的认识水平,研究者未能释出钱铭。此后,尽管人们在论文和著作中不断提到它,但迄今未见有人解读上面那行“天书”般的文字或阐述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六十年代以来,中亚考古新发现,尤其是中亚死文字研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研究哒语言文字及货币体系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在上述发现与研究基础上试解这枚哒钱币铭文,容有不当,敬请研究者斧正。一、发现与研究我们今天能知道定县出土北魏石函中藏有哒钱归功于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当时,北魏石函的发现者委托他研究石函内发现的萨珊银币。夏鼎的研究报告刊于1966年《考古》第5期。关于这枚哒钱,他这样写道:这一批银币中,特别可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18.
1974年夏,在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初祖庵后发现一件缺盖舍利石函。到1980年夏,根据一位焦姓老人提供的线索,找出了被他藏于初祖庵附近水沟内的舍利函盖,终于使舍利函恢复了原貌(图一)。舍利函的出土地点,南距初祖面壁庵(后简称初祖庵)为二百米,北距达磨面壁洞约三百余米。函盖出土地点距函西南六米余。石函四周堆积有斜面、削棱、子母、平条等各  相似文献   

19.
近日,江阴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对已经倒塌80年的青阳镇悟空寺华藏塔塔基进行了保护性发掘,在地宫发现一石函,石函内装有青影瓷钵,钵内横置一只青点彩净瓶。瓶  相似文献   

20.
涅檗是梵语Nirvana的音译,原意为熄灭、寂静,指修行者经过修持达到正觉,进入断灭生死诸苦烦恼、“常乐我静”的最高精神境界。早期佛经又译为寂灭、灭度、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圆寂等。也有著述将“涅檗”释为“死”或“逝世”,抑或以此为涅粜的别义,都是不贴切的。佛教中所谓涅檗是恒存的,不灭的,她是超越心灵、思想、感觉与意志的一次生命的绚烂释放,是修行者通过修行获得的一种纯善纯美的庄严解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