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96年藏历四月十五日的下午二点,达庆古相仪式刚一结束,我们一行六人还没有好好喘口气,便急急忙忙背上相机、带上干粮,跟随开始踏上转山路的朝圣者队伍,想以寻踪采风的方式,了解转山路上的每一个传说及转山活动的全过程。 转山路漫长而又崎岖。长途跋涉的僧俗众人,有的背袱包裹,将自己一路所需之物背在身上;有的除一身衣服之外别无他物,显然他们是准备昼夜赶路的;也有不少磕着长头转山的人。那些转山的老外中,既有背着大包携手并行的夫妇,也有背袱重包,柱着拐杖的壮年男女,更多的是领着背夫拄杖慢行的老人。在艰难的转山路上,既有摔断了手脚的伤员,也有倒在路旁的病  相似文献   

2.
在成大峡谷地区,背夫并非一份专门职业。追溯大峡谷背夫的源头,一是在旧西藏为完差役而无偿为三大领主权贵背运物资的“差巴”,二是往来藏区与印度经墨脱地区的商道需要大量当地人力。以头额和两肘为支撑,以一根长长的布带捆负起半人高的竹背兜,即是彼时背夫的普遍形象。背夫大量涌现是在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后,派镇得地利之便而成为大批社会物资运往墨脱县的转运站。2000年,围绕重建因洪水冲毁的解放大桥而发生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物资转动“战役”中,被政府征用的背夫更是达数千人。直到扎墨公路(波密至墨脱)公路开通,这种对背夫倚重的程度才有所减轻。进入旅游大开发时代以来,大量科学考察队,观光客和探险者徒步的涌入,也使大峡谷背夫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观光和探险的升级。他们的身份也将由背夫转变为“向导”、“协作”。但无论名称怎样变化,他们与大峡谷的山和水唇齿相依的生存关系不会变。  相似文献   

3.
在西藏,对于藏传佛教而言,马年转冈仁波齐神山,羊年转纳木锚圣湖,猴年转扎日神山,已是流传何800年的传统了,这也是整个藏区除了转云南德钦卡瓦格博神山外,影响最火、参加人数众多的三个转山转湖活动。 2014年,被历木马年,适逢冈仁波齐十二年一度的大转山之殊胜年份,每12年一度轰轰烈烈的冈仁波齐人转山活动,就要随符藏历4月份萨嘎达瓦节的到来而徐徐展开。我们和读者一样兴奋激动,且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4.
“我叫扎西,扎西次郎。”他有点笨笨坎坎地说,拿笔在纸上写下“扎西措兰”几个汉字。扎西肉乎乎的脸长着一对深黑的大眼睛。  相似文献   

5.
子嫣 《中国西藏》2014,(5):48-51
西藏多山,大多数藏人就出生在群山环抱中。所以,山于西藏人而言,如同日月星辰一样,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朝山转山,对藏人而言,与内地人的逛街一样平常,不同的是,转山不仅锻炼身体,更使得转山人的心灵得以净化和成长。  相似文献   

6.
2008年春夏之际,我们再次来到了伦珠措姆家,交谈中提及村长时,她有些着急的问我们,“村长带妻子去了拉萨看病,你们见到村长没有,不知他妻子病情到底怎么样?”我们告诉她,扎西丹巴村长的妻子得了乳腺癌,正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接受化疗,而且可能还要做手术。伦珠措姆有些难过地告诉我们:“这么多年来,扎西丹巴村长为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家里的事情,他的妻子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操劳过度才得了这样的重症。”  相似文献   

7.
访日札记     
此次访日是应日本藤田株式会社和VENTE美术馆的邀请,去东京参加《逝者的书——曼陀罗世界和西藏当代画展》开幕式的,为期往返共十天。 十月五日 下午二点,我和巴玛扎西、吕敬人赶到北京国际机场。过了关,在全日空柜台换了票,便悠哉悠哉地在候机大厅里休息。这时全日空驻京办事处的一位课长先生风风火火地找到巴玛扎西。他先向巴玛鞠了一躬,然  相似文献   

8.
正卢广第一次走进西藏墨脱背夫时,被这支中国最执着、最坚韧的特殊运输队所感动。他拍摄的组照《墨脱背夫》震撼国人,为墨脱公路建设鼓与呼。在中国摄影圈中,卢广算得上近年获得国外摄影奖最多的摄影师之一,媒体和网络充满了关于他的各式评论,2002年中央电视台《瞬间世界》栏目中  相似文献   

9.
牛河梁冶铜炉壁残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宁省凌源县与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近年因发现和发掘大型红山文化遗址群而闻名。80年代中期,在牛河梁一人工堆积而成的金字塔形(转山子)顶部和一自然山丘(小福山)顶部分别发现了炉壁残片(当时称为“坩埚片”)。1987年,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对转山子进行了发掘。发掘期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及材料史研究所承发掘单位的热情邀请,对转山子发掘出土的炉壁残片进行了考  相似文献   

10.
方子 《丝绸之路》2007,(7):65-67
2006年夏天,我和老公背上背包从青藏线进藏,开始了历时两个月的西藏之行。走了前藏、后藏,顺道去了尼泊尔,又西行到了阿里。出门前,我们就已经做好了去转山的计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第一代藏族飞行员———扎西泽仁□丹巴拉姆在一个初秋的早晨,我到成都陆军航空某部采访该团副团长、正团职上校扎西泽仁,他也是我的老乡。在此之前我们已在一次藏族同胞聚会上见过面,那天扎西军装笔挺,肩章铮亮,很是英俊、潇洒;今天扎西穿的是飞行服,看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五年红军路过我省扎西后,当地流传了许多革命歌谣。这是我们各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进行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特选数首刊载于此。  相似文献   

13.
珠峰车队     
陈丹 《中国西藏》2007,(2):22-25
14岁的扎西是马车队里最小的车夫 14岁的扎西是珠峰马车队50个成员中最小的马车夫。  相似文献   

14.
石仲泉 《百年潮》2004,(1):61-63
扎西会议是以遵义会议为伟大标志的系列会议中比较著名的会议.2000年底首次去叙永时,听说去扎西只需三小时车程,当天能往返,那一次就去了.  相似文献   

15.
作者     
《风景名胜》2014,(5):14-14
●张三/自由撰稿人,一个乐于探险且极度健忘的路痴。喜欢人少、空旷的地方,崇尚自然。在云南徒步原始森林、攀登雪山,到西藏骑车、转山。定期游走世界各地,到埃及膜拜金字塔,去红海潜水,也在撒哈拉过夜。本期作品《转山》。  相似文献   

16.
藏族朋友格桑从青海来电话, 建议我写一写扎西。他说, 扎西是个好人,多才多艺,吃了不少苦, 很有出息。我与格桑相处近20年,第一次听他这么夸奖人,更何况我也早闻扎西的大名,看过他演过的影视作品,心存好感,但从未谋面。我爽快地答应了格桑的要求,约定了与扎西联系的方式。京城喷红吐翠时节的一个上午,扎西如约而至。他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举止文雅,落落大方,给人以一种藏族汉子特有的阳刚之美。他的眼睛明亮而深透,含有一种纯真而热烈的光。  相似文献   

17.
扎西会议是以遵义会议为伟大标志的系列会议中比较著名的会议。2000年底首次去叙永时,听说去扎西只需三小时车程,当天能往返,那一次就去了。扎西地处云南东北边陲,是昭通地区威信县城关所在地。这一带属乌蒙山脉,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荒凉贫瘠,人烟稀少。其地名也多为过去封建统治者赐与的。“昭通”乃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将“乌蒙”  相似文献   

18.
守静笃 《旅游》2013,(4):68-75
这是一次虔诚的转山。格聂神山,主峰海拔6204米,位于四川理塘县西南部,是藏传佛教24神山中的第13女神,历史上众多高僧的苦修之地,也是南康巴地区藏传佛教的发祥地。格聂神山与冈仁波齐一样属马,每逢马年,转山朝圣者便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9.
《西藏人文地理》2013,(6):18-19
自去年开始,北京画院为了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画家的艺术创作,推动当地美术事业繁荣发展,促进祖国各民族之间优秀文化的交流活动,组织专门的学术力量策划了“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家系列邀请展”。“和美净土——巴玛扎西水墨画展”是此次系列展览活动的第二回展出,集中展示了藏族画家巴玛扎西近年来的水墨创作。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美术家协会、西藏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西藏书画院、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作为藏族画家巴玛扎西在首都北京举办的首次个展。  相似文献   

20.
阿里情境     
2002年,我朝拜的第一座神山是青海祁连的牛心山,藏语称"阿咪东索",意为"众山之神"。当时我被神山的威严所震慑,一个男人与一座大山近距离接触,结果两者都在沉默。沉默是因为凝视和思悟,而非简单的看到。真正转山是在201 1年,我和旺嘎喇嘛用6个小时转了青海玉树的觉拉神山。在转觉拉神山的途中,我问旺嘎喇嘛:你转山能得佛道吗?喇嘛答:我非大智慧者,未必能得。再问:何以仍坚持?答:如果不去转山不去修行,灵魂将无法找到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