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学做沙包     
正今天,同学们带齐了做沙包的材料,等待着陆老师的到来。陆老师说:"做沙包的第一步是穿针——"她故意卖了个关子,不往下继续说了。这可难不倒我们,大家脱口而出:"引线。"陆老师笑眯眯地让大家拿出针和线教我们。我学着老师的样子,眯缝着一只眼睛,对准针眼,"刺溜"一声,长长的线就像一条被驯养过的小蛇,乖乖地钻进了孔。我再看看其他同学,他们"穿针"还没完成呢!陆老师又告诉我们:"穿针引线不能心浮气躁,一定要静下心来慢慢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同学都顺利完成了第一步。紧接着,老师又让我们拿出两块布缝在一起。不一会儿,我们都缝完了,大家心里都  相似文献   

2.
正9月8日上午,我第N次走进了港龙园书人教育楼上课。当我跨进教室门那一刻,我惊呆了:眼前是一位陌生的男老师,他头戴白球帽,身穿紫格衫,脚蹬一双运动鞋。这时,班主任吹哨了。老师刚上课,并没有急于介绍自己,也没有让我们做自我介绍。而是让我们来猜猜他的头发是长是短,并鼓励大家大胆地猜想。同学们个个不甘示弱地举手,有的说是长发,有的说是平头,还有的说是光头……老师说:"大家说得都没错!下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话说苏轼在中秋节晚上很郁闷,喝得大醉。第二天快中  相似文献   

3.
击鼓传花     
正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在班队会时间玩了一个游戏,叫"击鼓传花"。击鼓传花的规则是:老师用尺子敲着黑板,同学们在老师用尺子敲黑板的时间里一个一个地往下传"花"。所谓"花",就是个小小的盒子。老师停下来了,"花"留在谁手上,谁就要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游戏开始了,大家一个个心里都很紧张,生怕传到自己手里,谁拿到了"花"谁就像拿到了烫手山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张芝山小学是以跳绳闻名于四方的特色学校。正因为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得学会跳绳,并且都得通过最后的考试。记得刚上一年级那会儿,不知为什么,我对跳绳这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见到绳子就像见到蛇一样,腿直打哆嗦。可是,我发现,绳子对我并没有"恶意",这才放松了警惕,学起跳绳来。上学期的一节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进行了跳绳抽查,没有任何准备的我们,跳得一个比一个差。陆老师火冒三丈,大声吼道:"星期  相似文献   

5.
海洋宝宝     
正中午我们的教室里热闹非凡。原来是一群同学围坐在一起,桌上摆着好几个装满水的塑料瓶,里面装着一颗颗五颜六色的小圆球,有红的,有蓝的,有绿的,有粉的,还有极其稀有的黑色,这就是"海洋宝宝"。它们互相挨挤着,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娃娃。仔细一看,它们有的像蝌蚪,有的像小床,有的像爱心,还有的像小花……形态各异,可爱极了。拿一颗放在手上摸一摸,滑滑的,软软的,就像是一个个果冻。轻轻一捏,就会裂出一条小缝,好像在对你微笑呢!  相似文献   

6.
儿子刚满四岁,喜欢吃棒棒糖。一日,儿子奉老师之命,从家中申请到5元校外活动费,说是要体验超市购物。下午放学归来,儿子兴冲冲地递给我和他妈每人一个棒棒糖,并说:"爸妈,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礼物!"儿子神情非常自豪,像做了一件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我在亲人、老师、朋友的陪伴下度过了14年。在我14年的成长之路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给我启迪,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许多道理,让我成长,其中我最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和老师。父母小时候,父母像座山一样呵护我,照顾我,给我安全感。襁褓时期,哺育我们的,是父母;教我们牙牙学语的,是父母;成长时期,为我们排忧解难的,还是父母,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让我们正确地对待失败与成功。  相似文献   

8.
<正>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往西40余公里,就是欧亚大陆最西端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闻名遐迩的罗卡角。葡萄牙航海家曾在那里扬起风帆,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此外,你是否知道在那片山海间,还有诗人拜伦热情讴歌的"灿烂伊甸园"辛特拉小镇,以及007的诞生地卡斯卡伊斯。它们就像两颗不为世人熟知的夜明珠,隐匿在葡萄牙的角落里。  相似文献   

9.
球球     
正去年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只可爱的小狗。这只小狗是鹅黄色的,眼睛水灵灵的,像两颗黑色的小球。鼻子就像一颗巧克力豆。嘴巴又尖又小,舌头又长又扁。它的尾巴很短,差不多和我的拇指一样长吧。我看它毛茸茸的,像一个球,所以就叫它球球。球球很聪明,能听懂我们说的一些话。我对它说:"球球回来!"它听见了,不管离我多远,就会很快地跑到我身边,不停地摇动它那短短的尾巴,好像在问我:"小主人叫我干吗呀?有什么好吃的给我啊?"我让它进屋去或者进笼子,它也很听话,马上就进去了。我经常逗球球玩耍,比如和它比赛跑。爸  相似文献   

10.
发现     
正"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就像战士听到"冲锋号"一样,飞快地坐到座位上,伏在桌上等老师。"笃笃笃",杨老师进来了。咦?今天杨老师手里除了语文书,还有一样东西,一个鸡蛋!我们疑惑不解,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难道是谁表现好就给谁吃,哇,这也太爽了吧!上课了,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鸡蛋想到什么成语?"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道"微不足道","不堪一击",最后一个同学说:"完蛋了!"搞得全班哄堂大笑。接下来老师又提问:"有哪  相似文献   

11.
一节公开课     
正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师要当着全校老师的面给我们上节公开课,可正是到了把我们拉出来"溜一溜"的时候了……那是周一的上午,数学老师一大早就走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要宣布一个好消息……"老师还没有说完,同学们便早已交头接耳,有的说是不是要春游了,有的说是不是要发奖品……不过,老师说的可令我们大吃一惊,"好消息是我们要在全校老师包括校长前上一堂  相似文献   

12.
初夏     
正暑假才刚刚开始,我们一家人已经来到北京游玩。这天,沐浴着清晨的阳光,我们早早来到了圆明园,进入园区,就看到池塘里开满了荷花。也许是早晨刚刚下过一场暴雨,被暴雨冲刷后的荷叶变得青翠欲滴。也许小雨点忘记了离开,也许是顽皮的小露珠跑了出来,三滴两滴地在荷叶上玩耍,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一颗颗美丽的明珠。再看那翠绿丛中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像红着脸的小姑娘在害羞地笑着;有的荷花已经咧开了嘴,大大方方地向我们微笑;还有些"早熟"的荷花已经开放,头上顶着一个个  相似文献   

13.
邢雅辉 《神州》2012,(30):123-123
所谓欣赏教育,是说我们教师需要对学生怀着积极心态和成功信念,在自己教育实践中对他们进行多加表扬和鼓励,少些责难。作为一个教育者,只要我们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所具有的优点和长处,始终抱着一颗欣赏和赞美之心,并相信这些优点和长处在未来的岁月里,必能结出累累果实,他就真的会像向日葵一样,始终向着我们欣赏和赞美的阳光灿烂开放,会一直从我们欣赏的阳光中吸取能够给自己带来发展的养份,不管以后会在前进中遇到什么样的坎坷,他都不会怀疑老师对他当初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张宇 《神州》2012,(7):81-85
"像绿树覆盖着大地,像羽翎点缀着孔雀"。格萨尔文化——一颗镶嵌在人类文化殿堂中光芒四射的瑰宝,确切地说,它更像是一颗"九眼珠",充满了生生不息的神性与灵性,是雪域天堂献给蓝色星球的圣洁哈达。东方的《伊利亚特》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语文老师蒋老师虽然是教语文的,但是他能歌善舞,是众多同学心目中的"偶像"。记得每次写作业的时候,补充习题上总有一首歌的歌词,会被作为阅读练习。就当蒋老师在讲评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让蒋老师唱这首歌。蒋老师第一次歌唱是一首关于保卫边疆的"催眠曲"。当时的他在学校还没什么"名气",只是我们班的同学发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蒋老师用一首歌使他一"夜"成名。当时他在给我们上《七律·长征》这一课。"……这个《七律·长征》被后人改成了  相似文献   

16.
接力棒比赛     
正"叮叮叮"上课了,我们像巨龙一样冲了出去,跑到了操场上的绿色空地。老师说:"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一场接力棒比赛。"老师的讲话刚一结束,"Yes,太棒了!"的欢叫声就响起了。比赛开始了,我们的领队像箭一样冲了出去,但路太远了,他没跑一半就落后了,每个队员都紧张地直流汗水。到我了,我的心好像从胸口跳到喉  相似文献   

17.
白莹 《神州》2013,(3):63-63
我们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就应该像春风一样慢慢吹开学生的心扉,就应该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对一个水平参差不齐的班集体,尤其是必须面对一个令人头痛的学生群体,——后进生,他们或是学习困难,或是行为表现不尽人意,究其原因都是有其心理根源的,紧张的学习,家庭环境的影响,老师不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一行5人,从南京沿着宁盐高速公路驱车东下,两个多小时便看到204国道上有个醒目的横跨半空的"拦路"广告牌:施耐庵故乡白驹人民欢迎您!白驹是江苏省大丰市境内的一座千年古镇,她像一颗明珠镶嵌在黄海之滨的范(仲淹)公堤上,而施耐庵的鼎鼎大名让这颗  相似文献   

19.
三个男教师     
初三(1)班,迈进这个教室之前,我死死地盯着班牌望了好长时间,然后便带着些心惊胆战走了进去。那个陪伴我们这帮"刺猬"两年的温柔的陆老师不带我们了,走后还不忘嘱咐:"下学期教你们的有三位男老师……""三位?还全是男的?"这下班里可倒了一片,因为——日子不好过了……  相似文献   

20.
正常国武先生原本是我的老师。1957年我考取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函授),常国武老师曾几次来淮阴给我们讲课,他教的是先秦两汉文学。上课听讲,下课走人。那时我与常老师没有交往。后来寒暑假我们集中到南师校部"面授"或考试,直到1964年毕业拿文凭,都没有再见到这位常老师。想不到竟是"文革"让我与常老师重逢。1970年春节后,原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张允然主任、我的恩师,下放在我们淮安县范集农村"接受再教育",在县招待所与我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