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慧 《民俗研究》2007,(3):174-193
在中国历史上,泰山祭祀是作为一种国家礼仪来看待的,每每有礼,大都是一代帝王亲自执事。特别是封禅之祭,是"旷世"之大典,为任何一个帝王所想往。  相似文献   

2.
碧霞祠在著名的泰山"天街"东首,泰山极顶之南,北倚大观峰,南向宝藏岭,是碧霞元君的上庙,也是泰山上规模最大的古建群之一。 祠内供奉的碧霞元君是中国北方最著名的女神,也是民众心目中泰山的主神。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俗称"泰山老母",民间则亲切地称之为"泰山老奶奶"。老奶奶的起源很早了,可以追溯到上古神话。《太平御览》引《黄帝玄女战法》黄帝与蚩尤九战不胜,黄帝归于泰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日: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而汉  相似文献   

3.
周郢 《风景名胜》2016,(3):44-49
世界上最高的山,地球的第三极—喜马拉雅,形成于三千万年前,而泰山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一亿年前的中生代.从地质角度来看,泰山古老许多. 泰山与国家政权关系之密,社会影响之大,是中国其他山岳难以比肩的 大多数人对于泰山的认识始于“五岳之首”的名号,而这个名号的由来正是泰山文化与中华历史紧密相连的最好印证.早在上古时期,泰山便是重要部落的聚居地,尧舜时期已将岱宗作为巡狩四方(四岳)的首巡之地.  相似文献   

4.
李骏 《风景名胜》2008,(3):83-83
"五岳之首"——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泰山是佛、道两教兴盛之地,历代帝王朝拜之山。泰山自古便被视为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泰山也成为中国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历代帝王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无  相似文献   

5.
刘征 《百年潮》2002,(6):29-31
吴伯箫同志临终嘱咐,骨灰洒在泰山.他的遗愿实现了.1984年我登泰山,写过一首诗:"松柏昂藏七尺身,冰泉幽咽想清吟;访君莫道不相见,万壑千崖都是君".吴老自愿魂归泰山,朋友也以泰山之子目之,不仅因为他是山东大汉,而且因为他有"泰山石敢当"的硬气,托身泰山是毫无愧色的.  相似文献   

6.
正泰山上下,石刻极多,历史悠久,年代连续,内容广泛,风格各异,可谓一座露天的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而其镇馆之宝,当首推秦泰山刻石。秦泰山刻石是泰山第一刻,开创泰山刻石之先河,是秦始皇的颂德碑。秦泰山刻石乃书法大家秦相李斯所书,李斯小篆不仅是"汉晋碑铭所从出",更是"古今所师";秦泰山刻石是大秦帝国结束先秦各国各说各话、各书各字的历史,实行"书同文"的典范之作和实物例证;秦泰山刻石是当今仅存的两通秦刻石之一,且是字迹  相似文献   

7.
古人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在后人心中留下了一片梦幻般远离尘嚣的净土。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都在争相寻找这样一处清幽静雅、风光独好的修身之所,中华大地也因此有了诸多"桃花源",泰山桃花源就是其中之一。泰山桃花源位于岱顶西北,有三水(岱顶日观峰西南侧的上桃峪,西北侧的沐龟沟与龙角山北侧的雁群沟)汇聚于此,因而秀色盈润,风景怡人,以其得天独厚的地利、人和孕育了一川秀色,在众多"桃花源"中脱颖而出,素有"泰山小江南"之称。 缘溪而上寻找桃花源,要先经过桃花峪。桃花峪距桃花源  相似文献   

8.
"碧霞元君"神号源起时代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郢 《民俗研究》2007,(3):202-209
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名号之由来,传统的说法是宋真宗所敕封。明末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三引"稗史",称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涤手池  相似文献   

9.
徐生财 《沧桑》2012,(2):17-19
中外著名的东岳泰山山麓有一座"泰山书院",那就是一千多年前由宋代的孙复主办的。当年这位平阳大儒,在多次仕途沉浮之后,抱着著书立说、传经育人的胸怀,吟咏着《诗经.鲁颂》中的句子"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离别了故乡,走进了鲁地,登上了泰山,和石介一起创办了泰山书院,故而《宋史》上称他为"泰山先生"。本文以孙复先生生平事迹为主要考察对象,深入探讨他一生的功绩。  相似文献   

10.
宾组卜辞《合集》10198中的田猎地"■",当读作"龟",其地与《诗经》、《左传》等先秦文献所记载之"龟蒙"、"龟阴之田"有关,位于泰山东南方的汶水上游西岸地带(今山东泰安市境)。商王武丁曾在龟地大行围猎,收获颇丰。宾组、历组等早期卜辞所记录的武丁时期的田猎地点近六十个,其中44个为确凿无疑的东土地名,均位于今泰山周边,几占总量的八成。武丁时期的王室田猎区显然与商末乙辛时期基本一致,"泰山田猎区"应该就是殷商时期比较固定的王室围猎场所。  相似文献   

11.
泰山之阴齐币论朱活《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泰山之阴则齐。"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居之琅邪,北被于北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相似文献   

12.
安娜 《黑龙江史志》2013,(17):231+233
泰山写意人物画就是以描绘泰山人物风情为主的水墨人物画,是泰山学院"美术学院泰山美术特色课程"之一,它旨在以泰山人物为创作题材,试图在泰山写意人物的教学和创作中,宏扬泰山文化,展现泰山人独有的勤劳与智慧。其选材以能展现泰山地方特色的题材为主,并且要适合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13.
周郢 《民俗研究》2020,(2):153-157
泰山红门宫附近曾发现一方明代嘉靖年间的"山轿示禁碑",载录了一起因支派山轿而引发的申诉案件:当时贵官豪宦登泰山时,不仅滥征民间山轿,并强拉山民充当轿夫,骚扰民间,成一方之害。巡抚山东鲍象贤、山东按察副使张任为此分别批示、立规,革除积弊。但此弊屡禁不止,一直到清初仍是使民众苦累不堪的暴政。"山轿示禁碑"的发现,为了解泰山古代山轿情况及轿夫生活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史料。  相似文献   

14.
泰山之阴齐币论朱活《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泰山之阴则齐。”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居之琅邪,北被于北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2002,(6)
吴伯箫同志临终嘱咐,骨灰洒在泰山。他的遗愿实现了。1984年我登泰山,写过一首诗:“松柏昂藏七尺身,冰泉幽咽想清吟;访君莫道不相见,万壑千崖都是君”。昊老自愿魂归泰山,朋友也以泰山之子目之,不仅因为他是山东大汉,而且因为他有“泰山石敢当”的硬气,托身泰山是毫无愧色的。  相似文献   

16.
泰山石敢当博物馆新近征集到一方泰山石敢当碑石,系年为"元延祐五年岁次戊午",经考此碑实为现存最早的"泰山石敢当"碑。这一发现,不仅可证实"泰山石敢当"风俗出现时间在宋元之际,同时也可据以推知其发祥地应在泰山附近。  相似文献   

17.
在冀南的民间信仰中各地"奶奶"庙宇数量众多,当问及"奶奶"具体身份时,群众众说纷纭,而女娲娘娘、泰山奶奶和三霄娘娘三者是提到最多的神灵。笔者通过走访获取田野材料,运用地方志和文献资料,浅析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黄山,集"泰山之雄伟、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峨眉之秀丽、华山之险峻"于一体;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二游黄山,叹曰:"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在黄山的面前,时空变得狭小,沧桑变得平淡,它是大自然的骄子,独领天下奇山的风骚——  相似文献   

19.
<正>泰山自古一直被视为神山、圣山、国之镇山,在泰山上举行的祭天仪式及在泰山下的小山举行的祭地仪式被称为封禅,是古代帝王向天神、地神报告自己功业的一种方式,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都曾封禅泰山。明代皇帝虽未亲往封禅泰山,但对泰山却极为尊崇,有明一代遣官致祭达40余次之多,凡国之大事,或祈丰,或求雨,或祈子,或征伐,或嗣承大统,或元子诞生,都要祭告泰山,皇室宗亲更是频繁在泰山祈福祝告,  相似文献   

20.
《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泰山之阴则齐”。以海、济、淮、河为四界,以泰山为中心的这块大地,的确给我们蕴藏着引以自豪的泰山文化。以泰安大汶口为代表的大汶口文化,以龙山镇为代表的龙山文化。这是代表泰山阴阳东方先民的文化遗址。从泰安大汶口文化来看,当时泰山地区应是我国货币文化的策源地。夏代的货币文化是有所发展的,出现了自然物货币,那便是以贝为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