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琦  朱小碗 《南京史志》2022,(25):24-27
<正>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是国家援疆教育工作和对口支援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2005年9月,江苏省口岸中学开始承办内高班,目前全校共有12个班、学生496人。内高班学生远离家乡、父母和亲人,如何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是学校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作为管理的核心力量,内高班班主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引导他们自主管理,使他们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相似文献   

2.
自新中国成立起,历代中央领导都非常重视新疆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民族团结教育月是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创举,新疆已连续开展了23个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活动。系统回顾新疆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发展历程,将为今后民族团结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武汉东湖中学,就有这么一群小小"石榴籽",他们是从天山南北、大漠绿洲来到武汉求学的少数民族中学生。武汉市东湖中学自2011年开办新疆内高班,至今已走过10年历程。办班之初招收的学生均是民考民(一项针对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4.
黄娇娇  袁健  欧阳静  李斌 《神州》2012,(32):248-248
为了了解新疆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途径构成,我们设计了《新疆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现状调查问卷》,为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途径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具有多民族杂居特征的新疆巴州焉耆县维吾尔族高中生的维、汉文化认同进行调查发现,在双语教育的背景下,维吾尔族学生具有明显的本民族文化认同与汉文化认同,且对汉文化的认同比较高。文化传播途径主要来自学校教育。说明在新疆开展双语教育是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和谐最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王恩茂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新疆度过的,他带领各族人民努力奋斗,使新疆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是新疆革命和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立下了不朽功勋。难能可贵的是,王恩茂在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根据新疆实际,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首创"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提出对新疆各族人民进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宣传教育,开创了促进新疆民族团结进步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于2010年6月推出的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历史文物陈列"永远和祖国在一起",作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教材,受到新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截止2010年底,参观受教育人数达35万人次,在此基础上,2011年初新疆博物馆考虑新疆地处偏远、各民族群众到博物馆参观受限的实际情况,策划举办了"永远和祖国在一起系列之二—血脉相连"流动博物馆,把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送到基层、农村、巴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的评选中,荣获"最佳宣传推广"奖。这种将展览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工作方式,不仅拉近了博物馆与广大农牧民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使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赵宪成 《神州》2011,(7S):73-73
大力推进教师“双语”教学(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双语教育主要指采取少数民族母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的学习教育,即民汉双语教育,而不是通常所说的英汉双语教育)是新疆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切实加强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9.
突出地方特点,是中华民族历代修志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天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重要原则之一。新疆与内地各省比较,有许多特殊之处,如,幅员辽阔,地处边疆,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聚居等,其中多民族聚居这一特点,对新疆的历史和现状具有重大影响。 从新疆的历史和现状的实际出发,《新疆通志》的总体设计,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把反映民族特点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篇目设置上,采取了大集中、小分散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的修纂工作,已在全区范围内逐步展开,这是一项有利当代、造福后世的千秋大业。地方志的修纂,必将促进民族团结,有力地推动自治区两个文明建设的进展。 盛世修志,早已成为我国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全国现存旧志八千余种,为世所罕见的典籍。新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历代对地方志的修纂落后于内地。在现存新疆旧志中,如清  相似文献   

11.
<正>民族团结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石,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更是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心中美好的愿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要率先垂范,主动向"三股势力"宣战,用实际行动筑牢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有爱祖国、感党恩,珍惜幸福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强烈心声和共同愿望,都要坚决与"三股势力"斗争到底,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打好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场人民战争,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相似文献   

12.
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是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路径,需要进一步得到重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把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进一步与教育要素有效结合,以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为抓手,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相贯通,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要素等方面同步并举,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贾建飞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2):90-103,149,150
清朝统一新疆后,积极鼓励内地人移居新疆,以达减轻内地人口压力、开发新疆及实边之目的。随着内地人移居新疆,内地文化亦逐渐传入并扎根新疆,尤其是北疆。而内地的各种坛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快便充斥于新疆尤其是北疆各地,并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内地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对于进一步吸引内地人向新疆流动,加强内地人对新疆的认知和认同,以及巩固清朝对新疆的统治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满、汉档案以及其他清代相关文献,对内地坛庙在新疆的发展及其影响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客邮"是指西方列强在中国非法开设的邮局。"客邮"始自乾嘉之时,鸦片战争后更是纷至沓来,对中国的邮政事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疆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环境,"客邮"在新疆的设立、发展和撤销过程与内地有异,本文拟从这几方面加以论述,并分析"客邮"对新疆邮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内地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进课堂,教育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要重视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要融入到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6.
新疆现代屯垦事业的总设计师王震将军在新疆和平解放后,克服重重困难,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继承南泥湾屯垦的光荣传统,在一穷二白的荒漠大地上,聚纳八方人才,指挥驻疆大军治沙碱、修水利、办学校、发展工农业,着眼于新疆的现实和未来,科学统筹规划新疆屯垦戍边事业,创造性地建成现代化国营农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结束历朝屯垦"一代而终"的历史,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之路,为新疆今天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疆修志,有着许多与内地省区不同的情况和特点: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也是我国国界线最长的省区;新疆多民族聚居,现共有48个民族;新疆是一个多宗教地区,有伊斯兰教、喇嘛教(藏传佛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摩尼教、萨满教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10个;自古至今,新疆始终存在着民族分裂主义和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近现代以来,新疆境内外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相互勾结,煽动宗教狂热,进行非法宗教活动,煽动民族仇杀,破坏民族团结,大肆进行分裂破坏、暴力恐怖活动,阴谋把新疆从伟大祖国分裂出去;新疆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修志基础条件差。  相似文献   

18.
<正>2003年以来,新疆在民族团结教育中,主要讲"四个认同",即国家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四个认同"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文化的认同,它是其他认同的基础。这种认识,也是历史经验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9.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这首歌,不仅西藏干部、藏族群众爱唱,内地援藏干部也爱唱。王鹏雁,这位从山东来到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担任县委副书记的中石化第七批援藏干部,也在用自己的真情谱写着一曲"藏汉一家亲"的动人乐章。2014年9月,他参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殊荣,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20.
<正>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团结,始终是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社会稳定,始终是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要求,要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胡锦涛同志关于"四个认同"的要求,为建立和谐民族关系,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