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很被动     
一位北大女生给我讲过一桩令她时隔多年仍忿忿不平的公交车事件。说若干年前她正疲惫地坐在开往校区的公交车上,忽然售票员在"上车请买票"的吆喝后面又加了一句,"哪位乘客请给外宾让个座,咱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令人绝倒的是上来的是个虎背熊腰的壮小伙子,背了个麻袋似的登山包……  相似文献   

2.
人有偏爱。比如坐公交车,我偏爱坐八十三路、四十三路。西宁诸多公交线中,这是两条近两年新辟的线路,上线的全是新款城运客车,人性化设计:车体宽敞、坐椅舒适、车窗宽大。运营初始就有了自己的特色,有这感触的,非我一人。我是退休赋闲人,坐公交车十有八九为了消闲。居家附近有这两路车的站点,上车无论早晚大多有座位。我对这两路公交车的偏爱,是从搭乘消闲中形成的。比起城区其它老资格的公交线路,这两路车走的不是城内耳目详熟的中心路段。恰恰就是避开了几十年一贯的恒定走势,坐车如我的,坐车上看来看去,看出不少的感想,一吐为快。从报社…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妈妈有事,让我自己乘车去练字班。乘车嘛,小事一桩!我哼着小曲,蹦蹦跳跳地来到公交车站点,左看看,右看看,哇!来了好多人,不就是我第一次独自乘公交车去练字班上课吗?用得着妈妈这样千叮咛万嘱咐的吗?看着吧,小菜一碟。"嘟、嘟——"公交车停在了我们跟前,洋洋得意的我还没反应过来,周围的人们就已经涌了过去,我赶紧挤进人群却被别人踩了好几脚,只好退出来,乖乖地排在了队伍的最后面。我上了车,擦了擦汗,赶紧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小朋友,你还没交车费呢!"公交  相似文献   

4.
正花红柳绿,鸟语蝶飞,在这春光明媚的大好日子里,还等什么?走吧,让我们与春天同行!于是,在一个难得空闲的周日下午,我们全家去登紫金山。我家住在"碧水云天"小区,在光卡路乘118路公交车前往目的地,车到站时,里面已经挤了不少的人,因为我是第一个上车的,所以有幸得到了一  相似文献   

5.
双休日,我带正上幼儿园大班的女儿玲玲乘公交车去观看动物园的马戏表演。好不容易等到公交车,蜂拥而上后,车上刚好还剩下一个空座椅,我抱起女儿赶忙坐了上去。心里顿时感到轻松了下来,到动物园得经过八个站点,若没有座位,站着那该是多难受!“各位乘客,中山路到了,下车的乘客请携带好行李,下车请走好。”不觉中已到了下一个站点。“车开了,请坐好扶好;请主动给你身边的老弱病残者让个座。”播音刚停,就有一位刚上车的老奶奶拄着拐杖挤到了我们的身边。没了空位子,她只得站着。女儿对这位老奶奶特别地留意,上下打量着。一会儿,女儿突然把小嘴…  相似文献   

6.
倒霉的一天     
正就在上个星期六,我去老师家上课。好不容易来了辆31路车,人很多,我脚刚刚踏上车,就感觉到有不对劲的地方,但为了赶时间,还是想先挤上去再说。刚刷完卡挤了进去,就听见司机大声喊"刚才上车的那个小朋友的包掉门口了!"哎呀,我低头看了下,果然包不在身上,司机说的不就是我吗?我赶紧又挤到车门前捡起了包,没想到一过来就回不去了,只好挤在车门口,脸贴车门,  相似文献   

7.
陶涛 《丝绸之路》2012,(11):30-32
在兰州百里风情线上靠近黄河铁桥的一处景观叫"白马浪"。刚到这个城市生活的那段日子,我每次乘坐公交车,经过那个地方,听见车上"下一站白马浪"、"白马浪站到了"的报站声音,感觉有点不知其然,因为在兰州乘坐公交车经历中,别的站名一听就能明确其来历,却不知"白马浪"是  相似文献   

8.
黄滢 《环球人物》2013,(14):36-39
一天晚上,科林.鲍威尔和妻子看完电影后去车库取车。旁边一辆车的女车主看着他们,突然说:"噢,我认得你,你是谁来着?"她记不起对方的名字了。于是鲍威尔只好站在那里,等她从记忆中翻找。一分钟之后,他说:"我是科林.鲍威尔。"女士看着他一脸茫然:"不对,你不是他。"然后就上车  相似文献   

9.
《环球人物》2013,(15):8
驻瑞士特约记者缪斌:"冰川快车"的慢体验早就听说过瑞士"冰川快车"的鼎鼎大名,记者也亲身体验了一次。这趟火车是1930年专门为来阿尔卑斯山区度假的游客修建的,名为"快车",其实是慢车,时速才30公里/小时,8个小时才能走完全程。一上车,眼前就一亮:不仅车厢两侧是巨大的玻璃窗,就连部分车顶也是玻璃的,山顶的白雪、山下的湖泊、幽深的峡谷、山中的小镇……全都一览无余。列车沿途停靠十几个站,有的只允许上车,有的只能下车,偶尔也有沿线居民上下,但大部分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不过,不用  相似文献   

10.
买了二手车之后2003年,非政府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老会员李小溪拿到了驾照,开上了亲戚转让的二手车。开车和环保确实不合拍,为此她心里别扭了好久。可是喜欢大自然的她和老伴儿在怀柔买了一个农家小院,那是个方圆几十公里都不通公交车的地方,而她自从开上车以后,可以经常去散散心,很美的事儿。  相似文献   

11.
战前,日本青年人也和长辈一样把家族主义、国家主义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崇尚“忠君爱国”、“报效国家”,在极端国家主义的气氛下,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几乎是划一的。战后,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逐渐出现了思想差距,而且战后初期的青年人和现代的青年人也有所不同。但是,根据“日  相似文献   

12.
正我一个人去表哥家玩。刚踏上开往陆奥市的长途汽车,一位漂亮又热情的售票员向我打招呼:"就你一个人吗?""嗯!"我答道。"喔,就你一个人。"她脸上堆满了笑容。乘车之前,妈妈好像拜托了这位售票员对我多加照顾。不一会儿,她又亲切地对我说:"车有点拥挤了,你拉住我!"车到站了,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奶奶上车了。"请小心!"售票员扶着  相似文献   

13.
夏,我喜欢你     
正也许你认为,夏是残酷的,可我却喜欢夏。"轰隆隆,轰隆隆……"开始我在教学楼里以为:"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可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等我坐上车后,天空便下起了暴雨,路两旁迅速淹起了水。虽然有人说,这下回不了家了。可我却在看"冲浪比赛",原来一些电动车从水中开过,两旁出现了"波浪"。等公共汽车开起的时候,水冲向了站台,淹没了人们的脚,我大喊:"涨潮了!涨潮了!"真有趣。因此,我喜欢夏天的雨。  相似文献   

14.
你好!     
“学习刻苦,用功,是个善良的女生,但不善说话,木讷寡言,不善于与人交往……”这往往就是别人对我的评语。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这样,我渴望朋友,渴望与朋友一起聊天,一起逛街……我只是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尤其是刚进初一的时候,看着人人仿佛都那么高傲,走路目不斜视,就真的不知道如何与他们打招呼。几个月下来,大家都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只有我,仍是独来独往……我家离学校很远,每天早晨六点半就要出门,坐公交车上学。我常常在车上看到一个女生,和我穿着一样的校服,也是我们年级的。每次,看见她在门口等待上车,我都在心里默念:“你好!我叫××,我们是一个学校的,你叫什么名字?”在心中默念了无数天,无数遍,每次都自己对自己说:  相似文献   

15.
幽默三则     
居正 《旅游》1994,(11)
在某风景区的摄影点,一位青年人问摄影师:“刚才这两个人的合影收费多少?”摄影师回答:“本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只收8元钱。”青年人说:“师傅,那麻烦您也给我照一张。”摄影师二话没说,就给这个青年照好了像。但是这个青年在交钱时只肯交4元,还说“刚才两个人合影只收8元,现在是我一个人照,当然只能收4元了。”  相似文献   

16.
夏日的雨     
正说到夏天,我就会想到倾盆大雨。我觉得,夏天的雨又大又急,不信你瞧!前天下午,天阴沉沉的,我和妈妈刚上车,就下起了雨,那细细的雨丝,打在雨伞上,跳起了摇滚舞;打到地上,唱起了"噼里啪啦"的歌。坐在车上,又见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不一会儿,就已变成了豆大的雨点了。只见路上的人们纷纷躲到了屋檐下,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好像在想自家衣服还晒着呢,咋办?只有带伞的人撑了下去,一溜小跑着回家,骑车的人们披起厚重的雨披,飞快地在雨中穿梭。不过路旁的植物们,却分外开心,一个个挺起了身子,畅快地  相似文献   

17.
我的旅游观     
跟团还是不跟团? 基本上,现在的背包客和驴友们对组团旅游都比较深恶痛绝,或升华为不屑: "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回家啥也不知道"。但我对此并不大痛恨。事实上,我每年都有一两次机会跟着团去国内一些有名的景点。我觉得住酒店,坐大巴,然后跟着导游姐姐后面转转也挺爽的,我更愿意将之称为"出差"。 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自助游是大二的时候,借了同学一个照相机,背着个小书包,一个人跑到安徽的歙县和黟县去看看那里保留下来的清代古建筑。还清楚地记得去黟县宏村时,搭了当地一个农民的农用车,我坐在副驾驶位上,脑袋后顶着一捆甘蔗,身边又有鸡鸭若干,我抱着司机的小孩,小孩一边努力地啃着一只硕大的梨,梨汁和鼻涕直滴落到我的膝盖上。司机是个豪爽之人,一边用安徽话和我讲话,声音要盖过发动机而  相似文献   

18.
1949年盛夏,我才16岁。当时湖南永州城乡风传共产党进展神速,国民党快垮台了。每天撤向广西的军用车川流不息,昼夜都有,抓壮丁成风,很多人为此神经绷紧。一天傍晚,我担水回家,一辆满载军人的卡车突然停在我面前,车上跳下两个军人,如狼似虎,二话不说,抓住我就推上车,半天我才反应过来:自己被抓壮丁了。  相似文献   

19.
滑板的故事     
正"嘀嘀!"汽车开动了,我独自坐在车上,既兴奋又激动。要知道,这可是我第一次单独乘坐公交车啊!我坐在车上,看着车窗外一掠而过的风景,有种说不出的高兴。过了不久,汽车到站了,妈妈正在车站上等我呢!我一溜烟儿跑下了汽车,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和妈妈准备回家了。走到半路,我朝四周望了望,发现滑板不见了,糟糕,我把滑板落车上了!我很着急,忙对妈妈说:"妈妈,不好啦,我把滑板落公交车上啦!"妈妈一听,也非常急,赶忙和我跑回了车站。在车站,妈妈问我:"你乘的是哪路车呀?""326路。"我沮丧得不得了,坐在路边闷  相似文献   

20.
王杰文 《民俗研究》2005,61(4):146-159
一、引言   “乘车出行的幽灵“是中国现代最为流行的都市传说①之一,其基本情节是:   某市某路公交车,该车所经站点都比较荒凉.某天深夜,一位年青人乘该路末班车回家,当时车上一共有五个人:两名售票员,一名司机,他的前面还有一名乘客,一般是位老大爷.当时已经很晚了,几乎每站都没有人上车.然而,当公交车到达某一站点时,突然上来了一位或几位乘客,他(她)们坐在车的中部,这位年青人并没有太在意.车到下一站的时候,坐在他前面的那位老大爷忽然扭过头来与他争吵,说他是个小偷,死拽活拽地把他拽下了车.刚一下车,老大爷就说他救了这位年青人的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