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继忠 《神州》2014,(12):76-76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实践证明,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中学阶段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黄金阶段。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营造氛围,教给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书,阅读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郑淑杰 《神州》2012,(29):142-142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实际上也是给语文教师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如何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阅读要求,为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帮助,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任,下面我以十几年的经验谈一些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张元济先生有一句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  相似文献   

4.
董荣幸 《神州》2014,(2):150-150
<正>"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常用的方程。它既是一项语文基本功,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读"的训练应予加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首次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从中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读"呢?一、明确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大量阅读如雨后春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蓬勃兴起。为了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践行我校"将书香变为语文课程"的语文课改的理念。我以故事分享为抓手,努力促进孩子大量阅读。一、多维的价值取向,定位阅读的目标1.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爱听故事是孩子的  相似文献   

6.
赵玲  康玉华 《神州》2012,(10):240-240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少年时期的阅读更是美好人生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人生体验的起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在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至少达到145万字。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实际上也是给语文教师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即如何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阅读要求,为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杜丽霞 《神州》2012,(13):247-247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而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我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读书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理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应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交给"拐杖",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根据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理解,阅读教学首先应是"扶读",譬如小孩子走路,大人开始扶着孩子走,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自己能够走。所  相似文献   

9.
杨咏芳 《神州》2012,(18):246-247
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远远不能满足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李慧玲 《神州》2012,(19):337-337
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同时新课改也呼吁解放学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扩大阅读面,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宣传和倡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场所。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奠定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心理基础。阅读指导工作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手段,组织各种阅读活动更是调动学生走进图书馆的有效途径。图书馆要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知识信息等优势,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孔俊玲 《神州》2011,(7X):117-1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学校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培养学生准确快速检索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读书习惯,从而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形成学校浓厚读书风气,笔者所在学校图书馆尝试建立学生读书和阅读制度,以期达到使学生阅读从引导和强迫转变为行为自学,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张志明 《神州》2012,(32):43-43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大纲》在阅读教学部分强调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这句话有以下几层意思:“阅读实践”是达到独立阅读的途径;“独立思考”是独立阅读必须具有的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怎样读书”包含着阅读的种种知识、方法、技能;所谓“着眼于”,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解决以下认识和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梁五红 《神州》2014,(2):66-66
<正>大文豪苏轼曾说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写作是阅读能力的一个外在的体现,对中学语文颇感兴趣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钱理群说:"强调要以读、写为重点是有道理的,这或许可能对改变日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切实际、过分繁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可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确定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合理,而且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6.
莫微 《神州》2011,(4X):201-201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独立地阅读书籍的能力。它是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历史教学中教学生学会读书,学会阅读历史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的,确定阅读目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历史课文结构,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刘新芳 《神州》2012,(15):144-14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而批判、质疑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另外对学生来说,兴趣是促进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动力,他们只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来读。因此,教师要经常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对传统观点的批判,从而使他们在进行课外阈读的过程中产生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8.
李秀丽 《神州》2011,(6X):100-100
阅读理解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言活动,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方式去多记、多读、多练、多积累;以贴近学生生活、喜闻乐见、难易适度为原则,让他们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到愉悦;读后正确引导他们写读书笔记,探讨读书心得。长此以往,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  相似文献   

19.
刘美玲 《神州》2011,(8):59-59
在开放式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课内阅读,指导学生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力求开放学生阅读空间,提倡广泛的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领域,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艳 《神州》2012,(27):118-118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张扬自我,将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