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陕西安康平利东汉墓出土了精美画像砖,有龙虎斗画像砖、宴乐百戏画像砖、阙前接引画像砖等.平利东汉墓的出现,是受当时社会厚葬风气的影响,与"罪臣流徙"有一定的关系.平利汉画像砖带有浓厚的本地特色,亦受到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四川西部青衣江上游的宝兴,近年出土了一些汉代画像砖。砖有长方形、梯形和楔形,画像在砖的一侧棱面或两侧棱面,均呈长条形画幅。表现形式有浅浮雕画和线条画两种,都是模印而成。目前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一般都是在汉代砖室墓葬中所发现。而从石棺墓葬中出土画像砖则还鲜为人知,宝兴画像砖就是出在汉代石棺墓葬中。汉代青衣江上游曾属青衣羌人的世居之地,有过著名的“青衣内附”事件。石棺墓葬是青衣羌人传统丧葬形式,至今还留存许多墓葬和遗迹。陇东乡老场石棺墓葬群,是东汉晚期青衣羌人的公共基地之一,在工982年和1985年两次发掘清理中,都相继出土了画像砖。就它们的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所表现的文化特征,与出土画像砖的石棺墓葬所代表的文化属性相一致。这些从石棺墓葬而出土的画像砖,为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生动形象的宝贵资料。古典现实主义色彩浓厚和具有民族文化风格的宝兴汉代画像砖,它包含了主题画和装饰画两个部分。这些作品的题材内容中,没有神奇的传说故事,也没有奢侈的生活场面,而是以描绘山地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为主题,以表现日常的自然风物和情趣作素材,运用措置欲如的绘画技巧、朴质无华的艺术表现,是一幅幅很有特色的民族民间风情画。其中属主题画的作品有两幅。  相似文献   

3.
近期酒泉钢铁公司公安处缴获一块画像砖后经甘肃省文物局及甘肃省博物馆专家鉴定这块画像砖为一级文物这块画像砖长四十厘米宽二十一厘米厚六点五厘米为伏羲·女娲画像砖时代当在北魏早期砖面上有两个人物画像均着长袍大袖服画面为彩绘服饰上半身布满云气纹饰头饰上有长长的发簪与该地区魏晋时期墓葬出土铜质发簪相一致这块画像砖是从河西某地盗掘来的因而它仍与嘉峪关酒泉地区出土的魏晋画像砖相去不远只是这块画像砖两人物中间绘有网纹结构形式的两件条形物估计这两件网纹结构的条形物与匈奴族生活…  相似文献   

4.
在四川汉代画像砖中,有一种以交媾为内容的画像砖,这种画像砖在成都平原上多有发现,其中以新都、彭州、德阳所发现的最具代表性。新都、彭州出土的画像砖画面相同,画面有两种。一种是:在一株茂密的大树下,一对男女正在交媾,其若有一人用手推男子的臀部,采桑女的竹筐抛在一旁。画面的左边为一男子,露出生殖器,树上有小鸟和猴子(见标题图)。  相似文献   

5.
四川汉代画像砖上的佛塔图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86年6月,四川省博物馆派人到广汉、什邡一带调查征集文物。在什邡县皂角乡白果村马堆子发现一座东汉画像砖残墓,在此墓的废墟上采集到东汉完残画像砖和花纹砖四五十块。这座墓是1972年白果村村民在修建集体饲养场时挖出的。据当时在场的农民反映,此墓共出土车马砖四、五百块。我们调查的结果表明,这个墓的平面画像砖和侧面花纹砖确实很多,  相似文献   

6.
画像砖是我国古代墓室壁面上所用的一种图像砖,主要出土于河南、四川、江苏等地汉代至魏晋、南朝时期的墓葬中,是我国物宝库中的瑰宝。南京博物院所藏模印拼嵌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为同类物中的精品,是迄今发现的最早一幅魏晋人物画实物,也是现存最早的竹林七贤人物图。  相似文献   

7.
王春梅 《丝绸之路》2012,(20):104-106
2004年,嘉峪关文物部门抢救性发掘了峪泉镇一座魏晋画像砖墓,是嘉峪关境内自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嘉峪关新城魏晋13座画像砖墓之后的又一座画像砖墓。该墓共出土71块画像砖及彩绘造型雕砖,本文对此作了详尽介绍,就画像砖在墓葬内和出土后的保存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当前的保存状况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一件汉代画像砖,画像与之类似的砖在国内外一些文博机构仅有十来件收藏。这类砖的共同特征是表面都有一种骑马射鸟画像,其中七件上有榜题,因榜题以"文山"开头,故将这种砖命名为"文山"画像砖。本文通过出土于河南许昌长葛的画像砖资料,确定了"文山"画像砖的出土地点,同时对骑马射鸟画像和榜题的内容、意义进行深入探究,认为骑者所射之鸟是妖鸟,为代表妨碍墓主升仙的不祥之物,骑马射鸟画像兼具升仙和驱凶辟邪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代画像砖较多地集中于宋金砖室墓葬 中,是这一时期浮雕艺术的重要代表。甘肃清水是其集 中出土地之一,本文对已开掘出土的画像砖作了简略的 介绍和扼要评述。  相似文献   

10.
江苏溧水县近年两次出土东汉画像砖。 1972年夏,在柘塘公社交通大队出土"车马出行"画像砖,青灰色,长26.8、宽3.4、厚6.5厘米。砖一面为麻布纹,另一面  相似文献   

11.
做为河南汉代画像砖重要组成部分的密县汉画像砖,虽然以往曾有人对其进行研究,既出有《密县汉画像砖》一书,又发表过若干篇研究性的文章。但总起来说,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究其原因,主要是经过科学发掘所获的第一手资料不多,即使是以前书中收录的汉画像砖也多是从民间采集而来的。因此,在这一专题研究的诸多方面,特别是时代分期上,不能不说是一大空白。笔者近年来由于配合基建,有幸参加发掘了一批汉画像砖墓,经过对所获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无论是在密县汉画像砖产生的历史背景,还是在内容题材:时代分期以及艺术风格诸方…  相似文献   

12.
河南郑州新发现的汉代画像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的这批汉画像砖大多早年出土,后被垒砌在建筑物上或流散在民间。近年来,这些画像砖陆续被发现并由我馆收藏。  相似文献   

13.
彭山县岩墓发现的画像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4年,彭山县双河乡广积村农民赵锡彬送交县文管所一方画像砖。这是他1975年在江口乡梅花村王家沦赵洪元屋后开山采石,在岩墓内得到的。砖为长方形,长46厘米,宽38厘米,厚7厘米。图像系浅浮雕西王母画像砖,砖边为方格纹。早在1954年,彭山县岩墓内已发现过画像砖。其中图像有西王母(图一)、车马、乘骑、奕棋、龙虎、明楼、双凤等,但都小而残。这次出土的画像砖甚为完整,虽为西坐母图像,但其构图手法与1975年成都地区出土的有所不同。图像上部正中,西王母  相似文献   

14.
张德全同志在《四川文物》1988年第4期上发表《新都县发现汉代纪年砖画像砖墓》一文(以下简称《张文》),就四川省新都县文物管理所于1987年6月间在新都县新民乡梓潼村七星墩调查的汉代墓藏群内一座标为胡家墩的墓坑中出土“永元元年三月三日造此”纪年砖和一批画像砖,提出初步研究的看法。在对这些画像砖内容的考释中,对于三块表现着乘舆情景的画像砖,是分别称名为《轺车》图、《斧车》图和《棚车》图(见封二《新都出土画像砖》图版之图一、三、四)。我今为此三块画像砖的定  相似文献   

15.
四川汉画像砖的分区与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画像砖是四川有代表性的珍贵物。全川20多个县区出土的1000余方画像砖,可分为三个大的区域类型,即成都区、广汉区和彭山区。各区的制作风格和内容上有所差异,其分布地域与东汉时蜀郡、广汉郡、犍为郡所辖的地区大体吻合,三区画像砖的不同特征反映了当时三郡在政治、经济、化方面的异同。依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画像砖的变化情况,参考所出的纪年砖,将四川出土的画像砖分为东汉中期、东汉晚期、三国时期、六朝时期四期,选择有代表性墓葬和物分析各期画像砖的特征和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6.
建国三十周年以来,在配合工农业建设工程中,河南各地发掘了大批的汉代墓葬,出土的带有画像和装饰图案的空心砖、实心大条砖,方砖和小砖,数以千万计。这些画像砖,不仅题材丰富,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而且造型、构图有较高的艺术性,为工艺美术工作者所喜爱。这些画像砖的制作,我们观察其画像上的痕迹,看来大部分是用雕刻好的木质或陶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郑州市区及共所属的荥阳、新郑、中牟、密县、登封、巩县等地,先后出土了一批汉代画像砖墓和散存的汉画像砖,引起了考古界和美术界的重视,先后发表了不少的论述。现择其中画像题材难识者十幅,试作考释。 一、“狗咬赵盾”画像 郑州市新通桥出土。画面有一武士顶天立地,头部鬓发如翼,大眼巨口,面孔凶悍;身着甲衣,两臂裸露,手握一剑,横于胸前;脚穿高管靴,两腿叉开,正面直立。右方有一犬仅露前躯,张口扑向武士(图一)。  相似文献   

18.
临邛自秦汉以来,即是西蜀名区,保留下大量汉代砖室墓和岩墓群,出土汉代陶俑、画像砖等珍贵文物。现试析邛崃出土汉画像砖的艺术特色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四川文物》2002,(3):56-56
巴蜀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以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造型生动、制作精良而驰名中外 ,是中国汉代画像的一枝奇葩。巴蜀汉代画像砖是反映中国固有文化最详尽的形象材料 ,它直观地反映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关系、生产能力、战争方式、道德观念、精神信仰以及艺术水平等各个方面 ,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具体面貌。由原四川省文物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原四川省文化厅文物处长、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高文和画像砖及拓片收藏爱好者、四川省收藏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政协委员王锦生编著的《中国巴蜀汉代画像砖大全》一书 ,已由国际港澳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该书收…  相似文献   

20.
<正>画像砖是指模印或刻划有纹饰、图像的砖,古代主要用于嵌砌、装点祠堂、墓室的壁面和楣楹碑阙等处。画像砖最迟在战国晚期就已经出现,主要流行于汉六朝时期,延续至宋元时期。它是古代工匠以刀代笔,在砖土建筑材料上留下的艺术珍品。1976年常州博物馆在常州茶山公社戚家村附近的土墩上清理了一座六朝时期单室穹窿顶砖室墓,该墓由封门墙、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早年被盗,只出土少量石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