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考古发现的两周、秦汉时期铜铎资料可知,铜柄铎应产生于西周中期,可能源于晚商至西周初铜铙体量、甬部特征与铃类器形、音舌特征的结合。楚、吴越两文化区应是木柄铎产生和发展、传播的关键区域,其制造者采用铜木(骨)复合材质可能与简化范铸工艺流程、减轻其整体质量有关。铎在春秋中晚期至两汉墓葬中普遍与兵器共存,应可印证文献中铎在军事活动中用于传达号令的记述。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纳西族人中,至今流传着这么两句口头禅:“纳西美布若”,意为纳西族是祭天的子民;再一句是“纳西美布迪”,意为纳西人古往今来看重祭天古俗。 据纳西族老东巴介绍,纳西人的祭天,分为大祭天和小祭天,大祭天在正月举行,小祭天在每年农历七月举行。两种祭天活动,虽有一些区别,但内容却是一样,气氛也一样肃穆庄重。祭天有两种形式,远古的纳西部落大多是同一个姓氏的部落共同在一个祭天场举行;居住分散的村落,则单家独户进行。纳西古部落有束、叶、和、梅四大部落,分成普督、古许、古展等若干祭天群落。无论哪个部落,祭天…  相似文献   

3.
《山茶》2011,(1):34-36
纳西族源于上古氐羌集团在汉、晋时演化出来的摩沙族,唐时被称为“磨些蛮”.元代又有“么些族”的叫法。当代民族学家徐杰舜在《中国民族史新编》一书中提到.“摩”、“磨“.“么”可能是古纳西语“牛”的音译.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一带,聚居着纳西族的一个支系,人称“永宁纳西族”,他们自称“摩梭人”。摩梭人的家庭,基本上是母系家庭。家庭中没有祖父、父亲、丈夫等成员。妇女是家庭中生产与生活的组织和管理,在家庭和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家长一般由  相似文献   

5.
在红军走过的地方——长江第一湾丽江,居住着勤劳勇敢的纳西族人民。在这里,广泛地流传着“美女的星星落在塔城,唱歌的星星落在娥蕊”的传说,赞美了塔城姑娘的勤劳美丽,娥蕊人的能歌善舞。到过丽江的人都知道,纳西姑娘是勤劳美丽的,纳西人是唱歌跳舞的能手。千百年来,纳西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创作了丰富多采的民歌,这些民歌独具一格,旋律单纯而质朴,粗犷又悠长,象一面镜子,把这个民族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反映了出来。所以,纳西族的歌手说:“你要了解我们的民族,就请先听听我们的歌唱。”纳西族的民歌大体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一、山歌当你一跨进丽江境内,就会听到一阵阵  相似文献   

6.
一纳西族的殉情悲剧,曾经震撼了多少人的心,人们为此感叹唏嘘,为那些以年青的生命殉了爱情理想的少男少女们洒一掬同情之泪。有的人在震惊之余,慨叹纳西族是个“悲剧的民族”。语虽不当,但可见纳西族的殉情引起了人们心灵上多大的震动。在那暗夜如磐的旧时代,年复一年,无以数计的纳西族青年悲怆长  相似文献   

7.
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是纳西人心目中的神山,是纳西族保护神“三朵神”的化身。玉龙雪山有大小13座山峰,绵延起伏,常年白雪皑皑,宛若一条玉雕飞龙。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常年云雾缭绕。因而,万里无云、红日高挂的日子被人们认为是大喜之日,当地流传着“贵客到,雪山笑”的谚语。  相似文献   

8.
南宋宫廷绘画中的“谍画”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宋代的文献材料,从大量的宋人册页中甄别出一些在军事上具有特殊功用的绘画。据考,在南宋出使金国的使团人员中,潜藏有擅长山水画、人马画的画院画家,他们奉命描绘金国的山川地形和女真人的军事活动,笔者称此类带有间谍用途的南宋宫廷绘画为“谍画”。本文阐述了“谍画”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南宋出现”谍画“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历史原因,对此类“谍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发现宇文虚中、萧照和陈居中等是可知的南宋”谍画“的作者。此种从军事角度认识某些宫廷绘画,尚属尝试。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与汉族交往的历史很早。早在蜀汉经营定稚一带的时候,就有大批汉族进入纳西族地区,把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化也带到了纳西族地区,促进了当地经济化的发展。明代,丽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纳西族对汉、藏等先进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并以“知书诗”称。当时的木氏土司热衷于学习汉化,其中的不少人能用汉写诗作赋,且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这又与汉化的影响密不可分。汉族对纳西族的影响,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是汉族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白沙细乐     
《白沙细乐》是流传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县纳西族的一种“古乐”,对《白沙细乐》的称谓、来源及艺术内涵,众说纷纭。一般认为,“白沙”是位于丽江城北十公里的一个乡镇。称之“细乐”是因乐队中没有音响粗犷刺耳的打击乐器和唢呐之故。《白沙细乐》的来源,大体可归纳为五种观点。(1)、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带至丽江;(2)、忽必烈离开丽江时,纳西族人创作的;<3)、木(穆)天王时,纳西族与普米族发生战争,战后纳西人所创作;(4)、明朝时,从南京传来;(5)、十三世纪普米族随蒙古军队入滇,与普米族有关。由于“来源”说法不一,对《白沙细乐》所表现的内容也出现了不同的解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忽必烈赠乐说”。新华通讯曾以《元代古曲的演奏》为题,写了一篇关于《白沙细乐》的报导,刊登于1957年2月20日《人民日报》:“……相传六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南下入滇,路经现今丽江地区的时候,曾经受到纳西族土司木天王的热情接待。忽必烈为了答谢他的盛意,临去时留下了半队乐工和一半乐谱做为赠礼。纳西族承继了蒙古乐队的乐曲,同时也保留了当年乐工们的打包头、穿长袍的蒙古装束,所赠留的乐曲总称‘别时谢礼’”。《丽江府志》、《丽江县志》、《一笑先生诗文钞》等对此均有记载。其可信性是很大的。虽然也不无破绽  相似文献   

11.
陶涛 《中华遗产》2007,(3):160-160
云南的东巴文化系纳西传统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多达30多种的东巴教仪式是纳西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而东巴祭司是这一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东巴经师或祭司就叫东巴,意为“智者”。他们掌握古老的纳  相似文献   

12.
自铎铭文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春 ,浙江省绍兴市出土一件50字铭的青铜甬钟。此器为典型的甬钟形式 ,却自铭为“铎”。西周甬钟源于南方商周时期的大铙 ,所以这件甬钟自铭为“铎”或许正是南方大铙的本来名称。此甬钟从铭文字体看 ,是典型的越国鸟虫书风格 ,铭文却注明是徐器 ,或可表明是徐人流亡越地后所作。因此 ,这件青铜甬钟的铸造地 ,当在越国故都绍兴 ,其具体年代约在越王勾践晚期或稍后。  相似文献   

13.
<正>《红楼梦》法文译本,是一部包括诗词歌赋的全译本,译校者是李治华、雅克琳和铎尔孟。堪称传奇的法国汉学家、诗人铎尔孟,在华48年——从清末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曾担任载沣亲王府的法语教师、北洋政府外交顾问、民国政府总统府顾问,还任教于北京大学,成立“留法勤学会”,北京中法大学创办者之一。1954年回法国时,铎尔孟已是73岁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0年,他的专注力全部倾注在翻译、审校《红楼梦》之中。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05,(5)
王梦湖(树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师从白雪石教授。启蒙老师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关广志先生。河北丰润人,1942年出生于山海关。由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性画展,入选作品“浣沙图”、“纳西古韵”、“丽江风情”获成就奖,“金沙水拍”获优秀奖。“云起大别山”、“晨曦”等入选中国美协艺委会提名展,“水乡”、“任重道远”等多幅作品特邀入选全国性美术大展,“玉龙纳西古镇”入选联合国科教文举办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中国地区国画大展,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多幅  相似文献   

15.
<正>陈布雷(1890—1948),原名训思,字彦及,号畏垒,浙江慈溪人,布雷是他的笔名。陈布雷早年曾任《天铎报》《商报》主笔,武昌起义时,陈布雷在《天铎报》上以“谈鄂”为题,鼓吹革命,抨击封建制度,文笔犀利,斗志激昂,为沪杭各大报纸竞相转载,从此布雷之名响彻京沪。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地市县志军事卷探析湖北省军事志编辑室邹达开随着各地、市、县志的相继定稿、出版,地、市、县志中的军事卷(篇)也已经历“十月怀胎”,进入“一朝分娩”的关键时刻。笔者由于工作需要,参与了对鄂西自治州及武汉、襄樊、鄂州、宜昌等市志中军事卷(篇)初稿的评审...  相似文献   

17.
笔者前此撰文,考述《满文老档》太祖天命朝关于多铎的19处记录,有14处应是杜度。认为致误的原因,是当时所记的《旧满洲档》因是用老满文,杜度与多铎的名字字形字头字中字尾皆相同,一百多年后的乾隆四十几年,据《旧满洲档》编抄《满文老档》,因编抄者知道较多的...  相似文献   

18.
闫浩雨  陈望 《风景名胜》2021,(5):0036-0036
纳西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血脉相承的特点,丽江古城的建筑,大多是普通纳西族百姓的家园,是纳西族文化的承载物,他承载着纳西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宗教文化,纳西族民居是承载纳西族灵魂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杨福泉 《世纪》2023,(2):20-23
<正>纳西族东巴文化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UNESCO 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于2015年5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东巴文化展。据国家博物馆负责人对媒体透露,该展览是国家博物馆首次举办地级市民族文化展,也就是说在这之前只有省市级别的博物馆才有资格进入国家博物馆进行展览。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纳西族东巴文化,让我不禁想起1990年纳西族东巴文化首次在首都办展的情景。  相似文献   

20.
杨领  马瑞映 《历史研究》2023,(5):183-204+224
西方学界的“军事革命”研究,是“新军事史”范式下的分支领域,集中考察近代早期欧洲社会文化转型、现代国家形成及世界格局转型,致力于以军事因素阐释现代世界起源。在社会文化史路径下,“军事革命”研究关注欧洲贵族与士兵境况及“军事启蒙运动”,并与其他“新军事史”研究形成互补关系;在“国家形成”论题中,“军事革命”研究与历史社会学存在跨学科关联;而在全球史视野下,“军事革命”与欧洲崛起之间的因果关系遭到质疑和挑战,亚洲“军事革命”转而成为新的研究重点,“军事革命”因此超出欧洲范围成为全球史研究重要领域。“军事革命”研究的发展体现了西方学术革新进程,为国内学界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