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东汉以后编年体的发展与史学的普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以后编年体的发展,已有不少文章作过论述,但很少有人将这一发展与史学的普及联系起来。笔者认为,这对史书体裁、乃至整个史学史的研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缺憾。因为中国古代史学之所以闻名于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史学的普及,而编年体史书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在纪传体日益兴起并居主导地位的东汉以后,尤为突出。编年体与纪传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种史书体裁。然而,二者不仅在编撰形式上有较大差别,在史学发展中所担当的角色也不相同:纪传史是专业性史书,读者主要是专业工作者和士大夫;编年史则具有更多的普及性,主要服务于一般的读者。可以说,中国古代大多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今天听了全省11位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的工作汇报,总的感觉大多数市县的修志工作形势很好,一是各级领导对修志工作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加强;二是经过各级志办努力,修志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下面我想就进一步搞好我省的方志工作讲三点意见。一、要充分认识新一轮修志工作的重大意义编纂地方志在我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在我国,有“正史”之名的记传体史书共25部,这些史书系统详细地记录了自五帝以来数千年的中国史,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智慧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古代史书体裁之辩证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书体裁是史书编纂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历史编纂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古代各类史书中,包含着多种编纂形式,产生出丰富的史书体裁。探讨中国古代史书体裁的形成及其演变,揭示其发展规律,批判地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遗产,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当今的历史编纂学理论与实践也有惜鉴意义。本文考察了中国古代史学中编年、纪传、典制、纪事本末几种主要体裁的发展过程,阐明了中国古代史书体裁辩证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清初的马驌是一位值得重视的史学家。他精于上古史,时人号曰“马三代”,顾炎武对他尤为推服。他独力完成了《左传事纬》和《绎史》两部著作。其中《绎史》是卷帙浩繁的巨制,材料汇集丰富,在编撰思想上和史书体制上很有创造性,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仍誉之为“先秦史方面一部重要的名著”。因此,研究并阐述其成就,是史学史上一项不应忽视的课题,我们从中还可以得到对于今天史学工作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编纂学漫长的演进过程中,除了编年、纪传、纪事本末诸史书体裁外,学案体史籍也是其中重要的编纂形式.陈祖武先生所著<中国学案史>(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就是对这一史书体裁发潜阐幽、提要钩玄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和编纂史书,弄清史实很重要,但是,光有史实还不能成为史书。由史料成为史书,观点是不可缺少的。观点体现在史料的鉴别真伪和取舍主次上,体现在对史料的分析上。而这归根结底取决于站在什么立场上。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此,研究和编纂国史,必须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走进中国翰园碑林闵锋本刊1991年第5期载文介绍了开封市退休工人李公涛自筹经费兴建中国翰园碑林的事迹。今天,碑林已初具规模,请跟我们一起去领略这座中国最大碑林的风采。七朝古都开封,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史书上早就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历代遗留...  相似文献   

8.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的繁富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兴旺发达,史书极其繁富。之所以如此,有两个原因是众所周知的。(一)造纸术已较前大为进步,纸逐渐取代了简牍和绢帛;(二)书写的字体已多种多样,写字已较前简易和迅速了。这两个原因是前此所未有的,因此,为这一时期史书的大量涌现准备了客观条件。但这一时期史书之所以繁富,史书作者之所以众多,这两个原因还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有决定意义的还是阶级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民族史工作的历史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多民族的历史。民族史的工作在我国史学史上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民族史的工作起源很早。司马迁在民族史工作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他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都是先秦、秦汉史范围内有卓越成就的史书。它们在民族史方面都有杰出的撰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史书 ,体裁众多 ,历史悠久 ,每一种体裁的史书均能自成体系。对我国史书体裁的研究、总结和借鉴 ,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拟就我国史书体裁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略作分析总结 ,揭示当前史书体裁研究中的问题和倾向 ,以期对推进史书体裁研究有所助益。一、史书体裁研究的历史传统我国不惟史书体裁丰富多采、历史悠久 ,而且对史书体裁的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一则我国古代有重视史书体裁创新的良好传统 ,表现为新史书体裁的创立、旧有史书体裁的创新发展 ,以及史书内容、编纂思想的创新等等 ,每一次创新和发展 ,都离不开对既有…  相似文献   

11.
<春秋>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一大源头,其褒贬书法通过一定的义例蕴含大义,开后世史书褒贬先河.宋代史书褒贬深受<春秋>书法影响.一方面,宋代史书在褒贬形式上多效仿<春秋>义例,主要包括纪年"冠王于正"、一字寓褒贬、常事不书、讳书和书义理之实等;另一方面,宋代史书在褒贬思想上也继承和发展了<春秋>大义,主要包括"正名"、"尊王"、"攘夷"和"正统"等.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所著《希腊史》是希腊城邦危机时代的产物。这样的历史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者对历史事实的取舍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色诺芬对西方古典史学的贡献主要有:完成了修昔底德的未竟之作,公元前5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中期希腊史的主要史料,主要是有赖于色诺芬的记载而流传下来;对经济史、政治史、战争史、社会生活史等均有独到的分析和阐述;在史书编撰体例方面,特别是对于传记体史书,具有开创性贡献;对西方历史文学及军事文学也有重要贡献。当然,色诺芬史学也确有其不足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史家对史书体裁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其文化积淀成为历史编纂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世纪史家章学诚关于史书体裁的认识中,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迄今为止,尚未见专门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就此问题作一分析,以期有助于全面了解章学诚的史学成就,评价他对十八世纪史学理论的贡献。一、关于史书体裁起源的考察中国史书体裁的源头在哪里,是历代史家共同关注和积极探究的问题。汉代学者刘做、班固认为:“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  相似文献   

14.
《安南志略》,是越南人黎崱于14世纪初叶在中国撰著的一部越南史志。黎崱约生于13世纪六十年代,约卒于14世纪四十年代。二十几岁以前,他是越南陈朝人;1285年“内附”后,是中国元朝人。《安南志略》是志书,又是史书。体裁上颇似志书,内容上更是史书。它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自远古至元朝这一时期的越南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制度以及同中国的关系。关于越南历史,在这以前,在中国方面,主要是散见于正史中的外国传、蛮夷传及个人的记叙。“独其事  相似文献   

15.
论两宋馆阁之校勘史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宋馆阁校勘史书有 2 1次 ,使宋代史书校勘在计划性等八个方面显示出特色来 ;宋代史书校勘在我国校勘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宋代学术思潮与史书校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与俄罗斯的往来关系源远流长。其中,既有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也有清代沙俄对我国东北边境的扩张,以及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历史。关于两国的外交关系,史书上多有记载,但大多比较零散。清咸丰年间,一部全面反映这方面问题的史著问世了,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专门记载中俄关系史的著作——何秋涛的《朔方备乘》。  相似文献   

17.
刘知几所《史通》的实录论,是其基本的史学理论。主要渊源是班固的实录论,也受到刘勰实录思想的影响。他对实录论有重大发展,主要表现于史料采择、史书撰述、史用笔、史义申明、史学批评以及史家修养诸方面,在中国传统史学理论方面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史学批评中寓理论,指出史书不实之祸患是当朝权贵,面对现实而呼吁直书实录,要求记事撰史相时因俗,辨史论史要求通识,这些思想观点,在中国传统史学领域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于今也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问世至清末的七百余年间,纪事本末体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史书的主要体裁之一。与历史悠久的编年体史书、纪传体史书相比较,纪事本末体史书在历史叙事上具有"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的优点,它是以事件为中心确立标目而展开的历史叙事,即章学诚说的"因事命篇"的历史叙事。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兴起,开启了中国古代史学历史叙事发展的新阶段,对南宋以下至近代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当中国的秦汉时期,史书上就留下关于中国和日本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记载。到唐代,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繁荣的阶段。这期间,日本也开始了“大化改新”,由日本派遣到中国来的遣唐使、学问僧以及留学生等达到空前的数量。而中国人民——主要是僧人——也有大批人渡海赴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史馆官修史书制度为后世留下的重要史学业绩,它所涉史籍之深之广,在当今世界上恐怖也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官修制度也为后代留下了诸多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