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60年代以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市场问题还很少有人研究,可以说是工业革命史的一项空白。 早期的经济史学家比较重视对投资和技术革新等问题的研究,而对需求的增长,特别是需求的变化机制很少予以注意。只有少数人承认需求变化的意义,即使这些人也很少分析国内需求的结构,他们特别看重海外贸易和不发达国家新市场的开辟。 60年代以来,一些英国学者开始注重研究市场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有的学者还特别研究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消长,以及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分析了导致国内市场扩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18世纪的英国社会,奢侈消费的繁荣引发了人们对其破坏传统社会等级秩序、败坏传统道德、打破贸易平衡的担忧,同时人们也需要全面认识新奢侈品的经济意义,于是产生了奢侈消费大讨论。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为讨论火上浇油。围绕奢侈的定义、奢侈消费与社会道德、奢侈消费与经济、奢侈消费与健康等问题,正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次奢侈消费大讨论最终促进了英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推动了英国消费社会的形成;促使英国人重新思考本国生产的消费品的特点,推动了消费品生产的创新;促使奢侈成为18世纪政治经济学的主题之一,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3.
张珊珊 《神州》2013,(8):255-255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又以棉纺织工业部门为先导产业。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前夕,英国具有广阔的棉纺织品需求、消费市场,人们对纺织品需求和消费的增加,成为促进英国工业革命纺织业部门最先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光荣革命以来,英国日益迈入现代社会,消费活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过去数十年来,以英国学者为代表的西方学界对近代英国消费社会兴起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学者们主要从英国消费革命的具体表现形式、消费社会特征以及消费社会争论、奢侈推动资本主义和消费社会兴起、消费社会主体中产阶级崛起等方面,全面考察了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以来,英国在思想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所发生的急剧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5.
孙燕 《史学集刊》2006,5(5):58-63
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由弱到强不断得到发展。从最初伦敦与安特卫普之间的呢绒贸易,到17世纪中后期大西洋商业体系的初步形成,英国海外贸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并最终建立了殖民地贸易模式。这为英国实现海上强国的梦想,并成功地走向近代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姜守明 《世界历史》2004,3(2):78-87
民族国家形成之际 ,也正是英国人大力推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之时。新君主制的巩固、英帝国的萌芽和海外殖民贸易扩张是民族国家形成时期几个重要的互动因素。新君主制和民族国家日益成为新兴市民阶级追求其经济利益的政治保障 ,市民阶级则构成新君主制和民族国家赖以存在与发展的阶级基础。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外 ,传播上帝的福音 ,对金银财富的追逐 ,以及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新君主制的建立 ,也构成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的动因。本文拟选取“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这个全新视角 ,考察现代“民族国家”和“帝国”之间的关系 ,探讨英帝国形成的内在机制 ,揭示英国海外殖民贸易扩张的根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鹏飞 《沧桑》2009,(6):24-25
明代中后期,白银开始成为通用货币,整个社会对白银产生了迫切而巨大的需求。由于中国白银产量有限,所以向海外寻求白银就成为当时获取白银的重要途径。而这一时期,海禁的解除、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的东来贸易,使中国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而海外的白银也因此大量流入中国。  相似文献   

8.
论文介绍了印度国际移民人口分布的历史根源、印度独立后长期忽视海外侨民工作的原因、后果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出现,印度经济自由化与海外侨民政策的改变;并根据印度政府发表的《海外印度人问题高级委员会报告》和海外印度人事务部从2006年至2011公布的历年《工作报告》等官方文献和新资料,分析了海外印度人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着重探讨了印度2004年建立海外印度人事务部以来,在开展海外印度人社区服务、对外移民和劳工保护、引进海外印资、印智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成就与不足,以及对中国侨务政策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9.
郭丹英 《收藏家》2015,(2):61-66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中国茶叶输入英国,茶叶成为商人、贵族等上流社会消费的奢侈品。伴随着茶叶的消费,英国人对中国茶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量的景德镇瓷茶具和宜兴紫砂茶具与茶叶一起,一路漂洋过海到达英国,成为贵族茶桌上的主角。在这些外销茶具中,有一类漂亮的茶叶盒尤其得到女主人的青睐,且每件茶盒都配上精致的小锁,钥匙只掌握在女主人手中,那就是产于中  相似文献   

10.
工业革命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在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带来了强大的生产力,同时也引起了社会、伦理、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这些都必然对妇女产生影响。因而就此作一番考察是很有裨益的,从工业革命对英国妇女的影响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迪。 英国妇女是由各阶级、各阶层的女性组成的,工厂女工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工业革命对她们的影响最大。基于这一点,本文着重探讨工业革命与英国工厂女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数字     
《神州》2012,(13):11
200万镑英国媒体7日报道,窃贼5日夜间潜入英国达勒姆大学东方博物馆,盗取两件中国清代艺术品:1只玉碗和1尊瓷雕,价值近200万英镑(约合1994万元人民币)。72亿美元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统计,今年春节中国人境外奢侈品消费达7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1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  相似文献   

12.
满足大宗商品运输的需求,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运河修建的前提条件。大宗商品运输需求的递增推动了运输变革时代的到来,开凿运河成为当时解决大宗商品运输问题的最优解,作为运输大动脉的运河也成为工业革命早期的生命线,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运河运输廉价而不快捷的不足日趋显现。资本化运作是运河修建的必要条件。运河主要由贵族地主和工商业资本家投资,通过建立运河股份公司的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但资本化也带来投机和短视问题,大量的运河被修成了窄运河,成为日后运河迅速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注重技术革新是运河修建的充分条件。英国运河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运河开凿技术革新是工业革命时期技术革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技术进步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以铁路为代表的运输革命,廉价快捷的铁路运输更放大了运河运输的不足,这是英国运河迅速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运河业的兴衰,是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和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写照。  相似文献   

13.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私生子数量急剧上升。工业革命时期是英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工业革命时期,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产生了大量女佣、工厂女工;同时,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一些行业发展波动频繁,工人阶层的恋爱、婚姻容易遭受冲击;工业革命造成城市中住房拥挤,男女混居比较普遍;工业革命中人口流动性较强,人们接触机会较多。总之,私生子的高出生率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14.
英国重商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范围广,规模大,并不断向纵深发展.其干预领域包括日常生活、国内产业发展以及海外贸易开拓等三个方面.这些领域的干预措施虽然因时而异,其效果也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在当时有力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考古发现看秦汉六朝时期的岭南与南海交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庆新 《史学月刊》2006,7(10):10-17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两广地区、南海诸岛以及越南等地相继发现了一批秦汉六朝时期的有关南海交通与海外贸易的遗址、遗物,展示了岭南社会经济一向的海洋特色,大大改变了岭南的古史景观,也丰富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十年,西方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消费的热潮,至今方兴未艾。在探究消费社会、消费革命或者消费主义的起源时,越来越多的学者聚焦于18世纪的英国,甚至追溯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本文从英国人实际消费能力的提高,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炫耀性消费行为,花样繁多的诱导消费的销售手段,咖啡馆、剧院等各式消费场所和商业化休闲产业的激增等几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试图论证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消费社会,并分析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初,在英国自由党的支持和推动下,英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以社会福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改革。通过这次改革所确立的养老金法案、国民保险法法案和一系列的其它立法,调节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英国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使从工业革命以来便已出现的并且日益严重的社会贫困现象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奠定了英国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础,从而对二十世纪英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这次改革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工业革命造成了英国历史上空前的经济飞跃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在英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它历来得到历史学家、经济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的重视。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了,恩格斯还在这一历史变革的完成阶段,就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一书中,对它下了科学的定义,并对它的实质和社会后果作了深刻的分析。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恩比作了以“工业革命”为题的讲座,开始把工业革命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列入历史科学。以后,他的讲座编辑成册,  相似文献   

19.
既有的海外华商网络研究大多缺乏空间的视角,难以勾勒华商网络的复杂面相以及文化、社会及经济因素之间的交织和互动。本文立足于田野调查之上,结合海外华商网络既有研究成果,以义乌市场为切入点,从空间角度探究改革开放以来在海外从事义乌小商品贸易的华商群体构建的华商网络结构体系。研究显示,从事中国商品贸易的海外华商构建起以义乌市场为中心的"四重结构"网络,其空间分布表现为产地市场、义乌市场、口岸市场、海外"中国商城"类销售市场等。这些市场自身拥有的网络、相互之间的网络以及与义乌市场之间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网络,协力构建起海外华商网络的空间结构体系,打破了民族国家和地域的限制,构建起一个全球性的华商网络。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介绍了广东潮汕侨乡自由移民的历史传统,分析阐述了该地区移民形态以及与海外经济联系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广东潮汕地区的人口迁移,经历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侨乡人口迁移从传统的海外自由移民与国内移民并重,转变为以国内移民为主、海外暂居为辅,从而加速了海外华侨社会向华人社会的转变、国内归侨侨眷社会向侨属社会的转变。随着侨汇的枯竭,侨乡相应衍生出“旅游贸易”和“非法务工”等涉外经济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实际上是当今全球化条件下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国际流转在潮汕侨乡的具体体现。往返于侨乡和海外、从事海外贸易和劳工作业的群体,带有传统意义上的“侨”的色彩。这些新的侨情变化,应该引起学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