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明宫所见证的中国唐朝历史,不仅有其开放的一面,更有其和平发展、男女平等、多教并存的特点。如果要对这段历史作一简单概括的话,可以说大明宫所见证的历史,不是皇权威权的历史,而是包容对话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平等开放的历史。具体表现在:其不仅是战争史,更是和平史;不仅是男性书写的历史,更是女性书写的历史;不是一教独尊的历史,而是多教并存的历史;不仅是闭关锁国的历史,而是以丝绸之路为核心的、对外开放的历史。这一切对发掘唐朝历史文化资源、促进今后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颇为重要的资源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安大明宫遗址保护范围历经1957年、1992年、2005年三次公布与调整,其位置由原来的城乡结合部转化为城市建设区,被动的抢救性保护和"画地为牢"式的封闭保护遭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符合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新思路,为大遗址保护问题提供了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3.
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同时它也是唐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只是以往人们对后者少有论及。这里以乐舞、绘画为主,阐释大明宫与唐文化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
唐初西州的人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贞观十四年,唐減高昌并於其地置西州後,为了加强对西州的控制,一方面把高昌王室及大族、百姓等不少人迁移至长安、洛阳,另一方面则从内地发遣罪犯充实西州,并於贞观末有计画地把雍州无地或少地的民户迁来西州。高宗即位後,由於西域政局不稳,唐又把高昌王室及大族等一干人马放还西州,从而使西州人口有了不少增加。但西州土地毕竟有限,不能容纳过多的人口。於是,大致在龙朔、总章年间,唐王朝又有计画地把西州拥有土地的民户迁出盆地,而重点是昭武九姓粟特人,一定程度体现了唐的民族政策。唐初西州人口迁移的这一变化历程,充分反映了唐王朝对经营西州的重视,从而使西州成为唐全力经营西域的坚固堡垒.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中原纷争割据,南中各族豪酋亦纷纷拥兵自立,各豪酋虽然都拥有中原王朝的地方州郡长官名号,但实互不相统属,互相攻伐,纷争不止,云南也同样处于割据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6.
李令福 《丝绸之路》2010,(24):32-38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风水,作为历代统治中心的都城建设更是如此。本文主要考证了龙首山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建造大明宫的关系,以期揭示隋唐时期长安城布局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陈扬  辛文婷 《丝绸之路》2010,(24):89-92
宫廷附属建筑是为皇室提供各项服务的建筑总称。大明宫附属建筑类型多样、布局独特。本文主要考证了大明宫附属建筑物的名称、种类及其具体分布,并评析了其布局特点,旨在为以后的唐史研究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大明宫作为唐长安三大宫殿区之一,且是占地五千余亩的中国最大皇宫之一,备受瞩目.在实施大明宫大规模考古工程和遗址保护工程时,所有有关大明宫的资料,也备受关注.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唐代墓志中,有三方的内容涉及大明宫,资料弥足珍贵,披露于下,以飨识者.依年代顺序介绍.  相似文献   

9.
朝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然其正式设置应该是在西汉时期。朝堂之制历代皆有,但到唐代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朝堂的具体方位发生了变化,以前皆建在皇宫正门之外,至唐大明宫兴建时却建在了宫内主殿之前;二是其功能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前代的九卿治事与百官议政的场所,变为百官议政、举行重大典礼、百官候朝、举行册礼、上表与待命的场所,同时还具有宴集、待罪、鞠狱、行杖、决死、举哀等一系列功能。根据其性质,大体可分为百官议政、候朝之处、政务活动、礼仪活动等四个方面。朝堂的地理方位由宫门外向大明宫含元殿前转移,是唐朝对古制改变的一种反映,有利于增强其安全性与议政的保密性。  相似文献   

10.
往事越千年,到了20世纪,饱经岁月沧桑、历经战争洗礼的大明宫遗址,除了几处断垣残壁和殿基土台以外,建筑残余都已湮没于农田之下。  相似文献   

11.
The system of Three Courts and Five Gates is an essential content of the designs of the capitals and palaces of ancient China. The Three Courts and Five Gates planning of the Daming Palace is the adoption of this rule and the application to the spatial designing of the palace city. The archaeological fieldwork revealed that within the Daming Palace, the Three Courts pattern with three walls as the borders, and Hanyuan Hall, Xuanzheng Hall, and Zichen Hall as the centers formed the outer court, middle court, and inner court plan, which was the embodiment of the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to the traditional Three Courts and Five Gates ritual system. Through the trimming of the archaeological data fetched in the past 60 years about the southern part, which is the official affair zone, of the Daming Pala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Three Courts and Five Gates pattern of the Daming Palace, and analyzes the substa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pattern and the political demands of the ruling class.  相似文献   

12.
马金花 《文物春秋》2005,(2):16-19,31
唐代是墓葬壁画的一个黄金时期山西地区虽然发现的唐代墓葬壁画不多,但其表现方法独特,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着承继北朝的绘画风格,同时也有唐代墓葬壁画所具有的各类表现形式,形象地描绘出了四神、星象、人物、驼马及树下老人等内容,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唐代绘画艺术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3.
与汉代以前用于放置殉葬和随葬品的腰坑不同,唐代墓葬中出现的腰坑,属于道教丧葬仪式的遗存。唐、五代墓葬腰坑中放置的安魂石盒、神怪俑具有安魂镇墓的作用。五代时期,使用腰坑的习俗主要在南方地区,多发现于高等级的墓葬中。腰坑和用于通地气的金井是两种不同的墓葬设施。  相似文献   

14.
Gao Benxian 《文博》2008,(5):52-56
大明宫的建成是唐代的一件大事.高宗在太宗晚年盘基创制的基础上完成了前朝区的营造,舍元殿的建成是大明宫全面竣工的标志.史籍对大明宫建成和高宗迁徙的时间记载不一,当分别以龙朔三年四月和龙朔二年四月为是,<唐会要>的某些记载有误.高宗将宫名改为"蓬莱",并对宫内殿堂、门阙等处所重新统一命名,除蓬莱殿外,太宗时的多数建筑名称未能保留.高宗做太子时,曾随父皇在大明宫居住,正是此期间与武则天熟识.  相似文献   

15.
略谈唐代墓葬中的道教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玮 《文物春秋》2006,(3):5-10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在唐代得到迅猛发展,其表现在墓葬方面,出现了大量的与道教有关的镇墓石、柏人俑、石真、十二时俑等随葬用品,同时墓葬壁画中反映道教升仙题材的内容也更为繁兴。  相似文献   

16.
黎羌 《丝绸之路》2010,(24):20-26
当人们翻阅中华民族文明史时,发现一个最令国人兴奋与骄傲的朝代,那就是大唐帝国;若再翻阅唐朝最让人大开眼界的城池、街衢、宫殿文化史,那就是绵延发展了200多年之久的大明宫建筑。回首瞻望,周秦汉唐,龙脉贯通,于渭河畔、秦岭下,历代封建统治者有声有色地演绎了许多精彩活剧。相比之下,要数大唐盛世、长安大明宫城中发生的事最多,上演的剧目最为动人。对这座堪称"世界古都文化典范"的城市与古建筑群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将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文化史的编撰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宫城是古代社会发展到文明阶段的产物,也是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大明宫是唐代重要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心,是盛唐时期的政治、文化舞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各级文物等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即将向公众开放之际,很有必要对大明宫及其遗址的历史地位进行深入剖析,以弘扬民族文化、宣传大遗址保护理念,最终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文物遗址保护的队伍中。  相似文献   

18.
唐末大明宫毁废过程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本宪  韩海梅 《文博》2009,(3):39-42
唐末僖宗、昭宗时期,长安发生的八次战乱,对大明宫造成程度不等的破坏,直至最终毁废。其中光启二年(886)十二月的兵祸,使大明宫遭到重创,宫内建筑大部毁圮,含元殿和麟德殿应当都毁于这时,此后的十二年间,僖宗和昭宗只能在太极宫朝寝:直至光化元年(898),大明宫才被重新修复,再成为昭宗的朝寝之所,但这次修复仅限于后宫区,并未全面恢复。三年之后的天祜元年(904)正月,朱全忠胁迫昭宗迁都洛阳,大明宫最后被毁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