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阎敏  柏柯  纪娟 《文博》2011,(6):74-79
本文结合"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广元千佛崖石窟造成的震损评估工作,介绍了因地震导致的石窟显性"震损"、隐性"震损"及其它潜在隐患的特点、表现形式及调查方法,以及基于岩土治理工程的考虑,进行地震灾害或危险性分级的评估方法,不仅对科学认知广元千佛崖石窟的地震损坏状况,切实做好广元千佛崖石窟的抢救性保护方案设计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也为今后进行石窟寺类文化遗产的地震破坏调查和评估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元千佛崖石窟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造像各类风化病害极为严重。其中化学风化引起的岩石粉化脱落、表面泛盐、孔洞状风化等病害影响了石窟造像的长期保存与展示。为了有效治理造像化学风化引起的病害,在总结国内外石质文物风化机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广元千佛崖石刻造像风化产物的分析,结合石窟保存环境特征,研究了广元千佛崖石窟石刻造像化学风化的原因,以期为石刻造像化学风化引起病害的治理,以及抢救性保护修复材料、工艺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广元观音岩石窟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北广元是四川石窟造像比较集中的地区,重要的石窟造像有广元千佛崖、皇泽寺、观音岩。其中千佛崖、皇泽寺摩崖造像已有专文介绍,唯观音岩石窟造像未有详细的调查报告。本文即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观音岩石窟造像的主要龛窟、开凿时代、造像的题材与组合、造像风格及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四川广元千佛崖与皇泽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千佛崖与皇泽寺开创的年代千佛崖与皇泽寺石窟,是今天研究四川石窟艺术最重要的两处。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从古代交通道路以及现存的各石窟群来看,可以说是由玉门关东传河西陇右,然后再东到中原,南下巴蜀。广元——古代的利州,是入蜀的要道,因而这千佛崖与皇泽寺就凿在利州,今日的广元,成为四川石窟中最重要的两处了。  相似文献   

5.
广元千佛崖初唐密教造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佛教石窟中,密宗造像数量多,是一大特点。但过去对盛唐以前的早期密教造像情况并不清楚。1989年秋,笔者参加了对川北石窟的考察,发现广元千佛崖两处初唐造像值得注意,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可以更加完整地了解四川密宗的发展过程。一莲花洞右壁龛像莲花洞,位于千佛崖窟群的最下层。窟横长方形,正(东)、左(南)和右(北)壁三面设高环坛,坛上三面各贴壁开一大龛。三龛均为较浅的圆拱龛,龛内造一佛二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石窟寺与摩崖造像数量众多,分布极为广泛。如何对这一类型文物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一直是国内文物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四川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为例,通过环境监测与分析,力图对石窟所处空气微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石窟表面与外部环境间的微元模型。既为广元千佛崖的未来保护工程设计实施参考,也为同类型文物的病害防控、环境分析提供可能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广元千佛崖石窟位于广元市城北5千米的嘉陵江东岸山崖上,是四川境内最大的石窟寺和摩崖石窟造像群。石窟因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石刻造像各类风化病害极为严重。其中物理风化引起的岩石风化脱落、鳞片状起翘与剥落、片状剥离与脱落、裂隙等病害对石窟造像长期保存与展示的影响最大。为了科学有效治理造像物理风化引起的各类病害,在造像岩石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石窟保存环境数据分析,研究了广元千佛崖石窟石刻造像物理风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石刻造像物理风化病害的治理,以及抢救性保护修复材料、工艺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1989年我们在四川广元各石窟的测绘过程中,探寻用常规测绘工具施测石窟寺立面图的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果(参见本刊本期《广元千佛崖石窟调查记》图一),测出的立面图可以满足石窟寺考古的需要。现以广元千佛崖石窟为例,简介如下。一走向与比例石窟立面图,系假设投射光源由龛窟背后平行"穿透",再按比例缩小而将图形显示在图纸上,无论图幅多长多宽,处在四隅的图形不会发生图象扭曲,同时在图面上能  相似文献   

9.
川北石窟札记——从广元到巴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9年9月到12月,笔者一行六人在四川北部先后考察了广元千佛崖、皇泽寺、观音岩,剑阁鹤鸣山、环梁子,巴中南龛、北龛、西龛、水宁寺,通江千佛崖、赵桥崖、鲁班石、佛日崖诸石窟。上述石窟,恰当古代中原北方通往四川的秦蜀走廊所经之途,即由长安经汉中(褒斜道)至广元、绵阳、成都一线(金牛道)及汉中至巴中、通江西达川东一线(米仓道)。70多年前,法国学者色伽兰调查四川汉代崖墓、汉阙和广元、巴中石窟时,曾发现绵阳东北4公里平阳阙上,有南梁大通三年(529年)补凿的佛像,并据此推断,古代还有一条从建康到四川,联系南朝与高昌、柔然的通路,即由建康沿  相似文献   

10.
广元在四川盆地的北缘,北接秦岭,南扼剑阁,位于嘉陵江上游之滨,自古即为由秦入蜀的孔道,在军事和交能上都占有重要位置,现宝成铁路也经过这里。广元县城西北共有摩崖石窟雕刻三处,均沿着嘉陵江两岸断崖开凿,一处是城北约四公里嘉陵江两岸的千佛崖,一处是与千佛崖斜对东岸的皇泽寺,一处是东岸南段的五佛洞。皇泽寺在《文物》、《考古》上均作过较全面地介绍,五佛洞为宋刻,规模较小,作品也较一般,又经过严重地破坏,所剩石刻已不多。本文只就千佛崖作一概括介绍。广元千佛崖是四川省也是全国最重要的石窟群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20,(1)
正石窟位于山西省寿阳县城北20公里的解愁乡阳摩寺村北的阳摩山,地理坐标北纬38°4′50″,东经113°7′(图一)。石窟群位于山体上部的崖壁,海拔1600米,开凿长度约200米,呈东西走向,属亚湿润中低山谷型地质喀斯特(岩溶)地貌,石灰岩质。现存洞窟4个,三佛龛1个,摩崖千佛造像龛6组,分布于崖壁西、中、东三区。西区崖面部分向南突出,摩崖千佛造像1~5组;中区连接段崖面整体退后,开凿6~9号洞窟;东区崖面朝西,摩崖千佛10、11组(图二)。  相似文献   

12.
莫高窟崖面使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述,系莫高窟南区石窟群之崖面。所谓崖面使用,指修建石窟时崖面的选择和利用,它属于石窟考古研究的范畴,对石窟的分期、断代、排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指出的是,这个问题在石窟考古学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①笔者企望通过对莫高窟面使用问题的初步探讨,抛砖引玉,愿为石窟考古研究工作进一步全面、深入的开展尽微薄之力。莫高窟崖面使用概述  相似文献   

13.
常青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5):44-61+134-135
陕西省宜君县北部花石崖有四座石窟。第1-3窟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的6世纪初期,主要受到首都洛阳的影响,也吸收了来自平城的保守风格,表现为佛装样式为汉式与印度风格相结合。同时这三窟造像都有十分浓厚的陕西地方风格。此外,花石崖石窟还继承着传自平城与洛阳的一组双窟形式,造像题材有三世佛、千佛、维摩与文殊等,与当时佛教界流行的坐禅观想修行密切相关。花石崖第4窟可能是瘗窟或禅窟,开凿时代有待考察。  相似文献   

14.
依托广元千佛崖保护性建筑试验段内外实时监测数据进行的理论分析、大数据分析,证明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保护建筑试验段可以对文物赋存环境起到较好的优化作用。从石窟文物保护实际效果来看,试验段发挥了其控温、阻水、保通风的核心效能.且通过上述效能的同时起效,探索了多元耦合复杂环境条件下抓核心参数、稳关键变量、缓变化幅频、顺总体趋势、减极端风险的一种可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5.
《四川文物》2003,(1):37-37
二○○二年七月二十日至七月三十一日中日联合石窟调查组对四川安岳县圆觉洞、卧佛院、千佛寨、玄妙观、华严洞、毗卢洞 ;绵阳市的玉女泉、碧水寺 ;梓潼的卧龙山 (千佛崖 )、七曲山大庙 (石殿 ) ;蒲江县的飞仙阁 ;重庆市大足县的石门山、石篆山、南山、北山、宝顶石窟 (摩崖造像 )进行了初步调查 ;同时还参观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绵阳市博物馆。此次调查得到了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同时增加了中日双方学者的相互了解 ,加深了对四川省石窟、摩崖石刻传承关系的认识 ,并为双方开展下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日联合石窟…  相似文献   

16.
四川广元千佛崖石窟绿色颜料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佛崖石窟位于广元市城北5㎞嘉陵江东岸,现存54窟、819龛、大小造像7000余身,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及科研价值。2008年由于受到汶川地震的影响,很多彩绘佛造像损毁情况严重,修复工作亟待进行。为此,本研究以四川千佛崖采集的7个样品的绿色颜料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相显微分析、偏光显微分析、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物象和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千佛崖采用的绿色颜料主要为人工合成的氯铜矿和石绿,还有少量的巴黎绿,且处于颜料最外层,应为近代重新修复所施加的;同时,对于碱式氯化铜及其相关物质、石绿、巴黎绿在中国的使用情况及其应用特点进行探讨,以期对后期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座落在广元千佛崖北端的柏堂寺修复工程,历时一年已于今年7月底竣工对外开放,接待中外游人。这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又增添一处新设施,大大改善了千佛崖文物风景游览胜地的环境面貌。广元千佛崖位于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北段广元城北四公厘处、嘉陵汀东岸的古蜀道上,因号“蜀道石窟”,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规模大、刻石造像早、历经朝代长、碑石题刻多、保存较完好而受到中外有关学者专家的重视,被誉为“中国历代石刻艺术的陈列馆”。其中的镂空圆雕,刻石艺术之精妙,在同时期的全国其他佛教造像石窟群中极为罕见,可算得上是稀世珍品。据《广元县志》和有关资料记载,唐、宋佛教盛行时,这里除有大规模的摩崖佛教石刻造像外,还有大云寺、千佛寺和柏堂寺等庙  相似文献   

18.
正四川多名山大川,也多风景佳胜、名刹古迹。川中的峨眉、青城、乐山大佛、大足石刻,川西北的人间仙境九寨沟、巴东兰峡、西昌邛海,处处令人神往。即便是川北险峻雄奇的大巴山里,也有观赏不尽的美景胜迹。川北门户广元,有著名的千佛崖石窟和武则天的祀庙皇泽寺。剑阁蜀道,有天险剑门关和千年古柏夹道绵延数  相似文献   

19.
千佛崖(图一)位于“全国咽喉,嘉陵砥柱”的广元县城北五公里。即古石柜阁。《四川通志·山川志》引《清一统志》云:“千佛崖在县北十里,江东岸,石崖蜿蜒其形如门,上有千佛,唐时韦抗凿石为佛”。事实上,这里的佛教造像肇端于韦抗造像之前,早在南北朝时期千佛崖就开始造像了。史书之所以记载千佛崖造像为韦抗造佛,因为在大云洞外壁上还保存有唐刻的功德记:“剑南道按察使银青光禄大夫行  相似文献   

20.
仁寿县在四川西南部,县境多大小起伏的山峦和巉崖峭壁,所以对石刻造象是一个有利条件。县境内的造象,计有:望峨台、千佛崖、龙兴寺、蛮子洞及父子寺等地。千佛崖离城四十里,在太乙乡红土村,原来的佛龛造象及千佛浮雕象,几已风化殆尽,惟存大佛一躯,依崖刻成,高约15米,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