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户华侨华人二三代的中华文化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侨华人二三代已成为神户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他们虽有归化的倾向 ,他们的文化认同虽呈多元化 ,但是 ,他们仍然有中国人意识 ,主要认同中华文化。而且 ,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年轻的并不比年长的明显减弱。认为华侨华人二三代已经认同所在国文化的说法应当仍有商榷的余地。神户华侨华人二三代认同中华文化的原因很多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日本社会的歧视或不平等对待。该原因在短期内是很难消除的。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荷兰华人后代佛教徒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宗教信仰方面如何对融入当地社会和保持祖籍文化认同进行选择与平衡。结果显示,在融入和认同方面,华人后代(或称华人第二代、华二代)是一个特殊群体。与其说他们传承了具有族群特色的中国佛教,不如说他们选择了佛教这个世界性宗教下的大乘佛教。荷兰华人后代的佛教信仰是个积极的选择和建构过程。他们融入荷兰社会的事实,促使他们在宗教实践中淡化族群文化特色,以本土联系为导向,扎根荷兰本土,推动全球性佛教文化的建构。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叠合身份认同模式:荷兰人认同和佛教徒认同为主;族群认同与宗教认同的分离;族群认同相对弱化、全球组织成员意识增强。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佤族、布朗族、德昂族有着共同的血缘文化关系,他们的身份认同问题本质上是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相互交织的问题。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如何巩固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同其他群体的社会文化联系,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我国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的重大问题。探究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的身份认同,对于维护边疆稳定和社会和谐,促进边疆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泰国华人资本如何通过自我调整,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成功地增强了自身的经济活力。文中华人一词是指中国血统的人(ethnic Chinese)。他们既不是中国国民,也不是中国移民,因为他们取得了泰国公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数以十万计的印尼华侨返回中国大陆。由于政治的原因, 他们与海外华人社会的联系一度中断。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他们逐渐恢复了与海外华人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 他们纷纷组建社团, 重拾失落的记忆, 再塑自我认同。本文旨在通过对北京印尼归侨社团的实地考察, 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归侨与海外华人社会关系的重建及其新的组织模式和认同特点。  相似文献   

6.
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人在台湾越来越少,完全归因于李登辉、陈水扁的挑动是说不过去的,他们充其量只是一种社会心态在政治上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泰国华人社区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泰国华侨华人一般估计有450万,但绝大多数已加入了泰国国籍或依泰国法律自然地成为泰国籍人。①而且大都已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成为泰国大家庭中的组成部分。泰国政府采取不歧视华人、给予同泰人“一视同仁”的同化政策,使泰国华人及其后代比较自然地融合同化而为人们所赞誉和肯定。所以研究泰国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足有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本文拟以历史与现状考察泰国华人社会的变迁。一华人流离与华人社区的形成华人什么时候来到泰国聚居,尚难考据。根据现有中国文献资料,中国人流离泰国地区,至迟可以追溯至宋、…  相似文献   

8.
中泰两国是近邻,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在历史上有许多中国人到泰国经商和定居,泰国华文教育也随之产生。本文试对泰国华文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泰国华文教育发展史概述据史书记载,中泰友好交往已有二千多年。宋末元初以后,到泰国经商定居的中国移民逐渐增加。他们主要是中国福建、广东等沿海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中国移民大多数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迁移到泰国的。1918-1931年期间移民约50万人。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也有大批中国人移居泰国。移居到泰国的华侨,吃苦耐劳,辛勤劳动。依靠自己的勤奋,默…  相似文献   

9.
论文就中美两国对赫蒙人截然不同的族群界定与依据、赫蒙人在美国的生存适应与族群认同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对于20世纪中叶沦为难民后,陆续辗转移居美国的老挝赫蒙人,中国学者将其视为少数民族华人,美国官方却将其确定为与华裔、韩裔等少数族裔并列的独立族裔类别。美国赫蒙人虽然在血统的意义上可归属于具有中国血统的人,但其几乎不存在华人归属意识,也极少与中国发生社会联系。许多海外华人或海外具有中国血统的人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失去华人认同意识,并与中国社会浙行渐远。因此建议依据中国血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持、主观认同为华人、与中国社会的联系等“华人性”的几个维度去理解和定义“海外华人”。  相似文献   

10.
身分尴尬的流亡者 同是生活在泰国的中国移民,可他们不像近百年来从福建、潮州、客家及海南等地由海路到泰国的华人和其后代那样,生活在曼谷等城市,跻身于商业、财经、工业等领域,与泰人一样有机会进入上流社会.在潮客系华人眼中,他们是北部山区土气的乡下人;在泰人眼中,他们是北部山区的山地民族.他们被称为"钦贺",意思是从陆路来到泰国北部的云南人,但他们又有别于真正意义上的"钦贺"-那些清末以来经商跑马帮来到泰国北部的云南回族.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随着世情、国情、侨情的深刻巨变,华侨华人的认同越来越多元化。中国的发展激发了华侨华人的民族自豪感,他们对祖籍国的认同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海外华裔重新"发现"了自己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论文认为,除了中国的发展这一宏观背景外,全球"汉语热"及华文教育的复兴与发展、侨务部门开展的中华文化教育活动以及华侨华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居住国对华人贡献的肯定等因素,都推动了海外华裔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论文提出,海外华裔的文化认同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如何增强海外华裔对祖籍国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邢军 《安徽史学》2015,(5):166-168
<正>梁漱溟、吴景超为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争论成为彼此学术思想的关联点,开启了他们对一些社会重大焦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本文从知识社会学视角分析和认识他们社会思想的分歧与共识,揭示近代社会改良思想的演变规律,进而反思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是非得失。一、中国社会结构的分析社会结构是梁漱溟、吴景超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出发点。在关于社会阶级问题上,梁漱溟断定中国缺乏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是泰国的一项支柱性产业,本文分析了泰国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中国对泰国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指出了旅游业对泰国社会产生了正负两方面影响。一、泰国旅游业市场概况(一)泰国概况泰国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部,面积51.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千万,90%的泰国人信奉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地形以平原为主,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泰国的文化是由北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是传统社会尤其是宋以来"士"的嫡系后裔,他们对宋以来的科举士大夫阶级有强烈的认同意识,在思想和精神上可谓"血脉相连"。所以,任何对传统社会尤其是对宋以来近世社会之士人阶级的研究和论述,几乎无一不渗透着研究者本人身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命运之感以及他对"中国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方芳 《神州》2020,(6):27-27
大象是泰国的国宝。在泰国社会生活中,大象对泰国人民的生活和泰国社会文化产生了影响,成为了泰国具有特点的文化标签,影响着泰国经济文化生活,同时也对泰国语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大象在泰国社会中的地位出发,浅析其对泰国社会语言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以促进对泰国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统揽"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但是振兴乡村战略只有得到广大农民群体的认同,才能激发他们建设乡村的精神动力和参与行为。影响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认同的因素中,既有认同主体自身因素,又有认同客体、社会传播和外部结构性制约,其中社会传播是影响农民认同的最关键因素。因此,重构农民群体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既要通过大众媒体和理论宣讲等外部传播,又要推动其在乡村社会的内生传播,并优化乡村振兴战略传播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论文探讨了留日回族对近代中国教育转型改革的作用和贡献。认为留日回族是近代回族留学生中人数最多、生源地最广的群体。立身特殊的时代中,留日回族以强烈的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投身国家教育事业,在回族社会中积极普及国民教育,奠定了近代回族教育的爱国传统,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回族社会的思想文化顺应国家需要与时代发展。这既是他们参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讨论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重要方面,也是近代回族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实证调查基础上,梳理了南非中国新移民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形成这种困境的内外部原因。从表面看来,中国新移民面临的问题直接来自于民族聚集区经济模式下的困境,民族聚集区经济强化了南非中国新移民的自我认同和族群边界,助长了他们普遍具有的"过客"心态,也使得他们逐渐面临众多经济、社会问题。然而,实质上,中国新移民的困境也与南非的社会政策大环境息息相关。南非《劳工法》对劳工的过度保护以及社会治安问题、警察腐败等社会大环境,成为中国新移民面临困境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19.
泰国与中国在地理上是近邻关系,有着近2000年的友好交往历史。197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王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揭开了中泰关系的新篇章。中泰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频繁交流,相互促动和发展。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中,泰国作为不可或缺的国家,占有着重要地位。因此,对泰国文化的研究将成为"一带一路"文化研究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刘丽霞 《沧桑》2010,(6):118-119
国粹派是清末中国革命派队伍中出现的一个派别,他们多是一些具有不同学术根底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国粹派在中国的出现是当时各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们追求中国社会的民主化,但更关切传统文化的命运,孜孜以复兴中国文化为己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