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凸瓣纹银盒,是对山东临淄西汉齐王刘襄墓陪葬坑[1]及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赵昧墓[2]出土银盒(图一∶1、2)的通称,它们共同的特征都是在盒身和盒盖上捶揲出凸出的辐射状花瓣纹[3]。此外,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滇墓中出土了4件铜盒,器物的整体造型与上述两件银盒一致(图一∶3)[4],可称为凸瓣纹铜盒。此类采用捶揲工艺制造的银器和铜器,在造型与制造工艺上均与中国传统迥异,其在中国的出现应与中西文化交流有关,对此学界已有定论(见下文)。但至少还有3个相关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一,关于凸瓣纹银、铜盒造型的渊源。第二,多数学者认为,凸瓣纹银盒…  相似文献   

2.
张沛 《文博》2003,(4):24-24
1983年11月中旬,陕西省旬阳县佑圣宫一号汉墓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有一件两端作三股叉状的长条形薄铜片,极为罕见。当时遍查考古报告,偶见有此类器物出土,但有叫“板形器”者,有叫“叉形器”者,亦有直曰“不知名”者。名且不知,其用途更不清楚了。后见孙机先生《三子钗与九子钗》一文,始知其为“三子钗”,系古代妇女发饰。  相似文献   

3.
西安解放后,随着基本建设工程的展开,清理发掘出大批唐代文物,其中出土的金银器,虽不及三彩器等丰富,但在制作方面达到了工艺水平的高峰,现就其中最精美的几件介绍如下: 生活用具生活用具方面出土的有鎏金银盘、银杓、银碗、银鏟、银筷、银羽觞、鎏金银盒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有鎏金银盘和鎏金银盒。一、鎏金小银盒出土于西安市东南洪庆村,尚2厘米,长5厘米,盖的上面饰以卷曲的花草和生动的人物,人物穿插在花草盘曲的枝叶间,动作姿态不一,有的舞蹈,有的拨弄乐器,有的双手高举,具有浓厚欢乐气氛。器底外部用繊细的阴刻线条刻绘出一对并立的男女象,象的上方,縱刻着清晰的"二人同心"四字,象的周围,衬以精美的花草纹(图1、2及34页图4、6) 二、鎏金(?)鸟大银盘出土于西安市东郊韩森寨的西边,直径84厘米,出土时残缺一半,器底的  相似文献   

4.
经总制钱是南宋时期一种无名杂敛,一种特殊的附加税,是南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显现在银两上被称作经总制银。“经总制银”银挺的出土发现,说明在南宋时白银已广泛应用于赋税等领域。研究经总制钱(银)的成因、种类及收缴情况等,  相似文献   

5.
2005年4月陕西历史博物馆征集了两件银平脱蚌盒,据说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唐墓。其一,银平脱折枝团花纹蚌盒(图1、2),长5.6厘米,宽4.6厘米,厚1.5厘米。只剩下一半。天然蚌蛤,外表饰银平脱折枝团花,花朵有的  相似文献   

6.
姚智辉  赵蕊 《文物》2022,(8):88-96
<正>一相关背景2017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在河南宝丰小店遗址发掘了一座唐代小型砖室墓,墓室内出土了金银器、铜铁器、陶器、骨器等丰富的随葬器物[1]。本文拟对其中出土的凤鸟金钗和鎏金银盒两件金银器进行工艺分析,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助益。凤鸟金钗——凤鸟为立体造型,锦鸡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一件锥画漆奁盒上的所谓“狩猎纹”图像的具体分析,并以之与有关汉墓出土漆画和壁画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这件漆奁盒上锥画纹饰的主题并不是要表现“狩猎”,而主要是表现神人羽化升仙,因此,这幅图应改称为“神人羽化升仙图”。  相似文献   

8.
《江汉考古》2021,(2):39-45,38
2020年4~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垣曲北白鹅墓地抢救发掘了9座两周之际贵族墓葬,出土了铜、玉、石、金等文物500余件套。其中,铜盒7件,M6出土5件,M4和M9各1件。铜盒均制作考究,应为墓主生前所用之器,其性质及功用有待讨论。  相似文献   

9.
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一件奔马铜雕。奔马长45、宽10.1、通高34.5厘米。马作奔驰状,三足腾空,头微向左,昂首扬尾,右后足踏在一只飞鸟上,飞鸟体形较小,展翅回首,尾端有一孔(图一)。铜雕上大下小,重心位于马的右后足与鸟背的接触点上,造型别具一格。奔马健壮有力,栩栩如生,是一  相似文献   

10.
<正>提及中国古代较早出现的银盒,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应该是1983年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陪葬品(见图1)[1]。该器物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格和特征,俯视观察其瓣纹片数为26(见图2),学界普遍认为这是来自波斯之物,原因在于此银盒与波斯生产的瓣纹银碗外形特征上十分相似(见图3)。随着中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陆续在山东、安徽、云南、江苏等地的一些大墓中发现了具有这样类型特征的器物,不但有银质的,还有铜质  相似文献   

11.
试谈宋代金银器的造型和装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宋代金银器的主要发现建国以来,宋代墓葬和窖藏中的金银器皿及饰件不断有所发现,迄今发表的资料中比较主要的有: (一) 出自墓葬的 1、江西遂川北宋郭知章墓出土带佩金饰品13件(《江西遂川发现北宋郭知章墓》,《文物资料丛刊》第6辑,1982年)。 2、南京幕府山宋墓出土鸡心形、蝌蚪形金饰,龙凤、团龙和如意金簪,金丝栉背以及鎏金银盒等10余件(《南京幕府山宋墓清理简报》,《文物》1982年第3期)。 3、江苏江浦黄悦岭南宋墓出土银瓶、盒、盂、盘、盆、碗、蕉叶式盏、高足杯、钵、罐、渣斗以及镂空钱纹金镶玉钱等20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笛""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新 《史学月刊》2005,(10):118-119
我国古代对竖吹和横吹的笛在称呼上是混杂的。如汉代马融《长笛赋》中所指的邃,实际指的是今天的箫,关于笛、箫两件乐器的确切名称,约在南北朝以后,才逐渐分开,称笛为横吹或横笛。对于笛的产生年代,据文献记载,过去一直认为在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后,将笛传入长安。宋《陈旸·乐书》中载:“大横吹、小横吹并以竹为之,笛之类也。”《律书乐图》云:“横吹,胡乐也。昔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汉代马融《长笛赋》也说:“近世双笛从羌起。……京房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一。君明所加孔后出, 是谓商声五音毕。”而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文帝十二年,公元168年)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笛类乐器两支, 可以说明在张骞通西域之前约半个世纪,笛类乐器已在我国境内流传。  相似文献   

13.
<正>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西耳室出土银板4件,之前很少为人关注。原报告称其为银锭,"其中有3件叠在一起,均为平板,1件为长方形,底下1件有柄如铲形,中间一件较小。器表残留细麻绳四五道,可知原是捆缚后入瘗的……1件为不规则长方形,体较扁,一面满布凿痕……经电子探针检验,银锭的质地不纯,含银94.09%、金2.54%、铜3.38%,当是制作银卮及焊接主棺室出土银盒盖顶上钮饰所用的原料。"~([1])该墓出土的银器还有银卮、  相似文献   

14.
玄奘发愿"十俱胝像"考--关于"善业泥"造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迄今为止 ,在西安出土了各种各样的唐代泥佛像。这些泥佛像是研究唐代长安造像非常重要的作品。其中有一种依背面的题记而被称为“善业泥”的泥佛像 1。这种“善业泥”多半在西安南郊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周围出土 ,被认为是创建大雁塔的永徽年间 ( 65 0— 65 5 )的作品 2 ,与三藏法师玄奘有密切的关系3。日本古代寺院遗址出土的泥佛像中 ,也有与此很相似的作品。“善业泥”由于被认为是这种作品的原型而受到重视 4。然而 ,以前对这种泥佛像本身几乎没有进行研究 ,所以很有必要对它展开研究5。笔者在本文中围绕这种“善业泥”,通过对作品的整理…  相似文献   

15.
洛阳隋唐宫城遗址中出土的银铤和银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0年春季,在洛阳市金谷园路以东、塘沽路以北的化学制药厂构筑地下管道,出土银铤二件(图一、图二),银饼一件(图三)。地点正位于隋唐宫城西北角。银铤之一,正面有"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忠进"铭文一行(图四)。背面上部有"安边郡和市银壹铤伍拾两"铭文一行;下部有铭文三行:第一行"专知官监太守宁远将军守左司卿(御?)  相似文献   

16.
江苏丹徒丁卯桥出土唐代银器窖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元旦,在江苏丹徒县丁卯桥附近工地上,发现一大型的唐代银器窖藏,出土器物有瓮、龟负"玉烛"、酒令筹、盒、盆、托子、碟、盘、碗、杯、注子、瓶、熏炉、锅、筋、匕、勺、镯、钗等,共计九百五十余件,重约55公斤。另外,1980年12月在同一地点相隔仅20米处,曾发现一唐代银铤窖藏,出土二十笏,重约40余公斤。现一并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浙江湖州三天门宋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浙江湖州三天门宋墓的清理,出土金、银、铜、铁、漆、瓷等各类文物50件(组),并对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崔永超 《收藏家》2010,(3):31-36
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和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有成批北宋早期定窑瓷器,静志寺出土115件,净众院出土55件。器物种类齐全丰富,有碗、盘、杯、瓶、炉、盒、罐、轿、净瓶、法螺等。是迄今为止有纪年北宋早期定窑瓷器完整器物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19.
周志清 《文博》2003,(2):45-48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至公元1世纪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古“滇”文化,以其别具一格及鲜明民族特色的青铜器和精湛的铸造工艺著称于世。滇文化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扣饰、贮贝器等,其中大量青铜农具的存在是其青铜文化中一大特色,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多元的青铜文化体系,对于我们认识古滇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信阳县出土南宋银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河南信阳县文管会在1986年5月收集到一件银铤,铤首两端呈圆弧形,束腰,通长12.8、厚1.6、铤首宽7.0、束腰宽4.9厘米,重970克。银铤正表光洁,近四角处均砸印有“聂秦家肥花银”六字,字迹清晰工整,银铤背面为蜂窝状(如图)。经我们调查核实,这件银铤出土时间是1980年,为信阳县查山乡龚岗村下卢寨队农民犁地时发现。这件银铤的形状和砸印戳记与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出土的南宋淳祐六年银铤、河南方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