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徽州汪公入黔考——兼论贵州屯堡移民社会的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贵州安顺屯堡地区,人们大多以明初屯军后裔自居,始于徽州、随后移入贵州的正月十八抬汪公的古风犹存,对汪公的信仰远远超过了祖先崇拜的范畴,汪公成为屯堡的保护神。本文在对屯堡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从家族入手,追寻徽州汪氏家族一支与汪公入黔的关系,探讨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抬汪公仪式在屯堡移植和保存的意蕴,并以此作为探究文化与国家、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一个视角,说明明初大规模军事移民的国家行为,伴随着文化移植和文化认同的过程,国家观念通过文化传播深入民间社会,同时民间信仰起了社会整合作用。文化在国家和社会二者之间架起了沟通之桥,不仅参与了移民社会的建构,而且产生了一种令人震撼的力量,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在对农民和乡土的叙事中,显现出由"家族"叙事向"村史"叙事演变的趋势,产生了类似于村史或准村史类的文本。村史文学的发生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从八十年代初的个体历史的叙事,到寻根文学的虚化个体历史叙事,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后寻根小说热衷于乡村的"前"家族历史,再到九十年代初《白鹿原》等的家族史叙事,最后演变到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村史叙事。村史叙事及其文本诞生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也意味着民间话语与民间文化的强烈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3.
叙事是当代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尤其关注过去如何被表现出来并为大众所理解。近年来博物馆学也在进行某种"叙事转向",博物馆的历史类展览可被视为一种叙事,同样为大众提供理解过去的途径。但历史类展览与历史叙事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深入研究,当代史学理论可为之提供思路。由此出发,不仅要重视展览本身,也要重视博物馆作为一个空间的配合作用,将展览和博物馆视为一个整体。同时,在设计历史类展览时,不能仅将藏品展示出来,更应该思考通过藏品形成怎样的历史叙事,以及如何形成这样的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4.
屯堡文化存在并延续至今已有了600多年的历史,而支撑其能够在现代化大潮冲击下而仍旧保持相对独立发展的内源性动力是它特有的文化元素。屯堡文化的内在聚合力使屯堡乡村社会形成一种内稳态机制,这种内稳态机制通过稳定社会结构来促进屯堡乡村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遗产》2007,(4):70-79
“古、大、深、精、美”五个字 是九溪人自己对九溪的概括。 古,言其六百年历史; 大,指六个世纪以来一直是 最大的屯堡自然村寨; 深,指其屯堡文化的底蕴深厚; 精,指九溪人精于各种屯堡技艺; 美,指九溪村环境优美。 其实,九溪还应再加一“灵”字来说其神韵,因为,屯堡人信仰的神灵多,庙宇也多,仅九溪就有三座……  相似文献   

6.
任索  王怀义 《贵州文史丛刊》2006,(4):I0002-I0003
近年来,贵州乃至全国学术界对贵州屯堡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历史、文化、民俗以及旅游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纷纷聚集安顺地区,对屯堡文化进行了广泛地讨论和探索,取得一定成果。最近,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程鹏飞副馆长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应贵州南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冉曙光董事长的邀请,两次赴安顺市西秀区参观考察了云峰八寨屯堡文化旅游景区和新建的贵州屯堡文化博物馆。同时会晤了安顺市暨西秀区有关领导和地方文史、屯堡文化研究者,并与南风公司达成初步意向性合作协议,欲利用文史馆特有条件,动员省内学术界专家学者,开展屯堡文化的全方位研究,进行屯堡文化专刊专著的编撰和召开各种学术会议,宣传和扩大屯堡人、屯堡文化、屯堡历史的影响,为地方文化事业、旅游事业的共同发展而努力。云峰屯堡文化景区,位于安顾市西秀区七眼桥镇辖地,距安顺16公里,贵阳80公里,面积20余平方公里。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历史文化名村云山屯为代表的云峰八寨,是保存大量明代军事遗迹和内涵丰富、形象多彩的人文屯堡,明代地戏——“军傩”及至今仍然保留的饮食,穿着等风俗习惯,是独特的、传统的秦淮文化,江南风貌。云峰八寨,云山屯最古,本寨最雄。云山屯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是明代军屯、商屯的代表,全屯由民居、商铺、寺庙、古道、屯门、屯墙、屯楼、戏台等组成,石街、石房、石瓦、石墙、石碾、石磨、石缸、石柜台,构成石的世界。本寨,一片丝袜房顶中矗立着七座石砌碉楼,穿插着似棋盘似迷宫的石建街巷,易防守,难进攻;所有民居一厅堂,两厢房、一照壁,镂雕木窗、刻花石础,木雕雀替,建起自然的、完全大徽派建筑。本寨是600年前明军驻屯军总部,相传镇远侯顾成曾驻防于此。贵州南风旅游公司,有志于贵州文化旅游事业的开发与发展,在安顺市及西秀区政府的支持下,开发利用云峰八寨丰厚的屯堡文化资源,欲打造第一流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人文旅游景区。相继修复云山屯、本寨的屯堡文化遗产,建造了景区道路和相关场所,并设计、修建了保存600年屯堡文化、传承民族遗产的仿屯堡式建筑的贵州屯堡文化博物馆,以保护、传承,宣传屯堡文化为己任,以研究屯堡文化为课题。博物馆2006年5月1日开馆,并作为屯堡文化周暨屯堡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会场向世人展示,又以屯堡风情文化原生态表演进入2006年中国安顺黄果树瀑布节。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是屯堡文化研究中心,是屯堡文化的聚集地,是人文旅游的最佳景区。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带来的文化世界越来越走向趋同,因此,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呼吁多元文化的并存已成为时代的旋律。近年来,屯堡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一个子文化备受中内外学者关注,而地戏作为屯堡文化的名片,它的探索与研究便成为屯堡文化开放化的标志。对屯堡地戏进行巫史传统的分析,一来符合多元文化的历史大潮,二来也是对传统中华文化的积极开发,倍感重要。  相似文献   

8.
"屯堡"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遗存,"屯堡文化"是中原文化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并富于地域文化特色,成为文化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9.
“narrative”和“叙事”,是两个从自身文化传统中生成,当前常被互译的词汇。在中西史学传统中,它们皆构成历史的一种重要言说模式。narrative通常呈现为一个沿时间线展开、具有细节性过程、仿佛在自我讲述的故事;叙事则主要指史书的属辞比事,依照“叙”的本义,它更强调通过排列次序来辨明事物的条理。从发展体系看,narrative暗示着史学作品与文学虚构之间的“孪生关系”;而在中国古代,与“实录”互为表里的历史叙事在推动叙事文类的早期发展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narrative和叙事折射出中西史学传统的差异,亦体现着历史学超越特定文化的共性。史家通过有序地展现人事过程来理解过去,并再现一个富有意义和秩序的历史世界。  相似文献   

10.
黄敬斌 《安徽史学》2023,(1):128-137
闻湖盛氏是明清时期嘉兴著名“望族”之一,除了族谱之外,其家族早期文献散见于明代地方志中。这些早期文献对家族历史的叙事存在不同版本,透过对其文本细节的分析,不仅能窥见元至明初盛氏先祖及其外家朱张氏家族的面貌,更能揭示明代盛氏家族重构族史的过程及其文化观念的变迁。明初及以前的朱张—盛氏家族并不具备正统儒家式的宗法文化与组织形态,相反却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明代中期以来,随着族人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盛氏家族逐步讳饰祖先祭祀活动的佛教色彩,探寻和构建自身以及朱张氏煊赫的祖先源流,创造出“钱塘临官驿”的族史叙事,同时通过编修族谱、建立家族祠堂、置办祭产,最晚到16世纪晚期,从意识形态和实体两个层面完成了“宗族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阿寅《土司和他的子孙们》是一部以家族历史喻指社会历史的传奇文本。作者运用多重叙事者以及循环叙事等手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传奇的可能。但单纯地以传奇故事为支点书写历史,未必能写出历史的温度和质感,那么这些要素就只能作为传奇的支撑和看点,而没有实现叙事主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来信     
《中华遗产》2007,(5):12-12
要现代化还是要传统?我是南京人,以前没去过屯堡,但关于屯堡的故事我早就听说一些。拜读了贵刊2007年4月号《屯堡:发现汉族古典生活》专题后,我对屯堡的印象更深刻了。我很向往屯堡的那种怡然自得的  相似文献   

13.
成威华 《史学月刊》2020,(3):94-108
叙事主义历史哲学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叙事,但是布罗代尔的《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作为非事件史学的代表对此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在梳理不同学者观点的基础上,试图证明《地中海》亦属于叙事的范畴。首先,《地中海》在采用多种辞格的情况下呈现出一种圆形叙事结构,但是由于这种叙事风格的解读未能与内容分析相结合,所以挑战仍然存在;其次,《地中海》凭借新式历史话语大体上实现了总体史学、结构史学和问题史学的主张;最后,利科的历史叙事理论可以将以上两种分析结合起来,并且在该书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情节线索。它有助于打破将叙事等同于讲故事或事件史学的成见,颠覆以往对历史叙事的理解,拓展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的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14.
天龙屯堡     
田瞳 《丝绸之路》2010,(3):49-52
来到这里,仿佛一下走进了历史隧道。置身于此间,宛如看见了时光倒转。 这儿是一座明朝遗留下来的古屯堡。你难以想象,直到今天,屯堡里竟然还保留着600年前的生活习俗和风土民情。一步步走进屯堡内,跟前是狭窄弯曲的街巷,两侧紧紧排列的院落里深藏着久经风雨剥蚀的古旧老屋。街边院口,随处可见身穿大襟宽袖、蓝色长袍的老人。这是今天的现实生活吗?  相似文献   

15.
这里的屯堡文化和安顺屯堡文化的不同之处,在于戍屯后裔与当地文化的融合程度,后者靠屯堡建筑的封闭性保留住自己的文化,前者则将自己的文化与当地其他民族的文化广泛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以叙事主义为主导的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强调历史认识的想象性和历史表现的故事性,将历史真实性问题转化为意义之赋予和效用的问题,丰富和改变了有关历史实在的讨论方式,但同时也让历史实在与历史表现之间的关系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科泽勒克的史学研究实践表明,对历史时间问题的思考或许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历史实在与历史表现之间的复杂关系,弥补叙事主义的不足。他的史学研究以历史时间为主线,以概念考察为实例,指出历史行为主体的经验可以衔接实在与表现。科泽勒克强调历史认识主体本身所具有的彻底的历史性和时间性,这为克服历史认识论中的主客二元对立提供了启示。以时间性为切入点来反思历史实在论,可能有助于弥合历史与史学、生活与思想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电影《我的母亲赵一曼》的叙事视角的特殊方式——多重内聚焦方式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特殊叙事视角带来的电影的对话性:儿子和母亲的想像性对话实际上是今天和历史的对话,观众是在对话中,而不是在独语引导下理解烈士和历史的;最后,文章分析了电影这种特殊叙事视角产生的文化土壤和所蕴涵的当下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住石屋,穿明服,说明语,重义尚武,崇教识礼,如今被称为“屯堡人”的子民们,原来是六百年前汉族遗民的后裔,其独特的起居、生活、劳动和文化的源流,更是被称为华夏民族大家庭中汉民族的“活化石”,硕果仅存。那么,这些散布在贵州高原、被称为“屯堡”的石头村寨是如何形成的呢?“屯堡人”又是如何穿越历史风雨,走到我们面前的呢?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家创作历史时的亲历或个人经历向来为人们看重,但社会历史内容的复杂性,与历史学家个人经历的有限性永远是矛盾的:历史学家不可能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历史进程的方方面面,于是,历史学家"非在场"的事后追述便构成了历史叙事的主流,考量历史叙事的意义无疑应以追述为切入点。历史学家创作历史的过程是一个追述的过程,历史学家完成的叙事著作则是这一过程的结果。研讨历史学家著作的价值意义,作为"非在场"叙事的追述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20.
张旭鹏 《历史研究》2020,(1):155-173
全球史旨在超越民族国家叙事,但对某些非西方国家,尤其是那些有着悠久史学传统的国家来说,民族叙事依然有其价值。具体到中国的语境中,民族国家依然是历史编纂得以展开的重要框架,全球史的目标因而不是超越或消解民族国家,而是在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内重塑对民族国家的理解。全球史与民族叙事的这种辩证关系,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全球史提供了可能。它要求中国历史学家在立足本国历史的基础上,对中国作出新的理解和认知,认识到中国不仅是内部诸种力量协作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国际性乃至全球性因素合力形塑的产物。这种在民族叙事内部而不是之外发展出来的对于自我和世界的认识,将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全球史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前提,也是中国史学对于全球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