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王冲 《神州》2013,(15):152-153
网络流行语已经是时下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时代性的语言符号象征。对其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语言学价值。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简要分析了词语模是如何构成网络流行语的,并且以"Xstyle"为例,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苏红 《神州》2013,(11):175
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流行语作为流变着的语言符号象征,无一不是对现实问题的最理性思考,对其研究具有深刻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本文以"××style"为例,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流行句式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3.
马婷婷 《神州》2011,(9):101-10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语言、文化等传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新奇的语言形式通过网络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语,本文就这一文化现象试分析2010年网络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汉语是当今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就其标准语来说,她是世界上最丰富、最精炼、最优美、最精当的语言之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经历了近六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较完备的表意文字体系,基本适应了记录汉语的需要。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可能向拼音化方向发展;但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现行汉字尚处于简易化、规范化的改革之  相似文献   

5.
汉语、汉字与汉文化联系十分紧密,极为广泛,汉字不仅反映了先民的礼仪、制度、风俗、艺术,而且通过汉字记录的汉语词汇折射出汉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6.
李浩 《神州》2012,(31):154-15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社会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思维习惯在其民族语言上都有所反应。词汇在汉语教学中,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汉语词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从历史来看,汉语词汇又是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原本没有文字而至今还根深蒂固地借用别国文字的少数国家。汉语对日语的影响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对汉字和汉语词汇的借用。日本人可谓是学习汉语的最优等生,借用汉字的同时不断地把它融入自己的语言之中,假借汉语给与日语的读音,有时还给它增添新意,使之成为日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本文以实例对日文借用汉语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特点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进一步对这种现象的发展进行了理论性的推测。通过这种研究可以揭示日语形成过程中的文化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相大 《丝绸之路》2010,(12):79-81
韩国语词汇包括固有词、汉字词、外来词和混合词,其中汉字词最多。汉语是很久以前就被韩国人使用的外国语,传入时间悠久。通过韩国与中国文化方面紧密的接触与交流,大量的汉字继续被引进韩语。对韩国人来说学习汉语相比其他国家留学生更为容易一些,即韩国留学生比没有接触过汉字的学生拥有一定的词汇基础。可是,韩语里边的汉字词在漫长的时间中产生了跟原语汉字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不知道这些不同点,反倒会对学习汉语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9.
李金莲 《民俗研究》2006,(1):203-208,256
众所周知,日语不仅借用了汉字,还吸收了汉语的大量的词。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密切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叶蜚声,1997:10)汉语的词被移植到日语中,就意味着它们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通过大量使用别字、字母词、数字词以及改造旧词、使用图形符号,追求一种新奇的表达效果,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但由于不符合语言规范,又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些变异运用词语的现象,力求达到正确了解并规范网络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盛行通过日译本转译西方著作,汉语中引进了大量的日语词汇和句法。笔者认为,比起一直以来通用的“欧化”的说法,把此现象称为“日化”更为贴切。本文以鲁迅作品中的具体“日化”语言实例为证,论证了“日化”的语言事实。对于“日化”语言一直以来遭忽视的现象,笔者从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汉字等方面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2.
郑天立 《丝绸之路》2011,(16):88-89
本文通过对汉字和其他拼音文字的优劣比较,简述了学习国学汉语文字的方法,强调应识读汉字、扩大词汇积累,掌握汉字书写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3.
缑娅兰 《丝绸之路》2014,(18):61-62
本文由语言接触理论出发,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丝绸之路上发生的语言接触进行了探析。以河西走廊一带青海和甘肃地区的两种混合语为例,揭示语言接触在语言演变与发展中的作用;并简要分析了丝绸之路背景下这两种混合语出现的原因。通过对这两种混合语的词汇、语音和句法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具有显著的共同特征:词汇大部分均来自汉语,而语法的构成却与当地相邻的少数民族语言相似。此外,还分析了这两种混合语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探究丝绸之路上诸多语言接触的其他特征。  相似文献   

14.
贺梦月 《丝绸之路》2013,(8):125-128
动词重叠是汉语词汇的一种普遍现象。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情况非常复杂,而且是一种富有特色与表现力的语言形式。动词重叠现象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比如动词重叠的结构类型、哪些动词可以重叠、哪些动词不能重叠、重叠后具有怎样的语法意义等,需要我们对汉语词汇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找到理据。本文以"变"和"变"开头的动词为例,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健  李瑶 《神州》2013,(5):169-169
网络语言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文化博弈的产物。在外来文化的强势影响下,中国的网络流行语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西立的强势文化使网络流行语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中国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对网络流行语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抵制和排斥外来文化都是不可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要用发展的客观的眼光去看待网络流行语。未来的网络流行语会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产生更多的新形式和语言变体。这些新的语言需要我们用审慎的态度去进行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16.
吏读,是指古代朝鲜用汉字按照朝鲜语的语法体系和词序,标记的语言文字。汉字是根据汉语的音韵体系和语法结构,为标记汉语而创制的文字,所以,用汉字标记汉语,不会出现音韵或语法结构上的矛盾,但是用汉字标记朝鲜语,最初就产生了语法体系和词序上的矛盾。为了能够用汉字记录朝鲜语,在古代朝鲜三国时期,朝鲜语言学者经过长时间的潜心研究,创制了与中国的汉文不同的语言标记形态——吏读。  相似文献   

17.
人类交际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相辅相成,构成人类交际的完整系统。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应加强非语言交际手段的运用。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汉语教师应认识其特性,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功能,并在汉文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教学中,积极恰当地使用体态语。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服务。方言是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域范围内演变而形成使用的语言。例如:汉语中的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楚方言、闽  相似文献   

19.
况守忠  朱灵茜子  乔利冬 《神州》2013,(18):151-151
当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其自由、开放的特点,为网络流行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与流行,对先进文化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种类,以及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指出如何通过网络流行语对先进文化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比较对照的方法 ,从《三国史记·地理四》中解读了高句丽语言中的 2 0个词语 ,并且还发现有 10个高句丽语词语的读音与日本语的读音几乎完全一致。本文以含有高句丽语词语的资料为依据 ,初步判明高句丽族居民既讲高句丽本族语言 ,同时又能讲汉语 ;高句丽族使用的文字是汉字 ,而且是在两种情况下使用 ,即一方面按原意使用汉字汉文 ,另一方面使用汉字标记高句丽语的语音 ,将汉字作为一种标音符号 ,从而进一步论证高句丽文化是古代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