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7月,陕西省长武县丁家乡直谷村发现一处佛教石刻造像窖藏,共出土砂岩质地的佛教造像24件。近半数刻有明确的纪年题记,多为北魏时期的作品,包括太和、景明、延昌等纪年。形制为背屏式高浮雕和背龛式高浮雕,题材多为一佛二菩萨二尊像。其中一件延昌二年(513年)造像,主尊为交脚坐弥勒,雕刻精美,彩绘尚存。这批北魏佛造像数量较多,时代较早,保存基本完好,是近年陕西佛教考古的重要发现,对研究北朝至隋关中地区佛教发展及造型艺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了一批时代较早的出土铜造像,其中17件有发愿文或纪年铭文,时代由北魏至隋。最早为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像,最晚为隋仁寿二年(603年)像。现分别介绍如下。 1.北魏太和年间韩位造像铜鎏金释迦、多宝并坐像。座足、背光残断,已修复。通高14.1、宽6.1厘米,重133.6克。造像通体鎏金,两佛形象基本相同,肉髻,脸型长方,眉目清秀,头后部有五重同心圆头光,下有身光。上身穿圆领通肩大衣,衣纹细密,袖褶刻向下弧线,胸部则作向上斜弧线。双  相似文献   

3.
1972年,陕西省长武县出土一批佛教造像碑,其中有长武县马寨乡司家河村出土的北魏造像残碑4通;长武县昭仁寺内出土的北魏、北周、隋、唐造像残碑7通,石造像3件,造像残碑头及经幢各1件。现将这批资料整理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4.
冉万里 《文博》2013,(1):55-59
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景明二年四面造像碑是一件重要的北魏造像,学界对其主龛中的佛像和题材多有关注,但左右侧主龛下方的造像题材却被忽略本文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证,认为它们是陕西地区重要的早期神王像。  相似文献   

5.
张永造像是北魏武帝灭佛后的最早单体造像之一,是在《法华经》思想影响下的弥勒造像。主尊弥勒,与释迦、多宝二佛并坐组合,反映了5世纪北方影响最大的"三世佛"思想;佛像背面雕刻佛传、本生等故事图像,内容选取以北魏所倡导的"孝"道精神为准则。造像沿袭了犍陀罗晚期佛像表现形式,是北魏中期中亚与我国北方的宗教艺术交流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2020年,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新发现三件北朝石刻造像碑,均镌刻造像记,其中两件北魏造像碑纪年明确,为景明三年(502)和神龟元年(518),景明三年碑为目前泾川所见纪年造像最早者。另有一件无纪年造像碑,推测为北周时期。从造像题材和造像特征来看,北魏造像碑受到了云冈石窟和关中地区造像风格的影响,为考察泾川乃至陇东地区造像演变提供了新材料。造像记表明,三件造像碑由梁氏家族供养或由梁氏作为结社首领参与造像,供养人族属反映出当时泾川的民族融合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1953至1954年 ,河北省曲阳县修德寺遗址发掘出土一批北魏晚期至盛唐间的珍贵白石佛教造像2200余尊 ,其中纪年造像200多件[1]。在纪年造像中有两件造像铭文有“真王五年”字样。真王五年杨天仁等二百人造弥勒坐像(图一) ,头缺 ,残高33厘米。像身披袈裟 ,领口低垂 ,露系裙宽带。左手施与愿印 ,右手残 ,推测为无畏印。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袈裟及下著长裙前后分为三层满覆座前。身后背光上部残缺 ,分为内外二区 ,外区浅浮雕火焰纹 ,内区呈锯齿样。其造像风格基本与同遗址出土的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张开造弥勒坐像一致。像座刻发愿文 :“真王五…  相似文献   

8.
1999年12月,廊坊市永清县支各庄发现北魏石造像一躯,为青石质,正面浮雕一佛二菩萨一铺三尊造像,背面下部发愿文有"太和十一年"纪年,是研究廊坊乃至河北地区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以及北魏云冈石窟造像艺术对河北地区影响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云冈石窟作为北魏修建的第一座大型石窟,其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形象的出现与北魏塑造正统性的传统有关。文章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结合这一时期佛教的发展面貌,推断云冈石窟中二佛并坐像的出现与北魏文成帝有关,这一造像形式在当时具有证明政权和帝位正统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隋代开皇年铭鎏金铜造像数件,现分别介绍如下。 1.开皇二年张万通造像单身坐像,通高14、像高3.9厘米。佛高髻,面丰圓,披广袖通肩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束腰四足高方座上。后有举身舟形大背光,背光上阴刻莲瓣纹头光及身光,外圈饰阴刻火焰纹(图一)。方座的左、右侧及后面刻铭38字:"开皇二年正月八日  相似文献   

11.
佛教入川,广元是第一站,广元精美绝伦的佛教石窟造像首推千佛崖。 公元514年,佛教已经进入广元,并雕刻了许多佛像。1983年4月,广元城关豫剧团建筑工地出土了一批佛像,佛像大多残损,身形瘦削,上身较长,整体风格颇有北魏“秀骨清像”之风。其中一尊释迦文佛背面刻有“延昌三年”题记,延昌是北魏宣武帝年号,延昌三年即514年。  相似文献   

12.
浅谈山东博兴出土的北朝铜佛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博兴博物馆馆藏100余件北朝--隋代铜佛像,其中有确切纪年的35件,时代自北魏太和二年(478年)至隋仁寿三年(603年).这批铜佛像以释迦多宝、观音、弥勒像为最多.同窖藏出土的一件道教老子造像,反映了当时佛、道两教融合发展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广元新发现的佛教造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年4月和1986年9月,四川广元城关豫剧团基建工地先后两次出土佛教石造像,第一次8尊,第二次1尊,共9尊。造像属北魏至唐代,出土时整齐叠放于土坑内,显系有意瘗埋的。早年均经人为破坏,残损程度不同,佛头大多残失。唯一的一个佛头,则已身前异处,躯体残失。像残高28~143厘米,大多雕饰精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尤以1983年出土有延昌三年(514年)造像题记的"释迦文佛"圆雕和1986年出土的兴安刘约造像碑格外引人注目。前一像为四川首见的有明确纪年的北魏造像;后一像  相似文献   

14.
造像发现地位于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哨镇卢家沟村。2006、2012年,两次征集造像,共14件。2016年,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对遗址再次进行调查,确认了历次出土佛教造像的具体位置。造像包括背屏式一佛二胁侍三尊像、二佛并坐像以及若干块主题不明的背屏式造像、造像台座等,造像年代均为北魏。卢家沟集中出土佛教造像,并未发现寺庙遗迹,况且不少造像主尊头部缺失,可能是人为破坏。喀左地区此前仅出土一件背屏式石造像,卢家沟造像的发现,为研究本地区北魏时期同类佛教造像及佛教在此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5.
鹿野苑石窟开凿于北魏献文帝时期,位于平城北苑西山中.作为一处皇室宗教营建,其布局设计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涵义.<北魏平城鹿野苑石窟调查记>认为,第6窟"造像组合出现了一佛二菩萨和窟口外两侧各雕一力士的新形式",这一结论是需要谨慎对待的.鹿野苑石窟的造像组合应是一佛二菩萨,窟外两侧的力士像年代应与云冈第二期偏晚或云冈第三期石窟相当,很可能是在北魏中期末或晚期补刻的.  相似文献   

16.
1994年12月,青州市酒厂工地出土北魏彩绘造像一件,现介绍如下。该造像青石质,高134、宽90厘米。光背舟形,周饰火焰纹,顶尖部稍敛曲内翘,两侧及底平直,下有圆榫。造像为一佛二菩萨三尊像。主佛高83.5厘米,螺发高肉髻,细高鼻,面相清瘦,口涂朱色,满面贴金。内着僧祗支,穿褒衣博带袈裟,手残,应是施无畏、与愿印,赤足立于圆形座上。头后五道同心圆头光,直径38厘米,光环分别饰以五彩。头光内饰浮雕仰莲,莲芯与佛头后髻相连,脖颈处透空。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月,广元县城关豫剧团基建工地出土了一批北魏佛教石刻。其中一尊记有北魏延昌三年(514年)造像题记的圆雕“释迦文佛”石像格外引人注目(图一)。高1.5米,肩宽0.28米,砂岩石质。头饰馒头状的高肉髻,内穿交领襦,外套对襟袈裟,下摆成三角形下垂,呈锯齿状,衣袖宽博,善跏跌坐,手呈说法式。长达82字的完整题记镌刻在石像背面(图二),兹将字体简化标点,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海外所藏两铺河北地区北魏金铜释迦多宝并坐像名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迪 《文物春秋》2006,(4):39-45
两千载一气呵成的中国佛教史中无疑烙有世俗权力的深刻烙印,如北魏中晚期释迦多宝二佛并坐造像的风靡一时,即与其作为孝文帝、冯太后“二圣政治”宗教宣传品的现世功用不无关联。河北地区系北朝施造铜、石单体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的根据地之一,本文选取流失海外的两铺出自河北地区的北魏金铜二佛并坐像名品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9.
在洛川县以东约35公里的菩提乡董子河村西50米处的厢寺川,董子河以北不远处有一东西走向高约3米、宽4米不规则的垂直崖面(图一),崖前杂草丛生,董子河摩崖造像就位于该崖间。崖面坐北面南,摩崖像龛现存7龛,风化严重(图二、图三),并有一幅线刻人物图。其中有北魏熙平三年(518)至五代乾化二年(912)造像记5则。笔者于2005年10月间对上述遗迹进行了调查并作了详细记录,现将遗迹情况介绍如下,并分析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麦积山石窟10号造像碑●项一峰麦积山石窟万佛洞(第133窟)10号造像碑,是北魏太和十年(486)至太和十八年或景明三年(502)所作,距今已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是佛教碑刻造像中的艺术精品。造像碑通高136米,宽073米,厚010米,正面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