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主办、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承办的“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稳定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期评估会议,于1992年9月9日至11日在大连东北民族学院举行。 国家民委常务副主任赵延年,国家民委政研室主任刘先照、副主任张崇根、辽宁省民委常务副主任张贤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史金波、东北民族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2.
2012年9月18日至25日,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石玉钢率调研组到辽宁调研考察民族工作。本次调研是为了深入了解辽宁省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现状和在新时期呈现出的新特点,了解当地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省民族宗教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何晓芳等陪同调研考察。  相似文献   

3.
2000年10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马大正先生主编的《中国边疆经略史》。该书是“中国边疆通史丛书”的第一部,其余各部:《东北通史》、《北疆通史》、《西域通史》、《西藏通史》、《西南通史》、《海疆通史》也将陆续出版面世。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会促进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也是中国边疆研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这是新华社记者吴会劲于1988年11月3日采访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吕一燃、副主任马大正后撰写的专稿。有关专家学者指出,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状况令人十分忧虑,一些不必要的限制使学者不愿涉足这一领域,致使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不利于边疆的治理开发和在边界争端中维护国家主权。他们呼吁尽快改善研究条件。有关学者指出:边疆史地的研究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对  相似文献   

5.
边疆的概念与边疆的法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认为在中国古代,边疆的概念有其特定的化含义。不仅如此,边疆概念还有特定的、不同于西方以主权概念为中心的含义。边疆概念的这种特殊性质与中国古代特殊的、以汉化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传统和多元一体的化格局有关,反映在中国古代的立法和司法制度上就是边疆的法律与边疆的概念和边疆的民族之间呈现出一种历史性的波动和相对稳定的统一。作从这一角度对之进行探讨,弥补了相关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边疆学既是一门探索中国边疆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也是一门直面中国边疆治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学科。随着我国边疆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的边疆治理研究和中国边疆学构筑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2017年10月中下旬,由云南师范大学主办,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边疆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边疆治理和中国边疆学构筑高层论坛"在昆明召开。一、中国边疆学构筑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边疆学构筑是一项涉及宏大而具体的理  相似文献   

7.
<正>欣逢中国边疆研究所(前身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成立40周年,我在此致以衷心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同时,我也浮想联翩,回忆起桩桩往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我有幸认识了当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边疆中心”)的马大正主任,由此结缘。长期以来,我得到马主任与边疆中心诸多师友的提携与帮助,也参与了中心组织的不少学术活动,可以说是中国边疆研究所走过40年历程的见证者之一。在指导和组织全国的学术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中国的边疆研究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繁荣期,硕果累累,研究的内涵与外延、广度与深度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中国边疆研究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云南大学的边疆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更好发展,依然是值得我们重视与思考的重要问题。一、云南大学的边疆史地研究云南大学是一所地处西南边疆的综合性大学,长期以来一直注重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杨军 《史学集刊》2012,(2):17-18
自夏商周到元明清,尽管中国王朝经历了多次统一与分裂的交替,但伴随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边疆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自秦汉王朝形成汉人居中心,少数民族居边疆的格局后,历代民族分布的大格局基本因袭不变,中原与边疆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政区,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经历了由羁縻统辖到中央集权直接统辖的发展历程。如何认识这个历程,如何划定古代中国疆域,历代王朝对郡县以外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作为是否属于边疆治理,不仅外国学者的看法不同,我国学者的观点也有很大分歧。这直接关系到古代中国边疆如何发展为今天的中国边疆,古代众多边疆民族如何结成今天的中华民族这个重大的命题。这组文章是从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基点出发,从边疆经略、政治统治、人口迁移、民族关系、军事防卫、经济开发、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中国历代边疆治理问题,其中既有宏观的理论探讨,也有具体问题的研究,力图从多角度加深对中国历代边疆治理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边疆史地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发展这门学科,我想就下面一些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关于中国历史上边疆问题的特点和研究重点。中国历史上的边疆问题,是边疆史地研究的核心和基本内容,弄清中国历史上边疆问题的特点,对我们确定边疆史地研究的对象、范围,是很有帮助的。中国历史上边疆问题的特点,我认为主要是:1、长期以来,历史上中国边疆的巩固、动乱、变化、兴衰等,无不与少数民族的活动和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有关,因此历史上少数民族问题,特别是民族关系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追求以综合国力提升为目标的全面、持续和稳定发展,以及国家在领土外的活动日渐突出的条件下,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地理空间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边缘性区域问题的影响日渐突出,形成了所谓的"边疆热"。在此过程中,国家视角的边疆研究应运而生并呈异军突起之势,引起广泛关注。国家视角的边疆研究,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待和界定边疆,把边疆视为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着眼于厘清各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复杂边疆现象和边疆问题的本质,揭示边疆和边疆问题发展演变的规律,构建边疆和边疆治理的阐释理论,探索各种边疆问题的解决之道,提出解决边疆问题的政策建议,并以此服务于国家的边疆治理。不过,边疆研究的国家视角并不排斥和否定边疆研究其他视角的意义和价值,而是期待在国家视角与其他视角边疆研究的共性的基础上,共同构建边疆研究统一的基础平台,共谋边疆研究的发展,以期为国家的边疆治理提供有效的知识供给。  相似文献   

12.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新疆研究室联合举办的"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边疆史地与边疆学座谈会"于2017年8月5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当代中国边疆研究(1949—201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以及边疆史地与边疆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边疆政策在促进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发展、壮大进程中发挥过独特的作用。加强中国历史上边疆政策的研究,对于当代中国边疆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两汉边疆思想观的论争与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边疆观作为关于国家边疆基本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边疆思想论争中治边观取向的依据和支撑。大而划之,两汉边疆思想论争可分为“无用”之论和“国本”之论两类相互对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思想观念,论争呈现出前后承继而又各具时代特点的四个历史阶段。边疆思想的论争不仅对两汉的边疆经略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也渐进丰富、完善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边疆思想。由西汉初期至昭帝盐铁之论持续进行的大一统思想与边疆思想的相融,特别是论争双方在大一统思想基础上呈现的边疆思想的趋同,标志着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深化边疆理论研究与推动中国边疆学的构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三次研究高潮与三次学术研讨会中国边疆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硕的成果,可用“千年积累、百年探索”来概括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历程。我们在研究、总结前辈研究的历史遗产后,认为自19世纪中叶迄今,中国边疆研究曾出现三次研究高潮。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兴起是中国边疆研究第一次高潮的标志。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边政学的提出与展开,是第二次中国边疆研究高潮的突出成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边疆研究第三次研究高潮出现的  相似文献   

16.
传统国家时期的边疆多被视为"地理偏远的边缘地带、拱卫核心的缓冲地带、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带、文化迥异的遥远地带"。随着近代以来领土属性的转型和交通通讯的发展,中国开始由模糊的、不确定的、"有边陲而无边界"的传统边疆观向以国际性条约分界定疆的现代边疆观转变。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支援边疆建设,从声势浩大的"三线建设"到轰轰烈烈的"西部大开发"再到具有世界意义的"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有机互动为边疆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绝佳机遇,也为边疆地区超越中国历史上的传统边疆形象提供了时代契机。"超越边疆"便是在"一带一路"、全球化以及现代化浪潮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基于多民族国家边疆地区客观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基础,在均衡发展的理论指导下,将边疆地区提升至国际合作前沿区、国家战略纵深区、经济增长潜力区的高度,实现国内各地区更为紧密的联结和整合。  相似文献   

17.
在"文德以化远人"治边文教政策的指导下,明朝在边疆地区兴办儒学以化导边人,施乡约行旌表以感召边民,建立起一个完备的边疆文教体系,将儒家文化远播边疆,实现对边疆的有效治理。明朝在边疆地区大兴文教是以边疆治理为依归、以"安边"为核心,文教乃"兴太平"之手段,兴教是为安边服务,一旦有悖于此,儒学即失去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1月6日至10日在广西桂林市举行。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汉、壮、回、藏、苗、瑶、侗、白、蒙古、哈萨克、畲等十一个民族的84名民族史学工作者以及新闻、出版界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六十多篇。中国民族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刘先照同志在开幕式上致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边疆史地研究取得了显的发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特点的边疆史地研究在继承历史、边政、舆地、方志、游记等传统的同时,开始吸收和借鉴民族学、宗教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使边疆史地研究正在形成贯通古今的新特点,体现出服务于现实边疆建设的应用性功能。所以,从边疆史地研究的发展来看,虽然定位于边疆,但并不局限于史地。  相似文献   

20.
思考与行动——以边疆研究深化与边疆中心发展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唤醒了国人对边疆的极大关注,但中国边疆研究的真正发展繁荣则是在90年代以后,以中国边疆研究中心为代表的一批边疆研究机构的先后成立、大量有关中国边疆研究论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边疆研究正在形成一门新的学科——中国边疆学。在进入新世纪之际,总结以往的研究历程,探索中国边疆研究的未来,无疑会促进中国边疆研究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编辑了这组章,希望中国边疆研究有更多学加入,有更多国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