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昆曲,又被称作昆腔、昆剧,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之一。它高度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体制严谨,文辞优美,唱腔婉转,表演细腻,格调高雅,凝聚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深厚的文化意蕴。由于深刻影响了许多其他戏曲剧种的形成与发展,它被誉为"百戏之母""百戏之祖"。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苏州昆山地区。从明代隆庆、万历之交开始,到清代嘉庆初年,昆曲不仅在宫廷中被尊为"官腔",在皇家贵族和士大夫阶层中备受尊崇,而且在广大普通民  相似文献   

2.
于丹  刘刚 《中华遗产》2007,(11):102-113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梦幻能够让我们蓦然心惊?在梦幻里面,我们究竟能触摸到什么?它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意味吗?谈昆曲,我们就从它的“梦”说起……  相似文献   

3.
汪丽丽 《东南文化》2021,(6):180-183
昆曲集宋元南戏和元杂剧之所长,经历代改良和传承,在明清时期的文人士大夫群体中广泛传播和发展.昆曲服饰是昆曲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统戏曲表演体系的美学特征.在昆曲的发展过程中,江南文人追求的雅致美、意境美、自然美等审美融入了昆曲舞台艺术中,并引导了昆曲剧装制作的发展方向,使得昆曲服饰形成了色彩淡雅自然、设计构图虚实相间、图案搭配重写意和象征等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
只要北方昆曲艺术在祖国的艺坛上存在一天,北昆人就会永远怀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966年,江青假借毛主席的名义,撤消了所有全国昆曲演出团体和戏曲学校的昆曲班。北昆老一辈艺术家白云生先生喊出了所有昆曲工作者、爱好者的心声:“取消昆曲我死不瞑目!”可惜,他到底没有赶上1979年北方昆曲剧院重建!有人说,北昆的老艺人对党的感情最真挚最纯朴,当他们跟别人一样说“党的扶持”时,总爱加上“亲手”两个字,说“党亲手扶持了昆曲”。是的,北昆(包括南昆)的老艺人,在旧社会受的苦最大最深,昆曲早从清代中叶就由辉煌转入衰败,曲…  相似文献   

5.
昆曲     
《文史月刊》2012,(9):2-F0002
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相似文献   

6.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梦幻能够让我们蓦然心惊?在梦幻里面,我们究竟能触摸到什么?它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意味吗?谈昆曲,我们就从它的"梦"说起……  相似文献   

7.
江南幽兰人间雅韵——昆曲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印证了已故昆剧艺术大师俞振飞曾经说过的“玉峰歌舞地,昆曲万年传”。如今,“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曲艺术,其诗的意境、画的风采,已经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昆曲的故乡——昆山,自古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艺事丰富多彩,孕育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戏曲幽兰——昆曲。 元代初期,昆山因户籍聚众,由县升为州,城内商贾云集,人烟稠密,市井茶楼酒肆成了艺事演唱的场所,使南词曲调得到流传和弘扬。  相似文献   

8.
从昆曲《藏·奔》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曲具有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它的传承与保护,应该适应时代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藏·奔》是柯军先生主创的一部新概念昆曲,不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昆曲之美,在戏曲内容、表现手法和戏剧空间等方面更是大胆突破,为昆曲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姜鸿文 《神州》2013,(11):217
中国戏曲舞美的发展乃至中国戏剧舞美的发展不是空中楼阁,深厚的艺术传统是其生长发展的根基,是维系其生存的命脉体系。发展戏曲舞美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从传统出发。传统戏曲舞美形式与戏曲艺术整体密切相联,无视戏曲整体的艺术特征无异于取消戏曲艺术本身。在现代戏曲中作为表情达意的视觉因素,文学描写、形体动作不能取代舞台美术的独特视觉表现功能,因此,现代戏曲舞美设计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本文探究传统戏曲舞台的时空表现。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18日,是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之首4周年。古老而高雅优美的中国昆曲和它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正越来越获得世界公认。2004年3月,在全国政协报送的《关于加大昆曲抢救和保护力度的几点建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以及李长春、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抢救、保护、扶持昆曲的具体措施作出了重要批示。随后,中央财政决定从当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划拨1000万元,用于昆曲艺术的抢救和保护。同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苏州举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与“人类…  相似文献   

11.
林璐 《神州》2011,(2):69-69,71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它们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预示着以昆曲、京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亟待保护与传承。然而保护与传承需要创新,如何在创新的基础上,又保有“传统”的特色,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多年来,大家一直在谈论,有褒有贬,涌现出来的新戏也良莠不齐,本文试从剧本、台词、舞美化音、传播途径等几个方面,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戏曲的创新之路该如何走。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高阳县以其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孕育了绚丽多彩戏曲文化,素有“戏曲之乡”的美名 ,其中有一颗摧灿的“明珠”,就是河西村的昆曲。河西村位于县城东南角,与河间、肃宁两县的边沿村庄接壤,居有300多户。就是这样一个普通村庄,在戏剧上几经波折,久而不衰,先后培育出100多名昆曲演员,不少人成为著名艺术家,为我国传统戏剧的继承和发扬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昆曲产生于明朝嘉靖年间,发祥地在江苏昆山一带,故称昆山腔,后简化成昆腔或昆剧,也叫昆曲。当时为许多人所喜爱,发展很快,一度风行全国…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我国最古老、典雅的剧种之一。2001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融入文学、音乐、表演集大成者。昆曲,不仅在于其典雅的文辞、委婉的曲调及曼妙的舞姿,更在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成为全人类其同的精神文化财富。昆曲仍活跃在当今戏曲舞台之上,是它艺术中声与形的完美结合。其中,音乐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载歌载舞、诗情画意的表演,都是昆曲的灵魂。无论在曲调旋律、演唱技巧、戏剧性的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更趋于完美。经典剧目《牡丹亭》中一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吟唱了数百  相似文献   

14.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有着与其他艺术形式所共有的美学属性,也有着它独有的美学特质。高校的艺术类教育一直都是教育工作中比较难以用量化标准去衡量的部分,但现代化的教育工作又无法避免用量化标准来进行比较研究。要对传统的高校舞蹈教育进行改革,使其跟上时代的进程,可以通过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这种舞蹈艺术形式的艺术特质,用科学的手段将舞蹈艺术教育划分出量化标准,同时进行艺术个性化、差异性教学。本文就这个观点角度,引入“相由心生”的美学概念,对舞蹈教育改革提出笔者自己的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杨冬燕 《神州》2013,(20):247-248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有着与其他艺术形式所共有的美学属性,也有着它独有的美学特质。高校的艺术类教育一直都是教育工作中比较难以用量化标准去衡量的部分,但现代化的教育工作又无法避免用量化标准来进行比较研究。要对传统的高校舞蹈教育进行改革,使其跟上时代的进程,可以通过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这种舞蹈艺术形式的艺术特质,用科学的手段将舞蹈艺术教育划分出量化标准,同时进行艺术个性化、差异性教学。本文就这个观点角度,引入“相由心生”的美学概念,对舞蹈教育改革提出笔者自己的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6.
<正>朱栋霖教授在《苏州,引领江南风骚500年》中指出:“在中国,没有一个城市有像苏州文化艺术那样丰博全面,又独特而典型,具有鲜明的吴文化—江南文化美学特色。”在苏州文化艺术里,昆曲是解读诗意苏州最重要的钥匙之一。苏州诗意盎然的景与人的背后,是不同于北方文化“先质而后文”的“质有而趣灵”,是审美精神的自我觉醒、刚柔并济的文化底色、雅俗共赏的兼容并蓄。  相似文献   

17.
<正>一部独特的昆曲文献著作朱恒夫(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昆曲的著作,自昆曲兴盛始,不时地问世,有记述历史的,有著录剧目的,有品评艺术特征的,有订正曲谱的,有探讨理论的,迄今为止,至少有上千部之多。然而,还没有一部像《中国昆山昆曲志》这样,由一个县级市为它作地方志的。通读全书,使我们对昆曲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王星 《神州》2013,(23):37-37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昆曲“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荣誉称号。本文即将就昆曲艺术如今的传承与发展为主旨进行讨论,旨在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申 《北京文史》2009,(2):38-45
戏衣又叫行头,是对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服饰的称谓。18世纪中叶,中国南北地方戏曲繁荣发展,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昆曲和弋阳腔在京是主流戏曲。京剧形成后,表演服装保持了昆、弋诸腔中古典戏衣的传统式样,并不断在继承昆曲和诸腔的基础上吸收创新,  相似文献   

20.
文与乐是戏曲研究的重要方面,不同时期文乐关系的变化,引发了戏曲从业者与赏剧者间的大讨论。明代戏曲文乐关系以“沈汤之争”与魏良辅戏曲改革为主线,逐步由“填词入曲”向“依字行腔”变化发展。明代以来对戏曲文乐关系的研究,既有戏曲理论的探讨,也有戏曲表演的实践,在有关研究中,诸多关于戏曲创作、戏曲美学的表述,其核心本质也是关于戏曲文与乐的观点与讨论。受明代戏曲史料、“口传心授”传承方式及记录方式等方面的局限,当下我们无法真正还原明代戏曲,但从作品入手,通过分析文乐关系进而理清当时的戏曲发展脉络,对研究明代戏曲具有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