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州满族是清雍正十年(1732),随着青州满族旗城建立,自东北和北京两地迁入。当时八旗兵民约万人左右,此后在青州定居260余年。由于居住集中,满汉不通婚,婚俗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廷允许满汉通婚,少数汉族妇女嫁进旗城,但多为有钱人家做妾,而满族妇女不外嫁。辛亥革命后,情况逐渐改变、婚俗也逐渐吸收了汉文化,但至今仍有不同于汉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最近,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李风琪、唐玉民、李葵三先生编著的《青州旗城》,对山东青州满族的历史,进行了穷原竞委的述说,是一部反映满族区域史的上乘之作。有清一代,八旗军队除集中屯戌京师外,大约半数的兵力分别屯驻在全国70余处重要城镇和水陆冲要,其中东北驻防44处,关内各省驻防20处,新疆驻防8处。由此构成清朝控制全国的骨干力量。正是在八旗驻防的基础上,形成了满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因此,研究八旗制度,不能不研究八旗驻防,研究满族的人口迁徙和区域史,不能不研  相似文献   

3.
浅谈青州北城满族的婚礼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 《东南文化》2005,(1):62-64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和活动,本主要介绍了山东古城青州的满族婚礼民俗及满族婚俗体现的诸多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青州市北城村是山东省惟一的满族聚居区,居民多为清朝八旗驻防兵的后裔.从东北到北京,再到青州,随着生活地域的变更和时代的变迁,这部分满族群体的信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北城满族人民的信仰现状及历史变迁,总结了北城满族人民的信仰特点,并就民间信仰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提出了点滴思考.  相似文献   

5.
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革命斗战精神的民族。笔者在长期积累的资料和参加《河北省民族志》“满族部份”编写过程中,在河北各地,了解了大量满族人民参加反封建统治,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斗争,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的事实。现仅就河北各地满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就已经掌握的材料,做一简易介绍。 河北省是满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河北满族约有172多万人,接近全国满族982万人的六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满族不但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酷爱戏曲的民族。满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戏曲艺术,同时,也充实和丰富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汉族传统戏曲形式,在中国的戏曲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仅就满族的几种传统曲艺和在京剧形成、发展过程中满族所起的作用及在中国戏曲史上有过贡献和影响的满族艺术家做一简单介绍。 一 曲艺在满族是晚起的艺术形式。最早出现的八角鼓从形成至今还不到三百年时间。 八角鼓,是由演唱时所用乐器“八角鼓”而得名,属于牌子曲(各种小曲集成的组曲)  相似文献   

7.
青州驻防城建城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州驻防城为清代全国八旗驻防要地之一,其工程浩繁巨大,史称“呈属创始,其衙署营房规式无旧例可循”本根据宫中和地方档案及稗官野史,民间口碑,较详实地概述了建城经过,八旗民兵进驻情况,为研究清代八旗驻防,满族人口迁徒和民族区域史,提供了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8.
满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王朝,奠定了中国今日版图,发展了中国文化,在其从长白山走向中原的崛起过程中形成了“满族精神”. “满族精神”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创造了历史文明,积累了历史发展动力. “满族精神”概括起来共有四个方面:自强进取的奋斗精神,从肃慎到满族,顽强进取;继承与开拓并举的创新精神,将继承中国历史传统和满族自身发展实际有机结合,进而发展创新;巴图鲁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满族崛起时反抗民族压迫的顽强精神升华为抵抗外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涵盖继承、团结、包容、借鉴和学习等内容.“满族精神”具有厚重的当代价值,对我们今天有重要的镜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满族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满洲统治者在整个清王朝一直处于政治支配者地位。关于满族史的比较传统的一类看法,往往将满族形成的时间定位于1644年清军入关之前。有人把努尔哈赤称汗建国,或满文的创制看作是满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有学者认为,满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在皇太极于1635年改女真为“满洲”,或者由他完成对东北地区的统一之时。自1980年代末以来,在族群(ethnicgroup)和族性(ethnicity)理论的影响下,国外出现多种著述,力图从对于主体性的自觉意识这一视角去追溯满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过程。柯娇燕(PamelaCrossley)先后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一些书刊、电影、电视中常出现“满清”这一名称,做为“满族”或“清朝”的称呼。其实,这是一种不合适的称谓,不应再继续使用。但有人出于不理解,不知其误;有人虽知其误,却并未在意。 “满族”和“清朝”本来是两个涵义不同的概念。“满族”是族称,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1635年皇太极废除诸申(女真)的旧称,定族名为“满洲”,后简称为“满族”(辛亥革命后均通称为“满族”)。“满族”是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以女真为主体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清朝”则是以满族贵族为主的满、汉等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J. Maxwell Atkinson and Paul Drew. Order in Court: The Organization of Verbal Interaction in Judicial Settings. Atlantic Highlands, N. J.: Humanities Press, 1979. ix + 275 pp. Notes, references, and index. (Published in Oxford Socio‐Legal Studies Series, J. Maxwell Atkinson, Donald R. Harris, and R. M. Hartwell, general eds.) $30.00.  相似文献   

17.
18.
19.
V. Alford 《Folklore》2013,124(3):352-357
REPORTS OF THE CAMBRIDGE ANTHROPOLOGICAL EXPEDITION TO TORRES STRAITS. Vol. V. Sociology, Magic, and Religion of the Western Island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04. 4to. Pp. xii, 378, with 22 plates and 84 figures in the text. Price 25s. net. Reviewed by N. W. Thomas.

L'ANNÉE SOCIOLOGIQUE, publiée sous la direction de Emile Durkheim, Professeur de Sociologie à l'Université de Bordeaux. Septième Année (1902–1903). Paris: Félix Alcan. 1904. Reviewed by E. Sidney Hartland.

OM RAGNAROK. Af AXEL OLRIK. (Saertryk af “Aarböger for nordisk Oldkyndighed og Historie”). Kjobenhavn. 1902. Reviewed by L. Winifred Faraday.

THE SHAIKHS OF MOROCCO IN THE XVITH CENTURY. By T. H. Weir, B.D., M.R.A.S. Edinburgh ; G. A. Morton. 1904. Reviewed by W. Crooke.

INDIAN FOLKLORE. By GANESHJI JETHABHAI. Limbdi, 1903. Reviewed by W. Crook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