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曲将与部曲督印,常见于印谱著录,旧谱如《汉铜印丛》、《十钟山房印举》、《十六金符斋印存》、《鉨印集林》、《金薤留珍》等。其中以《十钟山房印举》、《金薤留珍》著录较多,《十钟山房印举》著录部曲将印计有54方,部曲督印20方;《金薤留珍》著录部曲将印30方,部曲督印13方。新谱如《秦汉南北朝官印徵存》、《周叔弢捐献玺印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古玺印选》、《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玺印集》、《吉林大学藏古玺印选》、《吉林出土古代官印》、《中州古代篆刻选》、《陕西出土历代玺印选编》、《续编》、《故宫玺  相似文献   

2.
一、"乐阴司成之玺"(图一) 沙孟海先生所著《印学史》第五章"春秋、战国印"列举了这枚3厘米见方的朱文官玺(40页图2)。沙先生把它看作三晋官玺。此玺原著录于侯汝承《意园古今官印勼》(卷一第4页,1923年),铜质坛纽。50年代李学勤先生发表《战国题铭概述》一文,其中"三晋题铭"一章亦列举过此玺。不过25年后,李先生在《东周与秦代文明》一书的有关章节中已不再举此玺。据今掌握的古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05,(11)
此卷明代白描画家汪徵凤的《白描罗汉》,题签为清代乾隆时期“五大臣”之一、著名文人张照(清初大收藏家高士奇的女婿)题写:“汪徵凤白描罗汉,次等,荒一,乾隆九年春月,臣张照等奉敕编次”。这是张照在编撰《秘殿珠林》时所写。此卷落款是“楚黄汪徵凤薰沐谨写”,后钤“徵凤”白文小方印。此卷七玺齐全,上有“乾清宫鉴藏宝”和“秘殿珠林”二印,原是收藏在清宫内的乾清宫,著录于《秘殿珠林》初编卷十,第125页(见《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合卷本,上海书店出版)。汪徵凤是活跃于明代中晚期的画家,其生卒年待考。此卷中罗汉的造型各异,神态自如,衣…  相似文献   

4.
释两方汉代官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皋猷左尉 此印为铜质,鼻纽,边长2.1×2.2厘米,白文四字(见附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罗福颐先生主编的《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一书(以下简称《征存》)列此印于卷二“汉初期官印”之三“郡县乡里官印”部分,编号为359。《征存》对此印所作注释谓:“汉书地理志广陵国有高邮,东汉属徐州广陵郡。皋猷殆即高邮。”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王人聪先生在《两汉王国、侯国、郡县官印汇考》(载于其与叶其峰先生合著之《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印研  相似文献   

5.
《文物》1981年第11期乔今同同志《元代的铜印》一文,报道了甘肃征集到的一方北元宣光二年(1372年)铸八思巴文"中书右司都事所印"。文中指出,清代《西清古鉴》甲编附录及罗福颐《北元官印考》一文中所著录的官印,均为北元宣光元年(1371年)铸造,此宣光二年款官印,"为目前已知的北元最晚的一次铸造的官印之一"云云,似可商榷。  相似文献   

6.
农民革命的历史文物,传世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官印,因为这是代表农民革命政权的标志,所以常被过去统治阶级销毁。据个人所知,现在传世这类官印中,有元末徐寿辉治平四年(1354年)的“统军元帅府印”,见《隋唐以来官印集存》著录,是这类官印传世最早的一方;此后,韩林儿、张献忠也有官印的遗存。至于李自成的官印,传世极少,据近十年知  相似文献   

7.
《文物》1984年第8期《广东潮安县出土元代铜印》文中,将所出八思巴字印文译作"漳州路军民都总管印",我意应译为"漳州路总管府治中印"。总、管、府三字都曾见于已著录的八思巴字官印,如总、管二字见罗振玉的《隋唐以来官印集存》中的"管军总把印",府字见《枫园集古印谱》中的"效忠征行义兵万户府印"。军、民、都三字也曾见于其他八思巴字官印,其篆法与  相似文献   

8.
罗福颐先生的《汉印文字征》第9卷第6页“匈”字下收有“汉匈奴破醯虏长”,仅为录文。197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罗先生重编《汉印文字征》及1982年出版《汉印文字征补遗》,皆不收此印文。1987年出版罗先生主编《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正编及最后附“伪官印” 皆无此印。但最初罗先生编《汉印文字征》时必有根据,此书例不  相似文献   

9.
朱棒 《文博》2024,(1):53-56+89
《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中著录了一枚北魏“终宁陵令印”。结合终宁陵设置的时间,可知这枚官印制作于公元499年至519年之间,是目前所见的北魏陵园官印孤品。自汉元帝永光四年(前40)诏令勿置陵邑后,陵邑制度遂见废弛。魏晋以降,帝后陵也仅置园邑而不再置陵邑,园邑归陵园令长统属,其邑户多者不过三五百户,规模远小于秦汉时期比于县的陵邑。  相似文献   

10.
李兰昌 《文博》2000,(4):31-32
不久前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收藏了一方铜质古玺(见图),坛形鼻钮,素面,体形扁薄,长、宽各2.8、边厚0.4、通高1.5厘米。印面铸文曰:“下匡取水”,4字极其完整。 “下匡取水”,玺原来也曾有发现,见于著录的有:①罗福颐《古玺编》(4061号)隶作“下水取”,“”字未释。②徐文镜《古籀编》,隶为“下水匡字未释。此处,石志廉《战国七玺考》(见《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1期)一文中,还提及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方,然未作考证。罗福颐认为‘下水”二字为复姓,作人名用印。我认为玺文第二字“”应释作“匡”,…  相似文献   

11.
西汉官印丛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西汉界格官印的废止时间古代界格官印有两种,一是田字格,施于方形四字官印,界格横竖交叉,将印面分成四等份,印文刻于格内;一是日字格,界格有横有竖,横格多见于长方形半通小印,竖格则方印、半通印并见。界格官印起源于战国,今遗存的齐国和楚国官玺中有不少此类  相似文献   

12.
释战国“右骑将”玺刘钊《古玺汇编》0048号著录的是一方官玺(见附图1)。玺面为小正方形,朱文,笔划纤细,具有典形的三晋官玺风格。《古玺汇编》对这方玺玺文所作的释文是"右(将)司马"。我们认为这一释文是有问题的。下面试加以论证。首先是战国文字中"司"...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84年第9期《"中书门下之印"小考》一文,将吉林市博物馆藏的这方印定为宋代官印。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唐、五代、宋、辽、金都有"中书门下"机构的设置。唐代官印较小,多鼻纽,印文多用小篆,此印显非唐物。与宋代官印对比,以下几点差别也较明显:一,宋印开始用九叠篆,但仍有唐代遗意,笔画浑厚自如;此印笔画平直,棱角分明,显得呆板。二,宋印多有背款,不仅刻铸印年月,还刻  相似文献   

14.
两宋三省官印中以尚书省印对书画鉴藏史最为重要。拙文《存世书画作品所钤宋代尚书省印考》根据风格比对,指出除去同源同构具承传关系,但不完全相同之佛利尔美术馆(Freer Gallery of Art,Smithsonian Institution)藏传张戡《解鞍调箭图》轴、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藏传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之尚书省印外,钤盖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摹刘敞《书秋水篇》(共四钤)、上海博物馆藏宋拓《淳化阁帖》、纳尔逊博物馆(Nelson- Atkins Museum of Art)藏传李成《晴峦萧寺图》轴、克利夫兰博物馆(Cleveland Museum of Art)藏传巨然《溪山兰若图》轴、台北故宫藏传巨然《层岩丛树图》轴等书画之存世八方尚书省印均为同印。综合稽考官制史料、考古实物、字口缺损度及南宋题跋、三省官印之紧邻乃至于叠压关系,可归结出此八方尚书省印并非北宋官印,而是一方南宋官印,其钤盖年代约为1141-1183年间。在此基础上,本文撰述之目的在析擘为何此前学界关于此方尚书省印之断代,存在北宋官印(1083-1126年间)、北宋末至南宋初官印(1083-112...  相似文献   

15.
读《文物》1999年第7期刊载的萧明华先生《云南昆明五华山出土明代官印》(以下简称萧文),觉得对这批官印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特撰此文,以共商讨。 1.太平府印萧文说:“其辖地约相当于今天安徽当涂、繁昌、芜湖等县地。……此官印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造,其印造好后,没有发出,而带至云南昆明五华山。其原因推之有二:一可能是为补发而造,二可能是太平府知府为遥领。”按此印当铸于北京,万历为明代全盛时期,此印铸成后即已发出  相似文献   

16.
陈勇 《黑龙江史志》2013,(23):54-54
<正>诜王之印,为黑龙江古代官印之一。《黑龙江省古代官印集》称此印为"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于阿城白城出土。仅见印文。金毓黻先生在《辽东文献徵略》记述此印为‘铜质,驼钮,外似范金剥落殆尽,厚约四分,钮高寸许,重二十八两’。印面方形每边7厘米。该书明确考定这是金代完颜娄室被追封为莘王的印鉴。"(1)对此,笔者进行了多年求证,发现该印文与《双城县志》中的  相似文献   

17.
“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官印是古代历朝各级官吏的权力象征。它始于春秋、战国,以后各朝政权延用。古代官印是我们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实物。汉代官印是我们研究汉代官职制度、人文地理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其造型、质地、官级、文字以及篆刻风格都有独特的时代风格。现对河南发现的几方汉代官印作以简要分析。西汉,“归德尉印”。此印质地为铜质,印面呈正方形,印边2-3厘米,重49-2克,印钮为瓦形,印文为阴文篆刻。其印文笔画刚劲有力,布局严谨,字体宽厚。此印是西汉县级以下的官印,西汉归德…  相似文献   

18.
天津文物     
《收藏家》2005,(11):76-76
此卷明代白描画家汪徵凤的《白描罗汉》,题签为清代乾隆时期“五大臣”之一,著名文人张照(清初大收藏家高士奇的女婿)题写:“汪徵凤白描罗汉,次等,荒一,乾隆九年春月,臣张照等奉敕编次。”这是张照在编撰《秘殿珠林》时所写。此卷落款是“楚黄汪徵凤薰沐谨写”,后钤“徵凤”白文小方印。  相似文献   

19.
治稀 《文物》1963,(11)
古代鑄器用范,事先必制母范,是傳統工艺技巧的过程。大之钟鼎,小之璽印,必先經过这种手續。傳世古代遺存品,《古器物范图录》中著录的不少。汉魏的官印虽多有傳世,但它的范則所罕見。在清代末年,古封泥初发現时有人誤认为这是印范,到吳式芬《封泥考略》出,方訂正其訛。近来我見到汉官印母范两件,均故宫博物院藏,今述其形制銘文于下:  相似文献   

20.
(一)王国维的《观堂集林》(中华书局版)附有《观堂别集》,其卷二第二十一页,有《明程忠宣印跋》一文。全文如下:此明程忠室印,文云:“少师临桂郡侯行军章”。案:《明史·本传)}但记公封临桂伯,不记进侯爵事。公以顺治三年保桂林功封伯,其进侯爵,亦当因顺治五年再守桂林之功也。吴梅村《杂感》第二十一首咏忠宣云:“万里从王拥节族,通侯青史姓名高”,与此印合,真诗史也。前见忠宣“起田氏”三字印,文文肃所刻,边刻有“稼轩太史之命。震益”八字,今藏钱塘吴氏。此未见著录,恐已化去。此纸尚是国初印本,当与“起田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