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荣生 《郑和研究》2005,(1):74-74
为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于海明同志于2003年12月编写了一本《郑和下西洋100问》。从郑和身世聪明才智、七次下西洋起止时间、所到之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等各方面的问题,总计100题问及解答,有的问题颇有新意,可供知识竞赛或宣传研究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年周年。7月随着气温的上升,全国各地纪念郑和远航600周年的活动也达到高潮。7月4—6日.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和组织,由国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传承文明走向世界和平发展——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在六朝古都南京和江苏太仓召开。  相似文献   

3.
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点活动地区。为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太仓市从2003年起,就充分利用和发挥太仓是郑和下西洋起锚地的独特优势,按照中央提出的“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郑和纪念活动指导思想,以“太仓走向世界”为主题,连续三年举办了以中国太仓郑和航海节为重点的一系列郑和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洲际远航—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毫无疑问,2005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可与最近的纪念达伽马和其他欧洲‘发现家’的庆祝媲美。”①两岸四地及海外都已展开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应该承认,长期以来,郑和下西洋的研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五百八十周年及五百九十周年庆祝活动起,郑和研究才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成就,逐渐在中国学术界成为了一门显学。尽管如此,较之西方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郑和远航尚未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2000年重走郑和航路的范春歌这样写道:“而六…  相似文献   

5.
人仄 《郑和研究》2005,(3):71-71
7月4日上午,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上,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马克教授等人指出,在美洲密西西北河奥顿镇出现的“皮艾萨”壁画之谜,经他们依据各种历史资料考证,实际上是中国的“双龙”图案。其创作的时间与郑和下西洋的年代吻合,极有可能与郑和船队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于媛媛 《郑和研究》2006,(1):128-131
2005年7月,由国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领导小组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在六朝古都,也是郑和居留时间最长、相关遗址、遗迹最为丰富的南京举行,会议期间记者有幸采访到郑一钧教授,听到了他们父子两代人淡泊名利、严谨治学,历七十载而不渝,执着郑和研究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推动和平外交、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由中国侨联、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主办,全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支持的“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论坛”于2005年5月1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西湖宾馆举行,论坛主题为:“热爱和平、睦邻友好、合作发展”。来自海外和全国各地从事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嘉宾共300余人参加了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出席了论坛开幕式,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致开幕词。出席论坛的还有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8.
时平 《郑和研究》2005,(1):16-19
郑和作为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一位杰出人物,是值得后人尊重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也是值得我们民族纪念的。近代中国人纪念和研究郑和及其下西洋,自1905年梁启超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肇起,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它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的深刻变革而日益热烈和繁荣。显然,  相似文献   

9.
彭勇 《郑和研究》2007,(1):14-21
2006年,乘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研究之余热,借中国“航海日”确定一周年和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成立20周年之机,郑和研究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本年度出版专著近10部,专业论文约百篇。本年度郑和研究的基本特点是总结、争鸣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首航600周年。600年前.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臣.率领庞大的中国船队七下西洋.集中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航海水平和友好.比西方探险家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远洋航行早了约一个世纪。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从此揭开了世界大航海的序幕。郑和下西洋每次都在福州候风开洋.与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福州还留存着很多与郑和有关的遗迹、遗物。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 1 1月 1 4日 ,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九届年会召开 ,其主题是郑和下西洋 ( 1 4 0 5—1 4 33)历史与文化的涵义。上午第一位演讲人是香港学者郑培凯 ,他以严谨的治学精神指出 :英国人GavinMenzies近年发表的郑和研究 ,虽声称郑和早於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但其内容所据却有附会臆断之讹。他肯定一位日本学者从阿拉伯文发掘的文献 ,对研究郑和下西洋 ,以及对阿拉伯地区的影响有参考价值。第二位演讲人是澳门学者吴志良 ,他根据澳门特点 ,另辟蹊径 ,利用葡萄牙文献和葡国航海史实 ,探索郑和下西洋的遗踪。这两位学者的扎实研究报告启示…  相似文献   

12.
《郑和研究》2005,(3):19-21
“郑和七下西洋”是炎黄子孙的骄傲,郑和是中华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和七下西洋”具有“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航海600周年的纪念年,积极宣传郑和伟绩和大力弘扬郑和精神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600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探询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年7月我在南京参加“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的时候,请教郑和研究领域资深专家,但是对此都十分谨慎。他们看了我新出的一本《郑和七下西洋》,觉得里面的一些观点有些新意,鼓励我的研究,我深受鼓舞,便将一点想法展示于众,以求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首航六百周年。2001年4月中国政府正式决定纪念活动,成立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此后,有关政府机关和学术团体等陆续筹备组织研究会议和庆祝活动,掀起了“郑和下西洋”研究的新热潮。五年间。海内外筹备的大型国际和国内学术研究会不下50次,发表有1000余篇(部)作品,把纪念郑和下西洋活动及研究推向新高潮。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建议在已发现而尚未命名的小行星中,命名一颗小行星为“郑和星”。在我国所发现的千余颗小行星中,不断地有以人名、地名,甚至企业名命名小行星的报道。今年当举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祈盼能命名一颗小行星为“郑和星”。郑和是世界级的航海家,他的历史地位已越来越为世人所公认。  相似文献   

16.
王健 《郑和研究》2005,(2):30-31
2005年7月11日是郑和七下西洋首航600周年纪念日,是值得今日中国人自豪和隆重纪念的日子。从1405到1433年28年的不平凡岁月中,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约27000人、200余艘大小船只的庞大舰队,历经千难万险,七下西洋,纵横驰骋在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的辽阔水域,足迹遍及亚、非沿岸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文明与进步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7.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等对周边各国实行睦邻友好、和平相处的外交政策。自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的28年间,郑和率领举世无双的庞大船队7次下西洋,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为明初睦邻友好的外交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和始发港,太仓刘家港是郑和船队的出海港。郑和在江苏生活了34年,留下了众多的遗址遗迹。今年是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省委书记李源潮最近批示,“纪念郑和下西洋,要启迪公众的开放意识。”我刊特意召开专题组稿会,组织5位专家学撰写章,以纪念郑和这位中华民族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军事家。组稿过程中,得到江苏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备组成员、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季士家先生的热忱帮助,在这里一并感谢。  相似文献   

18.
经历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系列纪念之后,郑和研究相对趋于平静。2007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与前几年相比都有大幅度减少,这也反映了目前郑和研究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在太仓第三届郑和航海节正式开幕之际,太仓市政协的陆静波经过五年的多方收集资料,研究、梳理,写出了26万字的专著《郑和下西洋》,2005年7月由古吴轩出版社隆重推出。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25日在曼谷举行了一个学术座谈会,主题是庆祝中泰建交三十周年和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若干名流学者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其中一人是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詹夫·威(Geoff Wade)博士,他讲的题目是:“重新评价郑和下西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