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咸丰十年八月(1860年9月),英法联军先后在张家湾、八里桥大败僧格林沁、瑞麟、胜保所统备营。瑞麟逃,胜保中枪坠马,僧格林沁自劾“死有余辜”,第二次鸦片战争胜负已定。此前,《天津条约》已经签订,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局《江宁条约》一样:割地、赔款、开放口岸。  相似文献   

2.
苗沛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复无常的人物,他三次反清,两次变节;他所创立的苗练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北有捻军、南有太平军的这一中间地带,短时期内形成的特殊的地方割据集团。为了实现其占据寿、颖,窥伺中原的目的,他“连和”天、捻,围攻颖州;最终由于苗沛霖的背叛,颖州战役以失败而告终。随着太平军安徽根据地的丧失及张乐行部捻军的覆没,苗沛霖割据淮河流域的局面也最终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3.
苗沛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复无常的人物,他三次反清,两次变节;他所创立的苗练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北有捻军、南有太平军的这一中间地带,短时期内形成的特殊的地方割据集团.为了实现其占据寿、颖,窥伺中原的目的,他"连和"天、捻,围攻颖州;最终由于苗沛霖的背叛,颖州战役以失败而告终.随着太平军安徽根据地的丧失及张乐行部捻军的覆没,苗沛霖割据淮河流域的局面也最终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4.
苗沛霖与清朝政府之地方官绅互相厮杀、攻城略地。客观形势随之大变。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本来都是苗沛霖的死敌。事到如今,苗沛霖也不得不转而与太平天国、捻军等进行拉拢,以免使自己处于绝对孤立的困境。苗沛霖曾派练首王金奎为使节,与捻军领袖张洛行、龚得树连和。同时,还派朱鑫、陆长华前往天京,向太平天国纳贡称臣。此外,苗沛霖还通过余安定、信茂林等直接前往安徽庐州,与太平军统帅英王除玉成进行联系。  相似文献   

5.
苗沛霖之所以办团办成了独立王国,完全是清朝官绅与苗沛霖深相勾结的恶果,苗沛霖之所以成了土皇帝,也完全是清朝将帅一味迁就的恶果。安徽省北半部的阶级斗争极其尖锐复杂。这里既有强大的捻军,也有强大的团练,而清朝政府的将帅却是缺乏实力的。太平军沿江东下,顺取安庆,安徽巡抚蒋文庆城破身死。清廷命周天爵继任安徽巡抚。周天爵辞巡抚,专任兵事。清廷任江忠源为巡抚,太平军攻克庐州,江忠源又败死。清廷命周天爵援庐州,周天爵亦病死于军中,清廷乃命袁甲三代领其军。袁甲三移屯临淮,但所部并无战斗力。袁甲三所依赖的武力,常常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出版的由王钟翰先生点校的《清史列传·僧格林沁传》:"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旗人。......初,科尔沁多罗贝勒新吉伦,于顺治七年晋封扎萨克多罗郡王,世袭罔智。"《清史列传》的记载影响深远,后人关于僧格林沁所属旗分皆源于此书。《清史稿·僧格林沁传》就一字不差地抄录《清史列传》,"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旗人。"今人陈旭麓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词典》:"僧格林沁(?-1865)蒙古科尔沁旗(今属内蒙古)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僧格林沁条又与陈书雷同,"僧格林沁(1811-1865)......…  相似文献   

7.
关于苗沛霖集团兴亡史的分期池子华苗沛霖从1853年(咸丰三年)投笔从戎,到1863年(同治二年)12月覆灭,前后达10余年之久。在这10余年间,苗沛霖及其集团时而投靠清廷,时而举起抗清大旗,忽此忽彼,经历十分复杂。对苗沛霖集团的兴亡史勾勒出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8.
任化邦传     
任化邦,小名柱,安徽蒙城县檀城集人。他是捻党兰旗的一个领袖,与龚德树定计杀死刘永敬、刘天台,制止了兰旗的异动。后来屦立大功,进封鲁王。任化邦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年英雄。他统帅骑兵,骁勇善战,僧格林沁带领的东三省和蒙古马队都给他歼灭尽。湘军骁将鲍超、淮军名将刘铭传都极怕他,望见他的旗影就奔避。李鸿章不得不低头承认他“实今日第一等骑将好汉”,至  相似文献   

9.
捻军起义领袖,太平天国的沃王张洛行于一八六三年初在义门集被僧格林沁残酷地杀害了。史学界的专家们对他的死因及杀害他的凶手在说法上大致相同。即是说:一八六二年年底,张洛行率领各路捻军“防御雉河西十五里尹家沟,凭涡河而守。清军填塞涡河,以最新式的开花大炮轰击尹沟,捻军四散”。“尹沟失败后,在西阳集为叛徒李四一(李勤邦)出卖被擒”。三月二十三日夜,宿州同知英翰将他解往僧格林沁大营。敌人“先用铁钩从肛  相似文献   

10.
清同治四年四月二十四日(1865年5月18日),僧格林沁在山东曹州府(今荷泽)高楼寨被捻军围住杀死。对于僧格林沁之死,《清史稿·僧格林沁传》记载为: 事闻,两宫震悼,诏嘉其忠勇性成,视国事如家事,饰终典礼视亲王,从优议恤。命传卫驰驿迎柩至京,上奉两宫皇太后亲奠,赐金治丧,祀昭忠祠,于立功地方建专祠,配享太庙,谥曰忠,预绘像紫光阁。七年,捻平,遣官赐祭一坛。光绪十五年,皇太后归政,敕于京师安定门内建专祠,祠曰显忠。  相似文献   

11.
对苗沛霖集团与太平天国、捻军关系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0年秋,当清军与太平军、捻军交兵正酣之时,英法联军复扩大侵华战争,进逼京津。值此“中外岌岌”之际,两淮地区又发生了“淮北之变”——苗沛霖集团崛起,与太平天国、捻军一起,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抗清运动。 苗沛霖,字雨三,安徽凤台人,秀才出身,“倜傥有大  相似文献   

12.
扬之水 《南方文物》2012,(3):159-162,212,213,217
一、人胜人胜和剪綵花,都是节令物事,前者的制作与佩戴,在人日,后者为立春。这是南北朝至隋唐时候的情景。人日故事,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綵为人,或镂金簿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隋杜公瞻注云:"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华胜起于晋代,见贾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戴胜也。①"所谓"华胜",本为汉代流行的首饰之一种。《释名·释首饰》":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也。"《太平御览》卷七一九《服用二十一》"花胜"一项引此条作:"花胜,草化(花)也。言人形容正等,人着之则胜。②"花胜,即华胜。"形容正等",犹后世谓人容貌端正也。  相似文献   

13.
李昭寿原籍河南固始,曾为一支捻军的领导人,后向清朝道员何桂珍投降。安徽巡抚福济与何桂珍谋除李昭寿,李昭寿刺杀何桂珍,投奔太平天国,曾任太平天国的“河南省文将帅”。及督办安徽军务胜保到皖,李昭寿又接受了胜保的招抚,改名李世  相似文献   

14.
九龙坡区是重庆市的近郊区,区境横跨长江南北两岸,南岸沿江线长19公里多,北岸沿江线长28公里左右。在1980年12月至1987年6月期间,区文化馆的文物工作者,先后在本区的花溪乡麒龙村芦溪沟处、新屋村柏村凼处,建新村叶子溪处,道角村水瀛口至倒马坝处、九龙乡柏坪村龙凤溪至滩子口处、上游村上、下鱼鳅浩处。八桥乡民乐村滑石滩处 建胜乡民胜村兰家石坝处、建路村麻丫子至吊耳嘴处,发现原始人类遗存的大量新石器工具。在各处优选采集了各类型石器工具计275件。其中有打制  相似文献   

15.
有位诗人说过:“集莎士比亚所有悲剧的总和,也赶不上中国的一部《霸王别姬》。”俗云:胜为王,败为寇。项羽则不在其列,他以其特殊的人生履历与人格魅力而受到历史的尊重,人们把他与胜利了的英雄们一视同仁。因而,他受到了大史家司马迁的“破格提拔”,被用“本纪”的帝王档次而写进了《史记》。  相似文献   

16.
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安徽省的淮河流域,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地方势力,其头目就是皖北练总苗沛霖。他曾经被清朝政府任命为四川省川北道员;又曾被太平天国加封为“殿前北方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奏王”。他曾经大动干戈,武力攻陷清政府安徽巡抚驻节之寿州,使清政府的封疆大臣翁同书作了事实上的俘虏;又曾以阴谋诡计,诱擒了太  相似文献   

17.
张沁洋 《文物世界》2013,(5):66-67,80
一、晋城市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概况根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核定山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函》(文物普查函[2011]1109号)的公布数据,晋城市文物总量为6601处,位居全省前列。每平方公里文物分布量0.7处,密度居全省第一。其中古遗址393处,古墓葬147处,古建筑5447处,石窟石刻100处,近现代文物495处,其他文物19处。截至2012年6月,全市共有国保43处,省保35处,市保55处,县保204处。其中,市局直管国保2处;泽州县国保6处,省保9处,市保14处,县保30处;  相似文献   

18.
文史快车     
《文史天地》2024,(3):94-95
<正>立春与人日戴彩胜古代立春日和人日,人们用有色岁绢或纸,剪成的双燕、小幡、人形、花朵等头饰,统称“彩胜”。人日在每年正月初七,又叫“人胜日”“人庆”等,中国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中国人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人日有戴彩胜的习俗,从晋朝开始,就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之俗,人们也会戴在头发上。唐代之后,更加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相似文献   

19.
从咸丰帝的不能衅自我开、僧格林沁的一再忍让、丁韪良的记述、英法联军的作战日记、清军将领的记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第二次大沽口之战,首先开炮的是英法联军。本文从僧格林沁的心理和行动、英法联军的记录等方面论证了第二次大沽口之战究竟谁先开炮。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们在整理清代零散档案时,由原清京城巡防处档案中发现一部分有关太平天国北伐的新史料。其中有北伐军领导人林凤祥、李开芳、黄益峰及其他北伐军人员的供词,洪秀全、杨秀清、罗亚旺致刘七等人书,林、李等人被俘押解进京的奏摺,清军的探报等等,还有清廷拿问胜保的材料。这些史料,过去没有收进《钦定剿平粤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