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象纹青铜器主要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装饰风格别致,主要在簋、鬲、壶等几类固定的器形上出现,且出土地域较为集中。本文在象纹青铜器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试对其进行分期、分区研究,并探讨象纹装饰铜器的起源、发展及其衰落的原因,同时对青铜器装饰象纹的思想内涵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物》2007,(8)
皖南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南集中出土商周青铜器较多的地区之一,本书共收录了这一地区发现的青铜礼器、兵器、工具等共150件,为首次集中发表。每件器物均有照片、线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二年一月十八日,武功县文化馆在本县游风乡黄南窑村征集到一批青铜器。这批青铜器是群众在村南取土时发现的,计有鼎、簋、罍、戈等。调查时,现场已被破坏,仅留一残土圹,圹底距地表深二米,长宽无可辨测。据在场群众反映说,还出有骨架、朱砂和灰烬。由此可知这批青铜器为一墓葬殉品。下面择其五件作以介绍。饕餮纹鼎敛口折沿,腹微鼓,两耳略  相似文献   

4.
1967年5月,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从新城铺村征集铜鼎和带铭文铜觚各一件。1972年4月,又从距新城铺村四公里的冯家庄征集带铭文铜爵一件。现将此三件青铜器简介如下。觚喇叭口,腹微鼓,高圈足。腹部上下各有凸弦纹两道,腹下弦纹两侧各作一十字形槽。腹部饰两组以双夔合成的饕餮纹,衬以细云雷纹。圈足饰四组夔龙纹,夔龙舞  相似文献   

5.
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寓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寓意王光尧饕餮纹是宋代以来研究者对商周青铜器物上带有想象、夸张手法的兽面纹图案的通称。它是整个青铜时代出现最多、跨越时间最长的纹样之一。考其最原始的雏形,可追溯到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河姆渡文化中的二鸟托日图案①,下限历商周而迄秦汉。饕...  相似文献   

6.
四川汉源出土商周青铜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久前,四川省汉源县文化馆收到本县富林公社六大队五生产队社员卿泰权同志交献八件青铜器。经调查了解,铜器出在富林公社六大队靠山腰的缓坡上,距汉源县城约两公里,是1976年冬和1977年春修建房屋时两次发现的。铜器上残留密集的布纹,疑是用丝绸包裹的痕迹。八件铜器中,一件钺(Ⅰ式)单独出土;另外七件同出于距该铖12米左右豹地点,可能是墓葬遗物。现简介如下。钺三件,可分两式。  相似文献   

7.
商周青铜器铭文语料库系统是一个用于古文字专业研究的铸金文字语料库.它是在中国博物馆和考古学中应用电脑所急需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特点,设计原则和在电脑上实现古文字语料库的若干主要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70~90年代,建瓯市小桥镇黄窠山、南雅镇丘坑山、小桥镇蜈蚣山陆续出土了10多件商周青铜器,种类有青铜大铙、甬钟、觚、提梁卣等礼器,青铜剑等兵器,青铜凿等工具。尤其是小桥镇黄窠山陆续出土的青铜礼器为全省罕见,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对建瓯出土商周青铜器的种类、年代、性质、产地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对于研究福建青铜文化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谢耀亭 《文博》2008,(3):30-33
兽面纹被大量运用于商代及西周早期祭祀重器上,是商周青铜器上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纹饰之一.西周早期青铜器兽面纹应是周人对商人风格的模仿和继承,兽面纹主要反映的是商人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会融入到纹饰制作当中,纹饰也就成为思想观念的物质栽体.因兽面纹在探讨商周社会文化、思想观念中具有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所以不断引起学者对其意涵的讨论.结合前人研究,我们认为商周青铜器兽面纹所代表的是商人心目中的至上神--上帝.兽面纹在商代的大量运用,正反映出商代是一个神性弥漫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熊建华 《收藏家》2003,(12):1-7
屈原在阮湘之间为什么能创造出《九歌》等不朽名篇?湖南省博物馆新推出的、展品特色鲜明的《湖南商周青铜器陈列》或许能给您一些启发。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些精品与大家一起欣赏。一、动物造型器群湖南出土的动物形或鸟兽形器,一般称鸟兽尊,是湖南商周青铜艺术中最精彩  相似文献   

12.
文物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安徽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皖南商周青铜器》一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皖南商周青铜器的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所收录的150件青铜器,是从这一地区已经发现的约500余件青铜器中挑选出来的。长江流域所代表的中国南方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遗存,重要的有  相似文献   

13.
试论商周青铜器侧身牛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周青铜器上的侧身牛纹有单首单身式和单首双身式两大类型。这种纹饰起源于殷商时期商朝统治区,是商文化的产物之一,西周初年向西传入陕西关中并以此为中心向南传入长江中上游的汉中盆地、四川盆地、汉东地区。彭县、汉中、随州、喀左出土的几件侧身牛纹罍皆来自同一产地——"关中青铜器铸造中心"。侧身牛纹传播特点的根源是商周之际政治格局变化所引起的中原地区青铜文化中心的西移以及周初分封移民和"班赐宗彝"。  相似文献   

14.
1989年秋,安徽省含山县仙踪镇孙戚村村民在村边取土时,发现铜戈和残铜觚各1件。两件铜器制作精美,风格独特,是安徽江淮地区前所未见的新发现。经现场勘查,这两件铜器出土地点仅距大城墩遗址西侧200米,可能是一座土坑墓葬。为了解巢湖一带商周青铜文化,特将1984年在与此相近的孙家岗遗址上采集到的铜爵和铜戈各1件,一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湖北襄樊拣选的商周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襄樊市文物管理处于1979年4月从废品回收公司拣选到一批青铜器。器物出土情况虽然无法查清,但确属襄樊一带出土应无可疑。现将经过整理修复的五件有铭文的商至春秋的器物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河北兴隆县发现商周青铜器窖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峰 《文物》1990,(11)
1984年4月,兴隆县小东区乡小河南村农民在村西南2公里的西沟里取石时,发现商周青铜器10件。这批青铜器埋藏在一面西的坡度为45度的石土山坡中,距坡面1米左右。器物种类有剑、戈、刀、钺、矛和器盖等。短剑 1件。扁体无脊,有格,扁条形茎,一侧有凹槽,槽中部有一圆孔,半球形首。格与叶形成两个三角形缺口。长38厘米(图一:1;二:8)。刀 2件。一件为铃首刀,弧背,凹弧刃,刀身断面呈 T 形。刀柄断面呈椭圆形,内空,两面中部各有长方形孔两个,孔两侧有刻划  相似文献   

17.
信阳地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上游,富饶的物产资源,孕育了数千年的文明,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漆木器、陶器和玉器等,令人叹为观止。本文仅对近年来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做一综合介绍罗山县莽张乡天湖村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铭文 M1:16“父”箕器柄部铸铭文“父”字(图一:1)。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新收集的商周青铜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津市文化局为贯彻文物保护政策,一直重视文物的保护工作。几年来收集了不少具有一定历史、艺术价值的青铜器。我们先选六件有历史考古价值的商周青铜器,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浙江出土商周青铜器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的青铜时代,正值中原夏、商、周奴隶王朝(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起)到越国兴灭的阶段.研究这一时期的青铜文化,对证实和探索浙江的先秦历史,尤其是越国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浙江各地陆续出土了一些青铜器,但多数非为考古发掘所得,通过科学手段发掘的先秦墓葬出土品,更是廖廖.另一方面,越王勾践以前的浙江古代史,除了一些传说之外,在文献记载上几乎等于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就现有的青铜器资料,还难于对浙江的青铜文化作全面总结,更不可能对器物作深入的类型学分析和断代研究.因此,本文仅就浙江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结合有关资料作初步分析,并对浙江青铜文化的若干问题,阐述自己的粗浅看法,希望能就正于关心浙江青铜文化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扶风位于关中西部,是周人迁岐之后活动的中心地区,即史书谓“岐邑”、“岐周”所在的京畿之地。多年来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商周青铜器,经我们调查仅扶风一县商周遗址即达二十多处,保留着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扶风县博物馆在这一带发现和征集了不少商周青铜礼器、车马器等,现分述如下: 一、青铜礼器 1、乳钉纹簋:Ⅰ式:(标本0080),1975年元月召公乡吕宅村出土。通高16.5、口径2.5、腹深13.5厘米、重3.15公斤,口微侈,尖圆唇,腹壁斜直方折,高圈足上有三小方孔,口沿下饰圆涡纹、夔纹及饕餮面组成的带状纹。腹部饰斜方格乳钉纹,圈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