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乔彬 《古籍研究》2000,(4):98-105
在绘画全面兴盛的唐朝,山水画也不例外。与萧贲、展子虔、江志、郑法士等人相比,唐人有很大进步,但是,张彦远“始于吴,成于二李”之说,等于宣布我国山水画到盛唐时才正式得以成立。吴道子重线描,作“疏体”: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画风工巧,青绿金碧,又成一种风格;王维体涉今古,在兼收并蓄中对水墨画法颇有创获,且画蕴诗意;张璪、郑虔、王洽等风格不一,但均长于水墨,对墨法技巧多所发展。由于唐画题材众多,山水画仅其中一类,又因传统、根基不同,其地位当在佛道、人物之下,而且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还将所著录的山水画家及作品按山水、松石、树木分类,说明尚未能真正形成如同后来那样的山水画概念。较之已居顶峰的王、孟、韦、柳的山水诗来,唐人山水画只是“始”,而非“成”。  相似文献   

2.
周常义 《神州》2013,(7):221-221
山水画是我国绘画领域中重要的一支,由于南北山水的迥异差别,我国形成了南北分明的山水画。即便是各方面大融合的当代社会,我国南北山水画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并没有像其他艺术一样被同化。  相似文献   

3.
王伟 《神州》2012,(26):215-215
我国山水画作为我国文人思想表达的载体和精神的栖息之地,有着别有韵味的艺术审美价值,是我国的文明瑰宝。我国的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创作群体、哲学思潮、绘画工具、个人境遇这些方面的影响,使我国山水画有了特别的艺术风貌,并且主导了我国绘画的发展。本文分别从"道"、"象"、"意"、"色彩"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山水画的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4.
李学更 《神州》2014,(2):248-250
李白杜甫的山水画绘画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为真心冥、宛相似与融心神、元气淋漓,此四个命题,几乎囊括了唐代山水画美学的文人认识的美学要点的核心,并且,李杜的山水画美学思想,对唐及以后的山水画创作实践,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唐代是我国山水画实践与山水画美学结合的关键时期,是研究绘画美学必须专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房智 《神州》2012,(18):55-56
写意境、抒胸怀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内核,且写意是它的最高艺术境界。本文主要从搜集、整理并研究古代的山水画作品;专门研究古代的山水画史;横向对比研究,将山水画跟山水诗等其他山水艺术有机结合等三个方面探讨我国古代山水画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发端于魏晋,受到玄学的影响,尔后中国的山水画始终是在主客交融、主客合一中前进[1]。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忘境”。这是因为中国画的发展与“体道”有着密切的联系。总结古代山水画创作“忘境”的起因及旨趣,对与山水画的创作与欣赏,是不无益处的。一我国山水画萌芽于晋而成于刘宋[2],在这一时期,山水画完全脱离了人物故事画而彻底独立。山水画的发展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受当时的社会风尚的影响———崇尚魏晋玄学。玄学以《老子》、《庄子》、《易经》为宗,称“三玄”。其中尤为推崇老、…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的发展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没有传统文化的引导,不可能产生独具特色的山水画艺术。研究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追求空灵、意境等表现动机,研究画面构成中的虚与实等的真正内涵,无不从传统文化谈起,尤其是山水画的创作进入我国经济文化空前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之后,梳理山水画发展的理论体系,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少丹 《沧桑》2008,(6):235-236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山水画创作发轫的时代。宗炳的《画山水序》不仅是一篇重要的关于山水画的美学论文,而且它在对老庄哲学继承的基础上将艺术创作与儒释道思想融会贯通,并将魏晋以来人的自觉生命意识融于山水画的审美之中,传达了深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9.
伏雪芹 《丝绸之路》2013,(14):56-59
在谈到诗与禅的关系时,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诗佛王维。他笃志信佛,其山水诗创作开拓了以禅入诗的新境界。本文主要探讨王维山水诗中的禅趣,具体从王维与佛教的渊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和禅趣、王维禅意诗的审美特征和艺术成就等方面入手,首先总结出佛教禅宗对王维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进而讨论禅学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即其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禅意和禅趣,最后在对前文探讨的基础上总结王维禅意诗的审美特征及其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常常苦于这样一种情况:前人文献所记述的画家和画迹,由于目前留存下来的绘画作品过于稀少而颇难相互印证。唐以前不用说,就是唐代所谓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究竟如何,王维的山水画又是怎样的面貌,恐怕也是不太容易弄得清楚的了。五代、宋的情况稍好一些,目前还能见到少数确实可靠的作品。宋代的绘画能保存到今天的,"院体画"相对地说来较多一些,但当时在帝王宫廷画院之外流行的那  相似文献   

11.
2016年5~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平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平山县王母村一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墓为一座圆形单室墓,由阶梯形墓道、门楼、甬道和墓室组成。随葬器物30余件,有瓷器、铁器等。据墓志可知,墓主为唐末世家大族博陵崔氏,卒于903年。墓葬中发现了壁画和房形椁室。壁画内容包括人物、花鸟、山水等,其中的山水画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通屏水墨山水画,填补了唐、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发展序列的缺环,树立了中国早期水墨山水画的标尺,对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房形椁室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演变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山水画所独有的卧游与畅神的绘画法应用于传统园林中形成了“游”的空间,将这种空间形式与我国传统的戏剧空间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戏剧、园林、山水画在空间结构上有诸多相似点,即动静结合。在动与静互相映衬之下,园林将会呈现出与山水画一样的时间关系,而在园林廊道的曲折和景物的设置下,“游”的时间控制得以实现,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园林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3.
王维是以擅长山水田园诗而驰名于世的伟大诗人,他的山水诗风格淡泊清远,历来为人称道。但是王维诗歌创作内容与形式都是丰富多彩的,在王维留下来的诗集中,有几首咏史之作,因其数量少,历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事实上,这几首咏史诗同样折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个侧面。分析王维的《西施咏》与《李陵咏》所表现的思想内涵丰富,联系王维生活经历,这二首咏史诗非早期作品,应是中、晚年所作,其咏史诗创作风格沉郁苍凉,藉此说明王维诗歌创作的多样化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皴法是表现山石、峰峦或者是树身的脉络纹理的画法,是一种中国山水画的重要表现技法。山水画家往往通过皴法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象,通过自我对自然事物的体悟来表达内心深处情感的一种审美渴求。山水画中的皴法展现了中国画的线条之美,皴法的多样性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对线条进行了完美的诠释,进一步地表现出山体的质感和传达出画面的意境。随着时间不断地流逝,皴法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追溯到元代,文人画以山水画为大宗,其中以黄公望为首的四大家集古人之所长,融进己意,自成家数,使我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文章将结合元四家山水作品中的皴法来诠释我们中国山水画的线条之美。  相似文献   

15.
风水学在唐末五代发生了变革,其中以考察山川形势的“形势宗”占据了主流地位,其理论具有浓厚的美学意味。就在这段时期,山水画领域同样发生了巨变,山水画由稚嫩发展至成熟。通过对风水术转型前后理论的发展与山水画成熟期山水画论的比较,可以看到风水学对山水画的成熟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领域,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张大千等艺术大师融会传统技法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出山水画的人文精神,奠定了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基石。甘肃山水画家在继承中逐步创造出具有甘肃地域特色的山水画风格,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画坛所瞩目。  相似文献   

17.
况松柏 《神州》2012,(34):12-13,15
"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邱壑蔓寒藤。"——引自杜甫《解闷》诗很多人都喜欢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但是研究王维人格的文章却很少。王维在当时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此优美的诗歌呢?俗话说:"文如其人",我们想深入研究王维的诗歌,就要研究他的人格。本人重读清人赵殿成的  相似文献   

18.
赵启斌 《收藏家》2004,(7):17-21
明清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此一时期的山水画,作为明清绘画的主轴之一,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清代山水画是明代山水画的持续,并没有因明清易鼎而发生断裂和衰退,相反,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又产生了山水画史上的又一高峰,由清初的辉煌而历经中期、晚期的发展变化,形成  相似文献   

19.
阿一 《丝绸之路》2011,(8):128-128,F0002,F0003
如果站在一大堆山水画面前,我想我肯定能知道哪一幅是王庆吉的,这里面有我对他山水画作的熟悉,因为王庆吉的山水画已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在山水画满山满坡地涌来并且是有太多克隆痕迹的境况下,王庆吉的山水画的确有他不同于别人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熊慧玲 《沧桑》2010,(5):235-236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格调高雅,动静相形,意境幽远;参禅悟理,空寂之境;受到佛教思想的深远影响。但是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创作以及人生观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思想和道教的影响。本文着重谈谈王维诗歌受到传统儒家"仁"的思想的影响。王维诗歌受到儒家"仁"的影响,即孝亲思想,对友人重情重义,忠君报国思想以及修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