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德化古瓷窑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名窑之一。它的产品造型美观,装饰丰富,工艺精湛,并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宋元以来远销许多国家。德化古瓷的装饰,有刻花、划花以及刻与划并举的刻划花、印花与刻划花并举的刻印花,有贴花、堆花以及贴花与堆花并举的堆贴花,还有雕塑等技法。明代后期出现了青花装饰,清代得到发展,并烧制了彩瓷。现将一些主要器物的装饰艺术略作叙述,就正于方家。一明代白瓷明代德化窑烧制的白瓷,代表了当时制瓷技术的最高成就。它制作精美,格调高雅,瓷质如脂似玉,白釉润泽莹亮,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象牙白”。 1.印花  相似文献   

2.
陶瓷雕塑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我国古代陶瓷生产的规模不断壮大,瓷塑这一传统工艺在耀州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就耀州窑唐宋时期瓷塑的釉色品种、制作工艺、装饰手法及时代特征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3.
正北齐。高60厘米。1954年太原市花塔村出土。砂石质地,采用贴金彩绘装饰,整体雕塑以双树背光为造型,高浮雕有伎乐飞天及二龙奉塔等。主尊观音菩萨头戴华冠,身佩璎珞。整体雕刻精致,装饰华美。仙乐飘飞中,面目祥和的菩萨携弟子与协侍款款而来,堪称北齐菩萨造像的精品。山西博物院收藏。  相似文献   

4.
弓鞋是明代服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包裹、保护和装饰功用。江苏泰州地区明墓出土了大量明代服饰,其中刘湘夫妇墓、刘鉴家族墓、森森庄明墓、海光南村明墓和春兰路明墓都有弓鞋出土,保存相对完整。这批弓鞋从样式、制作工艺和装饰工艺等方面展示了明代弓鞋之美和高超的制鞋技艺,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审美倾向和流行风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青铜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艺术史中的瑰宝。其铸造工艺溶汇了装饰、书法、绘画、雕塑艺术,形成了中国式的金属工艺学。青铜器的工艺成就,为中华民族美学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以后各艺术部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青铜器艺术是古代艺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中,通常以河南的商代青铜器、陕西的西周青铜器、湖北的楚文化青铜器作为三个时期的代表。一般认为,青铜器到春秋以后就衰败了,这个观点现在看来是值得商榷的。其实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不仅在器形种类上、制作工艺上均有空前的新成就,而且在花纹装饰上出现了繁  相似文献   

6.
佛教雕塑背光图像是佛教造像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一般的装饰图案,它既受到佛教教义之限制,又遇到本土文化的融摄。在传统文化语境中,以圆形为主的佛教雕塑背光的外形象征着圆满、圆通、圆融,而其火焰纹、莲花纹、飞天纹、植物纹等装饰纹样则不仅是佛教造像艺术的重要元素,也是中华文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7.
错金银工艺是战国秦汉时期主要用于青铜器装饰的工艺,是青铜器制作技术与金银工艺的完美结合。起源于商的错红铜工艺,到战国晚期逐渐成为错金属工艺的主流。这种华丽的装饰艺术风格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8.
河湟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西北边区的战略要地,明代尤重河湟防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基于特殊的历史与宗教背景,河湟地区的寺院得到军事、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扶持,催生了大量防御特色鲜明的寺庙堡寨。寺庙堡寨的建筑年代多在明代,这与明统治者对河湟寺庙的政策性重视有关。寺庙堡寨是堡寨聚落在河湟地区的一个特殊子系类型,具有堡寨与寺庙两种建筑特征。其布局一般与汉传佛寺相似,同时拥有城门、城墙、壕沟、瓮城、马面等防御系统,部分寺堡还附有居民区及外围防御设施。寺庙堡寨既是宗教场所,又是明代卫所制度下的军事堡寨,在聚落功能、防御空间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皆与其他类型堡寨有所不同,是堡寨聚落群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高浩 《文物天地》2023,(7):117-122
明朝是青花瓷发展的繁荣时期,在此时期民窑青花的纹饰也丰富起来。南京市糟坊村明代墓葬出土了25件民窑青花瓷碗,根据型式和纹饰题材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纹饰题材背后包含着不同的寓意,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通过胎釉和绘制手法等方面对比分析,探讨这批青花瓷碗的大致年代和艺术风格,进而为了解南京地区明代生活的文化面貌和民窑青花的艺术风格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长沙窑瓷器装饰技法多样,装饰题材异常丰富,其中鸟是长沙窑最常见的装饰题材。采用彩绘、模印贴花、雕塑等工艺将鸟装饰运用于瓷器制作,是长沙窑产品贴近民间生活、迎合大众审美、顺应市场需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山西是中华戏曲的重要发源地.戏场建筑在山西有着较为广泛的分布,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位于太原晋祠的水镜台,是明清时期山西中部祭祀戏台的代表。其产生是我国戏曲空间场所自然发展的结果,更是本地民间信仰文化所凝聚的符号象征。水镜台建筑形制采用了明清时期山西戏台固定区分前后台的形式.并在装饰特色上使用了彩画、雕刻、楹联匾额等多种手法。这些构造既深化了戏台本身的内涵,同时又巧妙地与整个祠庙融为一体,凸显出晋祠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杜静薇 《丝绸之路》2014,(10):20-21
西夏王朝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游牧民族党项族建立的政权。20世纪后半叶,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陆续发现了多处西夏遗址和窑址,出土了大量西夏瓷器,对进一步研究西夏瓷器的特点、生产工艺、烧造技术、装饰手法以及西夏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物资料。出土西夏瓷器的烧造工艺和装饰技法深受宋代中原磁州窑和耀州窑的影响,体现了西北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的传统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陶瓷装饰工艺中的剔,亦称"剔花",是根据艺术表现构图的需要剔表留白、形成图案的装饰效果。剔花瓷是宋元时期晋江磁灶窑的产品种类之一,其制作技法借鉴了金银器的装饰工艺手法。磁灶窑剔花瓷器物造型以陈设为主,纹样精美,风格迥异,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曾销往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重要的外销商品之一。  相似文献   

14.
蒋炳昌 《收藏家》2009,(11):37-38
红绿彩瓷器,创烧于十三世纪的金代时期,这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开创了一种新的装饰工艺,并顺延至明代,为明清彩瓷的大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这类瓷器,过去古玩界一直称之为“宋加彩”。  相似文献   

15.
张显媚 《东方收藏》2023,(12):25-27
作为寺庙附属部分的壁画,不仅仅具有装饰和美化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够传播宗教思想、感化民心信仰。文章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相关研究结果,试对甘肃庆阳荣光寺壁画的表现题材、艺术手法进行探讨,这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陇东地区的民间艺术,并了解地方寺庙文化。  相似文献   

16.
耀州窑瓷是北方青瓷之代表.通观黄堡窑唐末五代青瓷,有精选胎土、纯净釉色、剔花装饰、美化造型等特点.从黄堡窑到耀州窑,青瓷艺术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橄榄绿釉刻花、印花是宋代耀州窑最典型的装饰手法,金代月白釉在釉质釉色和造型装饰上亦自有特色.  相似文献   

17.
正当代藏族民居装饰的内容和形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藏族民居装饰的表征,它已不拘泥于传统藏族固有的石木结构与白墙形成的装饰特征,而是融入了过去王宫、园林、寺庙等建筑装饰艺术特征,无论是结构的布置或形式的设计,越来越倾向于一种融合,使民居建筑装饰呈现多元化与丰富多彩。这可能是当代藏族民居装饰艺术的最突  相似文献   

18.
炳灵寺明代早期佛像基本体现的是西藏风格,制作法式远承印度萨尔那特式风格,所以佛、菩萨造像基本都不刻画衣纹,大衣和裙的装饰采取贴身薄透手法。炳灵寺明代早期佛坐像即身着袒右肩大衣,仅在胸部刻画出双道花纹以示大衣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孙芙蓉 《文物世界》2007,(2):38-39,72
我国古代建筑发展至明代,砖结构建筑大为兴盛,许多城池在明代都进行过扩建和大修;民居当中的砖结构建筑,山西平遥、祁县、太谷、襄汾、万荣、沁水等地达数十处之多;现存寺庙中的纯砖结构建筑,俗称无梁殿,虽为数不多,但体量较大,结构复杂,雕刻精细,堪称我国砖结构建筑典范,以下介绍几座明代砖结构佛寺建筑。  相似文献   

20.
在瓷器上使用化妆土,三国时期首先在南方出现,目的是为了改善器表的粗糙,后期成为改进青瓷釉色的重要方法。而北方地区许多著名的窑场在最初生产白瓷时都采用了化妆土。晚唐到北宋初,始形成以定窑为代表的不施化妆土的精细白瓷,以及以磁州窑为代表的化妆白瓷。二者发展了富有自身特点的装饰。化妆白瓷成为制作日用瓷的主要方法,开创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装饰手法,特别强调了黑白反差,成为宋元时期瓷器中特点鲜明的装饰风格。明代以后,精细白瓷基本都来自景德镇,北方窑址几乎全部生产化妆白瓷。宋代先后在北方和南方出现了在青瓷器的露胎部分施护胎釉的工艺,护胎釉成为化妆土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