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遥(1949-1992,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从出生到去世,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与贫困做斗争的. 1949年12月3日,路遥生于陕北清涧县,原名王卫国.他的父母亲是目不识丁的文盲,育有5个儿子,3个女儿.身高只有1.5米左右的父亲挑着全家十口人的生活重担.为了生存,在路遥7岁时,父亲决定将这个长子过继给他的哥哥、远在延川县的王玉德.  相似文献   

2.
陈亮 《文史月刊》2014,(4):25-25
著名作家路遥的一生虽然极其短暂,但他却创作出了常人难以创作出的优秀作品。除了创作之外,路遥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上。路遥少年时代一直被饥饿所困,这是路遥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1963年9月,路遥进入延川中学初中66级乙班学习。那时候的路遥已经爱上了阅读,这一点我们从路遥在《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中的就可以体现到,路遥说:"我的《在困难的日子里》,写了1961的饥饿状态,这必须要你自己体验过什么叫‘饥饿’……  相似文献   

3.
据近期“喜马拉雅”实时数据统计,由杨晨、张震演播的路遥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9.6的高分登顶有声图书口碑榜。《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是-.部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书写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此部作品把焦点聚结在普通,小人物身上,所以才叫“平凡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因我祖籍是陕西的缘故,便时不时会回老家看看那里的亲人。1989年10月,我买到了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用几个晚上点灯熬油读完。当时竞忽然产生了一种冲动,去见见路遥,看看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让他在《平凡的世界》签上“路遥”的大名。今天想来,作为一个喜欢文学的年轻人,我当时怎么会有那样的狂热,想到的事情就要去实现。于是,在1989年的11月,我带着《平凡的世界》,独自去西安找路遥。  相似文献   

5.
《纵横》2007,(10)
著名作家路遥离开我们已经15个年头了。路遥的一生,既是短暂的一生,也是苦难而辉煌的一生:童年的饥饿与凄凉,历尽人生的坎坷与曲折,路遥为世人弹拨了一曲生命的绝唱,奉献出《人生》与《平凡的世界》等名著,激励着无数的青年于逆境中自强不息、搏击人生。透过岁月的风尘,那些曾经的记忆,是生者对逝者的永恒的怀念。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 40 集电视连续剧《雪山飞狐》在台湾播出后,大陆青年演员王路遥在宝岛一举走红。如今这部电视剧又在北京播出,王路遥便走进了首都千家万户。 1990年10月,王路遥在长春电影厂拍完《女警官》后到北京小休,有一天她去台湾电视连续剧《风华绝代》剧组看朋友,该剧导演宗华看到王路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宗华试探着对她说:“我们这个剧已拍了三个多月,主要角色都定位了,你能客串一个配角舞女珍珍吗?”路遥答应了。翌日,宗华看到试装后的路遥惊叹:“你的扮相很像年轻时的周璇。下次我拍《周璇传》时,一定请你主演,不过,我建议你改一改名字,…  相似文献   

7.
石定的《公路从门前过》,是一篇立意深刻、恩致悠远并具有独特风格的短篇小说。三中全会以来,写农村生活的好小说,可谓多矣。或表现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变化,或描写农村新的社会主义事物和共产主义萌芽因素,或揭示农民对土地的新感情,或展现农村现实中的新矛盾,但象《公路从门前过》那样着重显示农民生活理想的日见其丰富、日见其绚丽者,却并不多见。这一深刻的立意,使作品别开生面,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 这个具有新的生活理想的农民,就是小说里的王老汉。  相似文献   

8.
陈意新 《江淮文史》2005,(2):172-176
我第一次读《江淮史》是2003年冬天,纯出于个人兴趣。当时,我经常通过互联网从美国与安徽社科院的沈葵先生和安徽大学的王朔柏先生讨论我们的合作研究项目“人民公社期间的安徽农村”。在一次聊完课题后,这两位同事告诉我,《江淮史》2003年第一至四期连载了高飞先生的回忆录《蹉跎与奋进——我的知青生活十五年》,其中提到了我二哥的名字,  相似文献   

9.
刘镇伟 《丝绸之路》2013,(4):114-115
雪漠的小说《猎原》以一种平静的姿态叙述了西部农民真实生活的场景。《猎原》在平静的叙述下有着对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深度思考,真实地记录了西部一代人的生活。本文从《猎原》切入,探讨雪漠平静叙述中对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个人生存与自我启蒙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佩航 《神州》2012,(26):19-20
艺术来源于生活。时代带走了一部分标志物,带不走的是沉淀的文化底蕴。路遥的文字构建的不是一个尘封的陕北世界,而是一个永远开放向未来的读者的"西部世界"。一个路遥的原神崇拜神话。路遥在无意识中运用了农耕原始的神话意识对抗工业文明的"殖民"。  相似文献   

11.
夏天 《文史月刊》2011,(9):65-65
古时候,有一对儿同窗好友,一个叫路遥,一个马力。路遥家中富有,马力家中贫困。路遥仗义疏财,经常帮助马力。后来两人一同进京赶考,马力考中,在京城做了大官,而路遥却落第还乡。  相似文献   

12.
正西德尼·甘布尔是美国宝洁公司创始人詹姆斯·甘布尔之孙,作为一名社会学家,他在1917-1932年期间4次在中国华北的城市与农村进行田野调查,并写下了《北京社会调查》《北平的中国家庭是怎样生活的》《定县:一个华北乡村社区》《华北乡村》等多部著作。他1968年在纽约去世。1984年,他的后人在几个鞋盒里发现了5000张中国老照片,集中反映了北平、天津等地的市井风俗和民情。2006年,这批老照片及底片被捐赠给了美国杜克大学。  相似文献   

13.
女儿说:"爸爸,我的生命是你给的,是你将我带到人世,给了我自己的人生,我想这次的阅读书目选择路遥的《人生》。我们来共同探讨《人生》中的人生。"《人生》这本书我没看过,电影看过差不多有  相似文献   

14.
1924年8月11日出版的由天津女星社主办的《女星》周刊第51期,发表了青年赵一曼撰写的《在家长式的哥嫂下生活的李一超女士求援》一,立即赢得社会舆论对赵一曼的普遍关注与声援,《女星》周刊编辑部收到各地声援函30余件。青年赵一曼在《女星》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帮助与激励下,勇敢地冲出了封建家庭的樊篱,从乡间来到宜宾县城求学。后来,赵一曼在党的培养教育和革命斗争的锻炼中,成长为一名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5.
欢迎你积极参与、大力提供照片和文字稿件的《私人影集》,与广大读者、作者见面了!这是《文史月刊》杂志实施开放性办刊,让众多人群、众多家庭踊跃参与的一个专栏。这是《文史月刊》杂志为展示人与时代,人与历史,所开辟的图文并茂的一块园地。这是《文史月刊》杂志拓宽史料征集领域,为普通群众服务,所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史料记载,山西的照像业创始于1902年的太原,由阳曲人田余公在太原南校尉营开设了摹真照像馆。从那时以来,照像技术日益普及于山西人民的生活里,照片成了反映生活及人们精神风貌的记录和写照。于是,生活不再被轻易地流失了…  相似文献   

16.
吴思颖 《神州》2012,(21):42-42
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正好反映出了那个时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  相似文献   

17.
苦难的生活,质朴的情感,悲悯而强大的生命力,部裹挟在悲哀残酷的命运中……致敬路遥先生。  相似文献   

18.
师门忆语(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惠 《百年潮》2001,(5):40-45
十五、1943年整风检讨的回顾胡绳与我简略地谈过1943年他在重庆《新华日报》参加整风检讨错误的情况。那时他和乔冠华、陈家康写过几篇文章,发表在茅盾主编的一个杂志上。其中有乔冠华以于潮笔名写的《方生未死之间》、《论生活态度与现实主义》,胡绳以项黎笔名写的《感性生活与理性生活》、《论艺术态度和生活态度》,陈家康以嘉梨笔名写的《生活的三度》  相似文献   

19.
祝福 《神州》2012,(21):288-288
在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上,生活剧一直是荧屏的绝对主角。从曾经引起万人空巷的《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到近年的《金婚》、《媳妇的美好时代》等等,凡是当时引起轰动、而后又成为经典的电视剧作品,大都是扛着现实主义大旗的生活剧,即使在谍战剧如此扎堆、穿越剧备受追捧的当下,生活剧仍然聚集着一批相当忠实的观众。但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出现在荧屏上的某些生活剧,已经偏离了生活的轨道,与现实渐行渐远,出现粗鄙化的倾向,“洒狗血”、“虐心”.“三破一苦”极尽折腾,并且盲目地跟风,就连情节都十分雷同。这不能不使人忧虑。  相似文献   

20.
1975年的盛夏,中国的政治生活中莫名其妙地又来了一场评《水浒》运动。运动的来由是毛泽东对《水浒》一书发表的一些见解。《水浒》是毛泽东从幼年时期就酷爱读的书籍,他在文章、讲话中经常引用《水浒》里的语言和故事。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接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同志,说:"如果中国出了修正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