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徐,古称梗阳,始建于春秋时期鲁昭公28年(公元前514年),隋开皇16年(596年)置清源县。金大定29年(1189年)于县之东境置徐沟县,均属太原府管辖。1952年7月,两县合并,取其首字为清徐县。清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三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1937年11月8日,日本侵略军攻占省城太原,阎锡山部队溃退到晋西南,以吉县"克难坡"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继续抗日。随即清源县、太原县(现晋源区及小店区部分)、徐沟县(现清徐县汾河东部分)相继失守。于是,我党在这一地区重新建立党、政、军、民各级组织,依托边山地  相似文献   

3.
正大常村现属太原市清徐县集义乡,位于太原城南40公里,清徐县城东25公里,与榆次、太谷相邻,现有人口3000多人,土地6000多亩,是太原市无公害蔬菜基地。约从宋朝开始,迄于民国,该村被称为大常镇,是晋中平川繁华的集镇之一,仅次于晋中诸县城,而与榆次的东阳、永唐,太谷的阳邑,祁县的贾令、东观,太原县的北格,徐沟的孟封、清源的高白等集镇相当,称得上太原府南川的十大集镇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山西省清徐县西怀远村,是该县最东南的地方,处于清徐、祁县、太谷三县的交界处。清徐县由原来的清源县和徐沟县于1952年7月合并而成,西怀远村属原徐沟县。与"西怀远"村对应,紧邻的太谷县境内有"东怀远"村。历史上祁县、太谷、徐沟都是山西知名县域,人文荟萃,商贾云集。处在这样一个地理位置的西怀远村,值得我们去关注,它的历史,亟待发掘和研究。西怀远村现有户数657户,人  相似文献   

5.
正商业古镇居民善贾徐沟在徐沟置县之前就是商业重镇,这里还叫过涂川、徐川、涂沟,这些名字与涂河有关,涂河就是后来的金水河,现在的地图上叫津水河,已流不到徐沟了。《元一统志》记载:"徐沟镇,在清源东三十八里,本清源县之徐沟镇,有酒官,今别立为县。"这里历史上就是京官道(北京至西安)和府官道(太原至临汾、运城、长  相似文献   

6.
张舒  正明 《文史月刊》2023,(4):65-66
<正>前些时候,笔者在古旧书摊购得一些清代房地契,其中有清代嘉庆年间山西徐沟县水屯营村(今属山西省清徐县)买卖地契18张(现存于太原市图书馆)。水屯营村距今清徐县城6公里,村中现有1100余户、3000多人,田地1100余亩。该村地下水位高,水源丰富,又因地处官道,古代常驻扎兵营,故名水屯营。  相似文献   

7.
姓名籍贯科年甲第名次官职阎诏阳曲顺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第三甲157江南丰县知县张文炳阳曲顺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第三甲63陕西副主考王灏儒清源顺治四年丁亥科(1647年)第三甲14山东曹州知州赵瑾阳曲顺治四年丁亥科(1647年)第三甲117长洲县知县阎毓伟徐沟顺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第三甲53陕西刑曹刘祚长清源顺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第三甲197湖广宜城县知县张涵阳曲顺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第三甲270歙县知县周霖阳曲顺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第三甲303怀宁县知县万阳曲曲顺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年)第二甲37记部员外郎阎若深太原顺治十五年戊戌…  相似文献   

8.
尧庙位于清徐县城东南方向15公里的尧城村,古称陶唐城。东距太茅公路一公里,交通尚且方便。这里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为清徐粮食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清徐县八景之一的“陶唐古迹”即在此。尧城在历史上有过重要的地位。居历史上大都(今北京)、太原至长安(今西安)的古驿道上。尧城城址不存,夯土墙垣仅存部分基址。城内古建筑颇多,周有龙王庙、财神庙、  相似文献   

9.
正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查明,太原市范围现存太原文庙、晋源文庙、清源文庙和徐沟文庙共四座文庙。其中以太原文庙规模最大,清源文庙现存建筑年代最前。而文庙建筑的出现与定格,是与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统治阶层最高政治理念密不可分的。但就文庙建筑规制的形成而言,却是以渐进方式逐渐完善的。自汉武帝实施"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政策以后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  相似文献   

10.
韩革 《文物世界》2013,(4):70-75
贾兆村位于太原市清徐县清源镇西,村庄距清徐县城约5公里,北邻307国道,交通便利。贾兆村历史悠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源县志》有“屠岸贾故里,在县西南十里,今名屠贾村”之记载。又据清光绪七年(1881年)《清源乡志》卷十一记载:“屠岸贾墓,在城西南二十里,  相似文献   

11.
《沧桑》1994,(5)
第四章 北线轶事一、“看来阎老西确实要比蒋介石小气得多”在中路军转战晋西,吸引和牵制晋西阎军的同时,左路军在徐海东军团长的率领下,于1936年3月18日,离开灵石,进攻介休、孝义、汾阳、文水、交城、清源(今清徐县),一步步地进逼太原,以调动、吸引和牵制间军主力.至清源后,作为军团长、左路军总指挥的徐海东,亲自率领骑兵连,一次次地游击晋祠一带,作出进攻太原的姿态.  相似文献   

12.
正清徐,古称梗阳,始建于春秋。清徐县是中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因而,留下了许多特色鲜明、价值可贵的文化遗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文物保护单位27处。不可移动文物418处,可移动文物2万余件。观之,  相似文献   

13.
正从古代有关资料及各朝代地图看,太原府清源县高白古镇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是清源县第一大镇,是交通、军事、商贸重镇,明清民国时期的旱码头、小商埠。其高氏家族是镇上的大户。高白高氏的由来传说清徐高氏原籍陕北延安府米脂县印斗镇圪针沟,因明朝初期陕北干旱,始祖高龙、高迁兄弟二人迁至山西省交城县狐爷山落户,后始祖高龙又从狐爷山迁移  相似文献   

14.
清源文庙坐落在山西省清徐县城赵家街西北隅莲花池畔,占地六千多平方米,是县城保存至今规模最大且较完整的一座庙宇,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源文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建筑从南到北现存有泮池、戟门、大成殿,二进院大成殿东西两侧现存有东、西庑,三进院东侧从南到北现存东碑廊、  相似文献   

15.
徐沟忆旧     
正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也是长身体,学知识,增本领的阶段。经过点点滴滴的积淀,在你脑海里,会留下抹不去的记忆,甚至触及你一生的方方面面,悄然在塑造你的灵魂。家乡印象1940年4月19日,我出生在山西省徐沟县(现清徐县徐沟镇)西南坊后街24号一个已经衰败的富裕家庭。父亲姚允福早年在外经商,母亲王桂英操持家务,我兄妹五人,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六哥姚德年(按家族排行第六)、八哥姚禄年(按家族排行第八)、姐姐姚  相似文献   

16.
穆雯瑛 《文史月刊》2008,(11):74-77
1977年那个冬日的早晨。我站在古老的徐沟城十字街口南面的墙前,久久望着墙上大红的高考招生初选榜激动不已。那张文科考生榜上只有两个名字——我和我们徐沟中学高七班的另外一位男生。就是说。徐沟公社初选的文科考生只有我们两人。我丝毫没感到寒风的凛冽,只觉得浑身热血涌淌,心跳如奔,冥冥中,觉得自己人生的拐点就要到了。  相似文献   

17.
正阳和城是明长城遗址之一,所在位置是今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的县城。这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北方雄镇、军事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史有"京畿肩背""神京门户"之称。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阳和卫,卫所即今阳和城所在地。清初改"阳和卫"为"阳高卫",雍正三年(1725)改为阳高县,属大同府。《三云筹俎考》记载:"阳和城(洪武三十一年砖建,万历三十年重修)本城  相似文献   

18.
(一) 1972年3月,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公社平王大队贫下中农修造大寨田时,发现一座古墓。县文教局派人前往调查,收集到出土文物20余件,存于省博物馆。该墓位于陇山山区。略阳川的一个支流自东向西流经这里注入葫芦河,南入于渭水。东距张家川县城二十五里,西距秦安县陇城三十五里。据《读史方舆纪要》秦安县条下记:"陇城废县,在县东九十里。汉陇县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为凉州刺史治。……后魏置陇城县,为略阳郡治。"从地理位置考查,此墓在北魏的略阳郡陇城县境。  相似文献   

19.
心镜千秋     
<正>明朝中晚期,山西徐沟县有个叫怀远的村庄,陈姓大户久居于此,堪称名门望族。他们生活在这里,或事耕事读,或为商为贾,凭岁月的积累,村中富户多了起来。于是高宅连甍,大院比脊,故有怀远堡之称。所谓怀远、怀远堡,即今山西省清徐县西怀远村之旧称。万历年间,堡中有位庠生名陈肃,娶妻王氏,生有一子,视如掌上明珠。这个陈家小儿自幼在双亲诗礼传家、忠孝爱国家风的熏陶下,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北方局为了争取和推动阎锡山抗战,由我党发动、组织的一支工人武装——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于1937年9月24日在太原宣告组成.它是在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下,结合山西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丰硕成果.这支工人武装,在太原沦陷前转移到中阳县,1938年2月,挺进敌后到文水县、交城县一带,并很快发展为一个旅.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同年4月,在静乐县米峪镇创建了旅修械所.因战局的影响,所址几经搬迁,从米峪镇到交城县吴家沟,又从吴家沟回到距米峪镇5华里的圪徐沟,又从圪徐沟到保德县的扒楼沟,“十二月事变”后,又从扒楼沟到陕西佳县牸牛沟,1940年3月,和一二○师修械所合编为一二○师后勤部修械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