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1年在配合大运高速公路建设施工中,文物考古部门发掘百余座古墓葬,其中编号为TL2001M14的唐代砖室墓引起了发掘者的重视。这座墓葬单室,出土多件陶三彩器,有人物俑、庖厨器、车驾、动物形像等,这批三彩器的数量、种类为太原历年考古所少见。TL2001M14的出土为研究太原乃至晋阳古城唐代社会面貌、风俗葬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南郊唐代壁画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88,(12)
1987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太原市南郊区金胜村附近,为配合太原化工焦化厂的基建施工,清理了一座唐代壁画墓。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金胜村西南太原化工焦化厂厂区内(图一),为单室砖结构,方向180度,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图二)。墓道因早年挖管道沟受到破坏,形制及长度现已不  相似文献   

3.
花塔寺     
据《诸山圣迹》载,一位僧人从五代后唐庄宗到明宗10余年间,遍访了大半个中国的寺院。据此僧人所见,五台山“周八百里,大寺十所,蓝若五十六所,僧尼三千”,而太原“周仅仅四十里,大寺十五所,大禅十所,小院小寺百余所,僧尼两万”。当时太原城人口也不过十余万,几乎每五人中就有一僧尼,足见当时太原寺庙之密集,僧尼之多,香火之盛了。从北朝到唐代,太原西山和汾河以西,寺庙林立,高僧云集。  相似文献   

4.
观音寺是娄烦县唯一一座古代寺庙。据碑文记载为唐代创建。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重修,距今已经450年。精美华丽的斗栱在太原较为少见,充分体现了观音寺特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华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时封其叔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东虢为郑所灭,平王另封虢叔裔孙于阳曲,东汉时有大司农郭全世居太原,遂为太原郭氏。历经汉魏六朝,子孙繁衍,宗支播迁,派生出颖川郭氏、昌乐郭氏、中山郭氏、冯栩郭氏、馆陶郭氏、华阴郭氏等众多宗支。唐代名臣汾阳王郭子仪即华阴郭氏后裔。其子孙后代遍布全国,港台同胞及海外郭氏多为郭子仪后裔,故而有"天下郭氏出太原,郭氏祖庭在阳曲"之称誉。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文物管理工作委员会1964年一年中,在太原拣选了285件文物。计各种铜器(商周至明,铜犁、铜盔可能为唐代的)、铜镜(主要为汉唐镜)、钱币(以战国布币  相似文献   

7.
太原金胜村337号唐代壁画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年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为配合太原第一热电厂扩建施工,在太原市南郊区金胜村附近,清理了1座唐代砖室壁画墓(编号为 TD1988M337)。一、墓葬位置及形制墓葬位于市中心以南15公里,西距太原西山约2公里,四周地势开阔,海拔高度886.3米(图一)。墓葬为单室砖结构,方向190°,由墓  相似文献   

8.
1989年10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太原市文管会在太原市南郊区金胜村附近,为配合太原第一热电厂五期扩建施工,清理了一座编号为 TD1989M555的唐代砖室墓。一、墓葬位置这座墓位于金肚乡政府南600米处,正处在太原第一热电厂厂区东部,往东150米处即是晋祠公路。这座墓葬在扩建施工开挖巡回水管道沟时发现。根据近几年来在此地考  相似文献   

9.
正隋末时期曾有一名善友来到太原南面的柳林庄(今小店区东柳林村)永旺寺入住修法。到唐代成为高僧并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空王佛。他的佛教生涯从永旺寺起始,他就是在太原乃至晋中一带广为传颂和崇拜的空王佛——田志超。他是汉人成佛第一人,也是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特例。他在介休绵山坐化后以包骨真身供奉  相似文献   

10.
太原意为大平原,古称晋阳,创建于公元前479年,是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由于隋唐两朝建都长安,偏居中国西北,在建国初期北有突厥侵扰,中后期又有边镇割据之忧,太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隋唐两朝的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显赫。隋朝时,太原的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成为全国第三大城市。至于唐王朝则不仅发祥于太原,且因晋阳有唐国之称,而把国号定为“唐”。唐代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隋朝末年,中国出现了大动荡的局势。在群雄并起、纷争天…  相似文献   

11.
《文博》2020,(2)
本文通过对出土于太原周边墓志的梳理可以得出:中古时期太原周边地势平坦,部分原隰分布其间。西山和东部的诸多山体连同汾河构成了中古时期人们对太原周边地理认知的基本框架,并直接影响到时人的葬地选择。墓志中所包含的里坊和乡村的相关信息,一方面丰富了对中古时期太原城郊基层组织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厘清部分村落的历史演变。《张肃俗墓志》中所见有关"长安侯"的相关记载反映出北魏设置长安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对晋阳城周边胡人的控制;《龙寿墓志》所提及的"交城县井谷村"则显示唐代交城县之辖区可能曾一度扩展至今大、小井峪村附近。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太原唐代赫连山、赫连简墓发掘简报》刊发于本刊2019年第5期。本文即是对该简报所报道的壁画进行的延展性研究。文章从壁画的绘制、描润与配置三方面入手,条分缕析,试图探究墓葬的埋葬方式、壁画绘制意图以及壁画配置特点。结合宿白等学者对唐代壁画的中央与地方风格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唐墓壁画的"太原模式"。同时,考察墓主赫连家族的世代流变,剖析了该模式形成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 唐代田园诗人王维,《辞源》载:唐太原祁人。据《辞海》载: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这两条记载的依据,都出自新旧唐书。其实,查阅明清以来的地方志就可发现,王维的远祖虽为太原祁人,但自他十七代以前,就已移居河东。一提河东,人们往往只想到永济,实则,河东乃一泛称,唐时的河东,当包括今永济、临晋、猗  相似文献   

14.
《文物》2014,(11)
<正>200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汾阳市博物馆抢救性发掘了唐代曹怡墓,墓中出土的青瓷器十分特殊,墓志记载的内容也很重要,对文献记载有补正和补充作用。下面就曹怡墓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墓志录文的具体内容请参见《山西汾阳唐曹怡墓发掘简报》[1]。一隋末唐初汾阳曾属介州据《汾阳县志》载:汾阳在"秦统一全国后,仍名兹氏县,隶太原郡。汉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朝易名兹同。东汉复为兹氏县,仍属并州刺史部之太原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置并州西河郡,郡治设于兹氏县,县属之。西晋咸宁三年(277  相似文献   

15.
2001年为配合大运高速公路建设,考古部门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墓葬,其中有一座唐墓,为船型墓。出土有塔式罐、陶罐、瓷碗及铜钱,且其形制独特,在山西地区较为少见。该船型墓的发现丰富了太原地区唐代墓葬形制,同时为研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卢成 《文史月刊》2004,(10):1-1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是女中须眉,拥有铁血之性,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中国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武则天,名曌,唐代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出生于长安。父亲武士彟因积极帮助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成为  相似文献   

17.
2 0 0 2年 3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一书 ,是牛致功教授奉献给学界的最新学术文集 ,收录了 36篇专论 ,其中以碑石证史的论文 1 4篇 ,探讨唐代文化的论文 2 1篇 ,另有附录 1篇 ,共计 38 5万字。全书由两大专题组成 ,文章分为两大板块 ,新意迭见 ,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以碑石证史的论文采用现存文献与出土碑文相印证的二重证据法 ,对李唐创建史和唐代历史多有发覆。如通过《唐俭墓志铭》和《唐俭碑文》 ,发现除了李世民、裴寂、刘文静、武士等人外 ,唐俭也是李渊太原起兵的出谋划策者 ,而且考虑得更加周详细致 ,提出…  相似文献   

18.
资讯·国内     
《大众考古》2022,(8):10-11
<正>山西太原:隋唐瓷窑遗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晋阳古城遗址发现3座马蹄形馒头窑瓷窑址、大量窑具及瓷片等。窑址年代大致是隋至唐代早期,使用时间不长,烧制器物种类少,但技术水平较高。甘肃瓜州:塔尔寺遗址经4年的考古发掘证实,锁阳城遗址内的塔尔寺是一座高等级寺院,  相似文献   

19.
游白云寺     
白云寺又名南十方院,位于太原城南狄村附近红土沟的深处,原为唐代名相狄仁杰为其母建的观音堂。明代时叫净业庵、清凉寺,清康熙年间进行扩建,取名白云寺。白云寺的得名来自一则传说:一年暑天,狄仁杰回家探亲途经一座古寺,因酷热难挡,欲借伞遮阳。寺院一老僧要求与他对弈,约定赢  相似文献   

20.
考察崇善寺     
董岩春 《文史月刊》2006,(7):F0002-F0002
位于太原城内的崇善寺创建于唐代,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明初朱元璋第三子朱冈为晋恭王时为报母恩,于1383年扩建寺院,历时8年建成五大院落、六座大殿及配殿,占地14万平方米,改称崇善禅寺。不料1864年一场大火毁掉了大部分建筑,仅存下第五座大殿大悲殿及其周围附属庙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