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是中国铜镜日趋衰落的时期,但宫廷内府制作铜镜具有特殊性。其中,仿古铜镜是宫廷制镜的重要构成,尤以乾隆朝最盛。本文基于乾隆朝三个宫廷仿古铜镜个案,探讨其形制纹饰设计的种类与来源,分析了制作仿古镜的机构与程序,以及宫廷收贮方式与贮藏地点,认为乾隆朝内府制仿古铜镜的设计与制造既崇古又创新,具有独特细腻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清代景德镇集我国制瓷业技术之大成,把瓷器制作提高到更高的水平。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由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进入黄金时代。在生产规模、制瓷技术及精美程度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工艺体现了繁缛、华丽、新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漆制工艺品有悠久的历史和无比的优越特质,它能耐酸鹼,因之用途非常广泛,留传久远。近代考古发掘中,在长江、淮河、珠江流域等古文化遗址区,出土了大量战国或汉代的漆器,制作非常精致。唐宋以来迄清代中叶(乾隆)的传世品,各地  相似文献   

4.
乾隆时期是清代制工的高峰期。乾隆皇帝爱工如命,为能拥有一件好的玉器不遗余力。因此,这时期的宫廷玉器堪称我国古代玉器制作艺术的经典,从选材、雕刻技术以及纹饰图案和器物造型的设计等方面都是历代玉器无法相比的。乾隆时期的制玉材料十分讲究,主要以新疆的和图玉为玉材。尤其是在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以后,新疆叛乱彻底平定,清政府完全控制了主要的玉材地——新疆和解河。这就为制造精美的宫廷玉器提供了条件。新疆和闻玉分为白玉、青玉、碧玉、青白玉等,还有较为罕见的黄玉、墨玉等工材。从玉材上讲,乾隆时期所用的玉材…  相似文献   

5.
租地要交付一定数量的押租金,这种做法在明代已开始少量出现,到了清代才形成一种制度。在《乾隆刑科题本》里,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主佃之间因押租纠纷形成的案件,它是研究押租制度极为珍贵的原始材料,而又为其它官修书如实录、地方志所不载。本文根据《乾隆刑科题本》,谈谈押租制的历史及其产生的原因、押租制的特点以及押租制在清代农业租佃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清代乾隆时期制作的热河图集锦墨两套,其中一套"水流云在"墨侧面有阳文楷书款"程后邨珍藏",表明其为徽州歙县制墨名家程后邨的作品。这两套墨以康熙五十一年(1712)《御制避暑山庄诗》木刻版画内容为蓝本,对相关景致进行了浓缩,表现了封建帝王的山水观及其为政思想。它样式别致新颖,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和史料价值,也显示了乾隆时代御墨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南玉匠是一群因技艺高超而被选入内务府造办处应役的宫廷玉匠,他们主要来自苏州地区,是制玉匠中的精英。本文依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从南玉匠的选拔、技艺和待遇三个方面,探讨了他们在宫廷玉匠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乾隆朝宫廷玉器制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乾隆宫廷玛纳斯碧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纳斯碧玉与清代宫廷玉器制作的关系问题是清代玉器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相关的研究一直十分薄弱。不少研究者倾向于清宫玉器收藏中存在着玛纳斯碧玉作品,而且数量不少,却苦于找不到一条文献材料证明这些玉器的原料就是来自于玛纳斯,因此,玛纳斯玉也成为玉器史的"迷思"之一。本文以文献记录、清宫档案和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为依据,对清代新疆玛纳斯碧玉的开采进行探讨,对清代宫廷利用玛纳斯碧玉制作玉器的情况详加解析,尝试勾画出清代玛纳斯碧玉开发利用的真实图景。作者认为,玛纳斯碧玉是乾隆时期宫廷玉器制作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与清代宫廷玉器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查禁玛纳斯碧玉的指令由乾隆帝发出,查禁期间大量玛纳斯碧玉原料进入宫廷,并利用这些原料琢制了大量玉器作品,宫廷成为此一时期内玛纳斯碧玉唯一的合法利用者。  相似文献   

9.
乾隆时期,是清代宫廷集锦墨制造的高峰期,御墨的包装在承袭旧制的同时不断创新,大量墨品囊匣被修补或重新制作,使得"古墨"以及"乾隆御墨"得到了妥善保存并传之后世。  相似文献   

10.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瓷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这时期的瓷器,胎质细腻,釉面润泽,品种丰富,特别是乾隆朝的仿古瓷质礼器其烧造数量、质量、种类都创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1.
正清乾隆时期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时的官窑瓷器以其品种丰富、造型精美、装饰繁缛、工艺复杂著称于世。其中,在乾隆早期出现的轧道粉彩瓷器应算得上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乾隆帝本人对各种艺术品的品质极尽追求,恰此时国力强盛,有条件满足他的要求。他刻意求精、求奇、求巧、仿古,这也推动了民间在这一时期的装饰风格充满了繁荣的气象和丰富的创造力,使各类工艺美术水平都有了长足发展。乾隆时期的景德镇制瓷业,在制作技巧上达到了空前的高水  相似文献   

12.
清代漆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漆业经过元明两代,进入清代,更为繁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制作的规模扩大,超过了前代;其二,制作工艺在原先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品种。其中,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盛,代表着清代漆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此后,漆器制造和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逐渐走向衰弱。本文撰述  相似文献   

13.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瓷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这时期的瓷器,胎质细腻,釉面润泽,品种丰富,特别是乾隆朝的仿古瓷质礼器其烧造数量、质量、种类都创历史纪录。下面就乾隆瓷质礼器烧造的背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瓷质礼器及其  相似文献   

14.
铜镜是古代照面的工具。同时又殖含着工艺美术价值。因而在不同时代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本介绍了沈阳故宫现珍藏的十面乾隆款铜镜,为研究清代铜镜制作技术及清代人历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董健丽  高晓然 《南方文物》2009,(1):94-97,86,I0001-I0004
一.清代葫芦形瓷器特点 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了我国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都有所提高或创新,此时又创制了很多新的彩釉和品种,如粉彩、珐琅彩、釉下三彩、墨彩和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以及胭脂红釉等。雍正、乾隆时的仿古之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清代纹饰除继承了晚明“福”、“寿”、“寿山福海”、“百鹿”、  相似文献   

16.
马云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5):111-121+138-139
乾隆时期清宫佛衣的制作曾盛极一时。本文以故宫博物院现藏实物和造办处档案为第一手资料,从分类、制作、工艺、样式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对清宫佛衣加以梳理,力求呈现乾隆时期兼容传统佛衣披着规制和宫廷审美理念的清宫佛衣之全貌,以揭示清代宫廷佛衣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赵瑞云  赵晓荣 《文博》2006,(5):65-69
在调查清代容量实物资料情况时,我们陆续在陕境发现乾隆、道光、同治、光绪等朝代的木、石斗多件。这些实物大都镌刻有制作时间、颁发单位和使用方法等铭文,特别是乾隆木斗和道光石斗的发现,既丰富了实物资料内容,又填  相似文献   

18.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玉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特别是乾隆、嘉庆年间(主要是乾隆二十五年至嘉庆十七年)的玉器制作,数量宏大,工艺水平高超,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故宫博物院藏的数万件清代玉器中,大多为这一时期的作品。对这些藏品进行整理、分析,无疑是研究我国玉器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故宫藏清乾嘉时期宫廷玉器的造型艺术作些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清朝前期,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随着国内外及宫廷对景德镇瓷器需求量的激增,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仿古和创新品种层出不穷。康熙的创新品种有郎窑红、豇豆红、珐琅彩、粉彩、"青花五彩"等釉彩装饰品种,风格别开生面;雍正时期的官窑则以各种仿古高低温颜色釉见长,特别是仿宋代五大名窑釉色古朴典雅,朴素清逸;乾隆的制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20,(5)
正款识:乾隆年製料器制作工艺是中国明清时代普遍使用的工艺品制作工艺之一。於清代比较盛行,主要用於宫廷皇家贵族,极为稀缺,常见的有料器碗具,鼻烟壶等。此件桃形粉色料器盒,质地坚硬,造型规整,颜色透亮,盒盖刻有乾隆御题七言诗"长啸数声风凛冽,雄怀一表气轩昂。皇朝尽是雕龙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